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自然电位测井

SP 曲线的特征

泥岩基线:均质、巨厚的泥岩地层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

最大静自然电位SSP :均质、巨厚的完全含水的纯砂岩层的自然电位读数与泥岩基线读数的差。

异常:指相对泥岩基线,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的位置。

负异常:在砂泥岩剖面井中,当井内为淡水泥浆( )时,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位于泥岩基线的左侧;

正异常:在砂泥岩剖面井中,当井内为盐水泥浆( )时,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位于泥岩基线的右侧。

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一、 划分渗透层

在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以均质泥岩段的SP 曲线为基线,出现异常的层段(偏离基线)均可认为是渗透层段。

二、确定地层泥质含量

SP----目的层测井值;

SPcl----纯地层的测井值;

SPsh-----泥岩层测井值,mv 。

GCUR----希尔奇指数,与地层年代有关。第三系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三、确定地层水电阻率Rw

四、判断水淹层

水淹层:含有注入水的油层,称之为水淹层。

SP 测井曲线能够反映水淹层的条件及现象:

当注入水与原地层水及钻井液的矿化度互不相同时,与水淹层相邻的泥岩层的基线出现偏移。

偏移量越大,表明水淹程度越严重。

cl sh sh cl SP SP I SP SP -=-1

212--=⨯GCUR I GCUR sh sh V

思考题

已知地表温度下(25 ℃)地层水电阻率为1.2欧姆米,求地下3000米、4500米的地层水电阻率。

(dt=2.5 ℃/100m)

已知氯化钠溶液矿化度为25000ppm,求120度溶液电阻率.

已知含水纯砂岩地层的SP 值为-85毫伏,泥岩层的SP 值为20毫伏,泥质砂岩层的SP 值为-65毫伏。求泥质砂岩的泥质含量。

附录

不同温度下,溶液电阻率的关系:

其中温度为华氏度。

第二章 普通电阻率测井

例: 已知地下1220米深度地层水的主要离子含量(mg/L),求地层水电阻率。

等效氯化钠溶液法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1)、计算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2)、求离子换算系数

计算等效氯化钠溶液浓度

4)、计算地层温度

5)、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岩石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32 1.8T t

=+⨯520110246394322052215425w C ppm

=+++++='

5201102 1.05463 1.694322050.32220.9315567w C ppm

=+⨯+⨯++⨯+⨯=000251220 3.2/10064.0464.04 1.832147.3t t H dt C

t F

=+⨯=+⨯==⨯+=

Ro-完全含水岩石的电阻率;

Rw-孔隙水电阻率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M-胶结指数;

a-与岩性有关的比例系数。

岩石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Rt-含油地层电阻率;

So-岩石含油饱和度(小数);

b 、n 仅与岩性有关,n 又称为饱和指数。

阿尔奇公式的应用

1、确定地层孔隙度

已知纯水层及地层水电阻率和岩性,由地层因素即可计算地层孔隙度。

2、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和视地层水电阻率

3、确定孔隙流体性质

已知地层岩性、地层水电阻率、地层电阻率、地层孔隙度,应用阿尔奇公式即可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

例 题 2

1、均匀的砂岩地层,根据测井资料发现有油水接触面。接触面以下,地层电阻率为0.5欧姆米;接触面以上,地层电阻率为5欧姆米。已知地层水电阻率为0.02欧姆米(地温下),(m=n=2,a=0.81,b=1)。

求:1)、地层孔隙度。 m w a R R F φ

==00R R I t =n

s b I )1(0-=m w R aR 0=φ

2)、上部地层的含水饱和度、含油气饱和度、含水孔隙度、视地层水电阻率。

3)、地层的孔隙度、含水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4)、若上部地层的冲洗带电阻率为16欧姆米,泥浆滤液电阻率为0.5欧姆米, 求冲洗

带泥浆滤液饱和度、上部地层可动油气饱和度。

解: 1)、地层孔隙度。

根据上部水层数据计算地层孔隙度

2)、上部地层的含水饱和度、含油气饱和度、含水孔隙度、视地层水电阻率。

3)、地层的孔隙度、含水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冲洗带泥浆滤液饱和度、上部地层可动油气饱和度。

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

1)、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顶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位于电极系上方;

底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位于电极系下方。

电极距: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中点的距离。

记录点:成对电极的中点。

A2.25M0.5N,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2.5米,记录点位于M 、N 中点

2)、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电极距:不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记录点:不成对电极的中点。

0.316w S ===110.3160.684

h w S S =-=-=0.180.316 5.7%

w w S φφ==⨯=50.020.2()0.5t t wa w o R R R R m F R ====⨯=Ω∙w w S

φφ=0.884xo S ===0.8840.3160.568mo xo w S S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