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贵港市水利局
贵港市水文水资源局
二○一二年八月
项目名称: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委托单位:贵港市水利局
承担单位:贵港市水文水资源局
证书名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水文证乙字第201001号
项目负责人:张钢
审定:江泽
审查:张钢
校核:王小琼
编写:张钢王小琼叶富初杨红群黄秋强邓怀勇商云先刘超萍
制图:张钢
前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贵港市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2002年颁布的《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及2003年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复施行《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对贵港市境内郁江、黔江、浔江、鲤鱼江、武思江、白沙江、大同江等7条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河流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定:共划分10个一级水功能区,包括保护区3个,保留区3个,开发利用区4个,未设置缓冲区;16个二级水功能区,包括饮用水源区5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Ⅱ~Ⅲ类),农业用水区1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工业用水区8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Ⅳ类),渔业用水区1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过渡区1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
《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的颁布实施,对贵港市江河、水库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贵港市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下的河流尚未进行水功能划定,导致对这些河流取、排水监督管理缺乏科学有
效的依据,也无法核定提出水功能区水域纳污控制总量。
因此,按照中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等水资源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开展中小河流(1000km2以下)水功能区划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河流水功能区划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江河、水库水质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水资源保护管理要求,调查分析中小河流现状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各河流不同河段水体使用功能、水质保护目标等,明确各水功能区的起止断面、长度(面积)、主导功能、代表断面设置、水质目标等。
本次在《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的基础上,依据贵港市多年来的社会经济、水资源、城镇规划等变化情况,以2010年为基准年,结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关于水功能区区划相关工作大纲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本次水功能区划的原则和办法,编制完成了《贵港市水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在2月中旬完成了初稿的编制,3、4月份先后征求了贵港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贵港市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的意见;5月上旬编成《报告》(送审稿),并于6月1日在贵港通过了由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贵港市中小河流水功能区划定研究工作成果包括《区划》及相应的区划登记表和区划图。
《区划》共分五章,主要对西江水系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大于50km2、小于1000km2的三渌江等共70条河流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定。
本次水功能区划定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84个,划定总河长1850.6km,其中保护区1个、河长18.4km,开发利用区37个、河长1006.5km,保留区46个、河长825.7km。
在37个开发利用区内,共划分二级水功能区划50个,其中饮用水源区14个、河长111.2km,工业用水区8个、河长187.7km,农业用水区24个、河长653.2km,
景观娱乐用水区3个、河长52.9km;排污控制区1个、河长1.5km。
《区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贵港市水利局、贵港市水政水资源管理站、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市直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保证了工作顺利进行,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依据与标准 (1)
1.2.1 依据 (1)
1.2.2 标准 (2)
1.2.3 参考文献 (2)
1.3区划范围 (2)
1.4区划原则 (4)
1.5区划基准年 (6)
1.6区划的分级分类系统 (6)
1.7区划的程序与方法 (8)
1.7.1区划的程序 (8)
1.7.2区划方法 (10)
1.8区划概况 (14)
第二章区域概况 (16)
2.1自然概况 (16)
2.1.1 地理位置 (16)
2.1.2 地形地貌 (16)
2.1.3 水文气象 (16)
2.1.4 自然资源 (17)
2.1.5 旅游资源 (18)
2.1.6大平山自然保护区 (18)
2.2社会经济 (20)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 (20)
2.2.2国内生产总值 (21)
2.2.3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21)
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
2.4水环境质量评价 (22)
2.4.1水质评价方法 (22)
2.4.2各断面监测结果 (27)
2.4.3各断面监测评价结果 (27)
第三章一级水功能区划 (35)
3.1各分区水功能区划方案 (35)
3.2郁江支流 (36)
3.2.1 概述 (36)
3.2.2一级区划分 (38)
3.3黔江支流 (48)
3.3.1概述 (48)
3.3.2 一级区划分 (49)
3.4浔江支流 (50)
3.4.1 概述 (50)
3.4.2一级区划分 (51)
3.5红水河支流 (60)
3.5.1概述 (60)
3.5.2 一级区划分 (61)
第四章二级水功能区划 (62)
4.1总体方案 (62)
4.2郁江支流 (62)
4.2.1 概述 (62)
4.2.2 二级水功能区划 (63)
4.3黔江支流 (70)
4.3.1 概述 (70)
4.3.2 二级水功能区划 (70)
4.4浔江支流 (71)
4.4.1 概述 (71)
4.4.2 二级水功能区划 (71)
4.5红水河支流 (76)
4.3.1 概述 (76)
4.3.2 二级水功能区划 (77)
第五章措施与管理 (78)
5.1管理措施 (78)
5.2建议 (82)
附表贵港市水功能区划表 (85)
附图:
1、贵港市中小河流水功能一级区示意图
2、贵港市中小河流水功能二级区示意图
第一章综述
1.1 目的和意义
自《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颁布实施以来,对贵港市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贵港市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河流、水库库区生态安全得到广泛重视,为适应实际变化情况,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职能,适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等水资源和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满足管理要求,在《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扩大贵港市河流水功能区划定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贵港市水功能区划》是结合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管理、开发、保护的需求,对贵港市境内集雨面积在50~1000km2的中小河流进行水功能区划定,并提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管理目标,对实现贵港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依据与标准
1.2.1 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⑷《全国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
⑸《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⑹《珠江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⑺《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⑻《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⑼《贵港市水资源公报》(2004.2005.2006.2007.2008年);
⑽《贵港市环境质量公报》(2004.2005.2006.2007.2008年)。
1.2.2 标准
⑴《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 50594-2010)
⑵《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⑷《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⑸《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⑹《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⑻《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
1.2.3 参考文献
⑴《桂平县水利电力志》,桂平县水利电力局,1993年8月;
⑵《贵港市水利电力志》,贵港市水利电力局,2000年;
⑶《平南县水利电力志》,平南县水利局,2005年7月。
1.3 区划范围
结合贵港市自然、社会经济现状、水资源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质量现状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发展规划,市属河流管理权限,本次划定范围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大于50 km2、小于1000km2的河流70条进行水能区划定。
对于湖泊、水库等水域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较为单一,故本
次区划中一般作为保留区划分,对重点水库划分为开发利用区,可以在具体水资源开发或规划活动中进行重点区划和规划,作为水功能区的重要补充。
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介于50~1000km2的河流共70条,其中郁江流域包括瓦塘江、画眉河等河共34条;浔江流域包括大湟江、紫荆河等共30条;黔江流域包括马来河等共4条;红水河流域包括止马河等共2条。
具体情况见表1.3-1。
表1.3-1 贵港市境内流域面积50~1000km2的河流情况表
2
1.4 区划原则
⑴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并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功能区划分,既要保证本地区和当代人的用水需求,又不致使相邻地区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遭受破坏,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划定水功能区时,应统筹兼顾,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以及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为优先保护对象。
⑶前瞻性原则
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引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域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保证区划工作基础起点高的同时,并考虑目前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尚不发达的地区将来发展的需求,即要为将来引进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⑷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方案要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区划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一致。
⑸水质水量并重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既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量的需求,又要考虑其对水质的要求,不得降低现状水质标准。
对水量水质要求不明确,或仅对水量有要求的,不予单独区划。
对于水库库区水域的水功能区划分应以水质优先为重。
⑹库区支流水质符合水库库区整体要求的原则
库区支流水资源质量应以满足各阶段国家、地方对水库库区水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
1.5 区划基准年
水功能区划是水功能区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前置工作,应能充分体现社会经济的客观实际发展需要和现状,因此本次水功能区划修编采用基准年为2010年,按照相关水功能区区划技术要求,本报告所用资料均以2010年的资料为准,部分资料不全的,参考使用相近年份的资料;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在划定中,充分考虑与《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衔接,其近期水平年还考虑了2012年。
1.6 区划的分级分类系统
水资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是以流域为单元,由水量和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这几个相互依存的组分构成的统一体,每一组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组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亦会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水资源还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养殖、娱乐及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各种用途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有时除害与兴利也会发生矛盾。
因此,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实行综合利用,才能做到同时最合理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要求,并且把所有用户的利益进行最佳组合,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
水功能区划是按照各类水功能区的指标把某一水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单元的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水功能区划在宏观上对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总体控制,合理解决各部门的用水矛盾。
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再在重点
开发利用水域内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线,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为此,贵港市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二级区划。
一级区划是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解决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区划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
一级功能区的划分对二级功能区划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一级功能区分4类,即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分重点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7类,即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分类系统见图1-1。
图1-1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系统框图
1.7 区划的程序与方法
1.7.1区划的程序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分区体系,一级区划与二级区划的基本工作程序相同,均需经过资料收集、资料的分析评价、功能区的划分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等4个阶段,最后提出正式区划成果评审报批。
在资料收集和分析评价阶段,一级区划与二级区划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一级区划主要涉及的资料包括: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各地区用水现状及需求;二级区划涉及的主要资料包括:地方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水污染纠纷、入河(湖)排污口状况、水质状况、各部门用水现状及需求。
水功能区划步骤:
⑴分区进行一级水功能区划分;
⑵在一级水功能区划成果的指导下,在开发利用区内进行二级水功能区划;
⑶在两级区划的基础上编制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
⑷将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送审报批。
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程序见图1-2。
图1-2 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程序框图
1.7.1.1一级区划程序
一级区划按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的程序进行,一般步骤是:
⑴收集资料。
这是划分功能区的基础工作。
根据功能区分类指标要求,分区收集区域内有关资料。
⑵资料分析与评价。
从收集的资料中,分别对各功能区的具体资料进行可靠性和合理性分析,以保证各功能区划分的正确性。
⑶功能区的划分。
由于保护区对象明确,首先划定保护区;缓冲区范围也较明确,因此其次划定缓冲区;在划定保护区和缓冲区后,即
可根据工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和城镇生产用水量等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质污染状况,对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以及水质污染严重的水域划定为开发利用区;最后将余下的水体划为保留区。
1.7.1.2二级区划程序
二级区划按如下程序进行:
⑴收集资料,包括:水质资料;取水口、排污口资料;特殊用水要求,如水产养殖等;规划资料,包括陆域和水域规划,如城区发展规划,河岸上码头规划等,初步划分二级功能区。
同一水体兼有几种使用功能,若用水量相差不大,应当从各功能用水对水质要求的高低确定功能区的第一主导功能,一般饮用水优先。
⑵确定区划具体范围,包括:城市现状水域范围,城市在规划水平年涉及的水域范围。
⑶对各功能区进行适当协调与平衡,尽量避免出现低功能到高功能跃变的情况。
⑷考虑与规划衔接,进行合理性检查,对不合理的区划进行调整。
1.7.2区划方法
1.7.
2.1一级区划方法
一级区划主要收集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各地区用水现状及发展需求等资料,经系统整理与分析评价后,按照"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的程序进行区划。
⑴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国土规划,大型调水水源地的位置、范围、供水任务等,工农业产值,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区域内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废污水
排放量,进出境水质要求等。
⑵资料分析与评价
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与主要问题,区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指标和水资源利用状况。
⑶功能区划分
①保护区的划分
由于保护区对象明确,所以首先划定保护区,在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源头河段,重要的调水、供水水源区以及对自然生态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跨流域、跨省及省内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地的水域,划为保护区。
水质目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Ⅱ类水或维持水质现状。
②缓冲区的划分
缓冲区范围亦较明确,将省际水域,矛盾突出的地区水域划为缓冲区,跨省水域和省际边界水域,省区之间水质要求差异大的,缓冲区范围应划大一些。
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水质控制。
③发利用区的划分
用水集中、用水量较大的区域或城市,主要指流域内主要城市河段,划分区界时尽可能与行政区界或监测断面相吻合。
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水域划为开发利用区,主要以"工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取水量" 等指标为依据。
对目前排污量大,水体污染严重,现状水质较差或规划水平年内有较大规模的开发计划的河段,也可划为开发利用区。
水质目标按二级区划执行。
④保留区的划分
是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区域,或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对于预留的区域,必须考虑更长远发展的需求,将水作
为一种资源留有余地,这是从水资源空间分布和开发程度的要求考虑。
该区内应维持现状不遭破坏,水质标准按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1.7.2.2二级区划方法
二级区划主要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主要收集区划范围的水质资料,取水口和排污口资料,特殊用水资料(如鱼类产卵场,水上运动场等)及发展规划资料等,并经分析评价后,初步划分二级水功能区,然后结合各地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成果和考虑与发展规划的衔接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⑴资料收集
收集各沿河的社会经济方面资料,水域水质监测资料;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位置、取水能力;工农业取水口、取水能力、灌溉面积;地表水资源、水利工程、渔业养殖的位置、范围、规模;风景名胜的名称、涉及水域的位置、范围;划分的排污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情况。
⑵资料分析与评价
对各河流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资源现状进行概述,对区域内的水质进行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单因子评价。
⑶功能区的划分
二级区划包括7个功能类,划分依据及方法如下:
①饮用水源区的划分
饮用水源区: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
结合生活用水发展的需求,选择开发利用区上游或受开发利用影响较小的水域,生活取水口集中的河流、水库,取水口附近的水源保护区涉及的水域一并划入。
根据需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水标准。
②工业用水区的划分
工业用水区:指满足工矿企业用水需要的水域。
根据工业取水口分布现状及发展要求,选择工业取水口较为集中的水域划为工业用水区。
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或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
③农业用水区的划分
农业用水区:指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的水域,根据农业灌溉取水口分布现状及发展需要而划定。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或不低于现状水质。
④渔业用水区的划分
渔业用水区:指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及回游通道功能的水域。
根据渔业现状及发展需要涉及的水域范围,划分相应的渔业用水区。
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⑤景观娱乐用水区的划分
景观娱乐用水区:指满足景观,度假和娱乐需要为目的的江河湖库等水域.根据现状需要及发展要求,划分相应的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对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可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对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用水区,可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⑥过渡区的划分
过渡区:指为水质要求有差异的相邻功能区顺利衔接的过渡水域。
根据两个相邻功能区的用水水质要求确定,以减小开发利用工铎下游水质影响,一船设置在开发利用区的未端。
具体范围可根据水质要求差异大小的实际需要确定(按经验或水质模型计算)。
⑦排污控制区的划分
排污控制区:指接纳生产,生活污水比较集中,对水环境和当地用水无重大不利影响的区域。
对排污口较集中,且位于城区(或开发利用区)下游或对其它用水影响不大的水域,可根据需要划分排污控制区,但分区范围不宜过大且设置要从严掌握。
1.8 区划概况
根据贵港市各水系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按照水功能区划分体系、原则和方法,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介于50~1000km2的河流一级水功能区划共划分84个,区划总河长1850.6km,其中保护区1个、河长18.4km,开发利用区37个、河长1006.5km,保留区46个、河长825.7km。
贵港市境内一级功能区划结果具体情况见表1.8-1及1.8-2。
表1.8-1 贵港市一级水功能区划结果统计表
表1.8-2 贵港市一级水功能区划分类统计表
贵港市境内在一级区划分的37个开发利用区中共划分二级水功能区50个,按第一主导功能统计:饮用水源区14个,农业用水区24个,工业用水区8个,景观娱乐用水区3个,排污控制区1个。
贵港市境内二级水功能区划结果详见表1.8-3。
表1.8-3 贵港市二级水功能区划结果统计表
第二章区域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贵港市地处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地理位
置东经109°12′~110°38′,北纬22°19′~ 23°57′。
东与梧州市相邻,南与处玉林市、钦州市,西与南宁市交界,北与来宾市接壤。
2.1.2 地形地貌
贵港市处在浔郁平原区,黔江、浔江和郁江在辖区内交汇。
地势由周边山脉向中东部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呈“四山一水五平原”分布。
西部是镇龙山山脉,主峰镇龙山海拔1170m;北部为莲花山脉和大瑶山山脉,主峰大平天山海拔1157.8m,阿婆揽孙山海拔1581m;西南部葵花山脉主峰三宝顶海拔695m,南部为大容山山脉。
浔郁平原沿河流发育,呈宽长带状,平原面积673km2,一般海拔在100m以下,是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
2.1.3 水文气象
⑴气象
贵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水热条件优越,平均无霜期353天,年均气温21.5℃。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
极端最高气温40℃,出现在2003年7月的桂平;极端最低气温-3.4℃,出现在1955年1月中旬。
贵港市地区气温北部低
于南部1.5℃~2℃。
⑵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