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合集下载

2020下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重要!

2020下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重要!

2020下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重要!素质教育观案例分析答题模板(需要背诵)答: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观,是值得(不值得)学习的。

(1)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该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2)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抓好智育,材料中某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3)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本质是让学生在愉快自主学习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该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4)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某老师......,因此(违背、践行)了该观点(5)该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中某老师......,因此体现(违背、践行)该观点例题:李老师是一位美术教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

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

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析题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析题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析题考点归纳教师资格证考试分析题考点归纳【篇1】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1.对应思想方法: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标。

2.转化思想方法: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

3.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

4.分类思想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8.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9.极限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5.类比思想方法: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6.化归思维方法: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

7.集合思想方法: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10.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达到简化和假设。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拓展:1、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教学方式多样,在实践中逐步体会思想。

3、注重实质提升,让学生体会__X 思想的目的和作用。

数学注重那方面的发展: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1、基本知识:即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2、基本技能:是应用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解决问题3、基本数学思想:指的是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揭示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如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转化思想等4、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为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过程之后获得过程性知识,以及最终形成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落实:1、基础知识:通过和生活情境结合以及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认识理解(具体知识点)等概念,由此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案例分析20例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案例分析20例

【案例1】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这一定律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其他同学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

”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该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问题: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正确。

“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是数学中的定律,通常学生会说“不能相加”,但这个学生别出心裁,使用另外一个类名,把两个不同的名称统合起来,这表明他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发散性,而且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此,教师不仅不应该批评学生,反正应该就这一点进行鼓励。

然而,这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批评和讽刺,可能会打消学生的主动性、抹杀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难以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确的做法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与教师所设计、安排和期望的不相符时,不能强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新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上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采用粗暴的手段和语言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

教师要赞赏学生思维中独特与灵活的一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

但同时也要强调,在数学中所说的“名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并不相同,有时要限定在某一学科领域之中。

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措辞严谨、表达清晰,不能造成歧义和误解。

【案例2】一位从郊区调入城里学校的语文教师走上新的讲台。

他刚走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

这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很大的头像。

他一眼便看出,画的正是自己的头像。

面对此时此景,这位教师十分平静,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

”接着他开始讲课,从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谈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从语文的重要性谈到 21 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学期语文教材改革谈到对学生们学好语文的要求。

教研案例初中数学分析题(3篇)

教研案例初中数学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分析题的教学方法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分析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案例以某初中数学课堂为例,探讨分析题教学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析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若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求宽是多少厘米?”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兴趣。

(2)新课讲授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种解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分析题练习教师布置以下分析题供学生练习:①求一元二次方程2x^2 - 5x + 2 = 0的解;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x^2 - 4x + 3 = 0的解的性质;③实际应用题:一个数的3倍与5的差等于12,求这个数。

(4)学生展示与点评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后,教师请部分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分析题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辨析+案例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辨析+案例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辨析题答题思路(一)判断正误,亮明观点判断类型:正确;错误;片面(二)分析全面,找准辨析点概念,名词,俗语(原因,影响,意义,结果)(三)条理清晰,富有层次书写三段论:一、表观点二、分析,阐述理由。

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三、明确结论,总结或重申观点辨析题知识点汇总师德与职业认知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目标、对象、学习方式;考试和作业是手段2、课程结构均衡性≠平均性;选择性≠自由选3、自主学习≠自由学习4、教学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特点;学生能力;教师5、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均发展,五育的地位和任务6、素质教育与语数外、音体美课程的关系;五育教育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学生发展指导能力1、小学生无意注意≠上课故意不听讲2、中学生情绪情感特点≠故意和老师对着干3、气质无好坏,性格有好坏,认知风格无好坏。

4、场独立和场依存(学科、成绩、动机、教学偏好)5、中学生自我意识(幼稚超限)≠故意和老师对着干6、学习动机(内外动机可以转化)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以学习行为为中介8、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较复杂的问题时,低些;简单时,高些。

9、奖励和惩罚适度使用(对象,影响)10、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德育1、社会道德、个人品德、品德形成过程2、德育(广义狭义);德育不等于培养学生品德(德育内容)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双边,自我;有目的有计划,多因素;一致,不一致)4、德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5、德育具有多端性(一般顺序)6、正面教育+记录约束(对象,影响)7、说服法(语言+事实)≠教师与学生沟通8、榜样教育的作用9、德育≠上思品课(德育,思品课和德育的关系,其他途径)教学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与上课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引导、简捷、教育)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原因)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5、教学具有教育性6、讲授法的优缺点7、演示法的注意事项(演示不是越多越好)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9、走班制概念、特点、缺点10、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班级管理1、家访和现代通讯手段的对比意义2、新型师生关系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4、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只要会本学科知识,其他可以忽略(错)案例题作答作答思路:1、读问题,注意第3问对前2问的启示;2、确定范围——教学、德育、班级管理、交流与沟通、教师、学生、学习动机3、问题类型:分析型题目:(1)请分析材料中教师运用了什么原则?(2)请结合教学理论分析教师的行为?(3)请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教师的行为。

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篇)

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数学课程正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对这一教学案例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方程知识,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等,让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3)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指导。

(1)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化简?②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哪些特点?(2)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4.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

4.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完成情况。

五、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了其解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十二篇】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十二篇】

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十二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篇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全]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附真题示范)

[全]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附真题示范)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附真题示范)素质教育观案例分析答题模板(需要背诵)答: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观,是值得(不值得)学习的。

(1)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该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2)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抓好智育,材料中某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3)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本质是让学生在愉快自主学习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该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4)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某老师......,因此(违背、践行)了该观点(5)该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中某老师......,因此体现(违背、践行)该观点例题:李老师是一位美术教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

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

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最新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最新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2020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事例剖析题经典语句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育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取优秀的数学教育,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色,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A.课程内容不单包含数学的结果,也包含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B.课程内容的选摘要切近学生的实质,有益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虑与探究。

C.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办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办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办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课程内容的体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课活动是师生踊跃参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课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一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引者与合作者。

A.数学教课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换学生踊跃性,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虑,鼓舞学生的创建性思想。

B.要着重培育学生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

C.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开朗的、主动的和富裕个性的过程。

D.除接受学习外,着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相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察看、实验、猜想、计算、推理、考证等活动过程。

E.教师教课应当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易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启迪式和因材施教。

F.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办理好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虑、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术、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认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课。

应成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系统。

评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立信心。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20篇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20篇
六、美术老师
案例十一:个性化教学
美术老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他们设计了相应的创作任务。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
案例十二:学习与欣赏结合
美术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教授绘画技巧,还引导学生们欣赏名画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和欣赏的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科学老师
案例七:培养实验能力
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通过实践,学生们在理解科学理论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案例八:鼓励探索精神
在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单元学习中,科学老师鼓励学生们自主选择并照料一盆小植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
三、英语教师
案例五:创设沉浸式英语环境
英语教师通过设置英语角,让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自由使用英文进行交流。这样的沉浸式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案例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次英语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音乐来学习英语歌曲。学生们通过欣赏和演唱英文歌曲,进一步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此外,老师还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历史老师
案例九:启发学生思考
历史老师通过提出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案例十:情境再现
历史老师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们通过演绎历史人物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20篇
一、语文教师
案例一:小明的语文学习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一直感到困惑。他的语文老师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让他对语文充满了兴趣。小明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动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最终,他成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一篇范文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数学教育则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与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我们将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身高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在讲解有理数的运算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拓展应用: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贡献力量。

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案例1、2001年7月高考时,某县中学的6名考生与2名社会青年互相勾结,利用手机将试卷答案信息发送到考生所携带的传呼机上。

还有一名考生通过该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用8000元收买6名监考教师,这些监考教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教师帮他填写答题卡。

案发后,该县招生委员会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进展调查,很快就查清了这宗考场作弊案。

为严肃法纪,该县对涉及违纪作弊的教师和考生作出严肃的处理。

该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某被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名监考教师分别受党纪政纪处分;违纪作弊的6名考生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停考3年。

问:⑴、该县对涉案教师和考生的处理是否合法?为什么?该县对涉案教师和考生的处理是合法。

符合?教育法?第77条规定:“ 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该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体育教师刘某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体育教师刘某用8000元收买6名监考教师,这些监考教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教师帮他填写答题卡。

其行为是属于受贿和行贿行为。

其结果破坏了国家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

案例2、某中学初三〔1〕班黑板旁边贴着一张班规: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教师提问答复不出者,每人每次罚款2元;上课迟到者,每次罚款3元;上课不专心听讲或交头接耳者,每人每次罚款4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

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造册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

钟某是该班的学生,其父在外地工作。

1997年3月28日,母亲突然生病,为了照顾母亲,他上学迟到了,成了第一位受罚者。

第二天,钟以买笔为由,向母亲要了3元钱,“主动〞交给了班上的生活委员。

这条班规制定施行仅1个月,就有13位同学受罚。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极限的值是()。

A、B、C、D、不存在2设为向量和的夹角,则是()。

A、B、C、D、3设,,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A、f(x)在(0,1>上连续B、f(x)在(0,1>上一致连续C、f(x)在(0,1>上可导D、f(x)在(0,1>上单调递减4空间被平面截得的曲线是()。

A、椭圆B、抛物线C、双曲线D、圆5甲乙两位棋手通过五局三胜制比赛争夺1000元奖金,前三局比赛结果为甲二胜一负,现因故停止比赛,设在每局比赛中,甲乙获胜的概率都是,如果按照甲乙最终获胜的概率大小分配奖金,甲应得奖金为()。

A、500元B、600元C、666元D、750元6已知球面方程为切线与球面相切与点M,线段PM长为,则在点P的坐标中的值为()。

A、B、2C、3D、47编制数学测试卷的步骤一般为()。

A、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试目的,编拟细目表,精选试题B、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C、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D、明确测试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8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到的数学方法主要是()。

A、降次B、放缩C、消元D、归纳二、简答题。

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计算行列式。

10在上连续,证明11设A是3×4矩阵,其秩为3,已知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两个不同的解,其中,。

(1)请用构造Ax=0的一个解,并写出Ax=0的通解;(4分)(2)求Ax=b的通解。

(3分)12简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13简述数学运算的基本内涵。

三、解答题。

请对以下题目进行解答。

(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4已知一束光线在空气中从点A到达水面上的点P,然后折射成水下的点B(如图所示),射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在水中的速度为c',光线在点P的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附解答)

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附解答)

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附解答)1.请从教师角色分析该行为2.请从新课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角度来分析该行为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2)在看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深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研究资源;帮助(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协作3.请用现代的教学观的理论来分析该老师的行为“交课过人”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来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4.请从现代学生观的角度来分析该老师行为答:1.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包括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我们应用育理念看待学生(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5.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研究方式?答: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方式为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协作研究,这些研究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开展为目标(1)自主研究自主研究关注研究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研究方式。

主动性是自主研究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研究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自主研究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可否学、学什么、若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研究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2)探究研究探究研究也称发现研究,研究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新课改要求的研究方式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研究,把研究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研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

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

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篇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

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 7、8+6、5+2、2 15X(4-0、5) 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

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

”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

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总结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总结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学案例分析在中学教育的领域中,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的中学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涉及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方面,以期为广大中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背景本次分析的教学案例是一节初中数学课程——“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授课教师为李老师,授课班级为初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级,学生人数为 45 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掌握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的含义,能够通过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电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中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次函数。

2、新授环节(1)李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如 y = 2x + 1、y =-3x 2 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坐标纸上画出这些函数的图像。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李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学生画完图像后,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图像,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经过讨论,学生们发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接着,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计算,学生们理解了斜率和截距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出斜率和截距。

(4)在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后,李老师让学生通过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教资《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通过真题练习,考生能够了解出题人思路和方向,从而高效备考,优路教育整理汇总教师资格证2020年下半年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如下: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4)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极限的值是()A.34B.23C.D.不存在【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故本题选A。

2.设a 为向量m=(2,2,1)和n=(-1,2,2)的夹角,则cosα是()。

A.31B.94C.95D.3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因为m·n=2×(-1)+2×2+1×2=4,,,所以。

故本题选B。

3.设()⎰x=x1,x∈(0,1],则下列不正确的是()A.()⎰x在(0,1]上连续B.()⎰x在(0,1]上一致连续C.()⎰x在(0,1]上可导D.()⎰x)在(0,1]上单调递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函数的连续性及一致连续性,可导及单调性。

A选项,因为函数()⎰x=x1是初等函数,它在区间(0,1]上有定义,所以在(0,1]上是连续的,正确;B选项,根据一致连续的定义可知,在区间的任何部分,只要自变量的两个数值接近到一定程度,就可使对应的函数值达到所指定的接近程度。

因为()⎰x=x1在区间(0,1]上的图象陡的程度大,取两个接近的数值时,不能保证函数值的接近程度在指定的范围内,所以()⎰x在(0,1]上不是一致连续的,错误;C选项,因为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都是可导的,所以函数()⎰x=x1在区间(0,1]上可导,正确;D选项,由函数图象可知,函数()⎰x=x1在区间(0,1]内单调递减,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A.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B.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C.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A.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C.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D.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E.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
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F.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
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
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A.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B.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C.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