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县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范文
县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范文一、目标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我县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问题梳理在前期工作中,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问题梳理中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产业扶贫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带动增收效果不明显;三是部分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漏项缺项现象;四是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挪用、滥用等问题。
三、政策落实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优化产业扶贫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户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质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贫困户增收。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扶贫政策,让贫困户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同时,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漏项缺项现象,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加强资金监管力度,规范资金使用。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原则,严禁挪用、滥用扶贫资金。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四、产业扶贫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同时,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聚度,降低生产成本。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扶贫的科技含量。
同时,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应用,提高贫困户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
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方案
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方案一、问题排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可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工作落实不到位,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政策宣传不到位等。
2.扶贫措施不具备可持续性,如纯粹赠送救济物资、只给予一次性帮助等。
3.扶贫措施依赖性强,如拆乱补差、用钱解决问题等。
4.扶贫范围过于广泛,无法对真正的贫困户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5.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缓慢,人均收入难以提高。
二、整改方案面对以上问题,政府应采取以下整改方案:1.加强精准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对象的识别精度,确保将扶贫资源真正落实到需要帮助的人群中。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扶贫对象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和补贴政策的申请,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为扶贫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制定具体、可持续的扶贫政策,在财政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扶贫对象提供长期的支持,帮助他们稳定脱贫。
5.完善扶贫机制,设立扶贫基金、扶贫贷款等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脱贫。
6.加强财政支持,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实际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7.重视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根据当地资源和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8.鼓励贫困地区的人民积极融入市场经济,通过劳动力外出谋求发展,经商等方式稳定脱贫。
三、实施效果检验为检验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应该设置相应的指标,例如2015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扩大10%,到2020 年全国贫困人口要减少1000 万人等。
同时,还应经常性的进行督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对于整改措施的落实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目标,从而达到整改效果。
脱贫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一、前言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我镇(乡、县)高度重视,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方案,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问题1. 脱贫户识别不够精准。
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被纳入贫困户,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性。
2. 帮扶措施单一。
主要依靠金融生产贷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措施单一,导致部分贫困户短时间内返贫可能性大。
3. 部分帮扶企业未能按时按标准向结对帮扶贫困户发放收益分红。
4. 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到脱贫规划的整体实施。
5. 部分党员、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内生产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1. 关于脱贫户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
我镇(乡、县)组织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对标台账,仔细摸排。
同时,利用市级大数据比对,对收入情况、住房面积、耕地面积、家庭人口变动等情况进行再摸底、再核实。
2018年11月份以来,全镇(乡、县)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54户111人。
2. 关于帮扶措施单一的问题。
我镇(乡、县)积极拓展帮扶渠道,除了金融生产贷外,还增加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得到全方位帮扶。
3. 关于帮扶企业收益分红问题。
我镇(乡、县)加大对企业监管力度,要求企业按时按标准向结对帮扶贫困户发放收益分红,确保贫困户利益。
4. 关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我镇(乡、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脱贫规划顺利实施。
5. 关于党员、群众思想意识落后的问题。
我镇(乡、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
2.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3. 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提高帮扶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力。
脱贫攻坚工作存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文档)
脱贫攻坚工作存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文档)一、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中国实施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贫困人口识别不准确。
在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一些贫困人口被漏识别或者错误识别。
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脱贫标准不明确、政策执行不严格等原因所造成的。
二、扶贫政策措施不具体。
当前的扶贫政策措施往往过于宽泛、笼统,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
很多政策措施不能直接切入到贫困人口的具体问题上,缺乏因人施策的特点。
三、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
由于财政预算管理存在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扶贫项目管理部门对于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力,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被挪用、截留或滥用,导致贫困人口未能受益。
四、贫困人口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
贫困居民在脱贫过程中,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水平较差等自身条件限制,存在就业能力不足、创业意愿不强等问题。
这给他们的脱贫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扶贫政策措施不可持续。
当前的扶贫政策措施大多是短期的、一次性的,缺乏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一旦政策调整或资金断供,将导致脱贫成果出现反弹,甚至重新陷入贫困。
二、脱贫攻坚工作的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加强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
完善贫困人口识别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在政府层面实现数据共享与整合,减少信息误差。
二、制定具体的扶贫政策措施。
根据不同的贫困人口和地区的特点,制定更具体、更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措施。
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确保扶贫政策切实可行。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监管力度,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地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防止挪用和滥用。
四、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提升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问题及整改措施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问题及整改措施- 1 -X 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思想熟悉不到位,攻坚作战态势尚未形成(X)对脱贫攻坚熟悉上有偏差,思想上有厌战心情,部署上有松劲现象,精力上投入太少,缺乏对脱贫攻坚紧迫性、艰难性、简单性、前瞻性的深刻剖析、细致讨论,攻坚作战气氛微乎其微,冷冷清清,对难点困难破解不力,绕道而走,不闻不问。
(X)局部帮扶到户干部政治担当意识较差,合力攻坚责任缺失,没有专心用情用智帮扶到户,与群众感情不深,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效,只图讲排场,大轰隆,赶喧闹,导致工作合力缺乏,成效不佳。
整改措施:提高思想熟悉,强化责任担当。
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干部、镇包村干部四支力气,进一步细化职责,夯实责任,明确时间节点,脱贫任务清单,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二.攻坚作战不精准,春季攻势成效难以呈现(X)产业脱贫落实不精细,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局部村只注意对县上发文明确嘉奖扶持产业的进展,而对因区域化、差异化确需因地制宜、因村选项、因户定业的产业进展相对虚化弱化,缺少政策奖补,扶持后劲缺乏,个别村三委会主要干部不能根据要求带头领办产业,导致贻误战机、错过节气,产业长短搭配不合理,产业增收难支撑,脱贫退出难保证。
- 2 -(X)“三变”改革试点运行不标准,示范效应未发挥。
清产核资根底工作进展缓慢,选定产业难、招商引资难,提高效益难的“三难”问题亟待破解。
整改措施:X X. . 做精做实产业就业扶贫。
摸底统计产业进展状况,指导面上制定区域化奖补政策,适时做各类技术培训。
针对局部错失季节未选定产业工程的贫困户,科学调整以夏补春,以秋补夏,力争每户至少有 X-X 个增收产业。
三.资料治理不精细,村户档案参差不齐(X)攻坚室资料凌乱不堪入目,图表卡册数据未更新到位,相互规律不相符。
(X)户中档案资料不健全、不完备,“两卡一夹”资料普遍缺失,一片狼藉,无法印证精准脱贫过程扎实。
整改措施:根据县扶贫局制定的《X 年村居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健全完善详细要求》,精细完善今年脱贫攻坚各类档案资料。
城市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城市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当前,城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1.信息不畅通: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不畅的情况。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重复等问题的出现。
2.扶贫手段单一:城市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缺乏多元化的扶贫手段。
这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贫困群体可能不够有效。
2.扶贫手段单一:城市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缺乏多元化的扶贫手段。
这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贫困群体可能不够有效。
2.扶贫手段单一:城市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缺乏多元化的扶贫手段。
这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贫困群体可能不够有效。
2024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方案(通用6篇)
2024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方案(通用6篇) 2024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方案(篇1)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产业规划、资金管理、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环境治理、监督考核、利益共享和政策宣传。
一、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是产业扶贫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
在规划制定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划。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符合当地实际。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标准。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此外,还需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为产业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技术落后、缺乏创新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
四、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产业扶贫的必经之路,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市场信息不畅通、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同时,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还需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为产业扶贫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市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城市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
施
问题概述:
1. 薄弱的精准识别和定位机制: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精准识别和定位贫困人口的不足,导致资源无法精确投放。
2. 缺乏综合扶贫措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依赖金钱资助和物质救助,缺乏综合扶贫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态。
3. 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忽视了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造成部分贫困人口重新陷入贫困。
整改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精准识别和定位机制: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识别和定位贫困人口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2. 推行综合扶贫措施:除了金钱资助和物质救助外,还应加强教育培训、就业扶持、医疗保障等综合扶贫措施,促进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3. 加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脱贫人口重新陷入贫困。
以上为城市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概述。
通过解决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可以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
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脱贫攻坚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旨在解决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提出一些整改方案,以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加强政策支持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2.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脱贫攻坚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尤其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困人群的资金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脱贫致富。
二、优化扶贫机制1. 建设科学的扶贫评估体系。
完善贫困人口的识别和评估机制,确保脱贫对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同时要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2. 健全多元化脱贫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参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培育脱贫产业和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来源。
三、加强扶贫队伍建设1. 健全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扶贫干部的培训制度,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 加强扶贫干部队伍监督和考核。
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扶贫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重点考核扶贫干部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监督和评估1. 建立健全的督查机制。
成立专门的脱贫攻坚督导组织,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2. 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评估。
及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进展成果,激发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和参与。
2. 加强教育工作。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深度贫困地区是指相对贫困水平较深、困难较大的地区。
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匮乏等诸多方面。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下面将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进行详细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设施严重不足,这使得当地群众在出行、通讯、生产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
2. 推动项目落地: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项目的落地实施,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尽快覆盖到每一个贫困群众。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方合力,加快建设进度。
二、产业发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滞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当地群众难以脱贫。
对于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深度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2.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三、人力资源匮乏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升当地群众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建立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深度贫困地区的技能培训体系,对当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
3. 加强人才引导和培养:引导优秀的人才到深度贫困地区工作和创业,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省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省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
施
问题分析
- 脱贫产业扶持不力: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很多贫困地区缺
乏有效的脱贫产业扶持政策,导致贫困人口长期依赖于低收入行业,难以脱贫致富。
- 精准脱贫措施不完善:在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方面存在不准确
的情况,导致一些贫困人口被漏识别或者误识别,无法享受到应有
的帮扶政策。
- 教育扶贫力度不够: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贫困孩
子享受到的教育权益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脱贫机会。
整改措施
- 加强脱贫产业扶持:制定完善有效的脱贫产业扶持政策,重
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
能力。
- 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建立更加准确、科学的贫困人口识
别机制,利用大数据和现代技术手段,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得到精准
帮扶。
- 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孩子的研究条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以上是目前我省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通过加强脱贫产业扶持、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增加教育投入,相信能够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全面脱贫。
住建局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方案
住建局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方案早上起来,泡了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住建局在这场战役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那么,如何解决住建局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呢?我得梳理一下思路。
一、问题分析1.贫困户识别不精准。
有些地方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存在漏报、错报现象,导致部分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没有得到及时救助。
2.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政策棚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扶贫效果。
3.扶贫项目推进缓慢。
部分扶贫项目因种种原因,推进缓慢,影响了贫困户的脱贫进程。
4.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部分贫困户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影响了脱贫成果的巩固。
5.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不足。
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存在人员不足、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二、整改措施1.精准识别贫困户。
加强贫困户识别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得到及时帮扶。
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针对不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
2.加强扶贫政策落实。
对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3.加快扶贫项目推进。
对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找出推进缓慢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4.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
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5.加强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建设。
充实基层扶贫干部队伍,提高干部待遇,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作风。
三、整改步骤1.立即行动。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明确整改任务和时间节点。
2.精细化整改。
针对每个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3.强化督查。
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四、整改成效1.贫困户识别更加精准。
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最新)
一、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一)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
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主要体现在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强。
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强,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农村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村里“三留守”人员居多;二是部分乡村的“村两委”干部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自主脱贫动力不足;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工作浮于表面。
(三)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未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主要体现在:一是“慰问式”扶贫,简单的给钱给物,以求迅速脱贫;二是重眼前而不重长远,为了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为贫困户规划见效快但缺乏持续效应的脱贫措施。
(四)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
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长期以来,“输血式”扶贫的多,“造血式”扶贫的少;二是部分贫困村缺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三是部分贫困村发展的产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四是部分贫困村存在干部“点菜”,群众“下厨”的现象,群众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
(五)缺乏市场导向。
缺乏市场导向,主要体现在部分贫困村在规划实施扶贫项目时,往往忽略市场因素,未考察市场供需变化,盲目投入人财务,导致扶贫产业缺乏市场。
(六)未突显精准扶贫。
未突显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扶贫时,未立足当地区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贫困户的个性化需求,因地制宜,宜人制宜,分类施策。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一)针对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的对策建议为: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贫困户教育引导力度,切实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二是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三是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强化技术跟进指导服务,增强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发展实现脱贫的信心。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脱贫攻坚战是我国近年来的一大重要任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下面我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应对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1.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
尽管我国已成功脱贫的人口数量巨大,但仍有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这些人口的脱贫任务更为艰巨。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3.产业发展不足。
贫困地区往往缺乏主导产业,导致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4.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低。
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贫困人口的素质提升和健康状况。
5.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部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6.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部分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贪污等现象。
二、应对方案1.加大扶贫投入。
继续加大财政、金融等扶贫投入,确保扶贫资金充足。
2.优化扶贫政策。
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精准发力。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1)改善交通条件。
加强贫困地区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度。
(2)保障水电供应。
加大贫困地区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贫困人口用电、用水需求。
(3)优化信息通信。
提高贫困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降低通信费用,助力贫困地区信息化发展。
4.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1)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
(2)打造产业链。
培育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贫困人口增收。
(3)加强产业扶贫。
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5.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1)改善教育资源。
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确保贫困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024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总结(2篇)
2024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中国脱贫攻坚战持续进行了多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2024年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和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1.责任分散不明确:在部分地区和单位中,脱贫攻坚责任分散不明确,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导致脱贫攻坚举措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2.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地区未能抓住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贫困地区发展进程缓慢,脱贫效果不显著。
3.信息共享不畅: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中,信息共享不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顺畅,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进展缓慢。
4.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和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缺乏有效监督,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整改措施1.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分工的机制,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强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2.落实政策措施:强化脱贫攻坚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到位、措施落地,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
3.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的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分享脱贫攻坚的工作进展和经验,全面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加大对不履职、不作为情况的查处力度,确保责任的履行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阶段性成效在整改措施的推动下,2024年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够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1.责任分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各级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工作进展更加顺利,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2.政策措施落地:政策执行力度加大,部分贫困地区发展进程加快,脱贫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批贫困户成功脱贫,增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
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方案引言脱贫攻坚是中国国家重点工作之一,致力于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然而,在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分析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实施。
问题分析问题一:贫困数据准确性不高由于贫困人口的估算通常基于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因素,因此贫困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1.数据收集不完整:有些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数据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导致贫困人口数量被低估。
2.数据统计不准确:一些地方政府在统计贫困人口时存在不真实性,为了实现政绩目标而人为夸大或隐瞒贫困人口的数量。
问题二:扶贫项目执行不到位落实脱贫工作的具体项目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
然而,一些问题困扰着扶贫项目的执行,包括:1.资金管理不规范:在部分地方,资金使用不透明,存在财务记录不完整和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导致资金的使用效果难以评估。
2.扶贫项目难以持续:一些扶贫项目只注重一时的效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导致贫困地区在项目结束后很快重新陷入贫困。
问题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难题之一。
以下是几个存在的问题:1.交通不便: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导致居民难以外出工作、学习和打开市场。
2.基础设施缺乏:包括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
整改方案方案一:改进贫困数据收集和统计机制为了提高贫困数据的准确性,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定期调查:通过定期走访和调查,确保贫困地区的数据收集及时、完整。
2.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在政策执行中加强监督和审查,对于数据造假行为严肃处理,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方案二: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了确保扶贫项目的正常执行和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财务记录制度,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多篇】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多篇】《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多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因此,脱贫攻坚将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一、存在的问题(一)政策分割,项目和资金整合难。
贫困村缺乏发展农林药商游产业的总体规划。
扶贫项目由国家或省直接下达,部门垂直安排,市县难以统筹。
同性质项目资金不能集中使用,有的县扶贫及以工代赈资金沉淀。
实施天然林保护与禁伐商品林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退耕还林农民丧失增收来源。
(二)人才流失,生产力水平低下。
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孺,导致发展源动力不足。
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主观能动性。
缺少引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经营组织或带头人。
(三)欠账较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公路覆盖率/,低于省平均水平。
有个村公路路面等级、通村率、路网水平、通行能力等都低、抗灾能力弱。
全市客运车辆通达率仅%。
工作总结农田水利有效灌面率仅%,还有余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问题。
(四)信息闭塞,公共服务不足。
尚有个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无电户达户;农村广电覆盖率有待提高。
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使农林产品商品率低,畜牧业良种比例低,农牧业产业化未形成。
因病因灾返贫现象严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存在脱贫—返贫的问题,缺少相应动态管理体制。
(五)动力不足,已有政策推动乏力。
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强。
绝大多数贫困户因拿不出危房改造自筹资金,致使无法享受补助。
消除金融服务农村机构空白乡进展缓慢,小额扶贫信贷推进整体滞后。
基准利率放贷、贫困村产业扶持周转金方案难以落地,有些地方尚未启动。
二、对策及建议(一)因势利导,加大规划引领和政策整合。
加强统筹调度,督促和指导各县制定适合不同贫困村发展方向的各类规划,个人简历整合项目和资金。
2023年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
2023年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将进入关键阶段,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一、问题分析1.供给侧改革不足在扶贫产业方面,由于缺少前期规划和有效的供给侧改革措施,一些地方的扶贫产业发展缓慢,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缺乏有效支撑。
例如,一些地区过于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少高效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另外,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并且缺乏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无法及时了解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利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加他们脱贫致富的机会。
另外,一些干部存在信息不对称,没有确切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导致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滥发或漏发的情况。
3.资金管理不规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不规范,一些地区存在资金浪费、滥用等问题。
例如,一些扶贫项目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扶贫资金的汇集和使用效益不高。
此外,一些地方对于贫困户的资金管理不到位,缺乏监督和追责机制,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4.生态保护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堪忧,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贫困人口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致使贫困再次发生。
因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
二、整改方案1.加强供给侧改革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科学的产业规划,引导贫困地区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信息沟通政府应加强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贫困户传递信息,帮助他们了解政府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为更好总结前期工作,解决我县脱贫攻坚进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导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于5月初通知各乡镇、各部门报送脱贫攻坚前期工作小结。
在上报的《工作小结》中各级、各部门发现了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该《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综合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小结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督查反馈而成。
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县级部门仅注重思考本单位帮扶村的具体工作措施、帮扶内容,忽略了部门自身工作职责,未能站在全局高度进一步思考脱贫工作应该如何计划、如何着手。
如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民政救助兜底工作、易地搬迁安置工作。
二是贫困户“五个获得感”完成进度不一,贫困户健康档案需进一步完善;贫困户畜牧养殖等短期见期产业进度缓慢。
三是个别乡镇上报的前期工作总结,相互抄袭、应付了事,没有结合各自乡镇实情及前期开展进行认真的自查总结,对于一些贫困户居住分散、偏远,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差,乡镇仍未引起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按部就搬。
四是各扶贫规划项目已经上报,但是上级财政资金仍未下拨,存在一定的“无米下锅”现象,财政与金融部门协调配合不足,融合力不强。
五是移风易俗等观念脱贫工作推动不够深入。
六是部分乡镇存在脱贫攻坚工作实绩虚报、瞒报现象。
工作建议一是建议加快“村级产业扶持周转资金”的投入使用,积极稳妥地用好、用活周转金。
逐步培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转变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贫困家庭种植规模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现状。
在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多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建议可视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
二是建议将涉及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方面的项目资金“打捆”使用,进一步解决资金“碎片化”问题,切实汇成资金流、打出组合拳。
同时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深、居住分散地区的关注力度。
三是建议深入实施新型农民技能培训。
多提供先进、专精知识培训,并根据贫困户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彻底解决资料过老,培训知识不够专、不够精,贫困户兴趣不大、接受消化培训知识有难度等问题。
四是建议加大移风易俗工作力度,每月安排1-2次宣传活动,循序渐进改变群众传统思想观念,力求从内生动力上解决贫困面貌。
五是建议尽快制订出台明确的督查内容、督查细则、成果应用等规范性文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绩可考。
同时把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的10个工作组利用起来,发挥真正作用。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1月11日上午,孟店乡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在市专项审计和县脱贫验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抓紧整改,提高脱贫攻坚效果。
会上,副乡长韩广月对脱贫攻坚贫困村、贫困户各项退出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要求会后立即抓紧整改。
重点指出贫困村十项退出指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三项:一是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只有营业执照,没有实际开展收益等业务活动;二是大部分卫生室闲置,没配备医生,没有充分利用;三是各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还不达标,只有乔庄符合标准。
对各贫困村及各贫困户存在的个性问题逐一指出,逐一研究解决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具体要求。
乡党委书记闫磊同志指出,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查摆问题、寻找差距、落实整改。
要以片为单位,逐村逐户核查整改,确保零问题、不能出现一点漏洞和失误。
一是督导调查表根据统一口径填好,要把各项数据统一调准、调好,把脱贫攻坚台帐打印出来,发到各片。
二是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的经营一定要发生经济往来业务,不讲理由,坚决完成,认定标准要弄清,统一口径,由呈云副乡长牵头负责。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我乡12个贫困村都达标了,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账目处理上要合理无误。
四是卫生室使用要拿出具体方案,确保医疗设备齐全,能正常开展医疗业务,各片长及时与乡卫生院负责人联系,切实落到实处。
五是安全饮水问题各村均已执行到位,要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用上安全水,执行好落实好县委提出的甘泉行动。
六是安全住房问题,目前解决了一部分危房户,对再次排查出的危房户要加大推进力度,以片为单位盯好,利用一周的时间建造完,确保下周四前完工。
七是所有建档立卡户资料改用档案盒存放。
八是新农合、新农保工作要进一步再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以村为单位挤水分,确保参合率、参保率达到95%以上,确保万无一失。
九是确保群众的满意度过关,各班子成员、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要积极主动深入各村、深入各贫困户,带着感情做好走访、慰问、帮扶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群众从内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让群众满意。
最后,闫磊书记要求各片长和包村干部要发扬不怕辛苦的精神,克服厌战情绪,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坚决彻底地打好脱贫攻坚战,迎接好市脱贫验收检查。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高度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已经把“脱贫攻坚”提升到了“务必打赢的攻坚战”的新高度。
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和市直单位领导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依然沿用过去的办法抓扶贫,满足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材料报了。
二是宣传广度不够。
最近,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指导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
但是,承担具体任务的乡村和市直单位在扶贫开发工作学习和宣传上力度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帮扶单位和基层干部对现行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深,对上级要求和政策领悟不透。
三是思考深度不够。
有的部门和干部对精准扶贫到底怎么扶等问题缺乏有效思考和实际举措,有的单位和干部思想和工作不在状态,把扶贫任务当“负担”,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
(二)主观脱贫意识差。
由于贫困村所处自然条件和教育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年龄段相对集中,年龄偏大的多,文化素质偏低的多。
受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导致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发展动力,不愿积极就业,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
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扶贫成效不理想。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
目前重新核定的贫困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虽然近年中央、省、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贫困村实施重点扶持,但是由于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再加上贫困村分布广,以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层次低,至今仍有部分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产业扶贫效果差。
由于缺乏对产业扶贫的系统谋划,再加上农业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与精准扶贫因户制宜难以有效衔接。
即使是产业项目,也往往侧重于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所带社员涉及贫困户少,导致扶贫项目精准度不够,成效不明显。
资金投入总量不够。
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按照有关部门测算,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平均要投入2万元左右),用于项目发展的资金不多,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而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山丘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仅凭有限的资金,根本带动不起一个主导产业。
项目扶贫周期长。
一是产业扶贫项目往往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 比如经济作物种植,往往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见到效果,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半年、一年时间就要验收,往往导致在后续及效果上关注不够,实际增收效果不明显。
二是项目前期运作周期长,从立项到招投标再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一般都要经过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此后才能到村到户。
比如,实施养殖扶贫,前期购买仔猪等都需要进入招投标程序,完成程序之后往往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贫困群众收入构成单一。
我市贫困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外出打工难、收入少的问题逐步凸现,不仅脱贫致富更加困难,而且一旦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意外,就极易加深贫困程度或再度返贫,脱贫成果巩固难度更大。
(四)部门帮扶实效差。
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统筹管理。
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意识和责任担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行业扶贫力量整合效应难以显现,扶贫效果不能实现最大化。
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工作队缺乏“钉钉子”的精神,制定的帮扶措施长期停在纸上难以落实,没有能够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活动。
还有少数驻村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制定发展思路、推动发展方面办法不多、措施针对性不强,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
社会扶贫参与度较低。
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把参与公益事业当做扶贫行动,缺乏对贫困户发展经济的针对性扶持。
(五)扶贫工作力量弱。
扶贫工作队伍与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还很难适应。
从县市层面看,尽管扶贫办也充实了力量,看着人数也不算太少,可常常一个人要分管多项工作,很多时候只能在办公室做“资料扶贫”“数据扶贫”,疲于应付上级检查和各种会议,难以抽身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
从乡镇层面看,由于前几年机构改革,乡镇一级普遍未设置专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缺少专职扶贫人员,分管人员身兼多职,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不够。
从村一级来看,贫困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本领不足,集体经济薄弱,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
此外,各级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内容分类很细,政策性强,临时抽调的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对政策的理解力和工作的执行力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亟待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