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 理的收受者。管理的客体可以分成2类:
1)组织中的一般成员。组织中的一般成员均是管理 的客体,他们执行组织分配给予的工作任务,遵 守一定的运行规则进行工作。 2)组织中的其他资源。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 信息、关系资源等,这些资源均是管理的客体, 都是管理的收受者,它们在管理的作用下经过特 定的技术转换过程就成为组织的产出物。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是一门科学。主要表现在它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 的升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手 段与方法,对从事任何管理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管理作为进行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它的科学性同社 会生产的规律性紧密相连,社会生产的规律性要求管理具 有科学性。管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借助 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利用系统的管理基本原理和科学方 法,研究和探索人们如何有组织地、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 从中揭示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
时间等
计划 领导
达到目标 组织
目标
管理的七重含义
1)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 3)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 系,并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4)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 5)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6)是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 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 7)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
3.领导 领导是指在组织确立之后,各级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
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 目标所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与艺术。
有效的领导工作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的 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指挥、协调、监督、相互沟通以及对员 工的激励等必不可少的作用。
4.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系统按预期目标运作,对其发展过
管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促使各种社会和经济资源、各种 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管理科学的许 多理论和方法、手段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也 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这一特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不因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所以可 以称其为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 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在 经济管理领域。
1、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3、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的二重性
1、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 组织生产力。
管理产生于共同劳动,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 展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管理是社会协作过程本身的要 求,共同劳动和协作规模越大,管理就越显重要。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而言,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 和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都是系统构成 的基本条件。
要素:构成系统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系统的要素是由物 质、能量和信息所构成的基本单位,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 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各种级别的系统。
结构:系统内部的各要素或子系统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秩序、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
程不断地调整和施加影响的过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效和适当的控制,管
理控制尤其必不可少。管理控制的手段虽然多种多样,但 其目的都在于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限制偏差的累积,以 保证计划目标的兑现,或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 出调整。
1.2 管理的性质
围绕管理职能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有其独特的品 性。
环境:处在系统边界之外、和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 所有影响系统功能的各种因素之和。
系统原理
1)管理工作必须有统筹兼顾的全局性,把整体目标优化 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2)必须力求各管理局部的良好分工与协作,使之充分发 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以求管理全局的最佳效能;必须对 人、财、物、事等各要素科学组织、调节和运用;
管理工作者只有根据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密切 结合实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运用自身的才智和丰富 的实践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果。同时,在现实生 活中的管理问题千差万别,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才能 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一个组织正常的运转需要有两类活动,即管理活动与 作业活动,它们共存于同一组织中,确保组织目标的圆满 完成。
从人类管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后,管理就含有鲜明的阶级性。管理的社会属性要回答: 管理权属于谁、管理目的是什么、管理的方式是什么,生 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管理目的、权力归属及方式等问题。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管理工作从来就是为生产 资料占有者(统治阶级)服务的,也可以说它是上层建筑 的一部分,历来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制 度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
功能:系统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具有的达到预期 目标的能力。
活动: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是 通过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完成的。
信息:系统中被认识和了解的内容,表现为对系统要素、 结构、功能、环境等存在的方式或运行状态的表述和这种 表述的传播。
管理的意义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2)管理和技术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只车轮 (3)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验证了管理的必要性
1.3 管理学原理及方法
1.3.1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 责任原理 权变原理 效益原理 信息原理
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 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主要完成下述职能: ①设计组织,包括设计组织结构、部门与岗位设置及其相 互联系; ②人员配备,即根据各种岗位从事活动的需要,解决好人 员选聘、考核和培训问题,确保将合适的人选安置在各级 组织机构相应的工作岗位上; ③组织运行,根据业务活动与环境的变化,维持组织的正 常运转,处理好组织中的各种关系,并研究和实施组织结 构的调整和变革。
6)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 职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 ‘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 是成就。”
管理可以定义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投入资源
控制
人、财、物、 信息、技术、
2)孔茨的定义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 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3)法约尔等人则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
4)唐纳利等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 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 行的各种活动。”
5)布恩和克茨认为:“管理就是使用人力及其他资源去 实现目标。”
生产过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管理的一般职能
管理的特殊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
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在于:
(1)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管理的首要任务。但 是,共同劳动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如果忽视 生产关系,就难以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 的。
凡是管理活动都必然有目标,尽管各种管理活动的主 体不同、客体不同、内容不同、范围不同,甚至具体的目 标也有很大差别,但都不会没有目标,否则,就不成为管 理活动。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具体目 标。
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 象之间用什么样的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 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
(2)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 需要具备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知识和能力。只懂业务技术 或只善于处理社会关系的管理者,都难以全面而顺利地完 成组织目标;
(3)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即不仅要学习国外 的生产力组织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而且也要在正确认 识国外有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 验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3)管理在总结和概括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 也在不断通过管理实践的结果验证和丰富理论本身。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知 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 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 活动正反映了此特点。
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 法是不够的。任何管理理论并不能为所有的管理者提供解 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
3)搞好企业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使管理系统自身的调节 与社会大系统的动态变化保持顺应同步的态势;
4) 强调管理工作的时限性。系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管理工作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应当因地、因时、因人 制宜,不断调整。
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主观能动作用的
因素,从而也是首要的因素;管理应“以人为中心”,充 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
(1)作业工作是指在组织中专门从事某项具体生产业 务活动和专门技术工作的人员所进行的工作,他们大多位 于一线,直接从事生产与技术工作。
(2)管理工作则是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从本 质上讲,就是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去完成组织的 目标和任务。
(3)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不同性质 的工作,但这不意味着管理工作者不能去从事作业工作。
从管理思想发展史看出,对人的认识经历了若干阶段:
工具人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 实现人
复杂人
人本原理
1)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地认识人、 尊重人、依靠人,要坚决抛弃传统管理中把人视为机器附 属物的错误观念;
2)管理者应重视满足广大职工的合理需要;
3)强调管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与和谐的企业内外环境。
1.计划 在一定时间内,对组织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所做出的选
择和具体安排。计划涵盖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
离开了计划,其他管理职能就无法行使。有效的计划不 仅为组织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统一组织的思想,同时 也为组织制定行动步骤提供了衡量的基点。
2.组织 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点:
∆掌握管理、效率与效益、管理职能 等基本概念 ∆管理学原理及方法 ∆掌握管理学的性质特点 ∆认识管理学的价值
Baidu Nhomakorabea
1.1 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广义的名词,考察角度不同,人们对管理 含义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赫伯特·西蒙等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1.1.2管理的要素
1、管理主体 2、管理客体 3、管理目标 4、管理职能
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组织中的管 理主体由两类人构成:
(1)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 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 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2)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 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在 成为管理主体的同时,又是前者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即 受前者领导和控制,从而执行前者分解的组织目标和任务。 既是管理活动的发出者,又是管理活动的收受者。其既是 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责任原理
责任原理是指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 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责任。 职责明确,才能对组织中每一个员工工作业绩做出正确的 考核和评价,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和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
(1)在管理工作中,要强调职责、权限、利益和能力的协 调和统一
责任原理的核心是职责,必须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 上有明确的规定,并通过相应的条例、规程等形式表现出 来。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就要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并通 过相应的利益来体现人们完成职责、创造业绩的补偿,即 责、权、利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