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论文写作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论文写作结业论文]

[一江月一生情]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一江月一生情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摘要:

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关系密不可分,都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兴起发展而来的,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都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类自身的种种关系,同时更表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念和对生活的审美属性。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彼此辉映,相得益彰。三者融合在一起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在思想情感表述上则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诗歌;音乐;舞蹈;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1诗歌《春江花月夜》之美

1.1 对诗歌的解读

诗歌《春江花月夜》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受起来意境深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流传千古。可以想象,当时的作者张若虚也未曾想到自己当时给予了诗歌《春江花月夜》如此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历来有之。古人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对于《春江花月夜》诗的起源、影响、地位做了准确的评价,高度的赞誉。

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也给予了《春江花月夜》高度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由此可见,诗歌《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诗人在开篇中写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几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每次读到此处,我眼前仿佛一副美丽的画卷猛然打开,扑面映入眼帘。明月下,春江万里,潮水滟滟,不禁让人思绪飘飞,浮想联翩。好一副春江夜景。

作者接着写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江水正趁着月色轻轻地绕过花香满地的春之原野,那一抹浓浓的月色流淌在花树上,像是给大地撒上了一层

飘逸而洁白的小雪。

我不禁疑问,诗人应该是一个丹青妙手吧,要么他轻轻挥洒一笔,便能渲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呢?还不仅如此,这个绘画的高手还巧妙而细微地观察了月光:月光仿佛将世间万物的颜色已经抹去,只留给大千世界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多么细腻而温润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辽阔幽静而又恬美。

上面的这五句,好似一副画卷,由远及近,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由大及小,从春江到孤月,诗歌充分体现出了博大、宁静、浩瀚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

诗人接着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诗人心中,江月虽然恒存,却永远没有生命,永远如一,而且如此单调没有变化,它们只不过是单调的重复罢了;人生虽然短暂如白驹过隙,但人类却有无限的生命力,延续的人类代代绵延、繁衍无尽的;作为个体而言,人生的悲喜丰富而生动。正如沈从文所说,“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水云》)。在感受到永恒与短暂,无限与有限的冲突和矛盾后,诗人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可恋慕的人生,而这人生的精华就是“情”。

又道:“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诗人紧紧扣住“春江明月”四个字,由江月意境生发出的种种诗情。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可以感受到游子对思妇的怜爱和不能陪伴的歉疚,而“卷不去”、“拂还来”、“愿逐月华流照君”又细腻地刻划出思妇的痴与怨。月色可恼,却又痴想着能像月光一样跨越时空与游子常伴,这种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执着!相比之下,宇宙自然的永恒与无限是虚无和冷漠的,而充满喜悦与烦恼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丰富的。由情和爱及烦与恼交织而成了多彩的人生,虽然渺小,但情感却是真实可感的,这就是人们对生存价值的肯定,是乐观、向上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在令人徘徊的月光下,我们能感觉到时光在渐渐流逝而去,春光将要过去,但是回家的日子依旧是遥遥无期。

冷冷的毫无情感的月亮又要西边落入海面了,在明月下赏月的人们,能有几个人可

以回到温暖的家中呢?家,难道也是诗人用来与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所在吗?是的,一定是的,要么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让我们不禁想到作者所持的态度是肯定的。同时也让我们想到,生命虽然是短暂的、是渺小的,却是如此美好而丰富的,这令我在回味中有深深的感动。

2《春江花月夜》在音乐方面的表现

2.1《春江花月夜》乐曲的来源

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传统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夕阳箫鼓》,明清时期就已流传了。根据记载,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与吴畹卿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1929年在沈浩初编的《养正轩琵琶谱》中,曲名叫《夕阳箫鼓》。

2.2《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

乐曲《春江花月夜》不仅仅是一支优美、流畅、典雅的浪漫抒情乐曲,更是一幅夜色明月山水画卷,它充分展示了春天夜晚的静谧,闭上眼睛去听音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月亮在春潮涌动的江面徐徐升起,有小舟在月下的江面上荡漾,岸边花弄影摇曳在大自然中那迷人景色中。全曲分成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十个片段,宛如十幕画卷,随着音乐的推进,画面一幕幕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从平静渐起,到第九段全曲的高潮,随后音乐在快速激进中戛然而止,然后渐渐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3 对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的审美解读

3.1舞蹈《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

舞蹈《春江花月夜》为女子独舞,首演于1959年,是从戏曲中提炼舞蹈语汇的古典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