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晶生屑灰岩的镜下鉴定2014.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百合
海胆
海百合茎的横切面,单晶结构
海胆,网格双晶
8、珊瑚类(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包括生活在海里的水螅、水母、珊瑚、海葵等, 种类繁多。 生态和地史分布: 1、珊瑚动物全为海生,一般生活于180米深度以内温度正常浅 海里,少数可生活在深海低温环境。 2、分为两类:造礁型珊瑚和非造礁型珊瑚。 造礁珊瑚:多为复合体,生态适应性很窄,需要20-30 ℃的水温,正常盐度和清洁的海水,不能有过多的泥砂,水深 一般不超过100米,而在水深20米左右,水温25-29 ℃的清澈 动荡环境,珊瑚礁最为发育,因此现在造礁珊瑚只分布在赤道 南北纬28°之间的浅海环境中。 非造礁珊瑚:多位单体单带型珊瑚,其生态适应性较广。
4、镜下鉴定特征:个体一股较大。均为多晶结构。腹足类多为 螺旋式,也有平旋式,内部无隔壁,碎片的弯曲度较瓣鳃类更 大一些。头足类为直管、弯管或旋转式壳体,其最大特征是具 有隔壁,壳体较薄且很均匀。
腹足类
腹足类和苔藓类
双壳类,壳体显晶粒状结构
腹足类,可见示顶底构造
泥晶双壳灰岩
泥晶菊石灰岩(头足类)
苔藓虫具窗格状结构
苔藓虫壳壁的平行片状结构
6、软体动物门—腹足类、瓣鳃类(双壳类)、头足类
1、腹足类:分布很广,海水、半咸水、淡水及陆地均有,常见 的有蜗牛、田螺、海螺等。腹足类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但以 浅海移动底栖者为多。是深海或半深海沉积的良好指相标志。 2、双壳类:全为水生软体动物,两侧对称,具左右两片外套膜 分泌的两套外壳。如海扇、珠蚌等。生活方式有:固着生活、 正常底栖生活、深埋穴居生活。 3、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发育最完善、最高级的一个纲,包括 鹦鹉螺类、菊石、箭石和现代的章鱼、乌贼等,全为海生的食 肉性动物,善于在水底爬行或水中游泳。
泥晶绿藻灰岩
10、藻类——红藻门
红藻:环境:光合作用但更喜蓝光>125m,盐度要求为 海相或较低,广温性,厘米级碎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镁方解石。包括有裸 松藻科;珊瑚藻科;管孔藻科;翁格达藻科。
珊瑚藻泥晶灰岩(红藻门)
10、藻类——轮藻门
轮藻:轮藻以其藏卵器特征,便于鉴定,其藏卵器呈卵 形、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1mm,内部为一个空腔,外壁 由管状细胞组成,管内充填钙质,呈螺旋状。
生物颗粒
生物骨骼及其碎屑。
结构组分
主要观察内容
生物颗粒的矿物成分、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以及沉积环境和显微结 构。
内碎屑 颗粒 结 构 组 分 泥晶基质 亮晶胶结物 生物格架 晶粒 鲕粒 藻粒
球粒 生物颗粒
团块
1、矿物成分:方解石(能被茜素红染成红色)
白云石(不能被染色)
2、形态:
生物碎片的形态主要指的是薄片切面的形态,一般有 三个面:即横切面、纵切面和弦切面。我们在薄片中尽可 能多找几个切面,有利于恢复生物化石的原始形态。生物 碎片的形态主要有球形、椭球形、等轴形、螺旋形和条带 状等。
层纤结构
柱纤结构
片状结构(Sheetlike texture) 指由两向延长、厚度<1~2μm、近于平行的片状方解石或文 石晶体堆叠而成的结构。常见于苔藓、腕足、软体动物。
柱状结构(Columnar texture) 多为方解石(有时为文石)所形成。柱体较宽,短轴宽 大于5μm,延长度则远较纤状结构中的纤体为小。柱体长轴 垂直或倾斜于壳面,每个柱体是一个单独的消光单位。柱体 间界线规则或不规则。柱体横断面为正方形或多边形。一些 软体类(腹足、瓣鳃)和一些腕足类的壳体外层可见柱状结 构。在纵切面上,可见到明显的互相平行的垂直壳面的柱体, 在横切面上,则近似晶粒结构。
有孔虫
介形虫
三叶虫
海百合
典型生物碎屑镜下鉴定特征
1、有孔虫类(原生动物门,包括蜓)
单细胞动物,骨骼为方解石,显微粒状结构。在薄片中 一般保存完整,并具有特征外形。 1)矿物成分:低镁方解石为主,部分为高镁方解石。 2)形态:球形、椭球形、锥状、扇状,大小0.1-1mm为主。 3)鉴定特征:多为多房室的壳体。个体较小,多在0.5~2mm左 右。房室的排列方式可为平旋、螺旋、包旋或绕旋;形态不 一,切面形态变化较大。壳体可为单层式的隐粒、微粒或玻 纤结构,也可为外隐粒或微粒、内玻纤或层纤的异类双层壳 结构。 4)生态和分布:生活方式以底栖为主,分布水深从最浅10米左 右的滨海区到5000米左右的深海。最大繁殖区为临近河口的 近岸区或中等深度(50-90米)的陆棚浅海。主要分布于热 带和亚热带。
白云石化泥晶三叶虫灰岩
4、腕足类(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是海生底栖,单体(无群体),群居,具真体腔, 不分节而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 1、镜下鉴定特征 一般个体较大,较厚,肉眼常常可见。可有壳皱、疹孔、假 疹孔或壳刺。常为单层平行片状结构、倾斜片状结构。片较厚, 在垂直壳面(垂直方解石片)的切面中表现为较粗的纤维状,纤 维与壳面平行或斜交。腕足刺也呈长管状或圆环状,亦为平行片 状结构。有的腕足类具有外片状内柱状的异类双层壳结构。 2、生态分布 现代腕足动物一般生活在近35‰正常盐度、避光、安定的环 境中,它们可以生活在高能浅水区,但常呈点群式分布,多集中 在海底凹坑中以及珊瑚礁的空隙中。在砂、砾、泥和基岩等各种 底质环境中,都有分布。
泥晶生屑灰岩的镜下鉴定
一 目的要求 1 观察生物碎屑灰岩结构组分的特征 2 辨别不同种类的古生物 二 实验内容 1.矿物成分 2 结构组分和结构类型 1)生物颗粒的结构和种类(重点和难点) 2)填隙物的结构:泥晶和亮晶胶结物 3)胶结类型及支撑方式 3.沉积后作用:溶解作用、矿物的转化作用、重结晶作用、 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压实与压溶作用、生物成岩作用 4.成因分析 5.岩石命名 三 作业(素描图) 完成泥晶生屑灰岩的鉴定报告一份。
隐粒-微粒结构
微粒结构
晶粒结构
单晶结构
纤状结构(Fibrous texture): 由平行或放射状排列的单向延长的方解石(或文 石)晶体组成。光性轴C轴与纤(柱)状延长轴一致, 纤体多小于10μm。按生长基底的形态、生长方式和 大小划分:层(正)纤结构;柱纤结构;球纤结构; 柱层纤结构;玻纤结构。
三、沉积后作用
1.压实作用:在刚性颗粒接触处或其附近,颗粒出现变形、断裂、 错动。塑性颗粒间呈凸凹接触。 2.压溶作用:颗粒间出现缝合线状接触或岩石中有缝合线穿过。 3.溶解作用:有鲕粒、生屑、铁白云石等的溶模孔、粒内孔、石 膏假象、充填铸模孔及不规则的溶孔、溶缝或溶沟。有时具有 选择性溶蚀现象。 4.矿物转化作用:一些化石碎片由原来的纤维状转变为次生晶粒 结构。 5.重结晶作用:常含泥晶方解石包体,较浑浊;晶体大小分布不 均,常呈集合体状;晶体边界弯曲,常呈三重结合;破坏颗粒 边界。—方解石重结晶特征 6.交代作用:具交代结构。白云石化作用(方解石被白云石交 代)、去白云石化作用、膏化(去膏化作用)。
有孔虫
蜓类
2、介形虫类(节肢动物门、窄盐度、中高镁方解石)
双瓣壳,壳状从不足lmm到几mm。单瓣切面常呈细月牙 状。具层纤或玻纤结构。
介形虫壳体
介形虫碎片
3、三叶虫类(节肢动物门)
是节肢动物门中化石最多的一类,约 有2000个属,1万多种,自早寒武世早期 出现,至晚二叠世灭绝。三叶虫为海生底 栖或飘游。身体扁平,被以坚固的背甲, 腹侧为柔软的腹膜和附肢。背甲为两条背 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三叶虫 因而得名。 镜下鉴定特征:镜下多呈散落、破碎 状的骨片。切面常是飘带状、弯钩状、蛇 曲状等。壳体一般较薄,内部有时有褐色 裂纹。其刺为圆管状(纵切)或圆环状 (横切),均为玻纤结构。在单偏光镜下 透明,有时因富含有机质而呈浅棕黄色; 在正交镜下,呈均匀的波状消光 。
• 珊瑚以其整体的形状非常容易 识别。古生代的褶皱珊瑚和平 板珊瑚石方解石质的,所以它 们的显微结构保存完好。珊瑚 的壁一般是纤维状的。细小的 碎片缺乏珊瑚形状特征的证据 故而难以识别。
9、海绵动物
海绵体壁一般为晶粒结构,横切面上呈脑状。骨针呈单 轴、三轴或四轴的放射状,长为0.1~0.5mm左右,多晶结构。 海绵骨针的每一针均很直,末端对称收缩变尖。
腕 足 类 骨 刺 , 平 行 片 状
腕 足 类 疹 壳
腕 足 类 碎 片 , 平 行 片 状 、 柱 状
5、苔藓虫类(苔藓动物门)
苔藓动物是一种水生群体动物,个体微小,因于某些苔藓 植物相似而得名。 1、镜下鉴定特征 镜下常见单个虫室或多个虫室连成的枝状、网状等。单个 虫室的横切面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纵切面呈管状,内部 横板可有可无。壳壁或虫室壁一般较薄。平行片状结构,片很 薄,切面常呈极细的纤维状,平行壳壁排列。根据形态和极薄 的片状结构,强烈褶曲,把苔藓与腕足动物相区别。 2、生态分布 以海生为主,能适应于各种温度和深度的水体环境,但主 要繁盛于正常海水盐度和较清洁的浅海环境,尤其在25-60米 的水底区最多。广纬度、大深度、中生界冷水、古生界热带、 亚热带、低镁方解石
鉴定报告格式
泥晶生屑灰岩
生物碎屑结构,生屑含量约60%,泥晶基质40%。 生屑以软体动物为主,其次是海百合茎和苔藓及少量介形虫、有孔虫、 腕足类等。软体动物多为双壳和头足类,壳体较大,多在5mm以上, 但常为半自形-它形,少量较自形。分选、磨圆均较差。海百合也较破 碎,大约1mm。苔藓、介形虫和腕足类均为半自形-它形碎片,多成砂 级大小,偶尔可见较大的苔藓群体碎块。所有化石长轴取向均杂乱。 粒间均为泥晶基质,但苔藓虫室内为亮晶充填。 有不均匀的白云石化现象,但不太强烈,且主要局限在基质中,白云石 呈细小斑块状或沿裂隙分布。白云石多为分散自形晶,细-粗粉晶级, 含量不到5%。 岩石定名:泥晶生屑灰岩 成因分析:沉积物中化石颗粒分选、磨圆差,富含泥晶基质,应是低能 环境的产物,生物以广盐性双壳类和浮游生物头足类为主,且破碎较 严重,可能与邻近泻湖浪基面以下的沉积作用有关。其中白云石受裂 隙控制,推测是次生交代的结果。
7、棘皮动物门---海胆、海百合、海星、海参等
镜下鉴定特征 常见的是海百合茎和海胆骨片、海胆刺等。大小不一。 海百合茎多呈分散状的茎环出现,横切面呈圆形,中心有 茎孔;纵切面呈长方形,有时也可见茎孔。为连生单晶结 构。海胆骨片多为等轴形状,海胆横切面为圆形,常呈各 种花瓣状、辐条状等,二者均为特征的网格单晶结构。
四、综合命名
综合定名的格式:
岩石基本名称:结构命名十矿物成分命名 例如:亮晶鲕粒灰岩 泥晶生屑灰岩
薄片号:S3-011 1、矿物成分: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及光性特征) 2、结构组分:颗粒(生物颗粒)含量、泥晶基质含量、亮晶胶结 物有无?含量 3、生物颗粒的描述:种属、含量、大小、形态以及鉴定特征 4、填隙物的描述: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的化学成分、光性特征 5、沉积后作用:溶解作用、矿物的转化作用、重结晶作用、胶结 作用、交代作用、压实与压溶作用、生物成岩作用 6、成岩环境分析: 从颗粒类型、大小分选磨圆结合古生物标志,指出颗粒形成环 境特征(水体深度、能量高低);从填隙物(亮晶泥晶含量)结 合颗粒特点,指出颗粒沉积环境(水动力强弱);从胶结物成分、 晶体大小,孔隙发育程度等,判别沉积后作用环境。 7、岩石定名:结构+矿物成分命名(泥晶生屑灰岩) 素描图
粒状结构(Granular texture):由大致等粒状的方解石或 文石晶粒组成,是低等生物的主要结构类型。按晶粒大小和光 性方位分为:胶粒或粘粒结构; 隐粒结构(<0.5~1μm); 微粒结构(1~5μm); 晶粒结构(> 5μm ); 单晶结构:由全部或局部为一致消光的单 一隐粒晶体组成,有时可为双晶或3~5个连晶组成。
海绵体壁晶粒结构,水管为泥晶或亮晶方解石充填 海 绵 骨 针
10、钙质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金藻门; 轮藻门
粗枝藻(绿藻门):又称伞藻,为绿藻门的一个科。常以 分节的叶状或单叶状体的形式出现。外形呈圆柱状、棒状、卵 球状。大小为1—3mm。其上有侧枝孔。以多晶结构常见。显 微镜下常见的属种为米齐藻和蠕孔藻。
3、构造:如示顶底构造(孔隙底部为泥晶方解石,色较暗;
孔隙顶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
4、生活习性及沉积环境:
可以通过生物碎屑的分选磨圆程度以及灰泥的含量来 判断沉积环境的水动力强度和能量强弱。
5、骨骼结构:
是指组成生物骨骼的矿物晶体的形状、大小、排列以及晶 粒间的相互关系。 按晶体形态分布可以分为:粒状结构,纤状结构,片状结 构,柱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