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教学评价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教学评价的理解
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形势下,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 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

但不少中小体育教师忽略了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改革,使得体育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再加上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很容易步入误区,其体现如下:传统评价误区: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成绩,往往以动作规范不规范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

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

主观评价误区:教师认为体育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活动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厌学情绪。

单一评价误区: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体育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单一活动定成绩"的做法。

即让学生完成指定的活动如立定跳远或长跑,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这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体育评价的全面性和体育教育的特殊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重过程、重创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体育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兴趣评价:音乐课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

在音乐课的开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态度,有助于
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予以肯定,加发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

这样,学生主动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二、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体育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体育活动作为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一个方面,是十分很重要的。

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体育煅练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

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体育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一)以学生为本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一切是围绕主体的需求来进行的,教学中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确认。

情境教学、场地设计、器材配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与传统的教学要求完全不同。

传统体育课由于始终未能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没有跳出“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圈子。

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以竞技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渐被扬弃,体育正在从完整的运动技术传授型转变为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爱好与习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

在学习目标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许多可能达成学习目标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选择不同的内容来表达学习目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是受学习目标制约的,在同一学习目标下,确实存在着多种途径可以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考虑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以便选择。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统一、规范和有序,但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

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恰恰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爱好。

因此,在一节课上,如果同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只要是对达成目标有利,就是合理的,也是应该提倡的。

这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二)情感交流
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活力。

做课教师大都注重情感教育,如创设情境、关注差异、师生平等、尊重人格、尊重选择等。

这会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情感,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计划中已经出现了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但这种教学设计围绕教师的“教”而开展的。

也就是说,这些师生互动是在“教师要如何教”的前提下来研究“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

在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表现出互动的特征,即是双向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引导者、启发者。

教师还要通过观察、分析,掌握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时教师的职能可能就是帮助者、服务者、伙伴。

学生的学习既有主动学习的一面,也有产生疑惑,要求教师帮助的一面,这种双向性的交流形成了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反映了师生双方对体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逐渐趋于一致。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故事化、游戏化和儿童化,趣味性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的陈述方式是语言式的、连贯的陈述方式。

传统的体育课阶段分明,构思严谨,程序不变,设置细致,紧扣时间,独立性强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紧紧围绕教材而进行的,其中各阶段的设计既可以具有相关因素,也可以互不相关。

例如每节课都要出现的队列练习和热身活动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教师可以选择与基本教材无关的内容来操练队伍与热身,结束阶段的放松练习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构形成了一种断裂的、间隙的教学,对养成学生学习时的思维连贯性和完整性都很不利。

采用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维变化,加强课的整体教育效果和前后的呼应性,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是连贯的、递进的。

采用情境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情境完整,逻辑性强。

另外教材要包容在合理的情境之中,锻炼过程与情境发展过程要紧密结合,情境不离锻炼,锻炼依托情境。

一个教材能有几个情境去设计,一个情境能用于几个教材。

(四)评价机制
主要采取整体联动的评价机制。

包括物品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在评价方式上全国由于地域广阔等原因内容较丰富、方法较灵活。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我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总之,让学生在体育课玩的开心,全身投入到课堂中去,积极锻炼身体,快乐体育陪伴他们健康的成长,终身热爱体育,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课也才是名符其实的现代体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