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高考物理新优选大一轮人教课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即一个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也会受 到来自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应用
解释现象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如人走路时脚对地面的作用力与地面对 脚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工程应用
在机械工程中,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设计各种机械装置,如汽车刹车系统、 火箭发射装置等。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 定律,探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VS
实验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 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器材和步骤
•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弹簧测力计、 细绳、天平、砝码等。
A. F/2 B. F/3 C. F/4 D. F/5
模拟题二: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运动,经 过时间t后撤去外力F ,物体又经过时间2t 后重新静止。求
(1)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
(2) 物体发生的总位移 。
05
实验探究:验证牛顿运动 定律
实验目的和原理
分析物体加速度
对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其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判断物体运动轨迹
根据物体初速度和加速度 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 运动轨迹(如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等)。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进行分析。
列出牛顿运动定律方程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基础 常考考点 考点
2018
2017
2016
超 重和 失重 (Ⅰ) 未曾 独立 命题
牛顿运动 定律及其 应用(Ⅱ)
实验四: 验证牛顿 运动定律
Ⅰ卷T15 (6分) Ⅰ卷T25 (20分) Ⅱ卷T24 (12分) Ⅲ卷T19 (6分)
—
Ⅰ卷T25 (20分) Ⅱ卷T24 (12分) Ⅲ卷T25 (20分)
02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基础自修类]
[题点全练] 1.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
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 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一 理解透——概念·公式·定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或_静__止__状态,除非
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_惯__性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改__变__物体运动状
(7)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
持力。
(×)
二、选择题
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
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解析】选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受力及运动情况无关,故B错,D正确;速度大的汽车要停下来时,速度变化大,由Δv=at可知需要的时间长,惯性不变,故A错;小球上抛时是由于惯性向上运动,并未受到向上的推力,故C错。
考点2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三相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三不同”: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是否和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01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01
【解析】选B、C、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牛顿根据选项B中伽利略的正确观点和选项C中笛卡儿的正确观点,得出了选项D的正确观点,选项B、C、D正确。
7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动力学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一种力。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不能进行力的合成。
【资源平台】备选角度: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典例】(多选)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相互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上
F=-F′
【思维诊断】
1
惯性的有无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有关。( )
2
惯性即惯性定律。( )
高考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
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考点二
栏目索引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① 相互 的。一个物体对 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
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⑦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⑧ 静止 状态的性
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2)量度:⑨ 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⑩ 质量 大的物体惯性大, 质量 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 固有 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 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无关 。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2017湖北武汉模拟)(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 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BCD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 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2017安徽六安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 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 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 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 答案 C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 受力情况无关,故选C。
叠加性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 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力的性质 相同点
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课堂探究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的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
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榔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高考模拟
高考题组
1
2
3 模拟题组
4
5
6
5.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 作用处于静止状
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课堂探究
【例 2】我们都难以忘记刘翔那优美的
跨栏姿势.在他跨越栏架的过程中
(B)
A.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对脚的 支持力大于脚对地面的压力
B.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受到向
后的摩擦力
FN
C.支撑脚离地后,他还受到向前冲
的力,以至于能很快地通过栏架
Ff
D.运动到最高处时,速度达到最大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题组扣点
题组答案 1.ACD 2.A 3.AC 4.B
考点梳理答案
一、1.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改变 2.(1)维持 改变 加速度 惯性 惯性定律 3.(1)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2)质量 质量大 质量小 (3)固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力
牛顿第一定律 定律的揭示 定律的内容
惯性
定律的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
已知受力求运动 已知运动求受力 超重与失重
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的定义 惯性的表现 惯性的量度
矢量性 瞬时性
定律的揭示 定律的内容 数学表达式 F=ma
定律的性质
定律的应用
第三章 运动和力 一、考纲要求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牛顿定律的应用 5.超重与失重 Ⅱ Ⅱ Ⅱ Ⅱ Ⅰ 牛顿定律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非常灵活,各种题型均可以考查.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静力学、运动学的综合问题,物体平衡条件等都是高考热点;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或融合到计算题中的形式呈现,另外,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相对滑动的系统、传感器问题、超重失重问题,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知识网络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情直播 1.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三定律
1.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理解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2.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本讲重点是对惯性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特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分,在历年高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加以考查,要求同学们能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考点整合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 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 属性.当物体不受力时,表现在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上;当物体受外力时,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无关. 3. 力是 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的变化. 4.理想实验: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即通过 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故牛顿第一定律是推理定律. [特别提醒]: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则必有加速度,故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其大小由质量唯一决定. [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外界因素(受力与否、受力的大小与多少、运动状态及所处环境)无关.故B对C、D错.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从较大的速度变为静止,速度的改变量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并非速度大,惯性大,故A错. [答案]B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惯性的有关知识,要求我们理解惯性的含义和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 作用在 .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研究对象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 性质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是否同时变化 同生、同灭、同增、同减 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效果不能抵消,不可求合力 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特别提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 【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C都是错误的,只有D对. 【答案】D 【方法技巧】要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热点1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真题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剖析]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有关,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时间与倾角有关,故选项C、D错误. [答案]B [名师指引]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很多省市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查,要求同学们理解理想斜面实验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思维来展开的实验,它表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题导练 1-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3-11-3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热点2 力和运动的关系 [真题2]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剖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答案为A. [答案]A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有关对运动认识物理学史,最近几年广东高考至少有一道物理学史的问题,相信以后的广东高考仍会有所考查,同学们复习时应加强对物理学史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真题3]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剖析]物体的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 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所以B是正确的.刹车后滑行的路程与初速度和路面情况有关,初速度越大, 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C是正确的. [答案]BC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对惯性的认识,要求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一定要透彻,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其大小由质量唯一决定,而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无关,要区分惯性和惯性现象,要能利用惯性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新题导练 1.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图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