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319d9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6.png)
一、前言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我参加了机械原理实训课程。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实训过程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我能够:(1)熟悉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常用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使用机械原理实验设备;(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训意义(1)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2)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工作打下基础;(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准备。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2)常用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机械原理实验设备的使用;(4)机械原理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2. 实训过程(1)预习阶段: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实训内容,明确实训目的。
(2)实验阶段: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讨论阶段: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总结阶段: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中的不足。
四、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使我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使用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机械原理实验设备,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这为我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bc555e6998fcc22bcd10df1.png)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
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变频 电机ZJ 扭矩 传感器ZJ 扭矩 传感器工作载荷扭矩测量卡转速调节机械传动装置负载调节工控机扭矩测量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
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三)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自动加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焊接站等工业模型的组装设计,控制原理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2)了解和熟悉PLC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掌握以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调试。
大学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大学机械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b825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c.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受力、强度、稳定性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本实验主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3. 纸带;4. 尺子;5. 秒表;6.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架上,调整好计时器的高度;2.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固定在打点计时器下方;3.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轮,并将纸带固定在实验装置上;4.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释放,让纸带随实验装置一起下落;5. 观察纸带在打点计时器上打点的痕迹,记录下落高度和打点时间;6. 根据纸带上的打点痕迹,计算出物体的瞬时速度;7. 利用计算器,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下落高度(m):h = 2.0打点时间(s):t = 0.5瞬时速度(m/s):v = 3.0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下:重力势能(J):E_p = mgh = 1.0 × 9.8 × 2.0 = 19.6 J动能(J):E_k = 1/2 × mv^2 = 1/2 × 1.0 × 3.0^2 = 4.5 J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等非保守力的影响,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
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 操作打点计时器时,要确保纸带平稳下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以便后续分析;4.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保持实验室整洁。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1897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0.png)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标题: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了解其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能,掌握机械原理中摆线齿轮的使用及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摆线齿轮副是由摆线齿轮与摆线架构成的齿轮副。
摆线齿轮由一对圆弧法线生成,具有平稳传动、无滑动的特点,因此在某些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1. 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直线传动和曲线传动。
直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直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直线运动。
曲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曲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曲线运动。
2. 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在传动中,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表现为传动效率、干扰等。
传动效率是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其数值一般在95%以上。
干扰是指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接触失配,一般不应产生变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内容通过摆线齿轮副装置的调整和测量,得到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2. 实验步骤(1)调整摆线齿轮副装置,使之工作平稳、不卡滞。
(2)测量输入齿轮(摆线齿轮)和输出齿轮(摆线架)的齿数。
(3)使用光电测速仪测量输入齿轮转速,使用电磁测力仪测量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
(4)记录测量数据,计算传动效率和干扰。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摆线齿轮副的直线传动情况进行研究。
测得输入齿轮的齿数为20,输出齿轮的齿数为30。
通过测量输入齿轮的转速为300rpm,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为6N。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传动效率和干扰:传动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输出力×输出转速/输入力×输入转速)×100%=(6N×300rpm)/(20N×300rpm)×100%=90%干扰=(输出齿数-输入齿数)/输入齿数×100%=(30-20)/20×100%=50%通过计算可知,本次实验得到的摆线齿轮副的传动效率为90%,干扰为50%。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341f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4.png)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验证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定律。
通过设计和搭建不同的实验装置,我们能够观察和测量力的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引言: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和应用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力的平衡和合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平衡力实验装置,通过调整不同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应用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验证力的平衡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当所有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二: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杠杆装置,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平衡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力臂和力的乘积相等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杠杆原理,还帮助我们理解杠杆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实验三:摩擦力的测量摩擦力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摩擦力实验装置,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施加的力的大小,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摩擦力的存在,还帮助我们理解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实验四: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装置,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还帮助我们理解碰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参观实验报告(3篇)
![机械原理参观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15b1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5.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分析技巧。
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组织了一次机械原理参观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增强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2. 了解不同类型机械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参观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机械传动系统参观- 观察并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分析传动比、效率等参数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影响。
2. 机械运动机构参观- 观察并了解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械运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受力情况及运动副的约束条件。
3. 机械设计参观- 观察并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强度校核等。
- 分析机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机械加工参观- 观察并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
- 分析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加工精度。
四、实验过程1. 机械传动系统参观- 参观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系统,了解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识到传动比、效率等参数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影响。
2. 机械运动机构参观- 参观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械运动机构,了解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掌握了机构的运动规律、受力情况及运动副的约束条件。
3. 机械设计参观- 参观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强度校核等环节。
-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识到机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机械加工参观- 参观了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了解了车削、铣削、磨削等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加工精度。
机械原理认知_实验报告(3篇)
![机械原理认知_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be19a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7.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常用机构及其运动特性,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设计机械的理论基础。
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实验设备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实验内容1. 观察陈列柜,认知运动副通过观察陈列柜,认真分析各种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如铰链、滑块、滚子等。
对比分析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的区别。
2. 认知平面连杆机构(1)观察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2)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如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正弦机构、偏心轮机构、双重偏心机构、直动滑杆机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等。
3. 认知连杆机构的应用观察鄂式破碎机、飞剪、惯性筛、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鹤式起重机、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插床模型等,了解连杆机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4. 认知空间连杆机构观察RSSR空间机构、4R万向节、RRSRR等,了解空间连杆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性。
五、实验步骤1. 仔细观察陈列柜,认真分析各种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2. 对照教材,了解各类机构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3. 结合实际,分析连杆机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4.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心得。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陈列柜,我们对各种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2. 通过对平面连杆机构的认知,我们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及演化形式,了解了平面四杆机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3. 通过对连杆机构的应用分析,我们认识到连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思路。
简单机械原理实验
![简单机械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aa36b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6.png)
简单机械原理实验简介:简单机械原理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项目。
通过进行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实验,可以加深对于基本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加强实践操作技能。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简单机械实验,并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
实验一:杠杆原理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杠杆原理,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运用。
实验材料:杠杆、重物、支点、测力计、尺子。
实验过程:1. 将杠杆固定在支点上。
2. 在杠杆的一端挂上重物,使之平衡。
3. 使用尺子测量杠杆的长度和各个部分的距离。
4. 使用测力计分别在杠杆的不同位置测量拉力与支点的距离。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杠杆的力矩图。
通过计算力矩的大小,验证杠杆的力矩平衡原理。
同时,分析各个测量点的拉力与支点距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杠杆原理的应用。
实验二:斜面与滑轮原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斜面与滑轮的实验验证力的分解和求解问题,理解斜面和滑轮对物体的运动产生的影响。
实验材料:平滑斜面、滑轮、各种重物。
实验过程:1. 将平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台上。
2. 将滑轮固定在斜面下方,并绑上绳子。
3. 在绳子上挂上重物,使其与斜面保持平衡。
4. 记录各个重物的质量、斜面的角度以及重物下滑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重力分解、摩擦力和加速度的数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同时,通过分析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讨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三:滑轮组合原理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滑轮组合对力的传递和改变的影响。
实验材料:滑轮组合装置、重物。
实验过程:1. 将滑轮组合装置固定在支架上。
2. 将重物挂在滑轮组合装置的一端。
3. 测量各个滑轮的半径、重物的质量以及逐个滑轮上绳子的拉力。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个滑轮上的拉力,并比较其与理论值的差异。
同时,分析不同滑轮组合对力的传递和改变的影响,深入理解滑轮组合原理的作用机制。
结论:简单机械原理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小实验报告(3篇)
![机械原理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6f9b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b.png)
第1篇实验名称:机械原理小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机械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箱2. 螺旋千斤顶3. 压力传感器4. 磁力计5. 万能试验机6. 螺纹连接件7. 测量工具(尺子、游标卡尺等)三、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结构设计的学科。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箱中的机械结构,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箱中的螺旋千斤顶,分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测量螺旋千斤顶的螺距和螺纹升角,记录数据。
3. 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螺旋千斤顶的输出力,记录数据。
4. 分析螺旋千斤顶的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的关系。
5. 观察磁力计在实验中的表现,分析磁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
6. 使用万能试验机对螺纹连接件进行拉伸实验,观察其断裂情况。
7. 分析螺纹连接件的受力情况,总结螺纹连接的特点。
五、实验数据1. 螺旋千斤顶螺距:L = 10mm2. 螺纹升角:α = 30°3. 螺旋千斤顶输出力:F = 500N4. 磁力计测量值:m = 0.1T5. 螺纹连接件断裂载荷:F = 2000N六、数据计算和处理1. 计算螺旋千斤顶的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的关系:F = L F_输入sin(α)F = 10 500 sin(30°) = 250N2. 分析螺纹连接件的受力情况:螺纹连接件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达到断裂载荷时,连接件发生断裂。
这说明螺纹连接件的强度取决于其材料、尺寸和加工质量。
七、实验结论1. 螺旋千斤顶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其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磁力对机械结构有影响,需要考虑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3. 螺纹连接件在受力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强度,但需要注意其断裂载荷。
八、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过程中,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导致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0a22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f.png)
一、实训名称机械原理实训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原理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您的姓名]学号:[您的学号]合作者:[合作者的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姓名]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年、月、日]实训地点:[实训室名称或地点]五、实训目的1. 通过实训,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掌握机械原理中常见机构的拆装、调试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机械设计的初步流程和基本要求。
六、实训原理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机械原理内容:1. 机械运动学:研究物体在机械中的运动规律。
2. 机械动力学:研究物体在机械中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3.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七、实训内容1. 实训一:简单机构的拆装与调试- 拆装和调试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构。
- 分析各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2. 实训二:复合机构的分析- 分析复合机构如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等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 通过绘图和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实训三:机械设计初步-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如齿轮减速器、曲柄摇杆机构等。
-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尺寸和制造工艺。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机械原理实验室2. 实训器材:斜面、杠杆、滑轮、齿轮、曲柄滑块机构、绘图工具、计算器等九、实验步骤1. 实训一:简单机构的拆装与调试- 观察并了解各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拆装和调试各机构。
-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2. 实训二:复合机构的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复合机构。
- 分析复合机构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 通过绘图和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实训三:机械设计初步-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尺寸和制造工艺。
- 设计并绘制机械装置的图纸。
-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
十、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一:简单机构的拆装与调试- 成功拆装和调试了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构。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11a8b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e.png)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
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变频 电机ZJ 扭矩 传感器ZJ 扭矩 传感器工作载荷扭矩测量卡转速调节机械传动装置负载调节工控机扭矩测量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2)计算机一台;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
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自动步行车学生创新实验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三)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自动加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焊接站等工业模型的组装设计,控制原理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2)了解和熟悉PLC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掌握以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调试。
同济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同济机械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127c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7.png)
一、实验模块机械原理实验二、实验标题验证机械效率及功率计算三、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四、实验操作者张三五、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效率及功率的计算。
六、实验原理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完成某一工作过程中,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机械效率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机械效率η = 输出功 W2 / 输入功 W1功率 P = 输出功 W2 / 时间 t七、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秒表、卷尺等。
2. 将滑轮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滑轮转动顺畅。
3. 在滑轮的轴上挂上弹簧测力计,并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另一端。
4. 记录钩码的质量 m(单位:kg)。
5. 用卷尺测量滑轮半径 r(单位:m)。
6.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沿滑轮上升,同时用秒表计时。
7. 记录钩码上升的高度 h(单位:m)。
8. 计算输入功 W1 = mgh,输出功 W2 = F2r,其中 F2 为钩码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9. 计算机械效率η 和功率 P。
八、实验环境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台稳固,实验器材完好。
九、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1. 钩码质量 m = 0.5 kg2. 滑轮半径 r = 0.1 m3. 钩码上升高度 h = 0.2 m4. 弹簧测力计读数 F2 = 2.0 N5. 时间 t = 10 s根据实验数据计算:1. 输入功W1 = mgh = 0.5 kg × 9.8 m/s² × 0.2 m = 0.98 J2. 输出功W2 = F2r = 2.0 N × 0.1 m = 0.2 J3. 机械效率η = W2 / W1 = 0.2 J / 0.98 J ≈ 0.2044. 功率 P = W2 / t = 0.2 J / 10 s = 0.02 W十、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机械效率及功率的计算方法。
机械实验报告(18篇)
![机械实验报告(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7de0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3.png)
机械实验报告(18篇)篇1:机械实验报告机械实验报告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一、实验内容:1、传动系统的功能能量分配转速的改变运动形式的改变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实验台结构图:1、综合实验台的系统原理图2 实验台结构示意图3、实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三、实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n2/ n1——转速比;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ε——带传动滑动率;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五、思考题: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 = 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啮合传动外壳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功率范围广等特性,小的制造误差及齿壳变形,在高速运动将引起冲击和噪声;挠行传动:载荷能缓和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搞。
传动同样大的圆周力,轮廓尺寸和轴上的压力更大,效率低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
篇2:机械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1、传动系统的功能能量分配转速的改变运动形式的改变。
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
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实验台结构图:1、综合实验台的系统原理图。
2、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3、实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
三、实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n2/n1——转速比;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ε——带传动滑动率;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五、思考题: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啮合传动外壳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功率范围广等特性,小的制造误差及齿壳变形,在高速运动将引起冲击和噪声;挠行传动:载荷能缓和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搞。
机械原理实习报告
![机械原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728c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5.png)
一、实习目的本次机械原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习深入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习,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增强对机械专业的认识和兴趣。
二、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单位和部门单位: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址:xxx部门:生产部、技术部四、实习内容1. 工厂简介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2. 实习过程(1)参观生产现场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现场,了解了各个生产车间的布局和设备。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环节。
(2)学习机械原理在生产现场参观后,我们开始学习机械原理。
在技术部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各种机械传动方式、机械结构、机械强度计算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动手实践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在技术部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动手实践:① 机械零件的加工:我们学习了车削、铣削、磨削等基本加工方法,并亲自操作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② 机械装配:我们学习了各种机械结构的装配方法,并亲自动手进行机械装配。
③ 机械故障排除:我们学习了机械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除方法,并尝试解决了一些简单的机械故障。
(4)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们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① 机械原理是机械制造的基础,掌握了机械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
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才能转化为实际技能。
③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拼装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拼装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bc98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6.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机械原理拼装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熟悉机械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机械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拼装实验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基本规律,通过拼装简单的机械模型,使学生了解机械的运动原理和构造,掌握机械的传动方式、机构组合及机械运动的特点。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齿轮、轴、轴承、连杆、滑轮、链条、皮带、凸轮、槽轮等。
2.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部件。
(2)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机械部件的组装。
(3)调整机械部件的位置,使机械模型能够实现预定的运动。
(4)观察并记录机械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情况。
(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四、实验过程1. 组装齿轮传动机构:选用两个齿轮,通过轴和轴承将它们连接起来,实现齿轮的啮合传动。
2. 组装链传动机构:选用链条、链轮、轴和轴承,将它们组装成链传动机构。
3. 组装皮带传动机构:选用皮带、皮带轮、轴和轴承,将它们组装成皮带传动机构。
4. 组装曲柄滑块机构:选用曲柄、滑块、连杆、轴和轴承,将它们组装成曲柄滑块机构。
5. 组装凸轮机构:选用凸轮、从动件、轴和轴承,将它们组装成凸轮机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齿轮传动机构:实验结果显示,齿轮啮合传动平稳,传动效率较高。
齿轮的模数、压力角等参数对传动性能有较大影响。
2. 链传动机构:实验结果显示,链传动机构在传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击,传动效率较低。
链条的长度、张紧力等参数对传动性能有较大影响。
3. 皮带传动机构:实验结果显示,皮带传动机构在传动过程中较为平稳,传动效率较高。
皮带的张力、轮齿的齿形等参数对传动性能有较大影响。
4. 曲柄滑块机构:实验结果显示,曲柄滑块机构在传动过程中,曲柄的转动带动滑块的往复运动。
曲柄的长度、滑块的行程等参数对传动性能有较大影响。
5. 凸轮机构:实验结果显示,凸轮机构能够实现从动件的规律运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ca22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f.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学:研究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机械动力学:研究机械运动与外力、质量、摩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机械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
三、实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机械部件(如齿轮、链条、皮带等)3. 力传感器4. 速度传感器5. 计算器6. 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机械运动学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2) 实验步骤:a. 安装实验台,连接相关传感器。
b.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实验参数。
c. 启动实验台,记录机械部件的运动数据。
d.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e.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2. 实验二:机械动力学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2) 实验步骤:a. 安装实验台,连接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b.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实验参数。
c. 启动实验台,记录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的数据。
d.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e.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机械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3. 实验三:机械设计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实验步骤:a.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机械结构。
b. 选择合适的机械部件。
c. 计算机械部件的尺寸和参数。
d. 安装机械结构,进行实验验证。
e. 分析实验结果,改进设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运动与外力、质量、摩擦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机械原理测绘实验报告(3篇)
![机械原理测绘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b6aaa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机构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 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常用测绘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对机械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测绘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测绘机械机构的实际结构,了解其组成、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为后续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
测绘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绘图工具和测量工具,将机械机构的实际结构准确地描绘在图纸上。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测绘对象和测绘内容。
2. 准备绘图工具和测量工具。
3. 测量机械机构的尺寸和形状。
4.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机构简图。
5. 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绘图工具:绘图板、绘图铅笔、橡皮擦、三角板、圆规、比例尺等。
2.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钢尺、角度尺、量角器等。
3. 实验材料:机械机构实物或模型。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测绘对象和测绘内容:选择一个机械机构作为测绘对象,明确测绘内容,如机构简图、尺寸标注、运动规律等。
2. 准备绘图工具和测量工具:根据测绘内容,准备好相应的绘图工具和测量工具。
3. 测量机械机构的尺寸和形状:a. 测量机构各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
b. 测量机构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如距离、角度等。
c. 测量机构运动副的形状和尺寸。
4. 绘制机构简图:a.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机构简图,标注各构件、运动副、尺寸和角度。
b. 确保简图准确反映机构的实际结构。
5. 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a. 分析机构各构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b. 分析机构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c.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机构的设计合理性和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机构简图:a. 根据实验测量结果,绘制了机构的简图,标注了各构件、运动副、尺寸和角度。
b. 简图准确反映了机构的实际结构。
2. 机构运动规律:a. 通过分析机构简图,确定了机构各构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b. 机构运动规律符合机械原理的基本规律。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模板(3篇)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74553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6.png)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三、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原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及机械系统组成2. 常见机构及机构的运动分析3.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4. 机械效率及能量转换5. 机械设计初步五、实训过程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及机械系统组成(1)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机构、运动、能量转换等。
(2)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原动机、工作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机械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常见机构及机构的运动分析(1)讲解常见的机构类型,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2)分析机构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机构在实际运动中的表现。
3.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1)讲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如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等。
(2)讲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力、力矩、运动方程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4. 机械效率及能量转换(1)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讲解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效率及能量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5. 机械设计初步(1)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选型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练习。
六、实训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练习,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机械认识实验报告总结(3篇)
![机械认识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ac83b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机械认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了解机械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提高对机械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机械原理陈列柜观察(1)观察陈列柜中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如齿轮、连杆、导轨等。
(2)认知各类常见机构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如平面机构、空间机构、液压机构等。
(3)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2. 机械原理实验(1)动手操作机械原理实验,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验证理论知识。
(3)学习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提高实验报告质量。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1)提前预习《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实验内容。
(2)熟悉实验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3. 实验总结(1)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观察陈列柜中各种运动副和机构的运动,了解其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验证机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结论(1)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掌握机械原理对机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了解机械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有助于提高机械操作能力。
(3)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需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加以改进。
五、实验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的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59c86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3.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理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设计机械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方程;2. 机构的运动分析,包括机构的自由度、速度和加速度分析;3. 机械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4. 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
三、实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机械运动测试仪;3. 传感器;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的结构,了解实验台的组成和功能;2. 将实验台上的各个部分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3. 开启机械运动测试仪,进行运动测试;4. 使用传感器采集实验数据;5. 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机械原理理论;7. 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1. 机械运动测试仪的数据:- 机构1的运动速度:v1 = 1.2 m/s;- 机构2的运动速度:v2 = 0.6 m/s;- 机构3的运动速度:v3 = 1.0 m/s;2.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机构1的加速度:a1 = 0.2 m/s²;- 机构2的加速度:a2 = 0.1 m/s²;- 机构3的加速度:a3 = 0.3 m/s²;3. 机械振动测试数据:- 频率:f = 10 Hz;- 振幅:A = 0.05 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原理理论,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方程、机构的运动分析等;2. 实验结果表明,机构1、2、3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符合理论预期;3. 机械振动测试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和振幅符合理论预期。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机械原理理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通过实验,掌握了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一、实验原理
1、观察几种典型机构及运动,了解其特点。
2、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简要了解各种泵体和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机构。
2、从JG C—A型模型中任选两种,从JG C—B型模型中任选一种,进行机构分析、尺寸测量,绘制简图。
3、在机构运动简图上进行自由度的计算。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JG C—A型、JGC—B型机构简图测绘模型。
3、直尺、纸、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自备)。
四、模拟实物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基本原理
机构运动简图是指反映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单图形,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间所组成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机构运动简图中可以撒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来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性。
2、测绘方法
1)分析运动情况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首先要把该机器或模型的实际构造和运动情况搞清楚。
为此先应确定出其原动件和从动件,再使被测机器或模型缓慢运动,然后按照运
动的传递路线把原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各构件的运动情况观察清楚,尤其应注意有微小运动的构件,分清各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联接次序和运动副数目、种类等。
2)选择投影面
投影面的选择应以能简单清楚地把机构运动情况正确地表达出来为原则。
一般应先确定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原则是选择机构中的每一构件均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的最佳位置(避免构件间的交叉和重叠),然后将机构投影到与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上。
必要时可就机器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不过应尽量减少投影面。
3)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在确定了原动件和投影面以后,就可以测量机构的运动尺寸了,按着一定的比例尺画出各构件和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
比例尺μL=实际长度LAB(m)/图上长度AB(mm)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构件和运动副的表示应尽量采用国家制图标准中规定的符号去表示。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模型,了解被测模型的名称和用途。
2、仔细观察被测模型,确定出原动件和从动件。
3、从原动件开始按照运动传递路线至到执行构件,仔细观察和分析相互联接的两零件间是否有相对运动,弄清各构件的运动情况,确定构件数目、运动副数目和种类。
4、选择最佳投影状态(原动件位置)并选择合理的投影面。
5、鉴于实验课时的限制,课内只需在“课内用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画出示意图(大致成比例)即可。
再测量运动副之间的尺寸标在示意图上。
为防止画错离开实验室又没有办法修改,因此画完后要主动找指导教师检查,确定无误后请教师签字。
6、课后按示意图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在实验报告上绘制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说明那些内容?
2、绘制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为什么可以任意确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基本原理,观察齿廓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3、了解刀具变位对被加工齿轮各参数的影响,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设备与工具
1、CJD J—B型齿轮范成仪。
2、纸质齿轮毛坯两张。
3、自备绘图工具。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1、基本原理
范成法是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原理来加工轮齿的。
加工时其中一个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它们仍保持固定的角速比传动,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所制得的齿轮的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今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必定为渐开线。
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并
用笔将刀具刀刃的各个位置画在图纸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2、CJDJ-B型齿轮范成仪结构图
此范成仪是仿照齿轮齿条的啮合原理而构造的,如图所示。
1.齿条插刀
2.螺杆
3.圆螺母
4.啮合溜板
5.调整螺钉
6.机座
7.变位标尺
8.圆螺母
9.压板10.心轴11.螺栓12.碟
形螺母13.扇形板14.扇形齿轮
3、刀具及安装
齿条插刀为透明有机玻璃,其上开有两个条形螺栓孔。
用螺柱和圆螺母固定在啮合溜板上,通过条形孔可调整刀具相对毛坯中心的径向位置,以实现标准
或变位加工;变位量可由啮合溜板两边的标尺读出(mm),刀具上两边的划痕如与标尺的“0”对齐,为标准安装,否则为非标准安装。
4、毛坯及安装
预先沿比齿顶圆稍大一点的圆周剪下毛坯周边,然后沿圆周线剪通中心孔(或用针沿圆周线扎小孔,最后打通)。
退下圆螺母和压板,将毛坯套在心轴上,再装上压板,拧入螺母,把毛坯压紧在扇形板上,后者与心轴构成回转副可相对转动。
心轴用一特制螺栓和蝶形螺母(扇形板下面,未画出)固定在机座上。
机架上有两个,靠外面一个孔,用于加工z=20的齿轮;另一个孔用于加工z=8的齿轮。
5、范成运动
即齿条刀具节线与被加工齿轮节圆作纯滚动。
内侧加工有齿条啮合溜板(刀具)可相对于机座移动,它与扇形板(毛坯)上固联的两个扇形齿轮之一相啮合(加工z=20的齿轮时为大扇形齿轮,加工z=8的齿轮时为另一个),从而实现了刀具与毛坯的范成运动。
纯滚动可由啮合溜板、扇形板及机座上的刻度看出。
6、切削及进给运动
范成仪上刀具与毛坯之间无切削及轴向进给运动。
以插刀齿顶节线与齿顶圆对刀后,即可径向进给,但为避免误差,一般一次进刀到位。
7、齿廓的范成运动
用手间歇的推动啮合溜板,每移动3mm用铅笔在纸坯上沿刀具齿形轮廓画出刀具位置,即插削位置。
将啮合溜板从左极限位置推到右极限位置,刀刃的一系列位置便可包络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其中阴影部分为齿槽,实际加工时将被切掉。
在上述过程中应注意轮坯上齿廓形成的过程。
观察标准渐开线齿廓有无根切现象。
如有根切则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内容
1、范成m=8mm,z=20的标准齿轮。
(1)先剪好齿轮纸坯。
(2)根据被加工齿轮齿数,选定心轴的位置及与齿条啮合的扇形齿轮。
(3)装上纸坯。
(4)调整好位量,画包络齿廓。
2、范成m=20mm,z=8的标准齿轮。
3、范成m=20mm,z=8,x=0.5的正变位齿轮。
五、思考题
1、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ha*+c*)m?
2、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有何要求?
3、通过实验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根切现象的特点怎样?是由于何原因引起的?避免根切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