油层物理绪论第一章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课件】chap1.1
![【油层物理课件】chap1.1](https://img.taocdn.com/s3/m/421a4a4c0242a8956bece4e8.png)
waxes
(100)
C26-C38
Lubricating oil, paraffin wax, petroleum jelly
Re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uum
950+ (200+)
C38+
Tars, roofing compounds, paving asphalts, coke,
wood preservatives
Provincial Bilingu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ourse
Provincial Bilingu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ours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commercial properties of petroleum and its classification
1.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etroleum
➢ Phase diagrams of typic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Provincial Bilingu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ourse
Phase behavior(相态) the change of phase state wit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hapter 1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fluids
Reservoir fluids(油藏流体): Crude oil Natural gas Formation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luids: 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Dissolved gas
第一章-油层物理学0-绪论
![第一章-油层物理学0-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6f7c2258fb770bf78a552d.png)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绪论
1、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重要意义
Crude Crude oil oil prices prices since since 1861 1861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绪论
1、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重要意义
寻找新的油气田,扩大油气后备储量; 对策
采用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油气藏; 提高现有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开发国际油气资源。 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及可替代能源或新能源。 采用可再生材料(日化),减缓对石油需求的压 力;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绪论
对策
石油产量要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措施: 1)寻找新的油气田,扩大油气后备储量; 2)采用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油气藏; 3)提高现有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4)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开发国际油气资源。 5)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及可替代能源或新能源。 采用可再生材料(日化),减缓对石油需求的压力; 对于石油工作者来说,必须通晓和掌握寻找油气资源、增 加油气产量所必需的知识,才能面向新的世纪,为我国石油工 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绪论
2 《油层物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油层物理》
或《油层物理学》 或《油(气)层物理学》 或《油(气)藏物理》
是从(微)细观上研究流体物性、油气藏(孔隙介质)岩石物性,以 及与其中渗流过程有关的各种物理、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
Petro-Physics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https://img.taocdn.com/s3/m/aa01a79851e79b896802267d.png)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2.1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P 1( 气 )
P2 = P 露
P2
P2
P2 = P 泡
P3( 液 )
F ( p, T , v ) = 0
相态方程 相图: 用来表示相态方程的图形。 相图: 用来表示相态方程的图形。
油田开发中最常用的是: 相图。 油田开发中最常用的是:p—T相图。 相图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 三种相态; 通常: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某一个体系的相态是压力(p)、温度 和比容 的函数: 和比容(v)的函数 某一个体系的相态是压力 、温度(T)和比容 的函数:
性质 原油 大庆S区 大庆 区 胜利T区 胜利 区 孤岛G层 孤岛 层 大港M层 大港 层 克拉玛依 玉门L层 玉门 层 江汉W区 江汉 区 辽河C区 辽河 区 川中油田 任丘P层 任丘 层 相对密 度D420 0.8753 0.8845 0.9547 0.9174 0.8699 0.8530 0.9744 0.9037 0.8394 0.8893 运动粘度 /(cm2/s) 50 ℃ 70℃ ℃ 17.40 37.69 427.5 51.97 19.23 12.9 37.4 12.3 63.5 17.95 157.5 25.55 62.2* -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4)油水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4)油水](https://img.taocdn.com/s3/m/c57955d084254b35eefd347d.png)
Rs =
V gs Vos
1 m3
第四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一、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
gassolution gas-oil ratio
不同的脱气方式,分出的气量不同,因此测得的气油比 不同,石油行业标准规定,以一次脱气为准。 Rsi- Rsi-表示原始状态下的溶解 气油比。 气油比。 平均生产气油比Rp Rp: 平均生产气油比 Rp : 累积产 气量( 气量 ( 标 m3) 与累积产油量的 比值。 比值。 一油藏原油储量为N( N(地 例 : 一油藏原油储量为 N( 地 原始溶解气油比 溶解气油比R 面 )m3 , 原始 溶解气油比 Rsi 标 求储气量G( G(标 m3/m3,求储气量G(标m3) ?
9
第四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5、地层油的粘度 、地层油的粘度(viscocity of oil) (4)压力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
第四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5、地层油的粘度 、地层油的粘度(viscocity of oil)
某些油田原油物性参数
油田名称 大庆油田某层 华北油田某层 胜利油田某层 中原油田某层 罗马什金(俄) 油层温度 (℃) 45 90 65 109 40 油层压力 (MPa) 7~12 16 23 37 17 泡点压力 (MPa) 6.4~11 13 19 24.6 8.5 溶解气油 比(m3/m3) 45 7 27.5 69 58.4 体积系数 1.09~1.15 1.10 1.0955 1.21 1.17 收缩率 (%) 8.3~13 8.5 8.4 17.4 14.5 压缩系数 (MPa-1) 7.7×10-4 10.4×10-4 7.3×10-4 18.3×10-4 11.4×10-4
of
+ V V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PPT课件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0e0aca647d27284a735162.png)
油藏岩石 的孔隙可看作 一系列大小不 同的毛细管, 油-水、油-气界 面不是平面, 而是一个过渡 带。
第5页/共45页
§3.3
对于气-油界面:
hog
2 og cosog o gr
对于油-水界面:
how
2 ow cosow (w o )gr
(a).油-气过渡带高度很小;
(b).油-水过渡带要比油-气过渡带宽 ; (c).油,根据油-水、油-气系统的界面张力及毛管力曲线的阈压, 可用润湿指数W和视润湿角θwo来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第36页/共45页
6.4 确定注入工作剂对储层的损害 程度或增产措施的效果
§3.3
在钻井、修井及正常注水等过程中,若注入剂不合格可能会使地层受 到伤害(如引起粘土膨胀、固体颗粒或其它化学沉淀物堵塞孔隙),或在堵 水过程中人为堵塞部分岩石孔隙,在毛管力曲线上则表现出高的阈压和束 缚水饱和度,即曲线向右上方偏移;
利用水驱油(或气驱油)毛管力曲线可查得岩心任一流体饱和度下的毛 管力。油藏中水驱油(或气驱油)时,岩石中的流体分布及驱替过程与毛管 力测定时相同。因此,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即毛管 力)可直接由相应条件下的毛管力曲线查得。油藏工程计算中常用此法确 定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
6.2.2 定 量评价孔 隙喉道的 分布
第30页/共45页
6.3 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3.3
6.3.1 唐纳森方法--根据驱替和吸入过程毛管力曲线下包面积比较法 确定岩石的润湿性
具体做法:
将岩样在真空条件下用水饱和,放到离心机上依次作油驱水、水驱 油,再做油驱水实验,测出相应的毛管力曲线,如图3-3-27和3-3-28所 示。
(3) 离心法
第5页/共45页
§3.3
对于气-油界面:
hog
2 og cosog o gr
对于油-水界面:
how
2 ow cosow (w o )gr
(a).油-气过渡带高度很小;
(b).油-水过渡带要比油-气过渡带宽 ; (c).油,根据油-水、油-气系统的界面张力及毛管力曲线的阈压, 可用润湿指数W和视润湿角θwo来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第36页/共45页
6.4 确定注入工作剂对储层的损害 程度或增产措施的效果
§3.3
在钻井、修井及正常注水等过程中,若注入剂不合格可能会使地层受 到伤害(如引起粘土膨胀、固体颗粒或其它化学沉淀物堵塞孔隙),或在堵 水过程中人为堵塞部分岩石孔隙,在毛管力曲线上则表现出高的阈压和束 缚水饱和度,即曲线向右上方偏移;
利用水驱油(或气驱油)毛管力曲线可查得岩心任一流体饱和度下的毛 管力。油藏中水驱油(或气驱油)时,岩石中的流体分布及驱替过程与毛管 力测定时相同。因此,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即毛管 力)可直接由相应条件下的毛管力曲线查得。油藏工程计算中常用此法确 定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
6.2.2 定 量评价孔 隙喉道的 分布
第30页/共45页
6.3 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3.3
6.3.1 唐纳森方法--根据驱替和吸入过程毛管力曲线下包面积比较法 确定岩石的润湿性
具体做法:
将岩样在真空条件下用水饱和,放到离心机上依次作油驱水、水驱 油,再做油驱水实验,测出相应的毛管力曲线,如图3-3-27和3-3-28所 示。
(3) 离心法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24b360a6c30c2259019e9d.png)
PTP课件
11
学科的发展历史
20-30年代——美国前苏联注意到油藏流体特性及影响, 初步形成了流体性质的测试方法。 49年——M.麦盖特的《采油物理原理》汇总了20世纪上半 叶关于储油岩石和油、气、水流体性质的研究实践资料, 概括并提升到物理学角度予以描述和解释,指导了各种驱 动类型油气田的科学开发。 56年——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卡佳霍夫出版了《油层物理 基础》,把油层物理从采油工程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 的学科分支。
4.吴迪祥,张继芬等,《油层物理》,石油工业 出版社,1994年4月。
5、杨胜来,魏俊之,《油层物理学》,石油工业 出版社,2004
6、沈平平,《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理论与实 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PTP课件
15
第一大部分 储层屑颗粒、胶结物 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孔、溶洞等
25
浊流
辫状河
曲流河 三角洲和障壁坝 浅滩
风成沙丘
A::悬浮为主
B:悬浮和跳跃
C:跳跃和悬浮
D:跳跃、滚动和悬浮
E:跳跃、滚动和悬浮
F:跳跃 PTP课件
26
2、参数法
不均匀系 a数 d60 分选系数 S d75
d10
d25
平均 M z 值 163 5084
标准 偏 (84 差 1)6(95 5)
研究储油气层内与油气运动有关的问题,
包括:
1、影响油气储集与渗流的介质特征
2、储油气岩石介质中的流体特征
3、储油气岩石中油气的流动特征及其与
介质的相互作用
PTP课件
6
课程主要内容——渗流力学部分
1、渗流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表征流体渗流过程的基本能量方程、流体势方程、达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https://img.taocdn.com/s3/m/aa01a79851e79b896802267d.png)
等压液化 等压汽化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2.1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泡点线 液相区 临界点 泡点 饱和蒸汽压线 气液两相区 露点线 露点 气相区
★单调曲线
体系中两相共存 ★极值点 的压力和温度点。 的压力和温度点。 体系中两相共 ★存的最高压力 三个区 和最高温度点。 和最高温度点。 开始从液相中分离 开始从气相中凝结 出第一批气泡时的 出第一批液滴时的 压力、温度。 压力、温度。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一线
饱和蒸汽压线 气液两相共存的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 气液两相共存的压力、 泡点线 液相中分离出气泡时压力、 液相中分离出气泡时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 露点线 泡点 露点 临界点
气相中凝结出液珠时压力、 气相中凝结出液珠时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线上的点 饱和压力 AC线上的点 线上的点 C点,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最高温度点 点 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2.1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P 1( 气 )
P2 = P 露
P2
P2
P2 = P 泡
P3( 液 )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 三种相态; 通常: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沉积岩
碎屑岩(砂岩):石英、长石
单重介质:储集和渗流空间均为孔隙(常见),或储集 和渗流空间均为裂缝。双重介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
岩石 (rock)
其他岩石
碳酸盐岩(灰岩):方解石、白云石
单重介质: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 洞介质。双重介质: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 -孔隙双重介质。三重介质:裂缝-孔隙-溶洞。
油 ( 气 ) 层 (formation) : 储 存 石油与天然气的岩层。
典型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集层
4
我国主要油田分布示意图
大庆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塔里木油田
中石化西北油气田 吐哈油田
吉林油田
冀东油田
辽河油田
青海油田
玉门油田
大港油田 华北油田
渤海油田
中原油田
胜利油田
长庆油田
河南油田
四川气田
江汉油田
中石化西南油气田
砾岩 砂砾岩 裂缝性砂砾岩 孔隙缝洞泥灰岩 裂缝孔洞白云岩 裂缝孔隙泥质白云岩
文东油田 枣园油田、靖安油田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研究骨架性质、储集性、渗透性和敏 感性等,提供粒度组成、比面、孔隙结构、孔隙度、饱和度、 渗透率等岩石物性参数;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油气水的高压物性及相态变化规律;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流体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的性质;润 湿性、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等。
7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如今,油层物理不论是在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在实验测 试技术以及为油气生产实践服务的内容上,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油层物理学成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10
五、课程的地位
油层物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贯穿整个油气田开发过程
地质勘探 编制开发方案
钻井
采油
11
五、课程的地位
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 时也是石油地质、油田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 实验性极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采油(气)工程、油藏数值模拟、 提高原油采收率和保护储集层技术等专业课的 学习中过程中均需要油层物理的有关知识 。
12
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特点 ➢ 专业术语多、基本概念多 ➢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知识多 ➢ 涉及的其它基础学科知识多
13
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要求 知识和技能方面
➢ 牢固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 ➢ 牢固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技能(实验、计算) ➢ 初步掌握科学地观察、分析油气田开发中的物
理化学现象的研究方法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综合分析
油层物理
(Petrophysics)
主讲:戚志林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1
教师简介
简历:2004年6月获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学位; 2008年1月获西 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
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理论、油气藏工程及油藏数值模拟。 学术概况:主持和主研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
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洞介质 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孔隙双重介质, 甚至裂缝-孔隙-溶洞三重介质。
8
三、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
储层岩石和流体的各种性质复杂,有些性质不能用一般数学 方程来描述,因此常采用实验方法测量的宏观 (即平均)几何参 数来描述其性质。油层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注重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
9
四、油层物理学发展概况
➢ 1949年,美国马斯盖特著《采油物理原理》——开端; ➢ 1956年,卡加霍夫著《油层物理基础》,使其从采油工程中独立出来; ➢ 1960 年,斯坦丁著《地下油气相态特征》
——引入物理化学观点、理论; ➢ 1977年,卡加霍夫著《油气层物理学》,增加了孔隙结构等研究内容。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习方法及态度 ➢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 认真听课,作好笔记 ➢ 课后及时复习、总结 ➢ 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 积极回答问题 ➢ 多和老师联系,提出教学建议
15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何更生编 ,油层物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洪世铎主编,油藏物理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8; ➢罗蜇潭主编,油层物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张博全主编,油气层物理,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杨胜来、魏俊之编著,油层物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8 ; ➢王允诚主编,油层物理学,成都理工大学,2006。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重 庆市教委科研项目和油田横向合作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国 际学术论文6篇,美国工程索引检索文章5篇。 联系方式 ➢ E-mail: qizhilin76@ ➢ 联系电话: 13896096396 or (023)62235798
江苏油田
东海油田
油(气)田(oil field):为一 行政管理机构,一个油田 通常由多个油气藏组成。
滇黔桂油田
南海油田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油工程
储运工程
油层物理:取一小块岩心 或地层流体样品进行研究
油藏工程:对整 个油气藏的认识
6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目的:为准确认识油气藏、能动改造油气藏,高效开发油气藏 提供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揭示其微观渗流机理。 研究内容
泥岩 岩浆岩 变质岩
多孔介质:由毛细管或微毛细 管结构组成的介质。
17
沉积类型
储 层 岩 石 碎屑岩 的 分 类 与 国 内 典 碳酸盐岩 型 油 气 田 实 其他岩石 例
岩性 砂岩 砾岩
砂砾岩 泥岩
白云岩 石灰岩
火成岩
变质岩
分类 疏松砂岩
典型油气田举例 萨尔图油田、胜坨油田、涩北气田
粉砂岩 致密砂岩 裂缝性砂岩
2
绪论
一、研究对象
油层物理学:以油气藏为研究对象,以室内实验为基础, 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观点研究与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有 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现象,获取油藏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 质,揭示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机理的科学。
3
几个基本概念
油(气)藏(oil reservoir、gas reservoir) : 油 气 藏 是 自 然 界中存在的,由一个或多个 相互连通的含油气层组成的 具有独立水动力学系统的地 下储油容器。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沉积岩
碎屑岩(砂岩):石英、长石
单重介质:储集和渗流空间均为孔隙(常见),或储集 和渗流空间均为裂缝。双重介质: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
岩石 (rock)
其他岩石
碳酸盐岩(灰岩):方解石、白云石
单重介质: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 洞介质。双重介质: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 -孔隙双重介质。三重介质:裂缝-孔隙-溶洞。
油 ( 气 ) 层 (formation) : 储 存 石油与天然气的岩层。
典型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集层
4
我国主要油田分布示意图
大庆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塔里木油田
中石化西北油气田 吐哈油田
吉林油田
冀东油田
辽河油田
青海油田
玉门油田
大港油田 华北油田
渤海油田
中原油田
胜利油田
长庆油田
河南油田
四川气田
江汉油田
中石化西南油气田
砾岩 砂砾岩 裂缝性砂砾岩 孔隙缝洞泥灰岩 裂缝孔洞白云岩 裂缝孔隙泥质白云岩
文东油田 枣园油田、靖安油田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研究骨架性质、储集性、渗透性和敏 感性等,提供粒度组成、比面、孔隙结构、孔隙度、饱和度、 渗透率等岩石物性参数;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油气水的高压物性及相态变化规律;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流体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的性质;润 湿性、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等。
7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如今,油层物理不论是在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在实验测 试技术以及为油气生产实践服务的内容上,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油层物理学成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10
五、课程的地位
油层物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贯穿整个油气田开发过程
地质勘探 编制开发方案
钻井
采油
11
五、课程的地位
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 时也是石油地质、油田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 实验性极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采油(气)工程、油藏数值模拟、 提高原油采收率和保护储集层技术等专业课的 学习中过程中均需要油层物理的有关知识 。
12
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特点 ➢ 专业术语多、基本概念多 ➢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知识多 ➢ 涉及的其它基础学科知识多
13
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要求 知识和技能方面
➢ 牢固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 ➢ 牢固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技能(实验、计算) ➢ 初步掌握科学地观察、分析油气田开发中的物
理化学现象的研究方法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综合分析
油层物理
(Petrophysics)
主讲:戚志林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1
教师简介
简历:2004年6月获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学位; 2008年1月获西 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
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理论、油气藏工程及油藏数值模拟。 学术概况:主持和主研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
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洞介质 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孔隙双重介质, 甚至裂缝-孔隙-溶洞三重介质。
8
三、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
储层岩石和流体的各种性质复杂,有些性质不能用一般数学 方程来描述,因此常采用实验方法测量的宏观 (即平均)几何参 数来描述其性质。油层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注重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
9
四、油层物理学发展概况
➢ 1949年,美国马斯盖特著《采油物理原理》——开端; ➢ 1956年,卡加霍夫著《油层物理基础》,使其从采油工程中独立出来; ➢ 1960 年,斯坦丁著《地下油气相态特征》
——引入物理化学观点、理论; ➢ 1977年,卡加霍夫著《油气层物理学》,增加了孔隙结构等研究内容。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习方法及态度 ➢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 认真听课,作好笔记 ➢ 课后及时复习、总结 ➢ 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 积极回答问题 ➢ 多和老师联系,提出教学建议
15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何更生编 ,油层物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洪世铎主编,油藏物理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8; ➢罗蜇潭主编,油层物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张博全主编,油气层物理,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杨胜来、魏俊之编著,油层物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8 ; ➢王允诚主编,油层物理学,成都理工大学,2006。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重 庆市教委科研项目和油田横向合作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国 际学术论文6篇,美国工程索引检索文章5篇。 联系方式 ➢ E-mail: qizhilin76@ ➢ 联系电话: 13896096396 or (023)62235798
江苏油田
东海油田
油(气)田(oil field):为一 行政管理机构,一个油田 通常由多个油气藏组成。
滇黔桂油田
南海油田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油工程
储运工程
油层物理:取一小块岩心 或地层流体样品进行研究
油藏工程:对整 个油气藏的认识
6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目的:为准确认识油气藏、能动改造油气藏,高效开发油气藏 提供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揭示其微观渗流机理。 研究内容
泥岩 岩浆岩 变质岩
多孔介质:由毛细管或微毛细 管结构组成的介质。
17
沉积类型
储 层 岩 石 碎屑岩 的 分 类 与 国 内 典 碳酸盐岩 型 油 气 田 实 其他岩石 例
岩性 砂岩 砾岩
砂砾岩 泥岩
白云岩 石灰岩
火成岩
变质岩
分类 疏松砂岩
典型油气田举例 萨尔图油田、胜坨油田、涩北气田
粉砂岩 致密砂岩 裂缝性砂岩
2
绪论
一、研究对象
油层物理学:以油气藏为研究对象,以室内实验为基础, 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观点研究与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有 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现象,获取油藏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 质,揭示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机理的科学。
3
几个基本概念
油(气)藏(oil reservoir、gas reservoir) : 油 气 藏 是 自 然 界中存在的,由一个或多个 相互连通的含油气层组成的 具有独立水动力学系统的地 下储油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