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合水平,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理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准确的角色认知。

即能恰当地理解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

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

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虑水准高。

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能准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合与改造教育环境。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持续适合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简来说之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指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水平,有独创性;能够使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有较强的适合水平和活动水平;有健康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前段时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实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比我国当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了一倍多。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符合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大量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有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注重。

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比一般人群差的原因,是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一个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