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Iogy)课程编号:Z210025总学时数:14+18 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的一门应用类课程,目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它的理论基础。
并对本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的掌握,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受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改变自然与社会的过程。
科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观察、实验和理论解释;而技术则是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不同时代的阶段。
从古代的人类使用简单工具开始,到中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大爆炸,再到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演进。
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是科技发展的高峰,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社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
另外,科学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善用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概论课程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讨论:围绕概论课程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4)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 实践教学资源(1)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3)校外资源: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践等机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环节的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践经验。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一、课程介绍《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学科基础选修课,起到为有关专业课提供现代设计方法手段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阐述机械工程中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使学生形成利用现代设计工具获得设计方案的基本能力,并在优化设计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炼,掌握必要的软件应用技术,为学习专业课准备技术基础。
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有绪论、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等共3章,共包含理论24学时,以期末考试形式结课。
Introductionu Moder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n is the subject basis of material processing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 plays a role in providing modern design methods and mean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modern design methods use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the basic ability to obtain the design plans by using morden design tools, receive certain training in optimization design, master the necessary software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prepare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on learning specialty curricula.This course covers three chapter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design methodology and optimal design. It will take 24theoretical lessons. The course concludes with a final examination.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考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考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份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自考题目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文化传统B. 经济发展C. 政府政策D. 社会需求2. 科学研究中,哪个环节是正式科学方法最重要的部分?A. 假设的提出B. 数据分析C. 实验设计D. 结论的得出3. 下列哪种技术属于现代信息技术?A. 纺织技术B. 电子通信技术C. 农业耕种技术D. 建筑工程技术4. 当代生物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应用最为广泛?A. 食品加工B. 医药领域C. 工业生产D. 林业养殖5. 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A. 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B.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C. 促进城市化进程D. 增加资源消耗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_______ 等因素密切相关。
2. _______ 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寻求客观真理。
3. 现代科学方法强调_____ 的实证性和可重复性。
4. 现代科技应用广泛,涉及农业、工业、医疗、环境等______。
5. _______ 是当代世界的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现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伦理道德问题?请提供两个例子并加以解答。
四、论述题(30分)请以当代生物技术为例,论述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带来的挑战。
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00分。
2. 答案内容应合理、准确,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3. 违反考试纪律者将受到相应处理。
以上题目仅为示例,请根据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自考复习和备考。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是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从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当代高科技领域的概况、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影响等四大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了包涵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
学生对近代及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2.了解高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科学技术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4.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近代自然科学1.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及意义。
2.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及意义。
3.了解近代化学的发展及意义。
重点:数学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三)现代物理学1.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基本观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了解粒子物理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重点: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其本观点及其作用。
(四) 现代天文学1.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2.了解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过程。
3.了解恒星演化理论。
重点:宇宙演化的有关理论。
(五)空间技术1.了解空间技术的发展;2.了解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与航天技术的发展。
重点: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六)地球与环境科学1.了解地震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全球生态危机。
3.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战略实施。
重点: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新材料技术1.了解新材料技术的发展;2.了解各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纳米科学技术。
(八)新能源技术1.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中国现代科技教案设计

中国现代科技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科技的主要发展与突破。
2. 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激发对科技的兴趣。
3. 让学生明白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
二、今日重点
1. 中国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
2. 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3. 科技伦理的探讨。
三、课程步骤
1. 导言:通过简短的视频,展示中国近年来的科技突破,如5G 技术、人工智能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科技发展概览:介绍中国的航天、通讯、生物科技等方面的主要进展,使学生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3. 科技应用实例:讲解无人驾驶汽车、AI助手等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科技带来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科技发展中保持伦理道德。
5. 结尾:总结科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在未来继续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课后任务
1. 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创新。
2. 与家长讨论:现代科技如何改变了家庭生活?
3. 写一篇关于你认为未来最重要的科技趋势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我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使抽象的科技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也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发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50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TodIICtiOnofE1ectronicScienceandTechno1ogy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0.5学分课程学时数:8学时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一、课程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介绍课。
开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范畴、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关系、就业方向与深造专业方向、以及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等,为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提供指引。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范畴;了解本专业大学四年应学会哪些理论与技能;了解本专业与相关电信专业、材料专业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深造方向。
重点:专业的范畴、与相关专业的联系、就业方向与深造方向。
难点:专业的范畴、与相关专业的联系。
2、课程体系与学习方法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的课程体系,并掌握课程体系的主线,理清课程间的逻辑联系;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方向课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
重点:课程体系。
难点:课程体系。
3、专业前沿与发展动态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与最新国际前沿研究热点。
重点:发展动态、前沿研究热点。
难点:发展动态、前沿研究热点。
三、实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进行。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多种教学方式为辅。
五、教学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法:考查。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测验(或撰写论文)占60%七、教学参考资源1、参考书目:无2、与课程相关主要网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类别:综合教育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学时:32学分:2.0先修课程:高中数理化基础适用专业:全校中文、历史、法律、旅游、经管等专业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一、课程简介围绕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等自然科学基本命题,以科技前沿专题知识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学历史人文背景知识,较系统地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在认识当代自然科学重大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广泛了解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培养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观点,力求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
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宇宙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太阳系的探测成就1.2.恒星世界与恒星分类1.3.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1.4.探索地外生命进展教学要求:1.掌握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环日星云,思考探索发现的关键是什么2.了解恒星世界概要,了解恒星的演化,掌握恒星的分类,理解黑洞的产生,掌握黑洞的分类3.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理解宇宙膨胀的发现,掌握宇宙大爆炸的学说的关键描述4.理解来自近邻的消息,了解探测外星生命历程,讨论不明事件与展望授课方式:讲授(二)地球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大陆漂移与板快学说1.2.地震与海啸及其预报1.3.天体碰撞与灾变1.4.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构造,理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及证据,掌握板块构造的基本知识2.掌握地震、海啸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海啸的活动概况,理解地震、海啸的成因,了解地震、海啸预报和防范;3.了解恐龙的消失及原因,了解K-T界层的铱异常与巨大的陨石坑,掌握K-T大灭绝的说法,讨论生物大灭绝问题;4.了解地球资源现状与问题,了解环境恶化与危机,树立呵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与观点授课方式:讲授(三)物质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1.2.新能源技术1.2.新材料技术1.3.激光技术及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原子、核子的基本结构,掌握纳米科技的主要概念,了解纳米技术级材料的应用;2.理解核能、太阳能、氢能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了解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应用于发展状况;3.了解新材料基本类型、特点及利用,了解新型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特性集应用;4.了解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了解激光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技术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发明创新方面的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和方法论,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性质和历史背景;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培养学生科学技术思维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程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2.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3. 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 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近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4. 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方式5. 科学技术史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科学技术史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气息;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5. 组织科学技术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评估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内容的掌握程度;2. 出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组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4. 研究报告评定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深度和创新;5. 平时作业、参与度等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223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先修课程:高中的相关课程
后续课程:科学技术哲学
总学分:3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现代科技是现代文明的主导,它不仅本身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且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转型。
本课程就是试图概要而系统地论述现代科技的由来与演变。
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什么是大爆炸宇宙学说,地球是怎样产生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克隆羊“多莉”是怎样诞生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怎么回事,宇宙飞船可以探测到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本课程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寓意深刻,针对性强,融学科性、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于一体。
本课程重点讲授以下几个专题:一、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三、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四、地球的起源五、生命起源和智力的起源六、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七、现代高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文科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科技发展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讲授实验 1 第一讲、绪论 6 5 第五讲、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6 2 第二讲、科学技术的本质 3 6 第六讲、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9
第三讲、近代以来的三次科第七讲、物理学革命及其影3 3 7 6 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响
4 第四讲、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9 8 第八讲、现代高新技术简介 9
第一章诸论(6学时)
第一节回顾:20世纪尚未找答案的科学问题
一、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
二、20个尚未解决科学问题
第二节 21世纪的重大科学进展展望
一、21世纪重大的科学展望
二、21世纪的重大科技进展
第三节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观看电教片
本章重点:2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难点: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章科学技术的本质(3学时)
第一节几个值得关注的概念一、科学
二、技术
三、科学技术
四、大科学与高技术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一、科学技术分类的思想渊源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分类
本章重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难点: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
第三章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3学时) 第一节三次科学革命一、近代科学的诞生
二、近代科学的发展
三、现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三次技术革命一、蒸汽技术革命
二、电力技术革命
三、信息技术革命
本章重点:什么是科学革命;什么是技术革命
难点:技术革命与生产力的关系;技术变革与文明
第四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9学时)
第一节天文学的回顾和展望一、古代天文学
二、现代天文学
第二节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一、太阳系的特征
二、太阳系起源的几种假说
三、现代星云说
第三节恒星一、恒星的运动
二、恒星的分类
三、恒星的演化
第四节星系一、银河系的结构
二、星系的分类
三、星系的演化
第五节宇宙学一、什么是宇宙学
二、宇宙学研究的对象
三、宇宙模型
本章重点:掌握现代科学背景下关于太阳系、恒星、星系的演化难点:宇宙学研究的对象;宇宙模型
第五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6学时)
第一节地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生物地球观
二、化学地球观
三、物理地球观
第二节地球的构造一、地球的外部构造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演化一、地球的起源
二、新地球观
本章重点:为何地学这门学科发展缓慢,新地球观的主要内容,
难点:地球的演化
第六章生命起源与智力的起源(9学时)
第一节概论一、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二、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三、生物学的发展线索
第二节生命起源的理论一、神创论
二、自生论
三、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理论一、拉马克的观点
二、达尔文的观点
三、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
四、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观点
五、中性学说
第四节人类智力的起源和进化一、什么是智力
二、脑的进化
三、智力进化与人类的起源
四、人类对大脑和智力的不断探索
本章重点: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生物进化的证据,生命起源的几
种假说,
难点:脑科学的发展,生物进化学说,分子生物学,
第七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6学时)
第一节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一、牛顿生平与主要贡献
二、绝对时空
第二节相对论一、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第三节量子力学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量子力学的建立
本章重点: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的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狭义
相对论的公设、推论及意义,
难点:为什么说经典力学为旧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提供了基础,相对论的科学贡献,
第八章现代高新技术简介(9学时)
第一节空间技术一、人类探空活动的由来和发展
二、火箭技术
三、人造地球卫星
四、载人航天和登月成功
五、空间开发的前景
第二节海洋技术
一、海洋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二、海洋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第三节生物技术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涵义
二、基因工程
三、蛋白质工程
四、细胞工程
五、酶工程
第四节新材料
一、材料的作用、地位和分类
二、现代金属材料技术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
四、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
五、新型复合材料技术
六、特种材料技术
第五节新能源技术
一、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特征
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六节激光技术
一、激光的产生
二、激光的特性
三、激光的广泛应用
本章重点:1981年,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正式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
别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
人类的第四环境探讨的重要性是什么,火箭技术的作
用,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的全过程,大致经过哪四个步骤,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实施,为什么说20世
纪中叶以来是现代海洋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的四大工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革命经
历了哪五次,
难点:空间开发技术的前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
来的重大产业革命,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新材料
技术有哪些等。
主要参考书目:
1、丹皮尔:《科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李啸虎:《科学风云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宗占国: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4、刘大椿、何立松:《现代科技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
5、胡显章、曾国屏:《科学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6、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7、孙海英:《科学技术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8、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 1994年
执笔:卢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