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砷_铬污染的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工业“三废”排放、农业投入品滥用,在一定程度加剧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可向作物转移,污染作物可食部位,从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动物和人体生命健康。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大约60%的人口以其为主食,过量的重金属富集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致使植株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由于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可降解、不可逆转的特性,可以采取农艺措施降低其活性、阻断其向作物可食部位转移。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方式引言土壤是重要的环境介质,为植物生长提供水肥气热,也为动物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而土壤也成为大部分污染物的受体,环境介质中97%的污染物最终归趋于土壤。

当下,重金属污染是我国最主要的土壤污染形式,来源主要有废水灌溉、农药使用、工业排放等。

20世纪50年代发生于日本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后经证实是镉元素污染所致;我国沈阳-抚顺石油污灌区发生的严重镉污染也经历几十年的治理;因此利用各种方法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是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必要举措。

依据固定和去除两种思路进行治理,综合研究运用各类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定将在未来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1重金属污染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农作物,以及动物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矿区内土壤中Cu污染对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

在研究中,重金属污染区土壤中蛋白酶的活性为非污染区的19.1%~57.1%。

而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活性,引起作物光合作用失常,导致作物生长不健康,甚至死亡。

而部分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作用累积在作物体内,会通过人类和动物的直接食用或者食物链转移入其体内,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

汞(Hg)
? 汞进入土壤后,95%以上能迅速被土壤吸附或固定,因此汞 也容易在表层累积。
? 植物能直接通过根系吸收汞,汞化合物可能是在土壤中先转 化为金属汞或甲基汞后才被植物吸收。
? 植物吸收和积累汞的顺序: ? 挥发性高、溶解度大 的汞化合物容易被植物吸收。 ? 氧化甲基汞>氯化乙基汞>氯化汞>氧化汞>硫化汞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王婉倩 111494127
前言
随着工业的大发展、城市化的扩大和农用化学物质 使用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重金属大量进入土壤环境。 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性,对土壤造成的长期的污染,已 经成为现今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 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 健康,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 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
Pb中毒
2) 镉(Cd) 其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 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在植物中过量的镉,不仅 能在植物体内残留,而且也会影响植物对磷钾的吸收,致使 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受到抑制,造成生物障碍,降低 产量,在高浓度镉的毒害下发生死亡。镉对人体可产生毒性 效应,长期摄入微量镉,引起骨痛病等。
镉中毒
3)汞(Hg)汞是一种剧毒非必需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类 环境介质和食物链(尤其是鱼类)中,其踪迹遍布全球各个 角落。 其污染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某些自然因素如 火山作用等。慢性汞中毒的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乏力、全身酸痛、寒战、发热( 38~ 39℃),严重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失眠甚至抽搐、昏迷 或精神失常。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 ,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标准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标准

农⽥⼟壤重⾦属污染管控标准
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地⼟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征求意见稿)》,替代现⾏的
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
风险管制值。

《⼟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新标准制定了农⽤地⼟壤污染风险管控两级标准:风险筛选值
以此为依据,按照⼟壤中所检测出的污染物含量,酸性、中性、碱性农⽤地将明确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类、严格管控类共3种类型。

农⽤地实施3级分类管理
⼟壤重⾦属明确限量指标
当前,农⽤地⼟壤重⾦属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

其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主要是镉、汞、砷、铅、铬;影响农作物⽣长的污染物主要是铜、镍、锌。

现⾏《⼟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壤污染物指标有10 项,包括8 种重⾦属(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和2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

⽽在新标准中,增加了致癌物---苯并[a]芘指标作为选测项⽬。

在新标准中,按照农⽥⼟壤pH的不同,分别规定了不同重⾦属的污染风险筛选值、污染风险管制值。

整体来看,⼟壤酸性越强,所限定的污染风险筛选值、污染风险管制值愈加严苛。

以pH低于5.5的⼟壤为例,重⾦属镉的限量指标为0.3mg/kg,远低于pH超过7.5的碱性⼟壤。

有机肥标准
有机肥、⽣物有机肥标准均规定了重⾦属砷、镉、铅、铬、汞的限量指标。

有机肥中所有重⾦属限量指标仅能够国家现有的有机肥、⽣物有机肥标准
满⾜碱性或中性⼟壤中的要求,可划分为“安全利⽤类农⽤地”类型。

但在酸性⼟壤中,重⾦属镉的限量指标⾼于污染风险管制值。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镉砷铬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镉砷铬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三、土壤资源破坏造成的后果 1、耕地被蚕食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 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6.8%,而水 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14.2%。 据 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 土壤流失量约 45亿吨。
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低。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1、土壤污染 1)什么是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方式变化, 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 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 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四、保护土壤资源 1、合理规划、控制土地用量、保护耕地底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依法对“三废”的管理,加强土地监测。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土壤过度开发 (1)土地不合理开发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过度放牧
牧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消失,土地沙漠化。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森林乱砍滥伐
森林乱砍滥伐,导致土壤水土流失。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1. 引言1.1 砷污染的背景砷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

砷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废弃物处理等活动,导致土壤中砷超标的现象日益严重。

砷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长期接触砷污染土壤会引发各种疾病,如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肝肾损伤等。

砷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破坏土壤生物多样性。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各种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砷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田的生产力,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砷污染的背景】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对砷污染问题的介绍和概述,引出接下来对修复技术的讨论和分析。

1.2 土壤砷污染的危害土壤砷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危害。

土壤中的砷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被吸收到植物体内,进而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高砷含量的食物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癌症、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

土壤中的砷还可以通过水体被传播,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周围的农田和生态系统。

土壤砷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

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可能受到砷的毒害,砷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甚至造成土地荒漠化。

有效修复砷污染土壤不仅关乎人类健康,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减轻土壤砷污染带来的危害,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修复技术的重要性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有效减轻土壤砷污染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风险,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的稳定。

砷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重金属,长期暴露于含砷土壤环境中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病、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修复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至关重要。

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砷污染土壤中的砷浓度降至安全水平,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用地土壤标准概况 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针对建设用 地,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农用地。针对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 量标准,保护目标有的是人体健康,有的是生态环境(如土 壤生物),有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的是作物生长(防止减 产)。在制定方法上,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的, 主要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制定 (如加拿大);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护目标的,主要基于有 关土壤/作物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制定(如德国)。 三、标准的定位和保护目标 根据《土十条》要求,我国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用地分类
— 30 —
议;12 月 29 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审议了《农用地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送审稿)》,要求第三次征求意见。2016 年 3 月 10 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环办科技函〔2016〕455 号)第三 次征求意见。
2016 年 5 月 28 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环境保护部 土壤环境管理司根据《土十条》的要求,进一步对《农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完善。经反复 研究讨论,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意见,形成《农用地筛 选值和管制值》。
二是风险管制值。其基本内涵是土壤中污染物高于该值 时,农产品超标风险很高,且难以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 等措施降低超标风险,该农用地原则上可以划为严格管控 类。介于筛选值和管制值之间的,农产品存在超标风险,具 体需要通过结合农产品质量协同调查确定,一般可通过农艺 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达到安全利用。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 《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共量已显著降低,基本不会成 为影响稻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鉴于全国土 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在部分地区土壤 中仍有一定的检出率,保留上述两种污染物作为选测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监控其含量变化及风险。

2020版药典中药材重金属

2020版药典中药材重金属

2020版药典中药材重金属简介:重金属是指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例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和医药。

然而,由于它们的毒性,当重金属积累在人体内时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作为中药材的一部分,中药材中可能存在重金属的含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中药材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由于某些地区土壤中存在重金属污染物,如工业废料和农业喷洒中的重金属残留物,因此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2.大气沉降:重金属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沉降至地面,进而进入土壤和植物中。

3.资源环境: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其中重金属的含量。

例如,野生中药材可能存在更高的重金属含量,因为它们生长在天然环境中,受大气沉降和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更高。

常见重金属:1.铅:铅是中药材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

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脏和血液造成严重影响,长期摄入铅会导致慢性中毒。

2.镉:镉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

中药材中的镉主要来自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汞:汞是一种剧毒金属,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危害。

汞主要通过水体和大气沉降进入中药材。

4.砷:砷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心脏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

砷主要来自土壤和水源。

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方法:1.生态栽培: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和土壤,避免中药材受到重金属污染源的影响,例如污染土壤的农民用药、化肥等。

2.严密监控:通过建立重金属监测体系,对中药材进行全程监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3.质量控制: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早检测和筛查有潜在重金属污染的药材,以避免其进入市场。

4.加强研发:加大对重金属检测技术和降解方法的研发,寻找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结论:重金属污染是中药材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对人体健康和中药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举措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举措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生产生活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科技方法,加强废弃物排放和处置,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安全。

1土壤污染特征及危害1)土壤污染不容易发现,具有隐蔽性。

有害物质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相结合,虽然部分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容易被降解,这些有害物长期在土壤中存在,很难从土壤中分离和排出。

农业种植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有害物经过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土壤污染容易积累吸附。

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有害物进入到土壤中容易被吸附,从而造成有害物积累和影响范围扩大。

如很多金属污染物长期积聚在土壤环境中难以被降解处理,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大[1]。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像大气环境污染一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土壤污染一般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容易蒸发消散。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去除长期积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十分困难,普通的稀释或者降解难以达到净化的标准,而且经过降解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也需要进行验证。

更严重的是,一旦土壤污染中的有害物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其危害便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我国土地安全。

4)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长。

土壤污染隐蔽性强而且处理难度大,一旦发生污染,其修复和净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土壤修复甚至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类型从2018年我国土壤污染统计数据看,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铅、铬、砷等污染,污染耕地面积超过11950万hm 2,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集中在工业区和矿山开采区,这些区域及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很高。

除了重金属污染以外,土壤污染还包括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2]。

1)重金属污染。

城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收稿日期:2022-01-08作者简介:林芝梅(1987—),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防治及治理等。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摘要:本文综述了多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存在形式,和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修复。

关键词:土壤金属污染治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强环境治理与污染预防。

土壤是生存之本,必须提高对土壤污染的监测与治理。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进入土壤,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

土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而且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一旦发生污染,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一、污染物类型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 类1.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

2.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

3.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

4.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土壤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主要是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二、重金属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1.污水灌溉。

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

2.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

3.汽车尾气,汽油中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限值,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如镉、铬、铅等,通常是由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污水排放等活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沉积而引起的。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影响土壤肥力:重金属超标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

2.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后可能通过渗漏、冲刷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3.影响植物生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4.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重金属排放: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工业生产、矿业开采等活动,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技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包括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等方法。

3.植物修复: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蓄积、转运等能力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物、石灰、磷酸钙等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固化、稳定能力,减少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评估,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共同努力,为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做出贡献。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规程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规程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省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评价技术的适用范围、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XX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的安全评估、等级划分和安全性划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2018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土壤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3.2 农产品产地土壤有农作物生长并且产出可食用农产品的土壤。

3.3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规程对生长农产品的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条件进行评价的指标、依据、方法,以及评XX果的表达。

3.4 重金属污染土壤指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土壤。

4 评估对象评估对象为土壤和农产品中的砷,镉,铬,汞,铅,等五种重金属元素。

5 评估方法1选择当地主栽农作物品种,只栽种一季的作物采集当季作物,栽种两季以上的,至少采集两季作物,每季采集代表性地块中农产品的可食部分和土壤样品,测定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和pH值。

其中S i=S0/SP i=P0/P针对某一元素,S i为该元素的土壤污染指数,P i为该元素的农产品污染指数(两种以上的取其较高值),S0为该元素在土壤中的实测浓度,S为该元素的土壤污染筛选值(GB15618-2018,附表1),P0为该元素在农产品中的实测浓度,P为该元素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值(GB2762-2017)。

分别计算出结果后,通过表1进行单元素的污染程度划分。

表1 土壤污染程度划分表具体划分方法:根据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类型首先以单因子指数法划定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数,之后以耕地土壤中主栽的至少两种作物的农产品重金属含量为农作物污染指数判断标准。

五大类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技术可行性分析

五大类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技术可行性分析

五大类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技术及可行性分析(一)铅(Pb)治理技术与其可行性分析目前,工业中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互换法。

此外,液膜法和生物吸附法是新兴旳含铅废水旳处理措施,目前处在研究阶段。

(1)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旳措施。

所用沉淀剂有:石灰、烧碱、氢氧化镁、纯碱以及磷酸盐,其中氢氧化物沉淀法应用较多。

此法是将离子铅转化为不溶性铅盐与无机颗粒一起沉降,处理效果比很好,可以到达国家排放原则。

但大量旳铅盐污泥不易处理,轻易导致二次污染,且此法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量小、选择性差等缺陷。

(2)离子互换法:离子互换法是运用离子互换剂有离子互换树脂、沸石等。

离子互换是靠互换剂自身所带旳能自由移动旳离子与被处理旳溶液中旳离子进行互换来实现旳。

推进离子互换旳动力是离子间浓度差和互换剂上旳功能基对离子旳亲和能力。

离子互换法处理铅离子是较为理想旳措施之一,不仅占地面积小、管理以便、铅离子脱除率很高,并且处理得当可使再生液作为资源回收,不会对环境导致二次污染。

离子互换法旳缺陷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且再生也存在一定旳困难。

(3)生物吸附法使用生物材料处理和回收含铅废水旳技术是既简朴又经济旳治理措施,已经引起了人们旳重视。

生物材料对重金属天然旳亲和力,可用以净化浓度范围较广旳铅离子废水以及混合旳金属离子废水。

其长处有:①受pH值影响小;②不使用化学试剂;③污泥量很少;④无二次污染;⑤排放水可回用;⑥菌泥中金属可回收且菌泥可用作肥料。

生物吸附法将是废水深度处理常用旳措施。

化学沉淀法由于轻易产生二次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旳宗旨,固其处理虽能达标,但并不符合当今时代和实际旳规定,不鼓励用于珠三角地区铅污染旳处理。

珠三角地区由于土地价格高昂,因此对比下,选择占地面积小,管理以便,脱除率高旳离子互换法结处理废水中旳铅较为符合实际状况。

而在土壤中旳铅污染合适使用生物吸附法和植物修复法,运用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旳铅进行富集,可有效旳清除土壤中旳铅,再辅以微生物处理法,使得处理效果大大增长。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这些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一旦进入土壤,就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且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主要污染源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治理战略和措施。

文章还将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未来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文旨在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近五分之一。

其中,以镉、铅、汞、砷等为代表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尤为突出。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城市污水灌溉等多种途径。

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一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的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也开始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例如,镉污染会导致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中的镉含量超标,长期食用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铅污染则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

面对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

然而,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难以修复性等特点,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和监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战略,以保护我国的土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挑战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这使得治理工作变得复杂而困难。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国标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国标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国标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壤中重金属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检测项目与限量指标、采样方法与样品处理、检测方法与限量计算、结果判定与报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废弃物处理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和评价。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土壤重金属:指土壤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镍(Ni)等。

2.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3. 限量指标: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制的指标。

四、检测项目与限量指标根据土壤的用途和污染风险,本标准规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项目和限量指标,具体如下:1. 检测项目: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镍(Ni)等重金属元素。

2. 限量指标:按照GB 15618-2018中的规定执行。

五、采样方法与样品处理1. 采样方法:按照GB/T 17141-1997中的规定执行。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破碎、研磨等处理,制备成待测样品。

六、检测方法与限量计算1. 检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方法进行检测。

2. 限量计算:根据检测结果和限量指标,计算土壤中重金属的限量值。

如果检测结果高于限量指标,则判定为超标。

七、结果判定与报告1. 结果判定:根据限量计算结果,判定土壤中重金属是否超标。

如果超标,则说明土壤存在污染风险。

技术案例: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详解

技术案例: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详解

技术案例: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详解土壤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据统计,我国受镉、铬、铅、汞、锌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 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降解和不可自然逆转等特征,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还易引发地下水污染,并通过食物链途径造成植物、动物和人体的重金属累积。

因此,土壤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篇文章中,奥科环境将为您继续介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1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土壤重金属污染可由岩石风化、火山喷发等自然地质活动造成,但人类活动往往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中,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污水灌溉、工农业生产活动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产生来源。

特别是在矿山开采和农药化肥的施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更为复杂和严重。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尾矿中铅、锌、镉、铬、砷和锰等重金属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这些硫化物尾矿在与氧气进行接触的过程中,经过雨水浸泡等过程,其中的铅、镉、铜、锌、汞、锰等污染物可溶性离子被浸出且得到释放,进而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化学肥料中会含有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灌溉或降雨在土壤中沉降积累。

另外一些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中也普遍会添加铜、锌等元素,畜禽食用了饲料后排出的粪便被当作肥料施用于农田中后,经过日积月累也会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大量沉积。

2土壤重金属污染常用修复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重金属控制及修复方法有固化/稳定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及淋洗技术:化学稳定化处理化学稳定化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成熟的一项重金属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实施比较容易,成本可以接受。

该法主要通过在土壤中施加改性药剂,经氧化还原反应、矿化作用和沉淀反应,将不稳定重金属形态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迁移性弱、无害或毒性较低的重金属单质或化合物,将其稳定在自然环境中,不再被雨水浸出和治污根系所吸收。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引起株高、主根长度、叶面积等一系列生理特征的改变,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引起植物体营养不足,酶的有效性降低。

2.对人体的危害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极易进入人体,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会引起呼吸系统紊乱,免疫力降低,各器官一系列病变等。

摄入过量的Cd,可引发以骨矿密度降低和骨折发生机率增加为特征的骨效应。

Pb能导致人的生殖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出现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和腹疼等一系列症状。

Cr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和呼吸道系统病变,并且出现溃疡和炎症。

长期吸入Ni可以引起鼻癌、肺癌,并且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肺炎等病症。

当金属Hg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酶或蛋白质中许多带负电的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使能量生成、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功能和生长。

人在pb中毒会出现高级神经机能障碍。

严重中毒时,引起血管管壁抗力减低,发生动脉内膜炎、血管痉挛和小动脉硬化。

3.对土壤动物的危害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多样性构成危害,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随着污染的加重而减少,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的类明显减少;重金属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密度类群指数都有减少的趋势。

4.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大多数重金属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土壤,很难在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分解,难以从土壤中迁出。

从而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重金属复合污染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细菌丰富度,改变了土壤环境的优势菌群,从而使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化发生变化。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近年来,中国在三废处理、污灌控制、农药安全使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

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附件4《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为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关于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

现说明如下:一、标准起草过程2006年,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启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工作。

2009年,环境保护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意见,结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和数据分析,编制单位于2015年完成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5年1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5〕69号)第一次征求意见;8月,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5〕1320号)再次征求意见;10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专家审议会,原则通过审议;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审议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送审稿)》,要求第三次征求意见。

2016年3月1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环办科技函〔2016〕455号)第三次征求意见。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根据《土十条》的要求,进一步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完善。

经反复研究讨论,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意见,形成《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用地土壤标准概况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针对建设用地,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农用地。

针对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保护目标有的是人体健康,有的是生态环境(如土壤生物),有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的是作物生长(防止减产)。

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技术简介

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技术简介

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比选1. 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概述1.1固化/稳定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将污染土壤与能聚结成固体的黏结剂或能将重金属元素螯合稳定化的药剂相混合,从而将污染物捕获或固定在固体结构中的技术。

固化技术中污染土壤与黏结剂之间可以不发生化学反应,只是机械地将污染物固封在结构完整的固态产物(固化体)中,隔离污染土壤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稳定化是指稳定化试剂与污染物发生络合、螯合等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态来实现其无害化,降低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固化技术和稳定化技术联合使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该技术可用于原位及异位修复,适用范围广,不会产生需要二次处理的废液/废气。

常用的胶凝材料可以分为以下4类:①无机粘结物质,如水泥、石灰等;②有机粘结剂,如沥青等热塑性材料;③热硬化有机聚合物,如尿素、酚醛塑料和环氧化物等;④玻璃质物质。

由于技术和费用等方面的原因,水泥、石灰、MgO等无机材料为基料的固化/稳定化应用最为广泛。

1.2土壤淋洗技术土壤淋洗可以借助有效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将包含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壤中抽提出,进而分离和污水处理。

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土壤淋洗对设备的要求简单,操作人员可不直接接触污染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应用到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的淋洗剂类型有无机淋洗剂(如:HCl、H3PO4、CaCl2、KH2PO4)、螯合剂(如:EDDS、EDTA、NTA、柠檬酸、酒石酸)、表面活性剂(如:SDBS、SDS、皂角苷)。

各种淋洗剂具有各自特点,如无机淋洗剂具有淋洗效果好、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是使用过程中土壤的理化性质会遭到严重破坏、且淋出液处理花费高;螯合剂可以吸附金属、还能溶解不溶性的重金属,但是存在成本高、难降解的问题;表面活性剂具有对土壤的破坏力小,溶解能力强的特点,但是可能因难以降解而照成二次风险。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农业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易操作、费用较低,缺点是周 期长、效果不显著。
重金属污染对水体影响
来源: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 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污染源主要 有金属矿山、电池厂、仪表厂、颜料厂等。 随着污染物的排放,重金属以单质或离子形 态进入水体,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通过食 物链或者饮水进入生物体内,并在生物体中 富集,在一定的部位或者特定的组织器官中 达到一定浓度,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治理方法
化学法: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等。 物理法:膜分离、活性碳和硅胶吸附等。 生物法: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
投加化学沉淀剂发生化学放映,生成难容物 质,如氧化钙,。
通过凝聚,沉降,浮选,过滤,吸附等方法 分离(生物絮凝剂NOC-1,铁氧体)
调节ph
离子交换树脂法
4.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是废水中汞和砷产生及排放的主 要行业。
二.重金属污染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影响
来源:工业来源和农业来源 ,城市来源 工业来源:工业能源大都以煤、石油类为主,它们是环境
中汞、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采矿、 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 大量的重金属污染。排放的废水、废渣等直接进入水体及 土壤中,废气中的重金属经沉降也进入土壤等环境中,从 而使得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 农业来源:在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 的不合理使用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以磷肥为例,生 产磷肥的磷矿石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如锌、铬、 镍、铜、镉、铅等,因此如不合理的使用,劣质化肥中的 重金属杂质会直接导致土壤被污染。 城市来源:城市日益变成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污 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渗滤液 的泄漏、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污水处理厂产 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 灌溉,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含铅汽油 , 汽车轮 胎添加剂中使用的锌 ,环境事故污染 。

_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技术(1)

_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技术(1)

限制了砷在浅层内的再吸附,从而使得一部分解离的砷进入了上覆水层中,导致了水质问题。

对湖水夏季平均叶绿素a和春季循环总磷的关系的研究表明由于矿区的营养盐(市政排水带来的磷素以及爆破残余和氰化物分解产物带来的氮素)输入使得Balmer湖现在处于富营养状况。

结果表明通过减少非自然磷负荷的输入使湖泊系统变为贫营养状况的措施会降低底泥氧气需求,从而会使得好氧层变厚有利于砷的捕获,这个结论可由间隙水的数据来证明,当三价铁氧化还原渐变群位于较深的底泥时,向上覆水中迁移的砷的量明显变少。

虽然没有具体的磷负荷数据,但据估计磷输入量由200kga-1减少之前的10%,这意味着临近湖泊的两个矿区的磷输入量由之前的150kg a-1变为20kg a-1。

湖泊贫营养状况的确立会明显的减少溶解性砷在湖水中的浓度水平。

图6表2参33(李磊译)X524200601427巴拉顿湖中的重金属:水柱,悬浮物质,沉积物和生物区=Heavy metals in Lake Balaton:water col2 umn,suspended matter,sediment and biota[刊,英]/H. L.Nguyen…∥Sci.T otal Environ..-2005,340(1/3). -213~230 国图在1999~2002年期间,为了评估湖中的痕量金属分布和确定主要来源,在巴拉顿湖进行了5次取样巡航。

在湖的一个或多个分隔区中确定了18种元素,包括铬,钴,镍,铜,锌,镉,铅(痕量金属)和铝,钡,钙,铁,钾,镁,锰,钠,磷,硫,锶(主要金属)。

在2000年6月和2月,在雨水中发现了较低的痕量金属浓度,而在2001年9月(暴雨期间)和冬季(2000年2月)显示的水平较高。

在湖的北部和西部,特别是在Z ala河入流处和快艇港口的位置,在几乎所有的分隔区中金属浓度较高。

因为湖很浅,暴雨条件也显著改变了以溶解和粒子相的形式的金属分布。

位于Z ala河的K is-Balaton保护体系为保留悬浮颗粒物(SP M;72%保持力)和相关金属发挥着非常有效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的方法。
任春强等,2012
化学固定化修复(Solidification)
As3+
+
固化剂
As5+
铁氧化物 锰氧化物
As3+溶解、 迁移性降低
铝氧化物 具有快速、简单、成本低且二次污染小等优点,但该技术 只是改变了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并没有将其去除。
土壤化学淋洗技术(Soil washing)
Cr的形态
大气沉降
Cr(Ⅱ) 污水灌C溉r(Ⅲ)
Cr(Ⅵ)
矿山开采
随固体废物进入土壤
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
Transformation
胶体吸附 Adsorption of
soil colloid
沉淀溶解 Precipitation and dissolution
络合作用 Complexation
Cr
生物转运 Biotransformation
土壤中插入电极,并通入高压电流产生高温将土壤融化,
冷电却动后修形复成法化是学一惰种性原的位、修非复扩技散术的,坚将硬电玻极璃插体入,污砷染酸土盐壤进,
而并 利 物适程转施 用 沿合化化加 电 电小应为场 场微硅用范产 方弱酸生 向直。围化的定流、砷电向电低酸渗迁(渗盐析移mA固透、,/c定从电性m其而迁2的或中将移黏电.和污土势电染为和泳物富等V淤/集效c泥m应至)土,电形。驱极成尚动区电污,未场染随工,
成土母质
高砷地区水侵蚀、植物吸收和火山活动
等自然过程
As
环境
人为源
工矿业活动 废弃物排放 燃煤
农业活动
AS的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of arsenic )
AS的形态(Speciation of As)
毒性
As的形态
甲基化
无机砷
还原条件
氧化条件
As(Ⅲ)
As(Ⅴ)
亚砷酸盐
淋洗剂
污染土壤 As
无机淋洗剂(H3PO4)
草酸、EDTA、柠檬酸
99.9% 70.58%
生物表面活性剂
79%~82%
该技术适用于面积小、污染重的土壤治理,操作灵活、 效率高,但也容易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的淋失和沉淀
芦 R9S柳 可 染 修2ho.苇oo9树作地复ot1:tm为 区 材: 蜈 2羽 5g植砷 植 料20/k67蚣 叶g污 物00物0m草 :mg修g/k/kgg复(p美l人a蕉nt repair)
Effects
皮肤skin
铬性皮肤溃疡(铬疮) 铬性皮炎及湿疹
眼及耳
呼吸道
铬性鼻炎
肠胃道
眼球结膜充血、有异物感、 反胃呕吐,剧烈腹痛;
流泪刺痛、视力减弱;鼓 六价铬化合物有致癌
膜及外耳引起溃疡
性的,会造成肺癌。
Cr污染的修复(Repair of Cr pollution)
物理修复
电动修复 物理固定化修复
03 土壤As、Cr污染的 EK-PRB联合修复技术
Three
土壤As、Cr污染的EK-PRB联合修复技术
P R B
去除率增加1.6-2.2倍
FeOOH+Fe0 EK-PRB 联合修复技术不搅动C土N层T-,Co并可缩短63%修复时间 ,比较适合于低渗透的载土和淤泥土,且可回收砷,具 有经济效益高、后处理方便、改二性次红污泥染少等优效点果。显著优于EK
微生物修复(Microorganism)
Cr6+
+
土著、驯 化微生物
铬的迁移性、生
Cr3+
物可利用性降低
硫酸盐还原菌 芽抱杆菌属
大肠杆菌 假单胞菌属
不会破坏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土壤结构,可原地 处理,操作简单方便,处理费用低,不会产生二次 污染。但是,目前这个技术还需系统地研究
植物修复(Plant repair)
联合修复(Joint repair)
有机质 根系分泌物
质子 铁载体

活化污染土 壤中的重金 属铬从而促 进铬积累植 物的吸收富 集
修复方法
电动修复法 固化稳定法 化学清洗法 化学还原法
限制条Cr件污染的修复资源需求
适于低渗透性的土壤,浸 电、水 水,对残渣铬无效
需将铬污染的土壤中挖出 固化剂 来,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污 染物
As3+
+
微生物氧化菌
As5+
降低砷毒性、可移动性
硫铁杆菌类
假单胞杆菌
修复效果好、投资少、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 会产生二次污染。但目前该技术很难同时修复多种 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难度较大
02 土壤Cr的存在、转化、 危害及修复
TWO
土壤铬的形态与来源
(Speciation and Sources of Cr)
(1)植物萃取 (phytoextration)
超积累植物 (hyperaccumulator)将土壤中的金属 提取出来,富集搬运到植物根部可收割部 位和地上 茎叶部位的过程。
浅层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2.5 ~100mg·kg-1) 的土壤的修复
(2)植物过滤 (phytofiltration)
植物通过生物或非生物过程,将根际周围液体中 的污染物吸收或沉淀在根部表面,或者吸收并转 移至根内部。
方 (需≥法1对。5 c换m)出土进行治理,可能对操作人有危害
换土法就是将污染的土壤取走,换入新的干净土壤。
翻一土般需适费用较于多事故人后力的,简应单用处理较。有限。
深耕翻土法就是深翻土壤,使聚集在表层的污染物分散在土
壤的深层,达到稀释和自处理的目的。
需要大量电能维持高温,成本高,且会产生含砷
尾玻气璃等化问法题是03mg/kg
大芋叶头井(修口复边效草率最高) S6h8omotg:6/(0m020·md)g/kg
藨纸草莎草 Ro1o3t0:-172mg/kg 251.40mg/kg Shoot: 12.38mg/kg
湿超地富超集富植集物植物
粉叶蕨 Shoot: 香24蒲38莎.33草mg/kg
微生物修复(microorganism Remediation)
常适 用于低浓度、水量高的情况
植物修复(Plant repair)
(3)植物固定 (phytostablization)
被植物的根吸收、在体内富集, 或者被吸附到根表 面,或者在根际区沉淀下来;植物及其根部可防止 污染物被风 或水侵蚀而迁移,还可防止其在土壤中 渗漏及扩散。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Paspalum distichum
土壤As、Cr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
汇报人: 组员: 专业: 环境科学
目录
土壤As的存在、转化、危害及修复 01
土壤Cr的存在、转化、危害及修复 02
土壤As、Cr污染的EK-PRB联合修复技术 03
01 土壤As的存在、转化、
ONE
危害及修复
AS的来源(Sources of As)
AS的来源
自然源
农业生态修复
①土壤水分调节 ②改变作物种类
传统物理修复工程措(Traditional physical repair)
限制条件
客土法 换土法 深耕翻土法 玻璃化法 电动修复法
客工土程法量是指大向,污成染本土高壤内,加不入适大于量大干净面的积土砷壤污,染覆盖土在壤表。
层或混合均匀,使污染物含量降低或减少污染物与植物根 系的接触,以增加土壤的环境容量,增强土壤自净能力的
化学清洗化修复(Soil washing)
清洗液
污染土壤 Cr
EDTA 54%
NTA
SDS
仅对砂壤等渗透系数大的土壤适用,且清洗剂废液 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还原化修复(Reduction)
Cr6+
+
还原剂
Cr3+
铬的迁移性、生 物可利用性降低
铁屑 硫化物
硫酸亚铁
存在于土壤颗粒内部的六价铬,难以与还原剂发生 还原反应。需要额外的超量还原剂来还原它,还原 剂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固定
化学修复
化学清洗 化学还原
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
电动修复(Electric remediation)
胶体电泳
Gel electrophoresis
离子迁移
Ion migration
阳极
Anode
OH-
Cr2O72-
NO3-
H+
Cr3+
H+ Me2+
H+
阴极 Cathode
电渗析运动
砷酸盐
有机砷
一甲基砷酸 MMA(Ⅴ)
二甲基砷酸 DMA(Ⅴ)
AS的形态(Speciation of As)
AS的 赋存形态
可交换态(SOL-As) 碳酸盐结合态(EX-As) 铁 -锰氧化物结合态(FMO-As) 有机结合态(OM-As) 残渣态(RES-As)
AS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As)
仅对砂壤等渗透系数大的 水、化学剂 土壤适用,易对环境造成 二次污染
未做防渗处理的渣 场,会引起二次污染
大量的还原 剂
健总康分结析
成本元 /t
耗人少接触毒害少 320
挥发性有机污染
120
易造成污染转移
140
人不直接接触污染 150
生物修复法 修复时间长,且尚未具体 铬富集植 株 人不直接接触、无 110 应用到大面积土壤修复 微生物菌株 二次污染
4.增加癌症患病率,影响人体健康
土壤As污染的修复(Remediation of As)
自然
As的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