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铸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宴之敖者形象分析
宴之敖者
外貌描写关键词:
沉郁悲痛,庄重冷峻

死亡与悲哀
与汝偕亡的情绪和决心
夜的颜色,复仇者的颜色
瘦 +铁
坚定 有力
17
宴之敖者
抓住他的“笑”
(1)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一笑,一面举手轻 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
(2)“呵呵”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 尺的头来,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 冷冷地尖利地笑。
• 明确:表面上看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因为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 正如黑色人自己所说:“……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 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 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 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他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复仇”,而不图“回报”, 不是什么私心,体现出一种“原侠精神”。
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当眉间尺在城里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 他虽然勇气十足,但显得有些莽撞,特别是当他与那些围观的闲 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眉间尺显得缺少与“看客”打交道的经验, 有些手足无措。
但无论如何,眉间尺为父报仇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
眉间尺为什么会相信黑色人的话自刎,而把复仇任 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明确:眉间尺与黑色人的对话,是眉间尺性情 的又一次重大转变。他在对话中接受了黑色人的 “复仇”理论,那就是坚决、彻底地“复仇”,要 对一切罪恶进行审判,而这样的复仇是不需要任何 名义与借口的。所以眉间尺相信了黑色人的话,然 后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可以说,眉间尺是一个现实中复仇者的形象,他有自身的性 格弱点,但在复仇的道路上他逐渐成熟起来。黑色人则是作者塑 造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他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最 重要的是他的复仇是那么彻底,他的复仇精神是那么强烈。
“看客”形象及作用
眉间尺在进城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 与一个少年发生争执,这个少年及 周围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 一些无聊的看客、闲人,他们没有自己的 判断力,十分愿意欣赏别人的难处与尴尬, 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
作者为何在这时写出这样一些人?
• 作者一方面以此表现眉间尺涉 世不深,不会机智处理问题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一种冷酷的社会 现实,眉间尺——一个就要去完成 复仇大业只有十六岁的少年,是孤 独的,没有什么人能理解他的举动。
• 黑色人为什么找眉间尺要他的头和剑?
• 明确:这正是黑色人的精明所在,因为他要借
此来使大王丧失警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寻找
机会刺死大王。 哪些内容可以看出黑色人富有斗争经验?
阻止眉间尺莽撞刺王;携眉间尺的头和剑 进入王宫;要王近观眉间尺的头在鼎中游动, 伺机杀王。
• 黑色人在刺死大王之后,为什么也要自刎?表现了他什 么性格?
冷酷(热到发冷)
性格特征: 冷酷、利他、坚定
18
如何理解:“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 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 要给你报仇!”
明确:这是鲁迅对于一种社会状况的精湛概括和针砭是 针对现实中出现了“‘新时代’的精神资本家”这一社 会现象而发的。他指出由于这类“精神资本家”的出现 “世界上冠冕堂皇的招牌”便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 于是仗义、同情的字眼也就会全被玷污。作者将这段话 让“正义”“同情”的化身黑色人讲出就更加强了对现 实的讽喻力量。

准备反抗,准备复仇!
• 创作于此时,肯定有当时情绪与心态的投影。
• (小说中现实的投影)
整体感知
第一节:开端。复仇缘起。了解父亲深仇大恨, 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节:发展。复仇开始。眉间尺行刺失败, 与黑色人的相遇。
第三节:高潮。复仇完成。黑色人杀死大王。 第四节:结局。复仇后的情景。讽刺臣子们的 可笑与昏庸无能。
眉间尺与黑色人性格比较
眉间尺
涉世不深、怯懦脆弱,不知世道 险恶和敌人残忍。但他为父报仇 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富有经验、斗争坚决、彻底;锄
黑色人 强扶弱,舍生取义。是作者塑造 的一个理想化人物。
二人最主要的是内在精神方面的相似。 眉间尺与王有杀父之仇,但他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幼稚青年,不
知世道的险恶和敌人的残忍,性格怯懦脆弱。几度“可怜”为害 甚多的落水老鼠,报仇之前紧张地睡不着觉,一有动静便“出了一 身汗”。但他经过了一番磨炼,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复仇者。
9
眉间尺形象分析
10
眉间尺的母亲最初为什么认为眉间尺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 报的了”?
明确:因为母亲认为眉间尺的“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 地,一点也不变”。
从这一节里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眉间尺的性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明确:在眉间尺的性情中,既有疾恶如仇的一面,又有软
弱优柔的一面,而且他还缺少彻底惩恶的决心。 比如:作者写他憎恶老鼠,所以当听到老鼠落水的声音时,他 心里非常高兴,而且抱着一种赏玩的态度在看落入水瓮中的老 鼠,可是当他看到水中的老鼠快要被淹死的时候,“却忽然觉 得它可怜了”,于是伸出芦柴去救老鼠,但当他看见老鼠的全 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 得可恨可憎得很”,于是“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 快沉下去”。可是当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 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的时候,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 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当老 鼠“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时,他却 “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踩死了老鼠。
“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中的“你”是指谁? 明确:这个“你”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小“你”,成为一种社会道 义、社会力量、社会责任的象征,是一种大“你”,面对这样的 大“你”,所谓的“同情”“仗义”这种个体的情感喝行为,显 然是苍白的。所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义也当无言。
• 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为了什么?
下面几段话各自运用了什 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何艺术效 果?
①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忽 然腾沸。
心理描写。表现眉间尺对母亲的复杂心态,既有 愧疚,又有为父报仇的激动。
②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 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 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从写作背景谈起
•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
• 北京→厦门→广州
• 在北京的处境:内(与兄弟不和)

外(与政府、政客不和)

“女师大事件” (章士钊、陈西滢)

“三一八惨案” (《纪念刘和珍
君》)
写作背景
• 于是来到厦门
• “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 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及有些准备。”
①他“与老鼠的戏斗”
他优柔寡断、怯懦脆弱。
②当他听到“母亲的埋怨”和“父亲被杀”事实后,他“毛骨 悚然”,“全身烧着猛火”、“毛发闪火星,拳捏得格格响”。
这是他性格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决定复仇。他有强烈的复仇思想
③杀王行为莽撞;干瘪脸纠缠,手足无措 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 ④他正确地选择黑色人帮他复仇,毅然交出自己的头和剑。 这是他性格的第二次转变,表明他已经趋于成熟。 他成长迅速,抉择果敢
1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 2.掌握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一般方法。 3.体会作者在小说中传达的复仇思想。
2
小说知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 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描写:写作过程中通常综合运用肖像 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 描写等描写方法,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 性格。
眉间尺的性格是否就是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是什么使他发生了 改变? 明确:随着情节的展开,眉间尺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变化,促使 他产生如此变化的,有母亲对他优柔性情的失望,也有父亲被 大王杀害的悲壮。
母亲的失望“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这是眉间尺为不能替 母亲分忧而产生的自责。父亲被大王杀害时的凛然与慷慨,更 使眉间尺被深深地打动了,“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 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 捏得格格地作响。”
这时的眉间尺,“复仇”二字已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这是眉间尺性格的一次重大转变。
性情改变后的眉间尺是否足以担当替父报仇的重任? 明确:作者笔下的眉间尺,“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 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 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但他醒着。他翻来复去,总 想坐起来”。作者借这段描写暗示:眉间尺虽然性情上有了改变, 但仍有许多东西需要他去学习。
黑色人与眉间尺并无私交,素无来往,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大敌 ——“王”。他富有斗争经验,了解告密者和仇人的动向;他对 敌人毫无幻想,他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 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 过要给你报仇!”他绝望于专制统治下的黑暗世界,默默地但却坚 定地向“王”复仇;他出发时便胸有成竹,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决心;他善于斗争,一入鼎便给了“王”致命一击。
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
《故事新编》
•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 的小说8篇及序言1篇,分别是:序言、 《补天》、《奔月》 《理水》 、 《采薇》 《铸剑》 《出关》 、 《非攻》 、 《起死》
故事背景
《铸剑》的故事来源:三王冢
魏曹丕所著的《列异传》中有如下的记载:干将莫邪为楚 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 藏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 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
及至君觉,杀干将。
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
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一人, 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 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 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 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 明确:黑色人的自刎并不是一种绝望的表现,而是为了 更坚决、彻底地战斗。他对暴虐的大王作了毫不留情的 殊死战斗,“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 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不但“不放”“还用全力上下 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 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 气”,才“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 里去了”。
• 文中写道,七天之后,是落葬的日期,全城很热闹,城里 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百姓都跪下去, 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 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 受祭礼,然而也无法可施”。这就是鲁迅曾在“幻灯片” 中见到过的民众,是作者深爱着但又憎恶的“路人”。他 们与为“复仇”而献身的眉间尺和黑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与强烈的反差。作者借此来表现自己作品中多次出现的 主题,就是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又一次 看到改造国民性的必要与艰巨。
《故事新编》

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
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
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
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
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
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
本文的主题是十分冷峻与严肃的,但在文中却出 现了这样一些滑稽的人和事,他们的出现与本文的主 题是否矛盾?
• 这种情节表面上似乎与文章主题无关,但鲁迅所描 绘的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其他作品中并不少见。正是 这些闲人,使“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却是对 他一式的点头。他知道这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 不见血的武器,许多的战士都在此灭亡,中了炮弹 一样,使猛士无所用其力”。那正是这些愚昧麻木 的国民,深受重压而至死不悟。不仅残害自己还束 缚别人;正是这些麻木的灵魂使夏瑜(鲁迅小说 《药》中的革命者)的血白流。今天又使眉间尺掉 进了“无物之阵”而无所用其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