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中考一轮复习 含练习)
223年历史中考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主题07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9张PPT)
知 识
(3)影响
梳 理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夯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实
基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 返
础
回 目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录
知 2.戚继光抗倭
识
梳 (1)事迹
理
夯 ①1561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在 台州 九战九捷,平
改国号为清。
知 识
(3)清军入关: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引
梳 理
清军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起义最
夯 后失败。
实
基
返
础
回 目
录
知 考点五 清 朝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识
梳 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理 夯
维护政治上的 大一统 ;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
梳 理
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
夯 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实
基 3.小说
返
础
回
(1)《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作者是
罗贯中
,
目 录
成书于元末明初,我国 章回体 小说的开山之作。
知 识
(2)《水浒传》:作者是 施耐庵 ,成书于元末明初,
梳 理
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1644年,在西安建立 大顺 政权。
知 识
(2)明朝灭亡: 1644 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
梳 理
明崇祯帝自缢,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夯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与答案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与答案1.(海南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梳理】《古代中外交流情况表》(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①;②;③(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答:【史料分析】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日本书纪》(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6分)答:【观点思考】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4)“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答:2.(2019·吉林期末)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请观察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题目,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包括图片涉及的六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并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答:(2)史实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答:3.(2019·山东中考真题)明朝时,我国已进人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405 —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5.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6.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7.概况( 1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 2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 3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 4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8.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9.事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该壮举发生在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个世纪( B )13世纪14世纪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2.《明史·宦官传》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二、闭关政策1.含义: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2.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问题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甲:“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乙:“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探究: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运用等。
其次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但是,归根结底,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问题2】议一议: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和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1)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人们无须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③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故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④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2)看法。
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1.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答案:B2.(2011·湖南湘潭)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念()。
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答案:B3.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船队也曾到过“西洋”(如图我海军护航舰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西洋”指今天的()。
最全最细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郑和下西洋
最新最全最细2012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郑和下西洋一、选择题:●(2012·江苏南京)20.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A.得到统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到达非洲东海岸●(2012·江苏盐城)18.郑和与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
他们的远航活动A.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都途经非洲好望角C.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 D.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2012·浙江丽水)5.图中⑤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中的郑和裙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这一壮举()A.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B.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C.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D.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2012·甘肃兰州)6.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A.英勇抗金,中君爱国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2012·山东烟台)7.20XX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挑起事端。
对比下列图片,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清朝时的南海诸岛图今天黄岩岛所在位置①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②菲律宾在黄岩岛“执法”属侵略行为③从所在位置看黄岩岛当属菲律宾④中国的斗争是捍卫领土主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2012·山东德州)12.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2012·辽宁沈阳)2.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8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A、明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B、造船航海技术先进C、明统治者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D、掠夺土地和财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郑和描述舰队远航的情景时曾说过有关夜晚航行的内容,郑和的舰队能在黑夜中辨识航向是因为( )A、郑和舰队的庞大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C、指南针用于航海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答案】:【解析】:以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B、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C、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福建省的漳湾“戚公祠”、福安的“戚公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收复台湾B、抗击沙俄入侵C、抗击倭寇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答案】:【解析】:蔡伦、郑和等人被某国际机构评为影响世界发展排名前100名的伟人。
网络红人、历史教师袁腾飞曾说:“宦官……只有两个不错的,青史留名,蔡伦和郑和。
”蔡伦和郑和青史留名是因为( )A、蔡伦和郑和都是出了名的宦官B、蔡伦发明了纸张,郑和传播了纸张C、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郑和七下西洋D、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郑和是伟大航海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假如你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商人,你会携带哪些商品区出售( )①瓷器②丝绸③香料④珠宝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
2023年中考历史(广东人教部编版)一轮复习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卷(四)(学生版)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卷(四)(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2.以下示意图中①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动荡与变革C.北方民族大交融D.繁荣开放的时代3.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79寿命(岁)27232303936341854 A.诸侯势力的兴起 B.少数民族的内迁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4.魏晋南北朝时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
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5.“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中国最辉煌的朝代。
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行C.张骞出使西域D.鉴真东渡6.有学者认为,元朝是中国历史巨变时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下列能够说明元朝巨变的是( )①推行行省制,新疆首次纳入中央政权版图②设管辖机构,台湾首次纳入中央政权版图③兴起元杂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④民族交融达到新高潮,形成新的民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
”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
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金朝B.元朝C.明朝D.清朝8.“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六十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 课郑和下西洋]中图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六十七第1题【单选题】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李冰——都江堰B、李时珍——《本草纲目》C、唐太宗——贞观之治D、郑和——收复台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B、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的应用D、造船技术高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哥伦布到达美洲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年来,中国海监船加大了在南海维权的力度。
早在五、六百年前,中国政府就曾多次派出船队到达南海等地区,史称( )A、戚继光抗倭B、鉴真东渡C、郑成功收复台湾D、郑和下西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B、郑和下西洋给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C、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机遇,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D、郑和远航所带去的瓷器、香料和印花布受到各国的欢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A、荡平倭寇B、赶走荷兰殖民者C、击退沙俄侵略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D、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三角贸易D、新航路的开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020%28湖北地区)中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专题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含解析)
2020中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千米。
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
此举 ( )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答案:A解析:依据题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直道是秦朝统一后进一步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故选A项。
2、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C.保障社会稳定D.实现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皇帝”是称述自己的功业,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伟大。
这一名号,连过去的“三皇五帝”都无法与其共享,仅能由其独享。
故本题选D项。
B项与“皇帝”称谓的含义相违,故不选。
A、C两项是巩固政权的措施,与材料主旨无关。
3、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D.建立丞相制答案:A解析:柳宗元认为这项制度是“大公”的、是“公天下”的,而这项制度由秦朝发端。
秦朝废分封,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在西周分封制下,按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
受封者可以将自己的爵位和权力传给自己的子孙。
相比郡县制,分封制是“私”的。
在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有利于皇帝和中央牢牢地控制地方。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故本题选A项。
4、“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实行三省六部制B.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D.推行内阁制、颁布严苛律令答案:C解析:“六合”泛指天下。
【中考真题】2021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3.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兴办太学B.平抑物价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
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图片“陶瓶”“陶灶”“陶釜“白陶鼎”的信息及文物所属时间可知,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制陶历史悠久,故C正确;图片没显示农耕工具、商品贸易且图片陶器无法显示是彩陶,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2.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中的“刖”和“劓”都是古代残酷的刑罚,古代刑罚反映当时的律法和政治状况,故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A。
7.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D正确;《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故A错误;《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药学书籍,故B错误;《农政全书》为明徐光启所著的农业书籍,故C错误。综上故选D。
4.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故C正确;隋文帝南下灭陈,故A错误;隋炀帝营建东京洛阳,进一步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故B错误;隋炀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打破门第束缚,创立科举制,故D错误。综上故选C。
5.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商业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其表现有:坊市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连,故B正确;草市出现在魏晋时期,故A错误;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是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故C错误;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故D错误。综上故选B。
201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版七下第三单元
201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版七下第三单元【课标标准解读】1.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 能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能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 能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 能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6. 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7. 知道《天工开物》等著作。
8. 以北京故宫和明长城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9. 了解明清小说的成就。
【知识网络结构】年,朱元璋应天(今南京)称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原因:清初政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掌实权,皇帝无权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设立:雍正时设立 作用: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目的:加强君权,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造成社会恐怖,推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军机处设立文化 大兴文字狱 施 危害概况:1405~1433年,先后七次,到过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经过:“戚家军”九战九捷,扫平浙江,进入闽粤,1565年,肃清 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意义:巩固了海防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康熙时,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西南:西藏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回部: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 西北: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时:大小和卓叛乱 平叛后,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雍正“改土归流”,消除土司割据状态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 原因:①防止海疆不受侵扰,是自卫的产物;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农为本,重本抑末,物产丰盈,无需交流;③盲目自大心理的反映。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卷版+解析)
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研究中国近代史所需部分史料当中最可信的是()A.陈天华的《猛回头》B.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C.《瓦德西拳乱笔记》D.淮海战役亲历者的口述2.(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
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
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
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4.(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1)上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要史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它开创了哪条交通线?材料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
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
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
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初三滚动迁移历史第51页郑和下西洋
初三滚动迁移历史第51页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明朝永乐年间。
此次下西洋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明朝永乐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旨在弘扬国威,扩大我国的影响力,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二、郑和下西洋的船只与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船只多达数百艘,船队成员多达两万多人。
船只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设计合理,航行稳定。
船队携带了大量的中国特产,如丝绸、瓷器、茶叶等,以展示我国的富饶与文明。
三、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与目的地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他们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也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四、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篇章,它在当时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它也传播了我国的文明,促进了文化交融,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现代视角下的郑和下西洋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海上力量的展示,是我国开
放、包容、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它对于我们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它展现了我国的国威、文化和外交政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浮力(基础篇)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浮力(基础篇)一、单选题(共10小题)1.将重为的实心金属小球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若溢出的水4N 重为,则小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1N A.一定为 B.可能为 C.一定为 D.可能为1N 3N 4N 4N2.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入乙液体中,球沉入杯底。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小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3.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体积露出水面,13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后,剩余浸在水中的部分将( )A.上浮B.悬浮C.下沉D.无法确定4.三个体积相同、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球体放入同一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A. B.F 甲=F 乙=F 丙F 甲<F 乙<F 丙C. D.F 甲<F 乙=F 丙F 甲=F 乙<F 丙(2)它们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 B.G 甲=G 乙=G 丙G 甲<G 乙<G 丙C. D.G 甲<G 乙=G 丙G 甲=G 乙<G 丙5.用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薄塑料袋装满水,挂在弹簧秤上,将其浸没在水中,则弹簧秤读数( )A.小于袋中水重B.等于袋中水重C.大于袋中水重D.等于零6.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模型下沉C.改变注射器活塞的位置,使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模型悬浮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7.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8.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到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零,但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A.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B.两物体所受的浮力相同C.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D.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9.李明和王聪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把一木块和一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木块上浮,铁块下沉。
2013中考历史备考: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2013中考历史备考:郑和下西洋(知识点)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
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
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
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西洋”即今文莱以西的海域,包括中国南海及印度洋。
与“西洋”相对的是“东洋”,即日本。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1.中国唐宋元朝以来发达的造船技术;2.罗盘,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3.永乐帝朱棣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
4.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1],[2]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5.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3],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6.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洋洲等地。
2024北京中考押题卷历史(一)(教师版)
2024北京中考押题卷历史(一)(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A.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B.神农氏画像石刻C.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D.西汉的耧车模型2.下图所示遗址发现的完整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国际学术界,不但为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还将人类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
该遗址发现的早期人类()A.会长时间保存火种B.会建造干栏式建筑C.开始使用磨制石器D.与现代人模样相同3.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A. B. C. D.4.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这表明()A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5.诞生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的一部史书,创造性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编纂方法,成为中国历代正史的典范。
这部史书是()A.《春秋》B.《左传》C.《史记》D.《汉书》6.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A.民族大交融B.从分裂到统一C.分封制盛行D.经济重心南移7.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8.下图反映的历史主题应为()A.开元盛世局面B.民族政权并立C.重文轻武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9.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缺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一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
这反映了秦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B.重视农业生产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D.注重兴修水利2.[2024年陕西中考真题]秦始皇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推行的经济措施是( )A.盐铁专卖B.设市舶司C.统一货币D.推行垦荒3.[2024年江西中考真题]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
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
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4.[2024年山西中考真题]《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A.目的B.原因C.过程D.影响5.[2024年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
据此可知( )A.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B.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C.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D.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6.[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实行这一政策的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7.[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
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A.北击匈奴B.光武中兴C.楚汉之争D.文景之治8.[2024年湖北中考真题]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郑和下西洋同步练习中图版
第2课郑和下西洋一、郑和七次下西洋1.背景:明朝大力________,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明朝前期,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上的____。
2.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________和__________。
3.时间:____年到1433年。
4.路线______→长江口→马六甲海峡→印度洋→__________和____沿岸5.地位:是人类______上的壮举。
6.影响:促进了____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增进了中国对亚非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了解,丰富了海外________,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背景____,有人去南洋谋生并定居下来__________后,到南洋去的华人日益增多影响华人把中国先进的________和手工业品带到那里,促进了当地____的发展,对南洋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2.友好往来宣扬国威3.14054.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5.航海史6.亚非地理知识二、唐代郑和下西洋生产技术经济【问题1】郑和下西洋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探究: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明朝前期经济发达,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其次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问题2】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探究:第一,他影响了以后的航海家,他是第一个航行至赤道以南,非洲东岸的人,是近代航海家的先驱。
第二,郑和下西洋,替中国宣扬了威德,令明朝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也使中国人在南洋的影响力大增。
第三,郑和下西洋带动了华人到南洋谋生的热潮,促进了南洋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第四,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在郑和出使亚非国家后,南洋各地之社会风俗及文物制度,都深受华风之影响,使中华文化远播异域。
第五,在地理知识方面,增进了人们对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
1.据报道,2013年“郑和宝船”将再次“下西洋”进行环球航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数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每次出海2万七千多人
刘家港——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数
起止 地方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金银宝货(丝绸、瓷器) 互赠 明朝 亚非各国 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 礼物
5、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 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文化的交流; 3)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2011·汕头]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 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 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 要目的是( ) 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走入中考
B
走入中考
[2011·汕头] 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少哥伦 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 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 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郑和下西洋会 带来消极的影 响吗?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了显示明朝的 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 薄来”的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 重负担。
郑和与欧洲航海家具有什么精神呢? 郑和精神是什么呢?
百折不挠、积极、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 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 哪一事件有关?( )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3、在位皇帝:
——明成祖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水平的高超;指南针的应用;
航海技术的掌握;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主观因素: 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经验丰 富的船长、水手的通力合作等。
4、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郑和下西洋
郑和,小名三保,又称三宝太监。 本姓马,回族人。
为什么他姓郑呢?
因郑和跟随燕王靖难,随朱棣 冲锋陷阵,屡立奇功。明成祖即位 后,提拔他在宫内做官,赐"郑"字 郑和(1371—1435) 为姓,赐“和”为名。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明朝前期,国家强盛。
2、目的: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走入中考
[2011·徐州] 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 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 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 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 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C
(2012重庆市)2011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 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 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今年又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重 播。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 相关历史的追溯。请回答:
(1)1405年,郑和率领60(或大小200)余艘船只,载着2万多人 和大量物资下西洋。这向人们昭示了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 分) 答:昭示:明朝国力强盛,航海规模大,是航海壮举等。(1分) 地方: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
C
2.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A)
走入中考
[2011·佛山] 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 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 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 证是 ( )
C
A.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B.鉴真东渡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 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联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 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哪个国家首先开启了蒸汽轮船航行的历史?(2分) 答: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 国家:美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