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处去》读后感 论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你往何处去》有感

跟中国大多孩子的成长轨迹一样,出生在传统家庭的我受到的是传统式的教育,“家”几乎成了我唯一的信仰。回想一下,在面对我那不长岁月中所有的艰难险阻时,是父母的存在支撑着我克服一切,是对父母的执念让我继续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游走,如果按照基督教徒的信仰,父母就是我的耶稣。

人是时代的产物,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我对《你往何处去》中所描述的基督教徒们的虔诚、狂热理解得便不是那么透彻了。尤其是在那些虔诚的基督教徒们自身遭受了巨大的迫害后还能以一颗宽大的心去宽恕一切,其中格劳库斯在熊熊大火中与基朗四目相对的情景让我对人性豁达的程度能达到如此境界而感到震撼。

残暴的尼禄将基督教徒们捆绑在火刑架上,任凭大火吞噬他们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而观赏这场“胜景”的人们也在一点一点泯灭他们仅有的良知,此时,作为看客之一的基朗看到了曾经宽恕过他的格劳库斯,正被灼烧的他用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充满仇恨的血眼瞪着这有血海深仇的人,基朗被那眼神的威力震摄得无法动弹,终于他受不了这种如同火在烧自己的可怕压力大叫,“格劳库斯!以基督的名义,饶恕我吧!”。这时,在火刑架上的格劳库斯用尽最后的力量呻吟,“我饶恕你”。

基朗大受震撼与感动,从这时候开始,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原来猥琐的面目出现了光辉,他的灵魂被更新,以致于他突然有了勇气在

全场观众面前指出尼碌才是火烧罗马的凶手。

另外,当看到维尼兹尤斯的一点点在蜕变,我也惊讶于信仰对于人心的巨大影响。维尼兹尤斯第一次寻找到逃走的黎吉亚,是在奥斯特里亚努,他听到彼得,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布道者在给众教徒传授教义,他迷惑于是什么样的宗教让莉吉亚身上多处几分让她异于罗马其他的女子,他不解于是什么样的福祉使得如此多的人如此狂热地去追寻,而恰恰正是在这个黑暗的洞穴里,维尼兹尤斯开始有所触动,这一点似乎是他始料未及的。后来维尼兹尤斯准备强行带走莉吉亚却被巨人乌尔苏斯重伤,基督徒们收留了他并对他悉心照料,更是宽恕了他的一切,维尼兹尤斯被莉吉亚毫无索求的爱打动,他看到了基督徒们的生活,尽管他们生活在贫民窟,可是他们却很快乐,很自由,他看到了格劳库斯对基朗的宽恕,此时他心里激荡的绝对不仅仅是一阵小小的涟漪。

莉吉亚对维尼兹尤斯也是颇有好感的,但是作为基督教徒的她一直受着煎熬,因为在她看来,除了爱基督以外如果还抱有别种爱的话,就是对基督和对宗教的一种犯罪,因为,当她看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正在萌发另一种感情和欲望时,对于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心情,便深深地感到惶恐不安了,而这位罗马青年不仅是个贵族,是个军人,更是尼禄的一个廷臣,而且他也参与了尼禄干下的那些淫逸放荡而又凶狠疯狂的行动,她参加的那个使她终生难忘的宴会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可是彼得知道后,不仅没有阻止他们相爱,反而劝告莉吉亚在她所爱之人没有看见真理之光前要回避他,并且他也会为维尼吉尤斯祈

祷,会为他们的爱情祈祷。

之后莉吉亚选择了逃避,维尼兹尤斯再次失去了她,他灰心失望,甚至有些后悔爱上莉吉亚。他想回到以前的生活中,但他却发现他再也回不去了,他开始对奴隶温和,他开始厌恶罗马人的糜烂和凶杀,他内心强烈地思念着莉吉亚。当维尼兹尤斯受到耶稣的感召第二次寻觅到莉吉亚的时候,他像一只刺猬一样,拔掉了所有他的武器装备,像一个被俘虏的将军一样,缴械了他的所有高大傲慢。当维尼兹尤斯虔诚地跪在彼得面前,彼得用那圣洁的水洒向他时,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男人的成长,虽说此时他还不太懂耶稣的爱,可是他却愿意开始学习按照别人能接受的方式爱对方,他也开始尊重基督徒,接受基督教,由一个盲目的无情的利己主义者蜕变成了一个开始为莉吉亚着想、为他人着想、为基督徒着想的人,他对莉吉亚爱情也由最初的由对情欲、肉欲的追求,对她的占有,变成了一种纯洁的爱情,变成了一剂助他成长和成熟的良药······当基督的爱越来越多地被维尼兹尤斯感受到时,他对莉吉亚的爱也越来越纯真、强烈。罗马城着火时,他立刻骑马连夜赶到莉吉亚住的地方,罗马城全部着火了,火势之大足以点亮整个黑夜,他冲破重重火墙,差点被浓烟窒息,幸好被一群基督徒救了,小说对他急切焦灼心情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人从自私的爱到舍命的爱的升华。

记得以前跟一个老师聊天,我就大学生时而感觉空虚的原因向他提问时,他答道,“缺乏信仰”。

《你往何处去》中所阐述的是一种对宗教的信仰与狂热,姑且让

我们先像彼得罗纽斯一般,保持自己的秉性,不去谈论这种宗教的好或者坏,不去就有神论或者无神论进行辩论。在此,我想讨论的仅仅是信仰。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进行着“被信仰”,比如说那标志性的红领巾,比如说那光荣的团徽,比如说可亲可爱的党,在此我绝对没有恶意中伤寄存我们信仰的万事万物,我只依稀记得在我没有深刻理解他们的时候,红领巾已经迎风飘扬在我胸前了,这像极了封建社会中的男男女女们,都还没有来得及见对方一面却已经喝上了合卺酒。也许给了我们这诸多的标志,便能说明了什么似的,就像电影《红领巾》中,老奶奶不让没有佩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帮她提东西,却将满手的蔬菜瓜果递给了佩戴红领巾的小朋友。表象的东西太能掩盖实质性的一切,难道交了党费的党员是真正信仰共产主义吗?在这里,不是经济基础就能决定上层建筑,不是作为一只鹿的你混在马群中就真成了一匹马。人不都是奴性的,在“被xx”中人们喜欢去反抗,就像强扭的瓜一样,绝对香甜不了,剩下的只是枯萎的皮囊罢了。信仰,来不得半点虚假,我想,如果那些基督教徒不是真正的信仰基督,不是真正的信仰耶稣,他们能宽恕一切罪恶吗?他们能在面对狮群的来袭时唱起了圣歌?他们能为犯下罪行的罗马人忏悔,为救赎而流泪?

我不太明白那种对宗教的信仰是如何植入一个人的,而且也从没有体验过。以前一个同学告诉我,她妈妈假期去了西藏,看到了那些信徒们,无论家住得多远,都要三叩九拜,直到拜倒布达拉宫,绝对

不打一个马虎眼儿。有人告诉她,许多信徒本身就不富裕,但还是把自己不多的积蓄拿来朝拜,甚至有些人在半路就死了,但他们认为这是最为荣耀的死法,会让他们得以升天,不受轮回之苦。这些都是信仰的作用,正如小说中,信仰改变了维尼兹尤斯的爱情,信仰改变了基朗的人格,信仰改变了整个罗马的历史。

信仰,说到底,是一种意识,当信任变得极端化,将会形成信仰。信仰的本质是相信其正确,甚至宁愿相信其正确,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所以,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假定。

人,就其本身来讲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意义。既然人的意义在于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意义,那么信仰就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任何人、任何组织能强加给你,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换取老奶奶手中的瓜果蔬菜,那这信仰也太廉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