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馆管理运营模式的规范与创新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一种基础设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革,逐步成为了人们学习、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功能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本文就文化馆的创新发展进行浅谈。
一、功能创新文化馆的主要功能包括文化知识普及、文化艺术推广、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等,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创新功能成为了文化馆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的阅读需求和多元化的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为此,文化馆应该通过开设多种主题展览、讲座、演出、培训等形式,将文化知识和艺术推广深入普及到公众生活之中。
此外,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文化馆功能创新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实现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使文化馆的功能更具时代性和普适性。
二、空间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文化馆所处的空间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的功能,是文化馆空间创新的核心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文化馆可以进行如下方面的探索:一是多功能化设计。
文化馆可以将不同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融合起来,达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空间利用方式。
二是现代化建筑设计。
文化馆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采用环保、省能的材料和设施,实现文化馆的绿色、智能化建设。
三是城市公共空间互联。
文化馆可以通过跟周边社区、商业区等公共空间进行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和升级。
三、组织创新文化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也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文化馆可以建立开放式组织结构,加强和扩大文化馆和市民、文化机构和学校、各行业单位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尝试开展商业化活动,增加文化馆的财政收入。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
文化馆可以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升。
同时,注重文艺、教育、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文化馆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提供文化服务,还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使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文化馆面临着创新的压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文化馆要创新服务模式。
传统的文化馆主要提供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而现在的文化馆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比如可以建立一个数字资料馆,将文化馆收集到的展品和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展示。
文化馆还可以开设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增加文化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馆要创新展览形式。
传统的展览形式主要是将展品摆放在展柜中供观众观赏。
而现在的文化馆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展览内容进行虚拟展示,让观众有更丰富的观展体验。
文化馆还可以与其他艺术机构合作,例如与音乐厅合作,为观众展示艺术表演和音乐会,提供更综合的文化体验。
文化馆要注重社区参与。
传统的文化馆主要面向学术界和文化爱好者,而忽略了普通市民的需求。
现在的文化馆可以主动与社区合作,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观展览、参加文艺演出等,增加文化馆与社区的联系和互动。
文化馆要加强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现在的文化馆可以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举办国际文化展,邀请国外的艺术家和专家来讲座和展览,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
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人们对文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一、数字化展示,打破时空限制在过去,人们只能通过实地参观文化馆的展览,来了解和感受文物的魅力。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化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展览内容数字化展示,打破时空限制,不受地域限制。
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参观文化馆的展览,极大地扩展了文化馆的观众群体和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文化馆的展览内容,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二、多元化展览,满足不同需求传统的文化馆展览主要集中在历史文物的展示和介绍上,而现代文化馆在创新发展方面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展览形式。
除了常规的历史文物展览外,还可以结合当代艺术、文学、音乐、影视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元素,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以举办与时尚、科技、环保等相关的展览,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参与,增加文化馆的吸引力和活力。
三、互动体验,提升参与感传统的文化馆展览形式一般是观众被动地接受展示内容,而现代文化馆在创新发展中更加注重互动体验,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享受感。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互动装置等手段,观众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魅力,参与到展览内容中来,增强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文化创意,提升展览品质文化馆的创新发展还需要注重文化创意的应用,提升展览品质。
传统的文化馆展览内容多是静态的文物展示,现代文化馆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应用,将展览内容生动化、有趣化,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声光互动技术等手段,将文物展示和文化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五、社会教育,拓展功能服务文化馆的创新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展览内容上,还需要注重社会教育的拓展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文化课程、文化活动等形式,拓展文化馆的功能服务,深化文化馆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使文化馆成为一个融入社会的文化教育中心。
论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经营模式与创新运用模式

论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经营模式与创新运用模式市级群众文化广场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民生服务功能。
而在广场的管理经营模式和创新运用模式上,更是对于广场活动的开展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经营模式和创新运用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开放式管理:市级群众文化广场一般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所以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是比较常见的管理方式。
开放式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参与活跃广场文化氛围,而且也能减少管理成本。
但是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人员的安全和文明秩序的维护等问题。
2. 合作式管理:市级群众文化广场可以通过与企业、社团或者其他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管理。
合作式管理模式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而且可以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效益。
3. 专业化管理:市级群众文化广场也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进行管理,保证文化广场的运营和活动策划更加专业化,提高广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业化管理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 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市级群众文化广场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
例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艺术表演、手工制作活动等,可以让市民在欣赏和参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2. 行业合作模式:市级群众文化广场可以与相关文化产业进行合作,例如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行业进行合作,举办专题演出和活动。
这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高水准的文化艺术享受,也能为相关的文化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科技创新应用模式:市级群众文化广场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应用来提升文化活动的体验感。
例如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进行文化艺术展示,提高参与者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4. 社区参与模式:市级群众文化广场可以鼓励周边社区的居民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的文化节目和活动,提升社区文化凝聚力,同时也可以推动广场文化活动向社区延伸,为社区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是一个展示文化艺术、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馆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阅读观赏需求。
本文将就文化馆的创新发展进行浅谈。
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内涵上进行更新。
文化馆的内涵是指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过去,文化馆主要以展示文物、历史资料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文化馆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文化馆不仅应该展示传统的文化遗产,还应该展现当代的艺术创作、文化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文化产品。
文化馆还可以开设多媒体互动展览,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来吸引观众的兴趣,使观众可以在参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文化馆还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文化展览,让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文化,增强国际交流和文化互鉴的意识。
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需要进行空间上的优化。
文化馆的空间设计应该考虑观众的阅读和观赏需求,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
文化馆的展览空间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既可以有现代化的展览厅,也可以有具有传统风格的展览馆,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文化馆还可以设置休息区和交流空间,供观众进行休息和交流,同时可以设置文化书店、咖啡厅等商业设施,为观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需要进行服务上的提升。
文化馆的服务是指对观众提供的导览、解说、活动等服务。
在导览方面,文化馆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导览路线,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兴趣需求。
在解说方面,文化馆可以进行多语种、多媒体的解说服务,让更多的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展品的相关信息。
在活动方面,文化馆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如讲座、音乐会、展览会等,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活跃文化馆的氛围,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需要进行管理上的规范。
文化馆的管理是指对文化馆的日常运营、展览策划、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文化馆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率的运营机制,以提高文化馆的整体运作效率。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馆作为传承和展示本地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进行创新发展,让文化馆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一、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文化馆的展示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化展示成为了现代文化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文物陈列、图片展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文化馆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提升展览效果,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
通过数字化展示,可以实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同时也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文化体验,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二、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提升参与度传统的文化馆往往只是一个文物陈列的场所,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导致很难吸引更多的观众。
为了提升文化馆的参与度,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举办主题展览、举办专题讲座、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加强对文化馆的认同和参与度。
三、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促进文化馆的融入文化馆作为传统的文化展示场所,往往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导致文化馆在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
为了促进文化馆与社区的融入,可以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举办一些社区文化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文化馆的展览和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对文化馆的了解和认同。
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一些文化馆与社区合作的项目,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拓展文化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经济效益传统的文化馆往往只以展览为主,缺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为了提升文化馆的经济效益,可以拓展文化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如纪念品、图书、音像制品等。
通过这些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不仅可以增加文化馆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产品了解文化馆的展览和服务,提升文化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浅谈新时期文化馆的服务与创新

浅谈新时期文化馆的服务与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要求,怎样树立文化馆新的发展理念、怎样全面履行文化馆职能、怎样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成了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文化馆的服务创新迫在眉睫。
文化馆的服务创新,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和发挥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尤其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加上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馆创新服务方式永无止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化馆要坚持群众文化的公益性方向,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文化馆服务的分析文化馆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文化艺术鉴赏;文化素质培训;文化活动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文化馆服务的主要方式:阵地服务、活动服务、基层服务。
文化馆服务模式:以无偿方式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以优惠方式提供的特殊公益性文化服务;以文化经营方式提供的文化市场服务。
文化馆基本服务的特点:普及型服务、提高型服务、保障型服务。
二、文化馆服务创新求实创新,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基础。
服务是文化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文化馆服务创新。
文化馆要创新服务思路,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改善传统的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文化馆所开设的服务项目应该力求做到新颖、独特、益智、有趣,贴近当地的文化传统,贴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让群众称为舞台的主角,同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1.根据群众需求确定服务。
要避免服务供给的主观倾向,在制定文化馆工作计划、确定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之前,应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建立群众文化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并根据调查分析和反馈信息对工作进行计划和调整,以免群众文化的产品供给脱离群众文化需求。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是一个集文化展览、艺术表演、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
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创新文化产业、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文化馆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摆在各地文化馆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化馆要推动数字化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文化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文化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展览、互动体验等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享受方式。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线上打造一个真实的文化艺术空间,使观众在家中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化馆的魅力。
文化馆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作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文化馆应当更多地走进社区,深入人民群众中,将文化的魅力带给广大市民。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示、文化知识讲座、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以及开展志愿者招募、文化产业培训等项目,让社区居民亲身感受到文化馆的温暖和力量。
文化馆还可以与社区文化组织、文化企业等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推动文化在社区中的深入开展。
文化馆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社会的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带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产业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强与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馆还可以开展文化创意项目孵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文化馆要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各国之间重要的合作领域。
文化馆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展览、国际艺术交流、国际文化节庆等活动,拓展国际视野,增进世界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集中展示和传播机构,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责任。
在当今社会,面对着文化多元化和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文化馆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需求。
本文将从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需求和路径、创新发展的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创新发展的需求和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化展示和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文化馆需要进行创新发展,以满足新时代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需要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与社区和公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方式,增加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文化馆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和展示。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平台,使文化资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提高文化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化馆需要进行展示方式的创新,注重展览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可以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意思路,进行联合展览、主题展示等,使展览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馆还可以借助国际化合作,进行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
通过与国外文化机构的合作,可以引进更多优秀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馆的国际化发展。
二、创新发展的实践案例近年来,一些文化馆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其他文化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上海市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展览理念和丰富的展览内容,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
该博物馆不仅注重常规展览,还加强了与当代艺术的深度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现当代展览,受到了广泛好评。
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功实现了故宫文化资源的数字展示和线上参观。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故宫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宫廷文化。
深圳市民中心艺术蜂巢以其独特的文化空间和多样的文化活动,成功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参与。
该艺术蜂巢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艺术家和观众搭建了一个共享的文化平台,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文化馆作为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
建筑设计、展览内容、教育活动和数字化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文化馆的建筑设计要注重创新。
传统的文化馆建筑往往是庄重且冷峻的,无法吸引年
轻人的关注。
文化馆可以借鉴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格局,创造出富有活力和创意
的建筑形态。
可以引入开放的公共空间、绿化景观和美食区域,以吸引更多市民前来参
观。
展览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文化馆展览往往只是简单地展示文物和艺术品,内
容单一,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文化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将展览内
容更加生动和丰富,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可以开设临时展览和主题展览,涵盖更多的文
化领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教育活动是文化馆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文化馆教育活动往往只是简单的讲座
和导览,难以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
文化馆可以开设创意工作坊、互动游戏和观众参与式
表演等教育活动,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增强观众的学习效果。
可以与学校和社区合作,
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家庭前来参与。
数字化应用是文化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文化馆往往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的
服务,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文化馆可以引入数字化技术,打造智能化的展览和服务系统。
可以通过智能导览设备提供个性化的参观导览,通过手机APP提供在线预约和购票服务,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参观体验。
这些数字化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满
意度。
文化艺术馆运营模式方案

文化艺术馆运营模式方案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一种重要载体,文化艺术馆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文化艺术馆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文化艺术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二、文化艺术馆的概念与意义文化艺术馆是以收藏、展示和研究文化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场所,它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展览和其他活动,向公众传播和普及艺术知识,提升人民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文化艺术馆的建设和运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馆通过收藏、保护和展示艺术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
2. 提升艺术水平和审美意识。
文化艺术馆通过展览和其他艺术活动,向公众普及和传播艺术知识,提升人民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3.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艺术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出版图录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艺术馆运营模式的选择文化艺术馆的运营模式是指文化艺术馆的运营管理方式和策略,是实现文化艺术馆建设和发展目标的关键。
文化艺术馆运营模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文化艺术馆的定位。
文化艺术馆的定位是指文化艺术馆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是以展示当代艺术为主还是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等。
2. 文化艺术馆的目标。
文化艺术馆的目标是指文化艺术馆通过自身的活动和服务,向公众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和价值。
3. 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文化艺术馆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会对运营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例如城市的文化氛围、艺术市场的规模等。
4. 受众需求。
文化艺术馆的受众需求是指公众对于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参与程度,例如大众对于艺术品的认知与喜好等。
基于以上因素,可以选择以下几种运营模式进行实践:1. 馆藏型运营模式。
该模式以收藏和保护艺术品为核心,通过展览和研究活动,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同时向公众提供艺术鉴赏和学习的机会。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设施,是为人民提供艺术、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在城市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如何让文化馆更好地发挥作用,创新发展,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中心,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文化馆的管理者需要明确文化馆的定位,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不同人群都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活动,达到文化普及和提升的目的。
例如:以主题式展览、演出、讲座、活动、竞赛等形式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文化馆,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创新文化馆的布局设计文化馆的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文化馆在布局设计时给出不同的场景及形式,营造精致、多样和创新的氛围,使人们在文化馆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例如:通过增加音乐、绘画、舞蹈等多媒体的设备, 建立定制和交互式的展览,引入现代技术,打造更加立体、多元且更有趣的展览形式。
三、加强文化馆的文化交流文化馆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文化中心建立良好的联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是提高文化馆文化影响力的必要手段。
这种交流有助于文化馆发掘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学习和借鉴各类优秀文化信息,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品质。
例如:与海外博物馆的联合展示、参访、交流等活动,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增加文化馆的品牌影响力。
四、发挥文化馆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文化馆可以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承办方,利用文化馆的场地和平台,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公众艺术素养和文化认知。
文化馆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组织文化课程和讲座,增加文化传统的继承及推广,让观众在欣赏文化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有机会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
例如:组织音乐、绘画、电影、舞蹈等公众课程及义务教育,培养青少年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推广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总之,文化馆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创新的布局设计、深度的文化交流和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文化馆能够为社会的文化建设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馆运营管理问题

文化馆运营管理问题引言文化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扮演着守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文化馆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围绕文化馆运营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策划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组织架构问题文化馆的组织架构是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在实际运作中常常暴露出问题。
一方面,某些文化馆的组织架构过于庞大,导致信息传递和决策执行的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一些文化馆的组织架构过于简单,缺乏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岗位设置,无法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优化组织架构。
首先,文化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合理划分职能部门,并设立相应的岗位。
其次,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快速执行。
最后,加强对组织架构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文化馆顺利运营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一些文化馆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的问题。
首先,招聘和选拔程序不合理,导致人员素质不高或能力不匹配。
其次,培训和发展机制不完善,员工晋升通道不畅,缺乏激励和发展机会。
此外,一些文化馆存在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隔阂,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
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招聘和选拔程序应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选出合适的人才。
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另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活动策划问题文化馆的活动策划是其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文化馆缺乏创新性和差异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无法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其次,活动策划过于片面,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兴趣和需求的观众。
此外,活动策划缺乏前瞻性,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和市场的变化。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注重创新和差异化。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是指政府或社会团体设立,以展示文化艺术作品和推广文化艺术为主要宗旨的场所。
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文化馆不仅仅是提供展示和学习交流的空间,同时也承担着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职责。
因此,在文化馆的推进中,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文化馆应该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
过去普通的展览模式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文化馆应该推出多元化的展览,如数字展览、互动展览、跨媒体展览等,这些展览形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参与进来,增强观展的感受和效果。
同时,为了提高文化馆的吸引力,展览内容也应该更多元化,囊括人文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其次,文化馆应该创新教育和培训方式。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行为,而是包含了多种形式以及媒体。
因此文化馆应该创新教育和培训方式,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将教育体验融合到展览的主题中去。
在展览的过程中,利用场景重现、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受众参与其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好玩的一面。
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开设课程,让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展开对话、研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文化馆应该创新管理模式。
发展创新管理是推动文化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这涉及到文化馆的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
文化馆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化馆的各项业务全部使网络化、系统化管理,建立全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最后,文化馆应该创新融合发展。
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设立的文化馆存在各自的特色与优势,通过合作和加强交流,能够互相借鉴、互相补足,促进文化馆的融合发展。
此外,在当下国际化的背景下,文化馆也应该注重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双向交流、合作展览等,通过国际性合作促进文化创新。
总之,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意味着着力推动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以此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因此,文化馆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创新步伐,注重科技发展,推动文化馆向更多元、更国际化、更智能化、更具亲和力的方向发展,实现更加丰富和动态的文化馆建设。
文化馆功能室运营管理制度

文化馆功能室运营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馆逐渐成为了人们学习、交流、观赏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文化馆必须加强功能室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日常学习和娱乐需求。
因此,建立文化馆功能室运营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化馆功能室运营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服务为先:文化馆功能室的主要目的是为市民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场所,因此服务质量是首要原则。
2.公平公正:功能室的使用应该公平公正,不得偏袒任何群体或个人。
3.科学管理:运营管理应该遵循科学规范,提高效率和质量。
4.自愿参与:功能室的使用应该是市民自愿参与,不得强制或者利益交换。
5.公共利益:功能室的运营管理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服务市民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馆功能室运营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功能室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文化馆应该对功能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能够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技术操作、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
2.功能室使用规定功能室的使用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包括使用时间、使用对象、使用方式等方面。
同时,功能室的使用应该注重公平公正,不得腐败作弊,保障每位市民的使用权利。
3.功能室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功能室的设施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
维护包括清洁、安全检查等,更新包括老化设备的更换、更新设备的引入等。
以保证市民的使用体验。
4.功能室的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文化馆应该合理安排功能室的开放时间,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给市民使用,可以是展览、讲座、演出等。
5.功能室的使用收费标准和方式文化馆可以对功能室的使用收取一定费用,用于设备更新和日常运营维护。
收费标准和方式应该公开透明,不得收取变相费用,避免损害市民权益。
6.功能室的安全保障文化馆应该对功能室的安全进行严格的保障。
包括安全检查、应急预案、警务联动等方面,以避免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

浅谈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文化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展示文化艺术、传播文化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馆也需要创新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和人民服务。
一、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馆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文化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文献、资料、藏品等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和推广,丰富文化馆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文化馆也可以开设在线教育课程、数字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在职人士参与其中。
二、社区服务文化馆不仅是展示文化的场所,也是为社区服务的平台。
在文化馆内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增强社区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
文化馆也可以服务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文化知识和服务,例如文化研讨会、文化讲座、文化交流等活动。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文化馆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更好地服务社区。
三、国际交流文化馆也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可以邀请国外文化机构、文化专家、文化艺术家等来中国进行访问、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和合作。
文化馆也可以组织中国文化交流团队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在国际上推广中国文化。
四、社交媒体运营社交媒体是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化馆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文化宣传和交流。
例如,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为观众提供文化信息和展品介绍,增强观众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社交媒体也可以为文化馆带来更多年轻受众,增加文化馆的影响力。
总之,文化馆创新发展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利用数字技术、社区服务、国际交流、社交媒体等手段推进文化发展,为城市和人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论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经营模式与创新运用模式

论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经营模式与创新运用模式市级群众文化广场是广大市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的舞台更是承载了大量的文化演艺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并且不断创新运用,是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管理经营模式与创新运用模式,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 完善的管理制度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舞台活动申请流程、安全保障制度、演出评审制度、资金使用管理等。
只有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舞台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市民的安全和利益。
2. 多元化的舞台活动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活动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可以是文艺表演,还可以是文化展览、主题讲座、美术作品展示等。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增加市民对文化广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 强大的技术支持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的管理经营模式还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
包括音响灯光设备的更新换代,舞台布景的设计施工,演出技术人员的培训等。
只有有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才能确保舞台活动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4. 拓展的合作伙伴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的管理经营模式还需要不断拓展合作伙伴。
可以是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商业公司等。
通过与各种合作伙伴的合作,可以为舞台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丰富舞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5. 专业的经营团队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的管理经营模式还需要有一个专业的经营团队。
包括活动策划、演出执行、营销推广等专业人才。
只有有了专业的经营团队,才能确保舞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1. 场地共享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的创新运用模式可以是场地共享。
可以与周边的文化机构、学校、社区合作,共同利用舞台资源。
比如学校的文艺演出、社区的文化活动等,都可以在文化广场的舞台上进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舞台利用率。
2. 多媒体互动市级群众文化广场舞台的创新运用模式可以是多媒体互动。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文化的本质要求就是创新。
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总分馆制模式给文化馆提供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本文从文化馆的运营管理现状展开,对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探析,分析总分館制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途径,浅谈总馆与分馆统筹整合资源,各司其职,科学运营管理,建立共享的特色文化服务模式。
标签:文化馆运营管理模式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文化馆作为一个群众文化机构、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创造者,必须适应文化本质的要求,如果自身的创造停滞不前,那么这个行业就没有未来。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文化馆可持续发展,探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合理统筹和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科学管理各区域的文化建设,开展多层次文化活动,提供有特色的文化服务,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开展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有利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有利于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活动和建设,引领、辐射和带动群众参与文化、共享文化,提高当地的文化整体水平。
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构建构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基本框架,至少要有一个文化馆作为总馆,若干个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或文化服务机构为分馆。
首先,构建文化馆总分馆制布局要合理科学,加强对文化馆总分馆制的顶层设计,加强对文化馆总分馆制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建立完善的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
其次,要协调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各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主导方要充分兼顾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各相关方的需求,协调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各相关方的利益,保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顺利运行。
再次,文化馆总分馆制要有科学评估和快速反馈,建立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绩效评估、评价反馈机制,对文化馆总分馆制开展科学合理的考评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不断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实现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中谋求再发展,在服务中丰富自身内涵。
文化馆运营管理模式

文化馆运营管理模式1. 引言文化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保护、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使命,文化馆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文化馆运营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 模式概述该文化馆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目标确定、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培养、展览策划、活动组织、社会合作等几个方面。
目标确定在运营管理模式中,首先需要明确文化馆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文化馆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确定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如传统文化保护、非遗传承、创意设计等。
组织架构设计根据文化馆的规模和功能定位,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是重要的一步。
文化馆可以设立不同的部门或岗位,如文物保护与修复部门、展览策划部门、活动组织部门等,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才培养文化馆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支撑其运营管理工作。
因此,在运营管理模式中,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文化馆可以通过招聘、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以适应各项工作的需求。
展览策划展览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运营管理模式中,展览策划需要考虑各个环节,如主题确定、展品选取、布展设计等。
同时,展览策划还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确保展览的顺利进行。
活动组织活动是文化馆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运营管理模式中,活动组织需要根据文化馆的定位和观众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等。
同时,活动组织还需要注意活动的宣传和营销,确保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社会合作文化馆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其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在运营管理模式中,文化馆可以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文化推广、教育培训等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3. 实施路径要实施这种文化馆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运营管理规范:建立运营管理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文化馆管理运营模式的规范与创新
作者:叶志坚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以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文化馆的功能和现状,提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化馆职能定位与内部组织架构,并进一步提出与职能定位和组织结构相适应的新型运作模式。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职能定位;组织结构;理事会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95-01
我国的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是借鉴前苏联经验建立起的一套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服务系统。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文化馆(站)体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加快文化馆(站)体系改革,是构建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文化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重要方面。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这是党和国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一个重大纲领,要真正落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文化惠民和群众文化需求相一致的目标,就要加快文化馆、文化站体系改革,明确功能作用和职能定位,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形成与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新型运作模式。
一、明确功能作用和职能定位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场所,主要承担“社会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
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馆机构从2400余个发展到3200余个,馆舍建设条件逐年改善,组织活动不断丰富,文化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馆在人民群众生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和显著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管理体滞后、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大部分文化馆(站)的服务内容、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构建现代文化共享工程中参与不足,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在现代娱乐媒体的冲击下,群众对文化馆(站)的功能作用和职能定位认识模糊。
具体来说,当前文化馆的设施功能和职能定位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功能设施来看,文化馆是公益性的文化设施,是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基本机构。
文化馆与群众,特别是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文化馆应该坚持
公共文化服务中“以人为本”“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原则,成为市民的活动中心。
因此,文化馆应当具备教育、娱乐、展览等文化服务配套设施。
从职能定位来看,一是培训服务职能,即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负责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二是组织文化活动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达到文化惠民的目标;三是创作指导职能,通过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并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等有关工作,指导非遗有关单位、个人进行非遗抢救、保护性生产等活动,同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演)及公益活动。
二、深化内部组织架构
文化馆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应当由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会同政府编制部门,以文化馆性质、任务、地区经济人口等状况为依据,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相关标准,确定人员数量和内部机构。
为满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近几年,各地文化馆都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一般来说,对应上述职能定位和功能作用,现代文化馆的组织结构应当包含如下部门:
(一)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面主持文化馆工作,负责文电、会务、纪要、人事管理、财务等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信息、保密、档案、政策法规研究、后勤管理等工作。
(二)创作理论部,负责群众文艺创作和理论的普及与提高,开展群众文化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编辑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刊物;组织本市创作作品演、展览、比赛,并创作、选拔、推荐重点作品参加各类展演、赛事活动。
(三)活动策划部,负责大、中型文艺活动方案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负责送戏下乡演出;承担贝馆承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四)培训部,负责策划和开展公益文艺培训活动;策划和开展提高文化骨干业务素质的培训活动;策划和实施提高艺术技能的培训活动;参与馆办重大文艺活动。
(五)信息技术服务部,负责市文化馆门户网站的维护管理和信息对外发布;负责本馆文字及图片的整理归档,提供电子文件技术服务;负责管理、维护及使用本馆图像、音像设备和其他设施;负责提供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电脑技术、音像制作等服务。
(六)群众团队服务部,负责对本市群众文艺团队的统计、建设、指导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广泛联系群众,积极推动、引导我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协助市政府各部门对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条例的贯彻实施,参与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条例、措施、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协调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进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组织参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议工作,建设完善本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协调指导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收集、挖掘整理、理论研究、传承保护。
以上七个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合并,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不仅要有培训、活动等传统管理部门,也必须设有迎合目前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的信息部和专门服务群众艺术团体的团队服务部等新部门。
只有结构完整、责任分明的文化馆组织形式,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才能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更加科学、规范的推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发展,最终开创群文事业的新天地。
三、探索形成新型运作模式
文化馆要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最重要的是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分离出来,充分做到“政事分离”。
政府要由微观参向宏观指导转变,最大限度激发文化馆作为独立法人的活力动力,让文化馆能够自主行使应有的权利、自觉提升服务水平、自发满足群众需求,独立处理事物、承担责任。
要做到这点,必须探索形成新型的文化馆运作模式,创新现有的文化馆管理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这是未来文化馆转变运作模式的大方向,让社会群众广泛参与文化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文化馆发挥自主运营活力,真正服务群众的有力措施。
文化馆理事应当作为文化馆的重大决策机构和监督审查机构,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业务成果和工作计划。
理事会应有10名以上理事组成,其中应有5名以上为群众代表,群众代表包括群众文艺团队骨干、基层工作人员、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代表等,另外有5名本地、外地文艺界专家,以及5名以内的政府代表和文化馆代表。
理事会任期3-5年,每季度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
理事会负责对前一季度成果进行评价,并对未来工作计划提出建议,文化馆的管理层应由理事会考察任命。
文化馆建立理事会制度还需要继续探索,很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逐渐解决,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明确方向,加大力度改革,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起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冰.谈当代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A].文化研究论坛[C].2011.
[2]郝新凤.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6(08).
[3]刘满衡.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