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缓冲作用
(三)防御和保护 生理止血; 抵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
功能。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一)组成
(二)血量 正常成年人为体重的7~8%。每公斤70~
80ml。 三、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浆渗透压 ㈠ 渗透压的概念
渗透压是溶液 所具有的吸引 和保留水分子 的能力。它的 大小与溶液中 所含溶质的颗 粒数成正比。
白和蛋白质C抑制物。 主要作用:灭活FⅧa和FⅤa
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Ⅹa+Ⅶa-Ⅲ ㈣ 肝素
主要机制:结合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 和肝素辅助因子Ⅱ等,使这些抗凝物质的 活性大大增强。
? 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Ⅻa的活性 中心均含有丝氨酸残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物与活性中心结合,使上述凝血因子失活, 从而达到其抗凝作用。
第二节 生理止血
一、生理止血(hemostasis)的概念和过程 ㈠ 概念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流出,数分钟 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止血。
㈡ 过程 1. 局部血管收缩 2. 血小板松软止血栓形成 3. 血液凝固,牢固止血栓形成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 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
? 2.什么是生理止血?阐述其发生过程。 ? 3.血液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何作用?
二、血液凝固 (一)血液凝固和血清的概念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是血 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 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 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 (770kPa 或 5775mmHg )
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来自百度文库
1.5 mmol/L (主要是白蛋白)
晶体渗透压:NaCl (80% )、葡
300mmol/L 萄糖、尿素等晶体 物质
四、血细胞生理 (一)血小板的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止血 和血液凝固过程。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2.血小板的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聚集过程是指一些血小板相互粘连在 一起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纤维蛋白原、 Ca2+及血小板膜上GPⅡb/Ⅲa的参与。
3.血小板的释放 指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
体、а-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 现象。 ADP、ATP、5-HT、vWF、PF4、纤维 蛋白原、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等。 4.收缩 5.吸附
血清和血浆有何区别?
(二)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称
为凝血因子。
表3-2(P64)
(三)凝血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 因子Ⅱ激活成Ⅱa; 因子Ⅰ转变成Ⅰa。
图3-9 凝血过程示意图
催化作用
变化方向
正反馈促进
PL :磷脂; PK :前激肽释放酶; K :激肽释放酶; HK :高分子激肽原;
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凝血因子
根据Ⅹ因子被激活的途径,血液凝固可 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凝血途径。
如果凝血过程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 激活Ⅹ因子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 内源性凝 血途径。
如果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FⅢ来参与因 子Ⅹ的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 外源性凝 血途径。
小 结: 1.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一旦触发就会迅速进
催化作用
变化方向
正反馈促进
PL :磷脂; PK :前激肽释放酶; K :激肽释放酶; HK :高分子激肽原;
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凝血因子
三、抗凝系统 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 ㈠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 酶Ⅲ。(抗凝血酶Ⅲ)
㈡ 蛋白质C系统 包括:蛋白质C、蛋白质S、凝血酶调节蛋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本章要求
掌握内容: ? 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 2.生理性止血、凝血和抗凝,血小板的功能 熟悉内容: ? 1.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及其正常值 ? 2.纤维蛋白溶解 了解内容: ?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生理,血小板的形态、数
量、生成及调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血液系统的功能概述 (一)运输功能
(二)血浆渗透压 约为300mOsm/L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概念和作用 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 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为血浆晶体 渗透压。 正常值: 约 300mOsm/L 作用: 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 胞的正常容积和形态。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概念和作用 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 形成的渗透压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值: 1.3mOsm/L 作用: 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 足够的血容量。
行下去,直到完成为止。 2.凝血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
个环节受阻或作用减弱,则整个凝血过程就会 停止或延缓。 3.Ca2+在多个环节中起作用,且易于处理,因此 在临床上可用于促凝(增加Ca2+ )和抗凝(减 少Ca2+ )。 4.凝血因子多数在肝脏合成,部分需要维生素 K。
图3-9 凝血过程示意图
复习思考题
? 简述血型测定原理和输血原则(自学)。
本章重 点
1. 名词解释: blood coagulation、血清、生理止血 2. 问答题: (1)叙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 组成和作用。 (2)叙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3)叙述血液凝固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思 考正常情况下血液是如何保持流动状态的。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和吸 附。
1.血小板的粘附(platelet adhesion)
粘附是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的 现象。参与粘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 板膜糖蛋白Ⅰ( glycoprotein Ⅰ, GPⅠ)、 von Willebrand因子(vW因子)和内皮下组 织中的胶原。
? 肝素可大大增强其抗凝活性。正常情况下主 要通过与硫酸乙酰肝素结合发挥抗凝作用。
四、纤维蛋白溶解和抗纤溶
? 思考题:
? 影响血凝的因素有哪些?正常情况下血液 是如何保持流动状态的?机体在血管受损 时,又是如何让受损部位止血及其他部位 血管内血液继续保持流态的?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
? 自学,主要了解ABO血型和输血的原则。
(三)防御和保护 生理止血; 抵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
功能。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一)组成
(二)血量 正常成年人为体重的7~8%。每公斤70~
80ml。 三、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浆渗透压 ㈠ 渗透压的概念
渗透压是溶液 所具有的吸引 和保留水分子 的能力。它的 大小与溶液中 所含溶质的颗 粒数成正比。
白和蛋白质C抑制物。 主要作用:灭活FⅧa和FⅤa
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Ⅹa+Ⅶa-Ⅲ ㈣ 肝素
主要机制:结合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 和肝素辅助因子Ⅱ等,使这些抗凝物质的 活性大大增强。
? 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Ⅻa的活性 中心均含有丝氨酸残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物与活性中心结合,使上述凝血因子失活, 从而达到其抗凝作用。
第二节 生理止血
一、生理止血(hemostasis)的概念和过程 ㈠ 概念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流出,数分钟 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止血。
㈡ 过程 1. 局部血管收缩 2. 血小板松软止血栓形成 3. 血液凝固,牢固止血栓形成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 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
? 2.什么是生理止血?阐述其发生过程。 ? 3.血液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何作用?
二、血液凝固 (一)血液凝固和血清的概念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是血 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 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 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 (770kPa 或 5775mmHg )
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来自百度文库
1.5 mmol/L (主要是白蛋白)
晶体渗透压:NaCl (80% )、葡
300mmol/L 萄糖、尿素等晶体 物质
四、血细胞生理 (一)血小板的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止血 和血液凝固过程。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2.血小板的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聚集过程是指一些血小板相互粘连在 一起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纤维蛋白原、 Ca2+及血小板膜上GPⅡb/Ⅲa的参与。
3.血小板的释放 指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
体、а-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 现象。 ADP、ATP、5-HT、vWF、PF4、纤维 蛋白原、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等。 4.收缩 5.吸附
血清和血浆有何区别?
(二)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称
为凝血因子。
表3-2(P64)
(三)凝血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 因子Ⅱ激活成Ⅱa; 因子Ⅰ转变成Ⅰa。
图3-9 凝血过程示意图
催化作用
变化方向
正反馈促进
PL :磷脂; PK :前激肽释放酶; K :激肽释放酶; HK :高分子激肽原;
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凝血因子
根据Ⅹ因子被激活的途径,血液凝固可 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凝血途径。
如果凝血过程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 激活Ⅹ因子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 内源性凝 血途径。
如果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FⅢ来参与因 子Ⅹ的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 外源性凝 血途径。
小 结: 1.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一旦触发就会迅速进
催化作用
变化方向
正反馈促进
PL :磷脂; PK :前激肽释放酶; K :激肽释放酶; HK :高分子激肽原;
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凝血因子
三、抗凝系统 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 ㈠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 酶Ⅲ。(抗凝血酶Ⅲ)
㈡ 蛋白质C系统 包括:蛋白质C、蛋白质S、凝血酶调节蛋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本章要求
掌握内容: ? 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 2.生理性止血、凝血和抗凝,血小板的功能 熟悉内容: ? 1.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及其正常值 ? 2.纤维蛋白溶解 了解内容: ?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生理,血小板的形态、数
量、生成及调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血液系统的功能概述 (一)运输功能
(二)血浆渗透压 约为300mOsm/L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概念和作用 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 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为血浆晶体 渗透压。 正常值: 约 300mOsm/L 作用: 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 胞的正常容积和形态。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概念和作用 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 形成的渗透压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值: 1.3mOsm/L 作用: 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 足够的血容量。
行下去,直到完成为止。 2.凝血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
个环节受阻或作用减弱,则整个凝血过程就会 停止或延缓。 3.Ca2+在多个环节中起作用,且易于处理,因此 在临床上可用于促凝(增加Ca2+ )和抗凝(减 少Ca2+ )。 4.凝血因子多数在肝脏合成,部分需要维生素 K。
图3-9 凝血过程示意图
复习思考题
? 简述血型测定原理和输血原则(自学)。
本章重 点
1. 名词解释: blood coagulation、血清、生理止血 2. 问答题: (1)叙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 组成和作用。 (2)叙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3)叙述血液凝固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思 考正常情况下血液是如何保持流动状态的。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和吸 附。
1.血小板的粘附(platelet adhesion)
粘附是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的 现象。参与粘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 板膜糖蛋白Ⅰ( glycoprotein Ⅰ, GPⅠ)、 von Willebrand因子(vW因子)和内皮下组 织中的胶原。
? 肝素可大大增强其抗凝活性。正常情况下主 要通过与硫酸乙酰肝素结合发挥抗凝作用。
四、纤维蛋白溶解和抗纤溶
? 思考题:
? 影响血凝的因素有哪些?正常情况下血液 是如何保持流动状态的?机体在血管受损 时,又是如何让受损部位止血及其他部位 血管内血液继续保持流态的?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
? 自学,主要了解ABO血型和输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