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论文中文版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与健康》关于遗传病的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与健康》关于遗传病的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与健康》经济管理学院 11级会计五班邹田丽 11103010520摘要:遗传病种类繁多,有家族聚集性,先天性,终身性,应及早预防。

关键词:遗传,先天性,遗传咨询,我们首先要清楚遗传的定义,简单地讲,遗传,从遗传学来说,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

遗传学是研究此一现象的学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

而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遗传病是因遗传基因或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的疾病。

遗传物质只能在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中传递,并且受累个体可能在受精卵时期即已获得了致病基因,保持到终身。

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如果婚后生育子女,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

由于致病的基因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所以疾病的遗传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白化症可以是代代相传或隔几年才发病;多发性、家族性直肠息肉症、遗传性舞蹈病等是男、女都可以发病的;血友病、红绿色盲等“传男不传女”的伴性遗传。

后代如果是男性则发病,而其后代如果是女性则不发病,女性为遗传基因携带者。

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

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

例如先天性,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

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

遗传学论文

遗传学论文

基因治疗殷建楠摘要: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随着对基因治疗的深入研究,更多的疾病将会被攻克。

本文主要描述了基因治疗在亨廷顿病和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基因治疗的前景。

关键词:基因治疗、亨廷顿病、糖尿病、腺病毒载体一、基因治疗概述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 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广义的基因治疗是指利用基因药物的治疗, 而通常所称狭义的基因治疗是指用完整的基因进行基因替代治疗, 一般用DNA 序列。

基因治疗常用方法有2 种, 即体内疗法( in vivo) 和体外疗法( ex vivo) , 主要的治疗途径是体外基因治疗, 即在体外用基因转染病人靶细胞, 然后将经转染的靶细胞输入病人体内, 最终给予病人的疗效物质是基因修饰的细胞, 而不是基因药物。

体内疗法是将外源基因导人受体体内有关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内,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些基因药物可以是完整基因, 也可以是基因片段( 包括DNA 或RNA) ; 可以是替代治疗, 也可以是抑制性治疗( 包括DNA 转录水平和mRNA 翻译水平) 。

基因药物不但可用于治疗疾病, 而且可用于预防疾病。

这类基因药物疗法简单易行, 发展迅速, 新型基因药物也不断产生。

基因治疗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那些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的疾病, 包括遗传病( 如血友病、囊性纤维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 如艾滋病、类风湿等) 等。

二、基因治疗的形式基因治疗有两种形式:(1)体细胞基因治疗,正在广泛使用;(2)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因能引起遗传改变而受到限制。

(1)体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somatic cell gene therapy)是指将正常基因转移到体细胞,使之表达基因产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方法的理想措施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体细胞内染色体特定基因座位,用健康的基因确切地替换异常的基因,使其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还须减少随机插入引起新的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高中生物遗传论文2800字_高中生物遗传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高中生物遗传论文2800字_高中生物遗传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高中生物遗传论文2800字_高中生物遗传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高中生物遗传论文2800字(一):高中生物学多种遗传题型解题思路初探论文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及有关结论(每一种基因型用表格中的数字表示)(1)表现型:①全部表现型及比例:黄圆(1~9)︰黄皱(10、11、12)︰绿圆(13、14、15)︰绿皱(16)=9︰3︰3︰1②双显性状:黄圆(1~9),基因型为Y_R_,占9/16。

③单显性状:黄皱(10、11、12)基因型为Y_rr,占3/16;绿圆(13、14、15),基因型为yyR_,占3/16。

④双隐性状:绿皱(16)基因型为yyrr,占1/16⑤亲本性状:黄圆(1~9),基因型为Y_R_,占9/16;绿皱(16),基因型为yyrr,占1/16,亲本性状共占10/16。

需要注意的是亲本性状并非指F1代,而是F1代的亲代。

⑥重组性状:黄皱(10、11、12)基因型為Y_rr,占3/16;绿圆(13、14、15),基因型为yyR_,占3/16。

(2)基因型:①纯合子:YYRR(1)、YYrr(10)、yyRR(13)、yyrr(16),共占1/ 16×4。

②双杂体:YyRr(6、7、8、9),共占4/16③单杂体:YYRr(2、3)、YyRR(4、5)、Yyrr(11、12)、yyRr(14、15),共占2/16×4。

二、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将较复杂的基因自由组合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基因分离问题,即简化为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

而一对常染色体上相对性状的主要杂交类型(杂合子自交和杂合子测交)情况如下(A对a完全显性):根据以上的杂合子自交和杂合子测交,列表如下︰亲本基因型Aa×AaAa×aa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2,22,1亲本产生配子的结合方式种类数2×22×1F1代表现型种类数及比例2;3/4︰1/42;1/2︰1/2F1代基因型种类数及比例3;1/4︰2/4︰1/42;1/2︰1/2三、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异常分离现象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代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9︰6︰1;9︰7;15︰1等,分析这些比例,我们会发现比例中的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情况如下(每一种基因型用数字表示):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原因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9︰3︰4aa或(bb)成对存在是时只表现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遗传学课程论文——细胞质遗传并非完全是母系遗传

遗传学课程论文——细胞质遗传并非完全是母系遗传

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遗传学课程论文细胞质遗传并非完全是母系遗传姓名:孙颖雯班级: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2班学号:222010317011053指导教师:帅小蓉【摘要】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家们已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以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1]。

由此证实了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并非全部都是母系遗传。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线粒体DNA遗传质粒DNA遗传【引言】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普遍形式,高等生物的细胞质遗传包括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和双亲遗传。

母系遗传是指: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通常子代只表现母本性状,这种表型和母本表型一致而与父本表型无关的细胞质遗传又称母系遗传。

异配生殖的生物,其合子中细胞质主要来自雌配子,同时父本所形成的配子中,细胞质基因或丢失、或以某种方式被破坏、或失去活性,即只有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得到表达,父本的细胞质基因没有表达,因此,后代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这种细胞质遗传才是母系遗传[2]。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雌配子中的细胞质多,而雄配子中细胞质少是母系遗传的主要原因,则以后就难以理解父系遗传和双亲遗传。

通常所说的细胞质遗传特点其实是指母系遗传的特点,如子代通常只表现母本性状,母系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是包容关系的概念。

因此,母系遗传一定是细胞质遗传,而细胞质遗传却不一定是母系遗传[3]。

例如花斑紫茉莉白色枝叶、绿色枝叶、花斑枝叶的遗传和链孢霉的慢性生长性状遗传,属于母系遗传;而酵母菌小菌落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但不属于母系遗传。

【正文】细胞质遗传中,正、反交结果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常常根据正、反交结果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判断一种遗传是否是细胞质遗传。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本模板】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本模板】

医学遗传学论文有关X—显性遗传和X-隐性遗传的研究进展作者:摘要:X-连锁遗传(X—linked inheritance)根据其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性质的不同,可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控制某种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种基因为显性基因,其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同样的,若控制某种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种基因为隐性基因,其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X—recessive inheritance,XR)。

关键词:X—连锁遗传(X—linked inheritance);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X-连锁隐性遗传(X-recessive inheritance,XR);X-连锁遗传病同意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他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叫做连锁遗传。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番奈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队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人类疾病的遗传与遗传病中,有一类为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对后代的传递受孟德尔规律的制约,又称为孟德尔遗传.【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广泛引起人们关注之后,在1905年,摩尔根开始用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试验.摩尔根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带有这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

关键的问题解决了,果蝇白眼性状遗传的特殊情况都得到了圆满的解释.摩尔根的假设不仅合理地解释了他的实验结果,而且可以预计白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时,F1应全为白眼,而且永远是真实遗传的.实验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假设得到了证实。

像果蝇白眼性状这样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或称X连锁遗传。

分子遗传学论文

分子遗传学论文

分子遗传学论文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姓名:王光莉学号:1004114127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中文摘要】:分子遗传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活动和功能的科学。

近年来,分子遗传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并对其它的生物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开始,分子遗传技术仅应用于一些细菌和病毒,而现在的分子遗传工具却能应用于几乎所有方面。

【英文摘要】:Molecular genetics is the activity of gen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function of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molecular genet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and has a huge impact on other field of biology. Beginning, molecular genetic technique applies only to some bacteria and viruses, and now the molecular genetic tools can be applied to almost all aspects.【关键词】: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遗传工程、转基因、PCR、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遗传学这个名称,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贝特森于1906年根据拉丁文延长(Latin genetikos)之意创造的。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水平和工作特点,遗传学的研究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经典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学、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数个既彼此相对独立,又前后相对交融的不同发展阶段。

这当中,分子遗传学的地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等的作用。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分子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以及表达的分子机制。

遗传病论文

遗传病论文

遗传病研究与治疗进展摘要:遗传病是由遗传突变或变异引起的一类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遗传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综述了遗传病的分类、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基因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在遗传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1. 引言遗传病是一种由遗传突变或变异引起的疾病,在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两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由单一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引起,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多基因遗传病则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遗传病既可以通过家系研究来分析遗传模式,也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研究。

2. 遗传病的病因遗传病的病因可以分为遗传突变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遗传突变通常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组突变等。

环境因素则包括母婴传播、环境污染、营养不良等。

在遗传病的病因中,遗传突变所占比重较大。

3. 遗传病的诊断遗传病的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突变或变异来确定是否患有遗传病。

目前,遗传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基因测序、染色体分析和遗传学家系等研究手段。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遗传病的诊断更加精确和快速。

例如,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快速地鉴定出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

4. 遗传病的治疗方法遗传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对于血友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凝血因子来补充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

基因治疗则是通过修复或替代患者的异常基因来治疗遗传病。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干细胞的分化和定向治疗来实现。

5. 基因治疗在遗传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患者的基因来治疗遗传病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基因替代、基因修复和基因静默等多种方式。

基因治疗已经在一些遗传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对于囊性纤维化患者来说,基因治疗可以通过给予正常的囊性纤维化转运蛋白基因来恢复其功能。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本科论文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本科论文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1. 生化遗传学摩尔根曾经正确地指出:“种质必须由某种独立的要素组成,正是这些要素我们叫做遗传因子,或者更简单地叫做基因”。

尽管由于摩尔根及其学派的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使基因学说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的承认,然而当时人们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并不知道基因与蛋白质及表型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虽然说早在1909年,英国的医生兼生物化学家加罗德(A.Garrod)就己指出,特定酶的表达是由野生型基因控制的假说。

而且这个假说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过众多遗传学家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与充实。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人们掌握的酶分子结构的知识相当贫乏,没有认识到大部份基因的编码产物都是蛋白质,也不知道是否所有的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

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值得庆幸的是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初期,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便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继续沿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体系,是难以有效地揭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表型特征的遗传机理。

因此他们便广泛地转而使用诸如红色面包霉(Neurospora crassa)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pniae)等微生物为研究材料,并着力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索基因与蛋白质及表型之间内在联系的分子本质。

所以人们称这个阶段的遗传学为生化遗传学(biochemical genetics),或微生物遗传学(microbial genetics)。

由于微生物具有个体小、细胞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世代时间短和容易培养、便于操作等许多优点,因此便极大地加速了生化遗传学的研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有如下三项。

第一,1941年两位美国科学家比德尔(G.Beadle)和塔特姆(E.Tatum),通过对红色面包霉营养突变体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因一种酶”(后来修改为“一种基因一种多肽”)的假说。

2021医学遗传学论文(最新期刊范文8篇)范文2

2021医学遗传学论文(最新期刊范文8篇)范文2

2021医学遗传学论文(最新期刊范文8篇)范文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以出生缺陷生命科学为主要研究课题,通过DNA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预防出生缺陷,是一种新型又有效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本文汇总了8篇“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供医学工作者们参考阅读。

医学遗传学论文(最新期刊范文8篇)之第一篇:基于医学遗传学的抑郁症研究 摘要:抑郁症作为常见精神障碍,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目前,人们对抑郁症遗传机制的理解远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其他常见精神障碍透彻。

近年来,随着临床样本量的不断积累以及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进步,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该文从抑郁症的候选基因、常见变异位点、罕见变异位点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异等方面对该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抑郁症,遗传学,研究进展;医学遗传学 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精神障碍,全球约3.5亿人罹患抑郁症;从伤残调整生命年来看,抑郁症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所占比例高达10.2%,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健康问题[1]。

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们仍难以阐明抑郁症的分子机制,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其他复杂疾病如肿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所带来的靶向治疗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提示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拥有巨大潜力,有望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比于遗传度较高的自闭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遗传度为31%~42%[2],遗传学研究发现的变异位点数目也远不及上述精神障碍,揭示抑郁症的遗传机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研究。

近年来随着诸如精神障碍基因组学研究合作组织(PsychiatricGenomics Consortium,PGC)、CONVERGE(China,Oxford,and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enetic Epidemiology)等组织的抑郁症临床队列样本数的增加,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将迎来新的曙光。

动物遗传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动物遗传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动物遗传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动物遗传学不仅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科学之一,还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来源。

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各种动物,如:家畜、昆虫、鱼类、鸟类等。

本文整理了8篇动物遗传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动物遗传学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一篇:基于动物遗传学的育种与繁殖研究摘要:近年来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突破。

首先总结了动物育种发展的创新点,之后以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例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如良种繁育基因组数据库、动物功能组的研究、对于动物生长发育的有效调节、基因组学的运用,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动物系列,生物信息学近年来畜牧业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审视,其对于食品食物质量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愈发突显,相应地,人们对于畜牧动物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动物育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更让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实现了更为紧密的关联。

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创新点动物食品需求量与生物品种改良之间有密切关联,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变化,动物产品的质量也会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质量。

就总产量的对比情况来看,我国的肉类与禽蛋类均为世界首位,乳制品的产量则为世界第三位,均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在畜牧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上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动物性食品来源仍然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积极进行品种与繁殖技术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畜产品的质量。

发展动物品种,对于生物领域新兴技术的检验来说极为有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与人工授精、冷冻胚胎、干细胞技术、基因组编辑等一系列新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物育种与繁殖的效率,让该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可持续的产业体系,而包括基因组最佳纯属无偏估测与超声波、无线射频自动化技术的问世也在相应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遗传学论文3(1)

遗传学论文3(1)

Cu2+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影响张晋,王馨【摘要】采用硫酸铜对泥鳅进行染毒试验,用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以研究其不同浓度范围(0.05mg/L—0.4mg/L)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和微核的诱导效应。

结果表明:硫酸铜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升高,各处理组泥鳅红细胞微核的出现率随铜离子浓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关键词】Cu2+;泥鳅;红细胞微核;核异常近年来,大量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被排到江河湖泊,其中的重金属在水体中不易被降解,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鱼体中积累,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

微核试验是20世纪70年代由Heddle(1973)和Schmid(1975)分别独自创立的,是检测细胞遗传损伤的指标和检测化学物质毒性的一种常规方法。

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和监察各种理化因子对机体的致癌、致突变效应。

泥鳅的血红细胞具核,在外来诱变剂的作用下会出现微核和各种核畸变现象。

近年来学者将泥鳅作为研究水体污染的材料,取得较好效果。

泥鳅在实验室易于饲养,分布广泛,取材容易,易于涂片,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等优点,因而常被用于检测水体的污染情况。

因此,可用泥鳅作为评价水体污染和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遗传损害及毒理效应的指示生物。

泥鳅对环境中低浓度的污染物较为敏感,微核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物质、重金属、除草剂及食品添加剂等对泥鳅遗传毒性的影响的研究。

实验以泥鳅为研究对象,探讨Cu2+对泥鳅红细胞微核、核异常等遗传指标的影响,为环境监测提供参考和数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泥鳅30条(泥鳅购大学城永辉超市,体长10±2.0)cm,在曝气的自来水中暂养3 d,实验时选用体重相近、体表无损、健康活泼的个体作为试验材料。

1.1.2 主要试剂分析纯CuSO4·5H2O用蒸馏水配置成10 mg/L母液,再稀释成所需的浓度;吉姆瑞氏混合染液,使用前用0.2 mol/L 磷酸缓冲液(pH值6.8)稀释10倍。

遗传学综述论文

遗传学综述论文

遗传学综述论文1000字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遗传规律并探讨基因与表现型之间联系的科学。

从远古时代的人类开始,遗传规律就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发展。

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就逐渐扩大,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遗传学的领域中,人类已经阐明了一些基本规律。

一、基础遗传学基础遗传学是遗传学的基础,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基因的遗传规律。

杂交、基因型、表型、基因频率、分离原则、掩蔽规律等是基础遗传学的主要内容。

1.杂交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纯系的产生一代直系杂交的过程。

对于许多生物和植物品种,杂交是造成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杂交的研究也是遗传学的基础之一。

2.基因型基因型指个体基因在同一位点上的组合。

一个基因型由两个等位基因组成,其中一个等位基因来自父亲,另外一个等位基因来自母亲。

基因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基因频率以及基因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3.表型表型是指个体显现出来的性状或特征。

在遗传学中,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因型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表型。

表型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4.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指一群个体某一个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

通过不同群体、时间和物种的比较,可以研究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频率的研究也是基础遗传学的重要内容。

5.分离原则分离原则是指基因对在杂交后在基因型和表型上的分离。

分离原则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因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机制,为基因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6.掩蔽规律掩蔽规律是指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种等位基因掩蔽了另一种等位基因。

掩蔽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等位基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和关系。

二、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主要探讨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的问题。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基因调控、基因复制和PCR技术等是分子遗传学的主要内容。

1.DNA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是确定遗传信息的空间结构,也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之一。

医学遗传学论文

医学遗传学论文

姓名:孙广成专业:中西医结合(全科班)学号:11412035关于几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一些关于基因病的患者,但是传统的疾病诊断,是以疾病或病原体的表型改变为依据的表型诊断。

由于疾病的表型改变往往出现较晚,当表型改变出现时,基因型的改变早已出现。

因此,只针对表现型的诊断,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然而,在我们认识的基因病主要分为三类:单基因(由一个基因位点突变引起),多基因病(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获得性基因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获得性基因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我们经常提到的常见疾病即为其中的多基因病,它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表型复杂性及种族差异性等特征。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的某些位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使DNA 的一级结构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形成多态。

基因的多态性可以看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个体区别的遗传标志,有很多表现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有短片段重复序列、插入和缺失多态性等。

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 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基因点突变,其发生率在1%以上。

易感基因的特点是基因变异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只造成集体患病的潜在危险性增加,一旦外界有因素介入,即可导致疾病发生。

多基因病属高发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常见的多基因病及其诱发基因:与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相比,多基因病有明显不同的传递规律。

主要表现:(1)家族聚集现象,即在多基因遗传病传递过程中,患者家族成员的发病率高于群体发病率,但不符合任何一种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患者同胞及子女的发病率远低于1/2或1/4。

当群体发病率在0.1%~1%,遗传度在70%~80%之间时,患者受同胞的再发率约为人群发病率的平方根。

医学遗传学论文强烈推荐.doc

医学遗传学论文强烈推荐.doc

医学遗传学论文有关X-显性遗传和X-隐性遗传的研究进展作者:摘要:X-连锁遗传(X-linked inheritance)根据其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性质的不同,可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控制某种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种基因为显性基因,其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

同样的,若控制某种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种基因为隐性基因,其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X-recessive inheritance,XR)。

关键词:X-连锁遗传(X-linked inheritance);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X-连锁隐性遗传(X-recessive inheritance,XR);X-连锁遗传病同意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他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叫做连锁遗传。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番奈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队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人类疾病的遗传与遗传病中,有一类为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对后代的传递受孟德尔规律的制约,又称为孟德尔遗传。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广泛引起人们关注之后,在1905年,摩尔根开始用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试验。

摩尔根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不带有这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

关键的问题解决了,果蝇白眼性状遗传的特殊情况都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摩尔根的假设不仅合理地解释了他的实验结果,而且可以预计白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时,F1应全为白眼,而且永远是真实遗传的。

实验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假设得到了证实。

像果蝇白眼性状这样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或称X连锁遗传。

遗传学论文

遗传学论文

遗传学论文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规律。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人们通过研究基因的变异、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生物体在遗传方面的奥秘,为人类生命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基因。

在遗传学中,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最基本单位,它携带着一定的遗传信息,并通过遗传过程传递给后代。

从时间上看,基因可以进行传代,保持其在不同代间的稳定性。

从空间上看,基因可以在不同的个体间进行传递,决定着个体的遗传特征和遗传变异。

基因的变异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基因的变异,可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推测其进化树,并阐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此外,基因的表达也是遗传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将其信息转化为功能性产物的过程。

基因的表达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和维持内稳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基因的表达,我们可以了解基因在细胞和个体水平上的功能,以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此外,遗传学研究还包括遗传信息在生物体间的传递。

遗传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体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遗传信息的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遗传信息在生物体间的传递,我们可以了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变异性和传递性等特征,为遗传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支持。

总之,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涉及到基因的变异、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遗传规律,揭示生物体的遗传机制,为生物体的发展和进化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注:以上是我为您写的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进行修改。

)。

遗传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遗传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遗传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以理论部分为主,涵盖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突变、遗传病以及优生等内容;而实验部分较少,只有切片制作与观察、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等几个实验。

虽然这样的设置内容覆盖面广,但受课时所限,面面俱到的讲解只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理论部分比重远高于实践部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因此,应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该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1优化理论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基因的概念、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大遗传学定律等,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应当删减;而关于细胞增殖、染色体等知识,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且在后续课程中还要涉及,可适当略讲,但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染色体畸变及单基因遗传方面,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后再学习相应的疾病,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类型遗传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疗手段以及优生咨询等临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

这样从原理深入临床,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医学遗传学知识。

除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使学生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模块、基因遗传病模块、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以及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优生模块。

其中基本概念模块主要包括绪论、细胞与遗传知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结构与分类等,这些知识涉及大量遗传学概念、原理,是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基础,适合在课程初期进行教学;基因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遗传突变与修复,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传递规律以及群体遗传相关知识;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造成染色体病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优生模块和临床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期最后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分类,使医学遗传学知识结构性、连贯性更强。

1.2调整实验项目,增加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但受课时限制,实验项目少,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与临床联系不紧密。

遗传学论文——精选推荐

遗传学论文——精选推荐

遗传多样性与保护前言本文从遗传多样性角度对当前保护遗传学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在植物保护过程中,要考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大小,在就地和迁地保护的过程要减少近交和远交衰退影响,并可利用遗传标记为提供关于种群大小、基因流动等方面的信息对当前植物保护遗传学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揭示了保护遗传学在植物保护上重要作用和不可取代性。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植物保护正文野生植物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

数以万计的植物种类蕴涵着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需的衣、食、住、行资源需求的巨大潜力,是人类共有的资源宝库。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生产者和基因资源的重要载体,植物对于人类未来的命运将越来越重要。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类型复杂,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全世界十分之一植物物种生存的家园。

中国拥有30 000多种高等植物,并且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全球植物多样性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从木材到稻米、从兰花到玫瑰、从茶叶到竹子,中国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为全人类提供了最为重要的食物、药材、观赏植物和建筑用材。

但是,中国野生植物面临分布区域萎缩、生境恶化、资源锐减、部分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等严峻形势,植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保护中国的野生植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描述自然界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植物,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多种多样的植物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生物多样性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最终都是由控制形态和发育的遗传蓝图—核酸的多样性决定的,因此基因的多样性是其他一切多样性的基础和源泉。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物种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成,可以说物种是构成生物群落进而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而物种多样性已经包含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故生态系统也就离不开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人类遗传学论文

人类遗传学论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意义T00914199 孙漫漫 09级新闻传播学院摘要: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耗资数十亿美元的15年计划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中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弄清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进一步的认识自我。

整个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基本完成,为人类生命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它对生命本质人类进化、生物遗传,个体差异、发病机制、疾病防治、新药开发等领域,以及对整个生物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标志着人类生命科学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本文将在对前人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作出计划进展和意义的总结。

正文:天和地被创造,大海波浪拍岸,鱼儿戏水,鸟儿欢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

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赋予万物 以智慧,盗来天火照亮人间······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已听了很多,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科学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代代的繁衍是基因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类基因组,以及其的计划进展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所谓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类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它的进展和意义。

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带动和促进生物产业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是显而易见。

她着眼于基因组的整体理论、策略、技术,前所未有地加速了人的新基因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速度。

生命科学开始了以DNA序列为基础的,以生物信息学为导向的新纪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对来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遗传学结课论文】DNA损伤与修复

【遗传学结课论文】DNA损伤与修复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 DNA 损伤与修复课程名称: 遗传学 任课教师: 朱登云 郭岩班 级: 生物111班学 号: *********** 名:***DNA损伤与修复摘要 DNA—作为生物体生存及繁衍的重要遗传信息—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至关重要。

基因组的稳定性经常会受到DNA 损伤的威胁.,然而,高度致密的染色质结构却极大地妨碍了DNA 修复的进行。

因此,真核生物细胞中必须有一套精确的机制来克服染色质这一天然的屏障。

因此,在长期的进化中,生物体演化出了若干机制来修复因为各种内外因素而发生的DNA损伤。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已知的四种诱变机制并着重阐述其对应的五种主要的DNA损伤修复机制,最后对DNA损伤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DNA 损伤修复表观遗传学一、引言DNA储存着生物体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遗传信息,因此维护DNA分子的完整性对细胞至关紧要。

外界环境和生物体内部的许多因素都经常会导致DNA分子的损伤或改变。

如果DNA的损伤或改变不能被修复,将影响细胞乃至生物体的生存。

所以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十分重要。

DNA损伤是指在生物体生命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非正常改变。

其中因自然条件引起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其突变频率很低(约为10-6-10-10)。

另外一种为因存在诱变剂(mutagen)导致的DNA损伤,因突变率相比于自发突变较高,常作为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及材料。

主要诱变作用机制有4种:碱基类似物(base analog);碱基修饰物(base modifier);嵌入染料(intercalating dye);紫外线(ultraviolet)。

针对DNA损伤,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也获得了对DNA损伤的修复功能。

目前已知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大致有5种: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或甲基化DNA;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或核苷酸片段;错配修复——恢复错配;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越过损伤部位重新启动停滞的复制叉;SOS修复——紧急修复,导致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EN蛋白的减少和损失的表皮生长因子receptorgene突变的肺癌与自然耐吉(IRESSA)文摘•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引用•确认•数据和表ESS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抗肿瘤活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设置。

然而,在chemotherapy-naive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摘要的标准化疗方案未能提高生存。

这些结果表明,需要提高靶向疗法的病人选择和组合依据。

我们已经识别出的亚种群自然耐吉的腺癌细胞株,并分析了cDNA表达概况、EGFR基因的基因组状态和吉对信号通路的影响在这些细胞系以识别关键机制自然获得耐吉。

Gefitinib-resistant亚种群显示增加一种蛋白激酶磷酸化(不是被吉),PTEN蛋白表达减少和损失的EGFRgene突变与父母相比细胞系。

这些一种蛋白激酶和PTEN蛋白表达的差异并不明显的cDNA阵列配置文件。

这些数据表明,(1)EGFRgene突变可能可能迷失在一些癌症细胞与其他额外的机制激活一种蛋白激酶,(2)PTEN或药理的重新对这些本构PI3K-Akt-pathway活动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与吉抵抗癌症。

关键词:吉,PTEN;一种蛋白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自然阻力因子受体(EGFR)是170 kda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细胞外配体结合域,短跨膜域和胞内域与内在酪氨酸激酶(TK)活动(科恩等,1982;木匠和科恩,1990)。

高表达EGFR在各种上皮恶性肿瘤,包括肺癌,已被证明发挥因果作用在疾病进展(Ozanne等,1986;Haeder等,1988)。

因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分子治疗目标在不同肿瘤类型,包括肺癌。

Gefitinib(IRESSA)3-chloro-4-fluoroanilino 7-methoxy-6 -(3-morpholinopropoxy)喹唑啉)是一种口服EGFR-TK抑制剂,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Rusch等,1993;所罗门等,1995)。

第一阶段试验的吉耐火材料标准固体肿瘤化疗患者显示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的证据(轮渡等,2000;Ranson等,2002)。

理想(IRESSA剂量评价高级肺癌)1和2是随机二期试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火材料,以铂为基础的化疗。

这些试验表明,吉是活跃和一般耐受性良好:反应率分别为11.8%和18.4,分别和主要的毒性是轻度或中度皮疹和腹泻(福冈等,2003;克里斯等人,2003)。

完好无损(IRESSA NSCLC试验评估联合治疗)1和2三期试验相比一线化疗有或没有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演示了类似的生存结果在治疗武器(Giaccone等,2004;Herbst等,2004)。

这些数据表明,改善病人的选择和组合策略所需的最优效用的有针对性的治疗。

EGFR-TK吉发挥抗肿瘤活性,但其抗肿瘤活性不显著相关肿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贝利等人,2003)。

最近,差异之间的频率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吉反应者和nonresponders被报道,这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似乎预测敏感指标吉(林奇等,2004;部门等,2004)。

我们检查敏感性吉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使用麻省理工(3 -(4,5-dimethylthiazol-2-yl)2、溴化5-tetrazolium)细胞增殖测定和识别父母腺癌细胞株,PC9,吉,敏感和两个亚种群,PC9 / f9和PC9 / f14,耐药。

这些潜在的PC9由人工建立转移方法和耐吉因此获得自然,不吉。

为了确定额外的关键分子参与吉抵抗,我们分析了档案利用cDNA 表达阵列基因和基因组theEGFR地位在父细胞系和亚种群,并分析了吉的影响的下游介质EGF-mediated信号PI3K-Akt和Ras / MEK /较通路(OlayioyeTopof页面材料和方法•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引用•确认•数据和表细胞系MTT测定,我们分析了growth-inhibitory吉对九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影响:A549,活性,PC7,PC9,PC9 / f9,PC9 / f14和PC14腺癌细胞系,Lu65大细胞癌细胞系和LK-2鳞状细胞癌细胞系。

PC9 / f9(竹中平藏等人,2000)和PC9 / f14(Gemma等,2001)是高度转移亚系PC9日本医学院建立了利用人工转移的方法。

为了阐明耐吉的潜在机制,我们评估cDNA表达吉阻力概要文件和他们的关系。

我们还专门检查的影响摘要PI3K-Akt和Ras / MEK /较通路PC9,PC9 / f9和PC9 / f14细胞。

药物和生长抑制试验斯利康,曼切斯菲尔德,英国和溶解在二甲亚砜(DMSO)的体外研究。

我们使用了colourimetric利用MTT测定(四唑染色试验)研究活动的吉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Mosmann,1983)。

细胞悬浊液(200μl 1×105毫升−1)细胞被播种到井96井microtitre板和10μl药物解决方案(不同浓度)补充道。

孵化后72小时37°C,20μl麻省理工的解决方案(5毫克毫升phosphate-buffered盐水中的−1)被添加到每个和孵化进一步4 h 37°C。

离心后1500 r.p.m。

5分钟,媒介是200年从每个好,吸气μl DMSO溶液加入溶解甲瓒。

IC50值定义为所需的浓度减少50%的吸光度(560海里)基于生存曲线。

RNA分离、cDNA阵列杂交和杂交信号的分析胞总RNA分离线使用标准协议前面描述的(Gemma et al,1996,1998)。

从总RNA信使RNA被纯化孵化与oligo-dT-magnetic珠子(Toyobo有限公司日本大阪)。

ElectorGene阵列系统(GeneticLab有限公司、札幌、日本)用于过滤器的cDNA阵列分析,如前所报道(Gemma 等,2001)。

在这个分析中,1300种人类DNA片段,包括癌症和drug-resistance-associated基因,以及管家和non-mammalian基因消极的控制,发现在复制一个过滤器。

探测器是由反转录(逆转录酶,ReverTraAce(Toyobo有限公司日本大阪)),与一个随机9梅尔(Toyobo有限公司日本大阪)和5毫克的RNA多聚腺苷酸。

公司的探针与生物素标记biotin-16-deoxyuracil 三磷酸在互补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20毫升的过滤器是preincubated PerfectHyb(Toyobo有限公司日本大阪)30分钟68°C。

biotin-labelled探针变性和添加到prehybridisation解决方案,一夜之间,过滤器被孵化68°C的杂交混合物。

洗后,过滤器上的特定信号被检测到的成像High-Chemilumi-Detection工具包(Toyobo有限公司日本大阪)。

CDP-Star衬底(美国Tropix,贝德福德,MA)作为化学发光底物,和化学发光图像过滤器被Fluor-S收购(Bio-Rad、大力神、钙、美国)。

基因表达图像量化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使用Imagene(美国洛杉矶BioDiscovery CA)和过滤器由ElectorGene发现系统分析了信号强度(GeneticLab有限公司、札幌、日本)。

背景阈值设置水平三倍高于负控制。

信号强度在正常与管家基因的表达相比,GAPDH和beta-actin(glyceraldehyde-3-phosphate脱氢酶)。

三倍的差异基因表达的亚种群和父细胞系被认为是重要的,根据公司的建议(Toyobo有限公司日本大阪)。

摘要对PI3K-Akt和Ras / MEK /较通路PC9,PC9 / f9和PC9 / f14细胞暴露于吉PC9 / f9和PC9 / f14细胞serum-starved和治疗各种浓度的吉(0、5、50、500和500 ng毫升−1)2 h后接触10 ng毫升−1 EGF(BA-53)(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圣克鲁斯、钙、美国)为5分钟。

免疫印迹分析区包含1% Triton X和1% NP40被加入到细胞在声波降解法POLYTRON均质器(KINEMATICA、Littau-Lucerne、瑞士)。

溶菌产物是通过离心000 r.p.m 14岁。

了20分钟,然后10μl溶解产物含有10μg SDS-polyacrylamide凝胶电泳的蛋白质分离(页面)。

页面后,蛋白质被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和涂抹具有以下主要抗体:PTEN A2B1(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圣克鲁斯、钙、美国),和一种蛋白激酶,phospho-Akt(Ser473),人们MAP激酶和phospho-p38地图激酶(Thr180 / Tyr182)(所有细胞信号技术、贝弗利,美国)。

膜被孵化peroxidase-conjugated二级抗体和蛋白与发射极耦合逻辑检测免疫印迹检测试剂(Amersham,白金汉郡,英国)(Naishiro等,2001)和film-processor FPM100电影(富士照片电影)。

这些图片被测量信号的强度量化使用NIH图像(ImageJ1.32j)。

PTEN基因的基因组DNA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因组DNA样本,PTEN基因的外显子都是单独放大与前文所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Hosoya等,1999)使用Amp XL PCR基因kit(珀金埃尔默/罗氏,Branchburg,新泽西,美国)。

基因组DNA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条件如下:40周期在94°C 40年代,60°C 30年代和68年代在68°C,68°C 8分钟紧随其后。

每个反应混合物包含200×XL缓冲区,μM deoxynucleotide三磷酸,1100μM毫克(OAc)2、0.5 U rTth DNA聚合酶XL,0.3毫米的底漆(每一对之一)(Hosoya等,1999)和25 ng的基因组DNA。

聚合酶链反应产品放置在1.2%琼脂糖凝胶。

经过电泳,凝胶进行分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分析reaction-single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前面描述的分析(吉玛,et al,1996年,1998年)。

这三个外显子(18、19和21)EGFRgene PCR引物分别放大使用报道(林奇等,2004)。

聚合酶链反应进行使用AMP XL PCR基因kit(当时公司/罗氏,Branchburg,新泽西,美国)如上所述。

PCR反应混合物包含XL缓冲区包含1100μM毫克(OAc)2、200μM deoxynucleotide 三磷酸,0.1毫米的底漆贴上5-IAF(Amersham淀粉微球的生物技术,乌普萨拉,瑞典),0.5 U rTth基因组DNA的DNA聚合酶和25 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