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作业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一、填空题1、陈独秀 2、戊戌3、4、思想革命5、春柳6、钱玄同7、马克思主义8、尝试集9、雪朝10、湖畔11、诗镌12、胡适13、民众14、戏剧15、上海16、1936 17、微雨18、新感觉19、周作人20、五奎桥21、刘西渭22、钱钟书23、画梦录24、夏衍25、梁实秋26、林语堂27、天津28、荷花淀 29、白毛仙姑30、北平二、单项选择题1、C2、D3、D4、C5、A6、C 7、A 8、D 9、B10、A三、多项选择题1、 2、AC 3、ABCD 4、ABD 5、BCD 6、ABD 7、ABD 8、ACD9、ABC 10、ACD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揭开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的一页。
小说发表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恰好是十月革命胜利半年之后,五四运动爆发一年之前;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在这篇作品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最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狂人日记》就为这场文化革命吹响了号角,它是在五四前夕用文学形式向封建主义宣战的一篇战斗檄文。
鲁迅说他写小说"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所谓家族制度,也就是封建宗法制度。
这就是说,这篇小说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礼教,而且要求推翻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
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通过主人公"狂人"的幻觉、错觉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象征性地描写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揭露了封建主义吃人的历史和传统,如第三则日记中"古来时常吃人"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上字是'吃人'"并从古时的"易子而食"一直揭露到了吃人的现实,譬如第三则日记里吃"狼子村"的"大恶人",第十则日记里提到吃"徐锡林""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同时也揭露了封建主义吃人的方法,第一就是颠倒黑白,罗织罪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83年,王安忆与母亲茹志鹃的美国之行,使她们经历了一次东西方文化的撞击,还收获了一本散文集《母女漫游美利坚》。
2.50年代前期,能较好地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规范”的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有马烽的《结婚》、谷峪的《新事新办》等。
3.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
4.“十七年”小说中描写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吴强的《红日》、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5.“文革”中江青亲自培养的第一批“样板戏”中,有5部京剧现代戏,它们是《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和《海港》。
6.《动物凶猛》的女主人公米兰,可以看作是《空中小姐》中的王湄和《橡皮人》中的李白玲这两种女性类型的结合,兼具天真明朗与放荡妩媚两方面的特点。
7.如果说格非和孙甘露在叙事和语言方面,将马原和莫言的实验推到了极端,那么,则可以说余华在对人的生存方面发展了残雪的探索。
8.1981年,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终于使现代主义这一创作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
9.余华是1987年1月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
10.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11. 1950年赵树理担任《说说唱唱》的执行主编后,引起了三次大的风波,第一次是因为发表了一个描写落后农民的故事《金锁》。
12.“样板戏”《红灯记》为了改变原演出本中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一家三代“平分秋色”的状况,大力给李玉和扩戏。
13.海子一生充满激情和幻想,把印象派大画家梵高(凡·高)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像他的这位“瘦哥哥”一样,用燃烧生命的热情来投入诗歌创作。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a225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2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阶段作业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库备注:试题随机,可以通过查看首字快速找题“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
[答案]《蚕马》《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刘半农《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
[答案]周作人《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
[答案]丰子恺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
[答案]新潮社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答案]李健吾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
[答案]林语堂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林语堂)。
2. 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
3. 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沈雁冰)。
4.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
5. 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压迫》)。
6. 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上海戏剧协社)。
7. 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李健吾)。
8.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9. 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上海屋檐下》)。
10. 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
这位作家和编辑是(巴金)。
11. 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后期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名优之死》)。
12.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周作人)。
13.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14. 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屈原》)。
15. 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画梦录》)。
16. 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赵阎王》)。
17. 《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半农)。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专题讨论1)试题及答案.pptx

三、讨论评价:
讨论结果经辅导教师确认合格者,记入成绩。
答1:《狂人日记》,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着近乎划时代的意义的作品,首次面世就带 给世人极大震撼,引发创作白话文作品的潮流,高度概括了中国现代启蒙主义,对当时的每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参与 者和推动者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奠定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基础,并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但就是这样一篇"狂人"写下的白话日记、用来打响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炮的小说,一篇"从语言到内容、形式都堪称现 代的小说“、鲁迅先生偏偏在要以第三人的口吻加上这样一篇小序,而且是一文言文。乍看之下,这篇小序似乎有颇 不合理,但仔细想想,却似乎颇有深意。文言文的小序,开篇就把我们带入当时那样一个“吃人”的社会。从小序里 陈述的事实来看,为狂人作这篇小序的“我"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也是一个旧社会下的"正常人",所以"我"自然要用 文言来为狂人的日记作序。文言小序的添加还使得小序与后文构成反讽。第一处的反讽是“我"在文言小序中写到的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时之病状……今撮录一偏,以供医者研究。"狂人〃救救孩子”的呼吁,对这社会 的绝望,竟然只是被当作让医生研究精神病的材料,真是何等的讽刺。第二处是隐晦的,是狂人自己的悲剧,但却更具 有讽刺意义:在小序中,”我"与狂人能够正常交流,狂人不仅把他真正的内心独白当作笑话一般“献诸旧友",还准备" 赴某地候补矣",证明此时的狂人并非一个真正的"狂人〃,而只是精神病痊愈后顺从与这个社会的一个"正常人"。这 样的情况下,他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当时的社会秩序下,与我正常交流,还"赴某地候补矣〃看来一个发出"救救孩子〃 这样振聋发瞪的呼吁的启蒙斗士,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只能让那疾病"早愈”而已。文言与白话,官话与口语,两 种完全不同的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形成的对比就如同狂人这样的启蒙斗士与这“吃人〃本质的旧社会的格格不入,这 样鲜明的对比也预示着文言文为代表的旧社会与白话文为代表的新社会是对立的。除此之外,文言文序的添加使得 整个小说的叙事方式显示出一种复杂性,两重叙述视角构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构成了紧张、反讽的关系,形 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是作品充满张力,使人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全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评作业答案一. 单选题1.发表于1920231月《新青年》《文学改良刍议》, 其作者是(C)。
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 相关地狱之有没有, 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 和作为再嫁寡妇是否有资格参与祭祖祝福, 才是她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 阿QB. 孔乙己C. 闰土D. 祥林嫂3.192023初, 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建了(B)。
A. 青年杂志社B. 新潮社C. 文学研究会D. 发明社4. 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B)。
A. 郭沫若B. 胡适C. 刘半农D. 鲁迅5.在众多小诗作者中, 最关键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D)。
A. 汪静之B. 胡适C. 朱自清D. 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 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是(C)。
A. 《呐喊》B. 《朝花夕拾》C. 《野草》D. 《坟》7. 和冰心同为“小诗运动”关键诗人是(B)。
A. 汪静之B. 宗白华C. 徐志摩D. 郭沫若8.1929年11月, 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标语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建议成立(A)。
A. 上海戏剧协社B. 民众戏剧社C. 上海艺术剧社D. 南国社9.1923年, 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 而她初期话剧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C)。
A. 《酒后》B. 《亲爱丈夫》C. 《压迫》D. 《北京空气》10. 标志着夏衍话剧创作成熟代表作是(D)。
A. 《赛金花》B. 《法西斯细菌》C. 《秋瑾传》D. 《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1.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 《官场现形记》B.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 《老残游记》D. 《新中国未来记》12. 《新潮》小说作者关键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 郁达夫B. 俞平伯C. 杨振声D. 叶绍钧13.以鲁迅为领路人乡土文学作家群, 关键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

2012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及答案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 B.胡适 C.朱自清 D.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 B.宗白华 C.徐志摩 D.郭沫若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 B.民众戏剧社 C.上海艺术剧社 D.南国社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 B.《亲爱的丈夫》 C.《压迫》 D.《北京的空气》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 B.《法西斯细菌》 C.《秋瑾传》 D.《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 D.《新中国未来记》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 B.俞平伯 C.杨振声 D.叶绍钧1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中央电大本科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中央电大本科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备注:本资料整理于2021年5月;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在国开平台完成,本资料为形考的试题及答案;终考比例70%,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 [题目]“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答案]《蚕马》 [题目]《教我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 刘半农 [题目]《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答案]周作人 [题目]《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 [题目]《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答案]丰子恺 [题目]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答案]新潮社 [题目]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 [题目]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 [题目]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 [题目]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 [题目]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林语堂)。
2. 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
3. 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沈雁冰)。
4.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
5. 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压迫》)。
6. 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上海戏剧协社)。
7. 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李健吾)。
8.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9. 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上海屋檐下》)。
10. 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
这位作家和编辑是(巴金)。
11. 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后期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名优之死》)。
12.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周作人)。
13.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14. 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屈原》)。
15. 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画梦录》)。
16. 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赵阎王》)。
17. 《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半农)。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D)。
A.《隔膜》B.《潘先生在难中》C.《火灾》D.《倪焕之》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B)。
A.周作人B.胡适C.陈独秀D.鲁迅3.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B)等。
A.《漂泊杂记》B.《屐痕处处》C.《西湖漫拾》D.《湖上散记》4.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
其作者是(A)。
A.胡适B.欧阳予倩C.田汉D.丁西林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C)。
A.《获虎之夜》B.《梵峨嶙和蔷薇》C.《名优之死》D.《咖啡店之一夜》6.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C)。
A.《最后的微笑》B.《短裤党》C.《少年漂泊者》D.《丽莎的哀怨》7.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D)。
A.老舍B.赵树理C.巴金D.李劼人8.“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C)。
A.胡风B.阿垅C.路翎D.穆旦9.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B)。
A.《女神》B.《新梦》C.《前茅》D.《恢复》10.解放区仅有的一部直接反映农村合作社题材的作品,也是当时第一部将反对革命队伍内部“左”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为主要情节贯穿线的作品,是欧阳山的(A)。
A.《高干大》B.《小二黑结婚》C.《暴风骤雨》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次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D6.C7.B8.C9.C10.D二多项选择题11.ABC 12.BCD 13.ABC 14.ABD 15.ABC16.ABD 17.BCD 18.ABC 19.ACD 20.ABC三填空题21.新小说22.新青年23.1918 24.冯文炳25.胡适26.郭沫若27.冯至28.冰心29.林雨堂30.春柳社四简答题31题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页)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4分)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3分)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3分)32题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43页)A.“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4分)B.“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分)C.“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3分)五分析题33题(8页)34题(99页)第二次一单项选择题1.B2.B3.D4.C5.B6. C7.D8.A9.C 10.D二多项选择题11.BCD 12.ABC 13.ACD 14.AB 15.BCD16.ABCD 17.ACD 18.BCD 19.BCD 20.BD三填空题21.文学研究会22.鲁迅23.冯至24.李全发25.戏剧26.论语27.胡适28.屈原29.1928 30.冰心四简答题31题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这几类诗歌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47页)A.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对现实的不满;三是对爱情的歌唱。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阶段作业(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阶段作业(附答案)一、题目:探讨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及其现实意义(一)作业要求:1. 字数:900字以上。
2. 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 结合鲁迅作品,分析其国民性批判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二)作业内容: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鲁迅的作品中,国民性批判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作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1. 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特点(1)揭露国民劣根性鲁迅的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是其国民性批判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阿Q正传》中的阿Q,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的国民劣根性。
他自卑又自大,自私又虚伪,狭隘又无知。
鲁迅通过阿Q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国民劣根性的危害。
(2)揭示社会黑暗鲁迅的作品中,对社会黑暗的揭示也是其国民性批判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遭受了家庭破碎、儿子被虎叼走等悲剧,但周围的人却对她冷漠无情。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遭遇,揭示了社会黑暗对人的摧残。
(3)呼唤国民觉醒鲁迅的作品中,对国民觉醒的呼唤是其国民性批判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在疯狂中呼唤国民觉醒,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鲁迅希望通过作品唤起国民的觉醒,推动社会进步。
2. 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1)启示当代国民反思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对当代国民具有启示作用。
在现代社会,国民仍然存在一定的劣根性,如自私、狭隘、虚伪等。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当代国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推动社会进步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国民性批判揭示的社会黑暗,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问题,从而寻求解决之道。
同时,鲁迅作品中的国民觉醒呼唤,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推动国家发展。
(3)传承民族精神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批判,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鲁迅通过作品,传递了中华民族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自我批判的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三仙姑2、红灯记3、江河4、19625、杨子荣6、汪曾祺7、周立波8、海港9、章明10、锻炼锻炼11、红色娘子军12、岗上的世纪13、邪不压正14、现实主义15、赵振开16、陈思和17、1958 18、于坚19、金锁20、杨炼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C5、C6、A7、B8、A9、A 10、A三、多项选择题1、AC2、AB3、BCD4、ABCD5、BCD四、简答题1、1959年,《文艺报》组织的“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中对《锻炼锻炼》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对赵树理的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农村现实的歪曲,丑化了正在进入共产主义的农民形象。
这些意见是否符合作品实际?产生这种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59年,《文艺报》以“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组织了对《锻炼锻炼》的讨论,有署名武养的读者指责这部作品不真实,“歪曲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现实”,“诬蔑农村劳动妇女和社干部”。
虽然编辑部支持赵树理,以王西彦的《〈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作为这次讨论的总结,肯定这篇小说“按照生活实际去刻画有个性的活人”。
后来老舍和茅盾也分别撰文对赵树理的创作进行了肯定的评价。
但是,当时文坛弥漫的激进主义文艺思潮和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最终导致了对赵树理的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农村现实的歪曲,丑化了正在进入共产主义的农民形象。
这些意见从现在来看显然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
赵树理是努力地想加入“时代的大合唱”、想写歌颂农村新生事物的作品的。
但长期的创作定势使他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实际上将歌颂也写成了揭露和批判。
《“锻炼锻炼”》创作的本意是站在青年干部杨小四的立场上,维护农村中的新生事物,让自私落后的人出点丑,意在“批评中农和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
但实际上却揭露了农村生活的贫困和农村干部作风的粗暴,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益激化的“干群矛盾”。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

中国现代文学自测8答案
一、单选题
题目1
题干
“鸳鸯蝴蝶派”时期的言情小说可视作“纯情小说”,代表作品是徐枕亚的
()。
选择一项:
a. 《玉梨魂》
b. 《金粉世家》
c. 《秋海棠》
d. 《啼笑因缘》
正确答案是:《玉梨魂》
题干
被公认为是现代武侠小说开端的是平江不肖生的()。
选择一项:
a. 《蜀山剑侠传》
b. 《江湖奇侠传》
c. 《联镖记》
d. 《七杀碑》
t.
正确答案是:《江湖奇侠传》
题干
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
()。
选择一项:
a. 《金粉世家》
b. 《春明外史》
c. 《五子登科》
d. 《啼笑因缘》
正确答案是:《五子登科》
题目4
题干
将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
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称为“四大谴责小说”的著名作家是
()。
选择一项:
a. 郭沫若
b. 鲁迅
c. 茅盾
d. 周作人
正确答案是:鲁迅
题目5
题干
长篇小说《上海春秋》和长篇传记小说《留芳记》的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张恨水
b. 无名氏
c. 包天笑
d. 周瘦鹃
正确答案是:包天笑
题目6
题干
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翻译,最早的应是1909年周氏兄弟
在东京出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B 5.D 6.C 7.B 8.A 9.C 10.DA.二、多项选择题11.ABC材12.BCD 13.ABC 14.ABD 15.ABC 16.ABD 17.BCD 18.ABC 19.ACD 20.ABC三、填空题21.新小说报讯22.冯文炳25.胡适26.郭沫若27.冯至28.冰心29.林语堂30.春柳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32.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A.“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B.“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C.“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34.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
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对于革命来讲污染革命的纯洁性,对于社会来讲,啊Q式的人绝非少数,败坏社会风气,不思进取,取笑打击进步者,阻碍社会的进步.35.《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
其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周朴园的形象,正是通过他对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态度的不同侧面得以表现的。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朴园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伪善和冷酷。
从课文开头我们似乎看到他对侍萍仍有着深深的怀念,可这种怀念既不能完全是虚伪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发自内心。
在这怀念当中,有着周朴园想掩饰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内。
如果说这种怀念中隐藏的虚伪性还不是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以后的一连串对话中,这种伪善性就表露无遗了。
当周朴园知道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他马上一反之前深情怀念的语气,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单从这两句问话中便可以看出他在“怀念”之下的真正心态。
等到侍萍说:“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后他就不像原先那么紧张了。
但他还是认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门来的,于是又冷冷地说了句:“三十年来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当他察觉到鲁侍萍感情上有爆发的冲动时,他马上害怕张扬出去会有损自己的体面,于是一再说着“旧事不必重提”的话,语调也变了,说了两段忏悔的话,想用感情来软化侍萍,目的达到后,他就转入下题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而从侍萍的“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这句话里,这才想起了过去侍萍的高傲倔强的性格,再联系到刚才一连串的对话,发现侍萍的性情原来没有什么大变,他安心了。
但他又马上想到如果鲁贵夹在中间,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他就说出了“话很多。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象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几句看来似乎不大连贯的话来。
在侍萍告诉他决不会让鲁贵知道这件事后,他就完全放心了。
在打听过另一个儿子的消息以后,他要问的都问了,要知道貌岸然的都知到了,他已解除了一切的恐惧和顾虑。
于是他就剥去了一切的伪装,赤裸裸地露出了他的本相。
所以他终于说出了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吧!”这句话充满铜臭气的话将他卑丑恶的灵魂揭露无遗。
通过这段话的分析,可以看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有着一条底线的。
也就是说,在往事对他现在的地位、声誉、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他尽可以去追念前情,一旦往事对他的名誉地位和“最圆满的家庭”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时,他那伪君子面具下的丑恶嘴脸就原形毕露了。
有了这个“怀念”,不但没有模糊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反而通过前后反差加深了对伪善性的表现。
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D 4.C 5.B 6.C 7.D 8.A 9、C10.D二、多项选择题11.BCD 12.ABC 13.ACD 14.ABD 15.BCD 16.ABCD 17.ACD 18.BCD 19.BCD 20.BCD三、填空题21.文学研究会22.鲁迅23.冯24.李金发25.戏剧26.论语27.胡适28.屈原29.192830.冰心四、简答题31.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这几类诗歌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A.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对现实的不满;三是对爱情的歌唱。
B.这三类诗歌创作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也是他的诗魂。
C.对现实的不满是因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对爱情的歌唱,又多半是借情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32.1949年以前的周作人散文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8—1927年可以看作前期。
请简要说明周作人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和收获(各举一例即可)。
A.有一部分属于新文学理论建设的文章,如《人的文学》、《论小诗》、《美文》等。
B.大部分是杂文,既有批判揭露性的,也有与“现代评论派”进行交锋的,如《碰伤》、《我们的闲话(二十六)》、《拜脚商兑》、《上下身》、《“先进国之妇女”》、《奴才礼赞》、《传单抄本》等。
C.记叙抒情类的小品散文出现稍晚,彻底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且名篇甚多,如《故乡的野菜》、《苍蝇》、《乌篷船》、《谈酒》、《初恋》、《山中杂信》等。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33.《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
“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
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
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的“犯罪”,都激起“他”更为沉重的忏悔,让“他”的忧郁症更为加重,自以为身体每况愈下,忧心忡忡。
直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蹈海自杀。
这样的作品,让守旧者视其为“诲淫”,“放荡”,却得到了很多青年的热读和追随。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参考教材P17_18面34.茅盾的“《蚀》三部曲”,描写一批时代新女性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过程,体现了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中国革命复杂性的独特认识,是茅盾写得最率真自然的小说,也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
《虹》希望通过一位知识女性的追求过程来表现中国革命的历程,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茅盾小说“残篇”的先例。
《三人行》写了三个中学生在“九一八”前后的故事,这种表现同龄人不同人生道路的对比方法,后来成为革命小说一种流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
如果说《蚀》、《虹》和《三人行》等都具有初期左翼创作浪漫谛克的某些特点,那么,1933年前夕完成的《林家铺子》、《春蚕》和《子夜》等却表现出鲜明而冷峻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林家铺子》描述了“一二八”战争前后上海附近小市镇上林家的小百货店从兴隆到倒闭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清晰分析。
《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代表,是茅盾第一篇真正以“乡土农村”为题材的作品,也是茅盾“农村三部曲”中最好的一篇。
而《子夜》的成功,不但标志着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而且更显示了左翼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上的实绩。
瞿秋白为此欢呼:“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你怎样评价茅盾创作的变化以及他在左翼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答: 这特点达到了极端很了不起感情也丰富他在左翼发展可以加大中共文学知识作业三单项选择题1 C 2.A 3.D 4.D 5.D 6.A 7.A 8.B 9.B10.D二、多项选择题11.ACD 12.ABCD 13.ABC 14.ABD15.AB 16.ABD 17.ABD 18.ABC 19.ABD 20.A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沉沦22.丰子恺23.夏衍24.郭沫若25.边城26.徐枕亚27.寒夜28.冰心_ 29.穆旦30.卞之琳四、简答题31.请从文体和文体特征两个角度,简要说明鲁迅在散文创作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A.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来看,鲁迅既是杂文的奠基者,又是散文诗的鼻祖。
B.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来看,鲁迅在“闲话体”和“独语体”这两种散文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32.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A.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构建了“艺术家”和“漂泊者”两组形象系列。
B.田汉早期剧作中的“艺术家”大多是歌女、乐师、诗人、作家或学生、编辑、画家、演员,这既与作者熟悉的生活经历有关,更在于作者借助这些来倾注自己的理想,这些人物大都年轻、正直、善良,怀抱理想、热爱艺术、追求真诚的爱,但又孤独、受社会压迫,生活与爱情遭受磨难。
C.而另一类浪迹天涯的“漂泊者”,成为剧作探求人生的哲理与诗意的表现的载体,增添了作品感伤性的历史内涵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