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压轴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1.如图所示,质量为4m 的物块与边长为L 、质量为m 、阻值为R 的正方形金属线圈abcd 由绕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绝缘细线相连,已知细线与斜面平行,物块放在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斜面倾角为300。
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上下边缘的高度为L ,上边界距离滑轮足够远,线圈ab 边距离磁场下边界的距离也为L 。
现将物块由静止释放,已知线圈cd 边出磁场前线圈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线圈刚进入磁场时ab 两点的电势差大小 (2)线圈通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答案】(1)3245ab U BL gL =;(2)32244532m g R Q mgL B L =-【解析】 【详解】(1)从开始运动到ab 边刚进入磁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14sin 30(4)2mgL mgL m m v =++,25v gL =应电动势E BLv =,此时ab 边相当于是电源,感应电流的方向为badcb ,a 为正极,b 为负极,所以ab 的电势差等于电路的路端电压,可得332445ab U E BL gL == (2)线圈cd 边出磁场前线圈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线圈和物块均合外力为0,可得绳子的拉力为2mg ,线圈受的安培力为mg ,所以线圈匀速的速度满足22mB L v mg R=,从ab 边刚进入磁场到cd 边刚离开磁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2143sin 3(4)2m mg L mgL m m v Q θ=+++,32244532m g R Q mgL B L=-2.如图,垂直于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 ,边长为 L 、电阻为 R 的单匝方形线圈 ABCD 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进入匀强磁场,在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求:(1)线圈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v 。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电学部分学生用)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电学部分学生用)例9、(18分)如图,匀强磁场垂直铜环所在的平面,导体棒a的一端固定在铜环的圆心O 处,另一端紧贴圆环,可绕O匀速转动.通过电刷把铜环、环心与两竖直平行金属板P、Q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R1、R2是定值电阻.带正电的小球通过绝缘细线挂在两板间M点,被拉起到水平位置;合上开关K,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小球沿圆弧经过M点正下方的N点到另一侧.已知:磁感应强度为B;a的角速度大小为ω,长度为l,电阻为r;R1=R2=2r,铜环电阻不计;P、Q两板间距为d;带电的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g.求:(1)a匀速转动的方向;(2)P、Q间电场强度E的大小;(3)小球通过N点时对细线拉力T的大小.例10、.如图所示,整个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经过桌边的虚线PQ与桌面成45°角,其上方有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绝缘小球,A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其质量为m,电量为q;B球不带电且质量为是km(k>7).A、B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小球的质量、电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火药炸完瞬间A的速度为v.求:(1)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A球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B在桌上相遇,求爆炸前A球与桌边P的距离.分析:(1)爆炸过程,AB的总动量守恒,可求出爆炸后瞬间B球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由题,A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重力和电场力平衡,爆炸后A进入磁场中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画出轨迹,由轨迹的圆心角求解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B在桌上相遇,由几何关系得到两球的位移关系,由运动学公式求解爆炸前A球与桌边P的距离.例11、2014年安徽卷 25题.(19分)如图所示,真空室内竖直条形区域I 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条形区域Ⅱ(含I 、Ⅱ区域分界面)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磁场和电场宽度均为l 且足够长,M 、N 为涂有荧光物质的竖直板。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高考压轴题解题策略
浙江省选考22题统计
2020.1 2020.7 2021.1 2021.6 2022.1 2022.6 2023.1
第22题图
361字
354字
514字
469字
559字
422字
414字
【十二月月考19题】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0的固定斜面上放置
一质量M=1kg、长度L=3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
4道计算题1659字
(2)若区域Ⅰ的电场强度大小E=B1
,区域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2=
,求被
探测到
的电子刚从板 M 逸出时速度 vM 的大小及与 x 轴的夹角 β;
(3)为了使从 O 点以各种大小和方向的速度射向区域Ⅰ的电子都能被探测到,需要调节区
域Ⅰ的电场强度 E 和区域Ⅱ的磁感应强度 B2,求 E 的最大值和 B2 的最大值。
(1)试求二次发光区的长度;
同一位置会先后接收到两个离子
称为二次发光区
(1)试求二次发光区的长度;
同一位置会先后接收到两个离子
称为二次发光区
刘家豪
(1)试求二次发光区的长度;
同一位置会先后接收到两个离子
称为二次发光区
【专题】高考压轴题解题策略探讨
一、解题“三部曲”:
1、“读题”: 目的:将信息点集中!
并给出B的取值范围
361字
【浙江2022.1.22】(10 分)如图为研究光电效应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可用于分析光子的信
息。在 xOy 平面 (纸面)内,垂直纸面的金属薄板 M、N 与 y 轴平行放置,板 N 中间有一小
孔 O。有一由 x 轴、y 轴和以 O 为圆心、圆心角为 90°的半径不同的两条圆弧所围的区域Ⅰ,
妙用“零”分解 巧解压轴题——物理压轴题的简单解法
妙用 零 分解㊀巧解压轴题物理压轴题的简单解法张杰栋(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ꎬ天津300467)摘㊀要: 高考物理压轴题 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特殊类型题目ꎬ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它具有内容多㊁综合性强㊁情景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特点.在解答此类题型时ꎬ必须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利用ꎬ通过 特殊处理 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零 分解法是解决压轴题的一种重要方法ꎬ它不仅可以提高解题效率ꎬ而且可大大减少解题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零分解法在解决这类题型中的具体应用.关键词: 零 分解ꎻ压轴题ꎻ物理题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5-0089-03收稿日期:2023-06-05作者简介:张杰栋(1982.4-)ꎬ女ꎬ黑龙江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 零 分解法是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问题来处理ꎬ以此能够快速得到答案.就目前的高考情况来看ꎬ在解答物理题时ꎬ往往会遇到很多难度较大的物理压轴题ꎬ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㊁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ꎬ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ꎬ在平时的学习中ꎬ我们一定要注重对这些物理压轴题的训练和研究.1物理压轴题的求解思路1.1认真审题ꎬ明确命题意图审题是解题的前提ꎬ很多同学在审题时ꎬ不能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信息中提取出解题的关键信息ꎬ而是纠缠在一些无关的细节之中ꎬ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ꎬ因此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从题目中提取出一些关键性的文字信息ꎬ如 某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 运动方向 竖直上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等等ꎬ这些文字信息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ꎬ并把它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解题信息[1].1.2分析题意ꎬ挖掘隐含条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ꎬ寻找题中的隐含条件ꎬ也就是找出其中所含的未知量㊁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找出这些隐含条件ꎬ再进行分析.将所有可能的情况一一列出ꎬ然后从这些情况中选择与之相符合的ꎬ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1.3列好方程ꎬ建立解题思路在运用 零 分解法进行分析㊁推理㊁判断的过程中ꎬ应注意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ꎬ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ꎬ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列出方程组ꎬ再利用运算和图像直观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ꎬ建立解题思路.1.4探究规律ꎬ得出正确答案当我们建立好了方程组之后ꎬ就要尝试着探究一下问题中出现的一些规律ꎬ例如物体受力发生改98变时速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等等ꎬ只有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了ꎬ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2].2物理压轴题的简单解法例1㊀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有一与xOy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ꎬ其具有一定的磁感应强度ꎬ使用B表示其大小ꎬ质量为mꎬ电量为q(q>0)的微粒ꎬ以各种初始速率和方向从坐标O开始沿着xOy平面进入到磁场中ꎬ其中粒子之间影响与重力忽略不计.如图1.图1㊀例1题图(a)如果将沿着y轴正方向㊁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添加到这个空间ꎬ则一粒子以初始速率v0沿着y轴正向射出ꎬ研究表明:粒子在xOy平面内做周期性运动ꎬ且在任一时间ꎬ粒子的x分量vx与其所处的y坐标成正比例关系ꎬ而比例系与场强度E无关ꎬ求这一粒子在移动中的最大速率vm.如图2.图2㊀例1题图(b)此题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在运动时ꎬ粒子只有电场力做功ꎬ所以速率最高值是在轨道最高的位置ꎬy坐标用ym表示ꎬ按照动能定理所得:qEym=12mv2m-mv20题目条件:Vm=kym设E数值为0的情况下ꎬ粒子的初始速度是v0ꎬ沿y轴正方向射入ꎬ所得:qv0B=mv20R0V0=kR0通过上面的公式所得结果:vm=EBEBæèçöø÷2+v20但是ꎬ正如标准答案中给出的:在E=0时ꎬ计算比例系数kꎬ在考试中时间比较紧迫ꎬ学生很难马上想到这种解题方式.对于这种问题ꎬ我们可以采用 零 分解的方法ꎬ运用等效思维ꎬ使问简单化. 零 分解是将一个 零 分成两个或若干个 非零 的等效数ꎬ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换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ꎬ然后将所得的结论进行综合.就这个问题来说ꎬ带电粒子的初始速度v0是沿着y轴前进ꎬx轴上速度是0.那么ꎬ 零 就可以被分成左右两种速度相等的相反的速率.当洛伦兹力和电场力相等时ꎬ右边的速率就会达到均衡ꎬ所得qv右B=qE.所以ꎬ右边的速率是不变的ꎬ并且当粒子在x轴上的时候ꎬ它的速度是v右=EBꎬ属于是匀速直线运动ꎻ当向左的速率v左=EB和y轴线的前向速率v0相结合后ꎬ所得到的速度是v=EBæèçöø÷2+v20ꎬ从而使粒子在一个半径r=mvqB的方向上均匀的旋转.㊀在粒子运动达到最高点的情况下ꎬ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属于是右方向ꎬ那么在此点上粒子的实际速度就已经是粒子运动过程中最高的速度.所得到的公式是:Vm=v右+v=EB+EBæèçöø÷2+v20可以看出ꎬ利用 零 分解方法得到的与标准答案一致的结论ꎬ即: 且任意时间内ꎬ粒子的x分量vx与其所处的y坐标成正相关ꎬ而比例系数与场强度E无关 的情况均未使用ꎬ而是使用 零 分解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易懂的求解ꎬ将复杂的螺旋式旋转等效为均匀的线性和均匀的圆的组合ꎬ既简单又深刻.09例2㊀我们熟知的移动电话使用的是微波通信方式ꎬ移动电话通常工作频率在900MHz/1800MHz.在电话使用中ꎬ微波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 加热效应 ꎬ随着微波场的增加ꎬ人们对它的吸收能力也随之增强ꎬ危害也随之增大.表1列出了某款电话的技术指标:表1㊀某手机主要技术参数工作电压标准配置电池最长通话时间最大发射功率工作频率4.1V670mAh300min2W900MHz/1800MHz㊀㊀按照以上所述的技术指标及以上所述的微波特点ꎬ回答下列问题:(1)手机的最高工作电流大约是多少?在300分钟的电话中ꎬ电话的平均功耗是多少? (2)针对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ꎬ提出两种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方法.(3)网络上出现了一条关于 用电话煮蛋 的新闻:两位实验者ꎬ将一颗生鸡蛋放入一个陶罐中ꎬ然后将一只电话放入碗中ꎬ将电话和鸡蛋之间的间隔维持在2厘米ꎬ然后用一只电话拨打另外一只电话.当实验进行到65分钟的时候ꎬ研究者们把鸡蛋拿出来ꎬ结果是熟的.你能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个信息是否真实?思路:(1)电话的最大工作电流运用到知识点是:电功率公式.在300分钟通话中平均功率是:P=4.1V∗0.67A∗60∗60s/300∗60s=0.55W(2)①尽可能缩短呼叫时长ꎻ②减少移动电话的发送能量(例如ꎬCDMA移动电话的最大发送能量是0.2W)(3)①对真实性的判定:这条新闻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真实的.②原因:假设一颗蛋的重量为50克ꎬ它的主要成份是水分ꎬ所以当一个蛋被煮好时ꎬ它所需要的热量是:Q=cm(tᶄ-t)=1.68ˑ104Jꎬ如果两台电话交谈65分钟ꎬ那么它所产生的热量就是2Wˑ65ˑ60sˑ2=1.56ˑ104Jꎬ而从电话的角度来看ꎬ它所需要的热量是一样的.3解题思路3.1面对题目:建立自信ꎬ快速调整状态别以为这是一道难题ꎬ就会放弃ꎬ要勇敢地面对ꎬ要有信心.上面的问题是ꎬ手机的用途实在是太多了ꎬ大家都很感兴趣ꎬ所以我们就顺着这主题往下走.3.2对题目进行审核:认真思考ꎬ筛选资料ꎬ找出疑问的地方审题也就是要读题ꎬ在对题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ꎬ筛选出微波及其特性㊁手机的工作频率波段及其加热效应㊁手机主要技术参数及工作电流平均功率等有用的信息.经过调查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移动电话的工作电压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②移动电话的平均功耗与哪些因素有关?③如何降低手机的电磁辐伤害?④鸡蛋在煮熟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与移动电话发出的电磁辐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3解决问题化难为容易ꎬ选择合适的突破口.3.4解决问题抓住要点ꎬ突出重点ꎬ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3.5总结反思ꎬ检查验证ꎬ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点在物理中ꎬ物理公式与物理原理往往是相辅相成的ꎬ在很多情况下ꎬ这些物理公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ꎬ这就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它们.总之ꎬ要想解题ꎬ就必须做到耐心和细心.特别是对于那些 零 分解法的应用来说ꎬ更需要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ꎬ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张一驰ꎬ周文钊.浅析物理试题的育人功能:以2021年 八省联考 河北卷压轴题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ꎬ2021ꎬ50(32):65-67. [2]来飞ꎬ张强.应用摩擦角解决高中物理中的极值问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0(19):86-87.[责任编辑:李㊀璟]19。
物理高考压轴题2024高考解题方法有哪些
物理高考压轴题2024高考_解题方法有哪些高考物理压轴题怎么解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
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
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
高中物理压轴题04 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解析版)
压轴题04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1.本专题是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典型题型,包括应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系统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中既可以在选择题中命题,更会在计算题中命题。
2024年高考对于动量和能量的考查仍然是热点。
2.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不仅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3.用到的相关知识有: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重点考查类型为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爆炸问题等。
考向一:动量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1.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这种情况下,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F·Δt=Δp是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公式中的F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
3.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的两类物理现象(1)当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力F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力F就越小,如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而掉在沙地上不易碎。
(2)当作用力F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动量变化量Δp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动量变化量Δp越小。
4.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既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是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2)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力,不必分析内力。
(3)规定正方向。
(4)写出研究对象的初、末动量和合外力的冲量(或各外力在各个阶段的冲量的矢量和),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考向二: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问题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m1v1=m1v′1+m2v′2①12m 1v 21=12m 1v ′21+12m 2v ′22②由①②得v ′1=m 1-m 2v 1m 1+m 2v ′2=2m 1v 1m 1+m 2结论:①当m 1=m 2时,v ′1=0,v ′2=v 1,两球碰撞后交换了速度。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归纳,含例题!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归纳,含例题!1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
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
应试策略:(1)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
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
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2带电粒子运动型计算题大致有两类,一是粒子依次进入不同的有界场区,二是粒子进入复合场区.近年来高考重点就是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分析求解,周期、半径、轨迹、速度、临界值等.再结合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进行综合考查。
应试策略:正确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什么运动,取决于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及初始状态的速度,因此应把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速度选择器)。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是考生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该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道题目。
题目: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已知物体在t=0时刻的位置为原点O,速度为v0。
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t=0到t=4s的位移是多少?2. 物体在t=4s时的加速度是多少?3. 物体在t=4s到t=8s的位移是多少?4. 物体在t=8s时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物体在t=0到t=4s的位移是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
根据图象可知,在t=0到t=4s的时间段内,速度保持为v0,即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 v0 × (4-0) = 4v0。
2. 物体在t=4s时的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来确定。
根据图象可知,在t=4s时,速度的斜率为0,即速度不再变化,因此加速度为0。
3. 物体在t=4s到t=8s的位移同样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来计算。
根据图象可知,在t=4s到t=8s的时间段内,速度保持为-v0,即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 -v0 × (8-4) = -4v0。
4. 物体在t=8s时的加速度同样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来确定。
根据图象可知,在t=8s时,速度的斜率为0,即速度不再变化,因此加速度为0。
综上所述,根据给定的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t=0到t=4s的位移为4v0;2. 物体在t=4s时的加速度为0;3. 物体在t=4s到t=8s的位移为-4v0;4. 物体在t=8s时的加速度为0。
这道题目考察了考生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图象,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同时,这道题目也考察了考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压轴题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压轴题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1.如图所示,线圈工件加工车间的传送带不停地水平传送长为L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正方形线圈,在传送带的左端线圈无初速地放在以恒定速度v 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经过一段时间,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v 后,线圈与传送带始终相对静止,并通过一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已知当一个线圈刚好开始匀速度运动时,下一个线圈恰好放在传送带上,线圈匀速运动时,每两个线圈间保持距离L 不变,匀强磁场的宽度为3L ,求:(1)每个线圈通过磁场区域产生的热量Q .(2)在某个线圈加速的过程中,该线圈通过的距离S 1和在这段时间里传送带通过的距离S 2之比.(3)传送带每传送一个线圈,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E (不考虑电动机自身的能耗)【答案】(1)232B L vQ R= (2) S 1:S 2=1:2 (3)E=mv 2+2B 2L 3v/R【解析】 【分析】 【详解】(1)线圈匀速通过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 ,则每个线圈通过磁场区域产生的热量为223()22BLv L B L vQ Pt R v R===(2)对于线圈:做匀加速运动,则有S 1=vt /2 对于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S 2=vt 故S 1:S 2=1:2(3)线圈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为2112vts s s s ∆=-== 线圈获得动能E K =mv 2/2=fS 1传送带上的热量损失Q /=f (S 2-S 1)=mv 2/2送带每传送一个线圈,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为E =E K +Q +Q /=mv 2+2B 2L 3v/R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掌握焦耳定律、E=BLv 、欧姆定律和能量如何转化是关键.2.如图甲所示,MN 、PQ 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 、P 之间接电阻箱R ,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1T .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 ,现从静止释放杆ab ,测得最大速度为v m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v m 与R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 ,重力加速度g 取l0m/s 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求:(1)杆ab 下滑过程中流过R 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及R =0时最大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 (2)金属杆的质量m 和阻值r ;(3)当R =4Ω时,求回路瞬时电功率每增加2W 的过程中合外力对杆做的功W . 【答案】(1)电流方向从M 流到P ,E =4V (2)m =0.8kg ,r =2Ω (3)W =1.2J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中的单棒问题,涉及动生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等知识.(1)由右手定则可得,流过R 的电流方向从M 流到P 据乙图可得,R=0时,最大速度为2m/s ,则E m = BLv = 4V (2)设最大速度为v ,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 BLv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I R r=+ 杆达到最大速度时0mgsin BIL θ-= 得 2222sin sin B L mg mg v R r B L θθ=+ 结合函数图像解得:m = 0.8kg 、r = 2Ω(3)由题意:由感应电动势E = BLv 和功率关系2E P R r =+得222B L V P R r=+则22222221B L V B L V P R r R r∆=-++ 再由动能定理22211122W mV mV =- 得22()1.22m R r W P J B L+=∆=3.如图所示,两平行长直金属导轨(不计电阻)水平放置,间距为L ,有两根长度均为L 、电阻均为R 、质量均为m 的导体棒AB 、CD 平放在金属导轨上。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纵观历届高考物理压轴题,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综合的知识面较广、隐含的条件多、思维量大、难度较高,它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因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现将压轴题大致分为如下五类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同学生带来一些帮助。
1、动力学压轴题这类题以运动和力的关系为中心,解题方法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主要力学规律,因此是一类大型的压轴题,也是高考中考查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压轴题。
例1 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m=2千克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千克的小滑块,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摩擦系数μ=0.4.开始时平板车和滑块共同以v 0=2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并与坚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
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
(取g=10m/s 2) 求:(99年上海高考)(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平板车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
(3)为使滑块始终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平板车至少多长? 解析:(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碰后,在滑块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下先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返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在小车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下向右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v 1.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0-mv 0=(M+m)v 1, 解得v 1=0.4m/s 。
又平板车向左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μMg/m=6m/s 2,故车第一次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m =a v 220=31m. (2)车向左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 m =a v 220=31m,向右运动的位移为S=av 221=304.0m ,∵S m >S,∴车第二次碰撞墙壁前与滑块已达到共同速度v 1=0.4m/s 。
(3)由题可知,车最终靠墙停下。
2023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
2023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2023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一、引言202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一直备受广大考生的关注。
特别是乙卷的压轴题更是成为了考生们讨论的热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题目。
二、题目概述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的题目是什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的具体内容。
题目内容概括:某地区的一所学校,为了提倡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将学校的照明系统改为LED灯。
LED灯的功率为5W,发光效率为50lm/W,假设该地区的电费为0.5元/kWh,请回答以下问题:1. 计算LED灯一年的运行成本,并与传统白炽灯进行对比;2. 通过计算灯泡的亮度,分析LED灯在照明效果上的优势。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个题目,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三、LED灯的能效分析我们来计算LED灯一年的运行成本。
LED灯的功率为5W,发光效率为50lm/W。
我们知道,能效是指单位能量产生的光效,其计算公式为:能效 = 光通量(lm)/功率(W)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LED灯的能效为50lm/W。
那么LED灯一年的运行成本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可以根据LED灯的功率和每小时的电费,来计算 LED灯每年的运行成本:LED灯每小时的耗电量 = 功率× 使用时间= 5W × 1h = 5WhLED灯每年的耗电量 = 每小时的耗电量× 365天= 5Wh × 365天LED灯每年的运行成本 = LED灯每年的耗电量× 电费 = LED灯每年的耗电量× 0.5元/kWh接下来,我们通过计算灯泡的亮度,分析LED灯在照明效果上的优势。
灯泡的亮度通常用光通量来表示,其单位为流明(lm)。
根据题目提供的发光效率,我们可以计算 LED灯和传统白炽灯的亮度:LED灯的光通量 = LED灯的功率× 发光效率= 5W × 50lm/W白炽灯的光通量 = 白炽灯的功率× 发光效率 = ...根据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 LED灯和白炽灯的亮度对比结果,并分析 LED灯在照明效果上的优势所在。
高考物理历年压轴大题分析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文末附详解)第1题如图12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 的匀强电场E ,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一个质量为m =0.1 kg ,带电量为q =0.5 C 的物体,从板的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 点,PC =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 2 ,求:(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 1和v 2(3)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4)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图12第2题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的木板C,质量m c=5kg,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和B,m A=1kg,m B=4kg,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A、B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以速度6m/s水平向左运动,A、B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1)当两滑块A、B都与挡板碰撞后,C的速度是多大?(2)到A、B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的位移为多少?3(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时,弹簧示数为F1为F,测得斜面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2(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4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A 、B 和C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m C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 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A 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B 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 点.若木块A 静止于P 点,木块C 从Q 点开始以初速度032v 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C 停在斜面上的R 点,求P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全国超难变态高考物理压轴题
全国超难变态高考物理压轴题最近,一道题目在中国的高考物理试卷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道题目被称为“全国超难变态高考物理压轴题”,因为它需要高考生具备相当高的物理知识水平才能解答出来。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一个球从1米高度落下,每次落地后反弹回高度的一半再落下。
求此球在第10次落地时一共经过了多少米,达到了多高?题目很简单,但是解法并不容易。
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理解题意。
题目是在描述一个球的运动。
球从1米高度落下,每次反弹回高度的一半再落下。
问球在第10次落地时一共经过了多少米,达到了多高?第二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把球的运动轨迹画成一个等比数列。
第一项为1米,公比为1/2。
这个等比数列的前10项就是球在第1次到第10次落地的行程,也就是球每次落地前所走的路程。
直接使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计算出球的总路程。
第三步,计算总路程。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球在第1次到第10次落地前所走的路程为:S = a1(1-q^n)/(1-q)其中a1是等比数列的第一项,q是公比,n是项数。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球在前10次落地前所走的路程为:S = 1(1-(1/2)^10)/(1-1/2)S ≈ 1.998米第四步,计算最高点。
球最高点的高度是在第9次落地后达到的,因此我们需要计算出第9次落地后球反弹到的高度,也就是最高点的高度。
我们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来计算出第9次落地后球反弹到的高度:hn = hn+1/2其中hn表示第n次落地后球反弹到的高度。
代入数据得到:h10 = h9/2h9 = h8/2h8 = h7/2h7 = h6/2h6 = h5/2h5 = h4/2h4 = h3/2h3 = h2/2h2 = h1/2h1 = 1因此,球在第10次落地后达到的最高点的高度为:h10 = h9/2h10 ≈ 0.098米综上所述,这道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当高的物理知识水平才能解答出来。
物理高考压轴题总结归纳
物理高考压轴题总结归纳物理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物理知识对于高考来说至关重要。
高考压轴题则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的题目。
本文将针对物理高考压轴题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热学部分1. 热传递:这类题目常见于高考,通过给出物体的温度、面积、热导率等信息,考察学生对热传递规律的理解。
解题时,需要运用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如热传导方程、热阻和热导率的关系等。
2. 热力学循环: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热力学循环的理解。
常见题型有卡诺循环和汽车内燃机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热力学循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灵活运用热力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二、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和折射: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掌握。
常见的题型有平面镜和透明介质的折射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2. 光的干涉和衍射: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理解。
常见的题型有等厚干涉和衍射格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干涉和衍射的理论知识,能够利用波的原理进行分析,捕捉到问题的关键点。
三、电磁部分1. 电路分析: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电路分析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和电流的计算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定律,善于转化为简单的电路,便于计算和理解。
2. 电磁感应: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常见的题型有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四、力学部分1. 牛顿定律: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牛顿定律的掌握。
常见的题型有平衡条件的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和加速度的计算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牛顿定律的应用,并能够确定合适的参考系。
2. 动量和能量守恒: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常见的题型有碰撞问题和物体的机械能转化等。
解题时需要熟悉动量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难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难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题1.如图所示,两条竖直长虚线所夹的区域被线段MN 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下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两电场均为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大小相同。
挡板PQ 垂直MN 放置,挡板的中点置于N 点。
在挡板的右侧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在左侧虚线上紧靠M 的上方取点A ,一比荷qm=5×105C/kg 的带正电粒子,从A 点以v 0=2×103m/s 的速度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粒子恰好从P 点离开电场,经过磁场的作用后恰好从Q 点回到电场。
已知MN 、PQ 的长度均为L=0.5m ,不考虑重力对带电粒子的影响,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在左侧虚线上M 点的下方取一点C ,且CM=0.5m ,带负电的粒子从C 点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带负电粒子与上述带正电粒子除电性相反外其他都相同。
若两带电粒子经过磁场后同时分别运动到Q 点和P 点,求两带电粒子在A 、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
【答案】(1) 16/N C (2) 21.610T -⨯ (3) 43.910s -⨯ 【解析】 【详解】(1)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L=v 0t2122L qE t m = 解得E=16N/C(2)设带正电的粒子从P 点射出电场时与虚线的夹角为θ,则:0tan v qE t mθ=可得θ=450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2v 0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2v qvB m r=由几何关系可知2r L = 解得B=1.6×10-2T(3)两带电粒子在电场中都做类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相同;两带电粒子在磁场中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带正电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32π,带负电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2π;两带电粒子在AC 两点进入电场的时间差就是两粒子在磁场中的时间差; 若带电粒子能在匀强磁场中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其运动一周的时间22r mT v qBππ==; 带正电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135.910s 4t T -==⨯; 带负电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212.010s 4t T -==⨯ 带电粒子在A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为412 3.910t t t s -∆=-=⨯2.如图所示,在一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有圆形区域,圆心在x 轴负半轴上,P 、Q 是圆上的两点,坐标分别为P (-8L ,0),Q (-3L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压轴题分析及求解方法一、滑块-木板模型类问题探究【例1】【2017·新课标Ⅲ卷】(20分)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 。
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
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
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在物块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① ②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⑤ 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 1。
由运动学公式有⑦ 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⑨ 10.4t s =(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⑩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11A f m g μ=21B f m g μ=32()A B f m m m g μ=++1A A f m a =2B B f m a =2131f f f ma --=101B v v a t =-111v a t =1 1 m/s v =201112B B s v t a t =-第二定律有⑪ 由①②④⑤式知,a A =a B ;再由⑦⑧可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
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 2,设A 的速度大小从v 1变到v 2所用时间为t 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⑫对A 有⑬得20.3t s =在t 2时间间隔内,B (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⑭ 在(t 1+t 2)时间间隔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⑮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
因此A 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⑰(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例2】【2015新课标II -25】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θ37°=3/5 )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求:(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审题】这是一道特别复杂的综合题,不仅物理过程多,而且干扰因素也多。
乍看不是板、块的题目,但处理方法与 板、块问题完全相同。
碎石堆A 可看作物块,石板B 可看作长木板。
求解时可以将题中复杂的物理过程拆散分解为如下3个小过程,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轻易破解本题。
过程1:碎石堆A 从静止开始在石板B 上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石板B 在山坡上以加速度a 2做匀加速运动至碎石堆A 与石板B 间无摩擦 的过程;过程2:碎石堆A 在石板B 上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石板B 在山坡上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至石板静止的过程;过程3:碎石堆A 在石板B 上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至碎石堆A 离开石板B 的过程。
也可把碎石堆A 的运动看作先以a 1做匀加速运动,后以a 1’做匀加速运动两个过程。
把石板B132()B f f m m a +=+2122v v a t =-212A v v a t =-+21122212s v t a t =-2012121()()2A A s v t t a t t =+-+01A B s s s s =++0 1.9 m s =看作先a 2做匀加速运动,后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至石板静止的两个过程。
解析:(1)在过程一中对A 、B 受力分析如图:对A 有:111f N μ= ① 1cos N mg α= ② 11sin mg f ma α-= ③ 对B 有:222f N μ= ④ 21cos N N mg α=+ ⑤212sin mg f f ma α-+= ⑥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 1=3m/s 2 ⑦ a 2=1m/s 2 ⑧(2)在t 1=2s 时,设A 、B 的速度分别为v 1 和v 2 则1116/v a t m s ==⑨2212/v a t m s == ⑩t>t 1时,设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1’ 和a2’ 则对A :'1sin mg ma α= 得 '216/a m s = (11)对B :'22sin mg f ma α-= 得 '222/a m s =- (12)即B 做减速运动,设经时间t2 速度为零,则 '2220v a t += (13)联立(11)(12)(13)得t 2 =1s (14)在t 1+t 2 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 2'22'21112122122221111()()2222S a t v t a t a t v t a t =++-+- (15) 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经时间t 3 后A 离开B则有; ''21123131()2L S v a t t a t -=++ (16) 可得:t 3=1s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则A 在B 上运动的总时间:t= t 1 +t 2 +t 3=4s (17)方法二:(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方法三:把碎石堆A 的运动看作先以a1做匀加速运动,后以a1’做匀加速运动两个过程。
把石板B 看作先a2做匀加速运动,后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至石板静止的两个过程。
设t1=2s 后,B 减速运动的为s ’ ,A 在B 上运动的时间为t2 则:A 全过程的位移为: 2'21112121122A S a t v t a t =++B 全过程的位移为:22221'2122B v S a t a =+ 又A B S S L -=解得t2 =2s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故A 在B 上运动的总时间t=t 1 +t 2 =4s二、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综合例3. (2016新课标I-25)(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 的底端A 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 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6R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 点,7AC R A B C D =,、、、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质量为m 的小物块P 自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 点(未画出)随后P 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 点,4AF R =。
已知P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14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取3sin375︒=,4cos375︒=) (1) 求 P 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 求P 运动到E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 改变物块P 的质量,将P 推至E 点,从静止开始释放。
已知P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 G 点。
G 点在C 点的左下方,与C 点水平相距7R/2 、竖直相距R ,求P 运动到D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 的质量。
解:(1)根据题意知,B 、C 之间的距离为L 为72L R R =-①设P 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v B ,由动能定理得21sin cos 2B mgL mgL mv θμθ-= ② 式中θ=37°,联立①②式并由题给条件得2B v gR = ③(2)设BE=x 。
P 到达E 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
P 由B 点运动到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21sin cos 02P B mgx mgx E mv θμθ--=- ④ E 、F 之间的距离L 1为 142R R x L =-+⑤P 到达E 点后反弹,从E 点运动到F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11––P E mgL sin mgLcos θμθ 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并由题给条件得x R = ⑦12 2.45P E mgR mg == ⑧ (3)设改变后P 的质量为m 1。
D 点与G 点的水平距离x 1和数值距离y 1分别为175sin 26x R R θ=-⑨ 155cos 66y R R R θ=++ ⑩式中,已应用了过C 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θ的事实。
设P 在D 点的速度为v D ,由D 点运动到G 点的时间为t 。
由平抛运动公式有2112y gt = ⑪ 1D x v t = ⑫联立⑨⑩⑪⑪式得355D v gR = ⑬ 设P 在C 点速度的大小为v C 。
在P 由C 运动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221111155(cos )2266c D m v m v m g R R θ=++ ⑭ P 由E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 同理,由动能定理有21111(5)sin (5)cos 2P c E m g x R m g x R m v θμθ-+-+= ⑮联立⑦⑧⑬⑭⑮式得113m m = ⑯例4、(年广东理综卷第36题)如图20所示,以A 、B 和C 、D 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 、C ,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 点,运动到A 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 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 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 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滑板质量M=2m ,两半圆半径均为R ,板长 ,板右端到C 的距离L 在R<L<5R范围内取值,E 距A 为S=5R ,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 ,重力加速度取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