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小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含解析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含解析

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

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

“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

”这说明分封制(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2.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想把才能卓越的少子季历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季历上有太伯、仲雍二兄,亶父深感为难。

后来,太伯和仲雍在荆蛮死去,季历最终得立。

该事例体现了( )A.禅让制的现实性B.宗法制的变通性C.世袭制的跨代性D.分封制的灵活性3.秦将岭南以南的桂阳县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划归岭南的象郡。

秦如此划分的目的是( )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B.推动岭南地区经济开发C.便利地方政府施政管理D.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4.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

此举旨在( ) 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C.确保君主权利高度集中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5.《宋书·百官志》记载:郡守,秦官。

秦灭诸侯,随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汉景帝中二年,更名守曰太守,尉为都尉……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晋成帝成康七年,又省诸郡丞……宋太祖元嘉四年,复置。

据此可知( ) A.郡的设置最早出现于秦朝B.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和封国并行C.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加强D.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具有延续性6.对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一“政权结构”中的“十省”()A.属于“都省”直辖的行政区域B.管辖范围包括西藏、青海等地区C.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郡、县D.行使权力时受到“都省”的节制7.东汉尚书陈忠说,旧时“三公”地位高、权力大,百官崇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三公”虽有丞相之名,但实权在尚书手中,遇到大灾时,却又将之归罪“三公”,甚至罢免。

专题05 世界古代史-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小角度】细讲精练

专题05  世界古代史-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小角度】细讲精练

13.铁器的出现和传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现代考 古发现,该地区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可以 推测,随着班图人南迁,冶铁技术也得以传播。由此可知( ) A.班图人的迁徙范围极其广大 B.班图人迁徙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非洲是古代农业的重要发生地 D.非洲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铁技术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5.考古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 据。右边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 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C.C
B.B D.D
B
材料
结论
大约从 9000 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 美洲域外作
A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文明的扩张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文明的扩张
(1)古埃及:向叙利亚和巴勒斯 坦扩张,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2)古巴比伦和亚述:古巴比伦王国 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伸展到 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了整个两河流 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并一度 征服了埃及。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 (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 (1500年)
十月革命 (1917年)
第一部分
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早期发展
帝国的出现
一、文明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表现: 技术进步 (主要是农耕、制陶和冶金技术的出现)、文字的形成、城市的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10:辽夏金元的统治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10:辽夏金元的统治

元朝的民族关系 3.民族交融
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14世纪中 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大批留居内地 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交融。
二、核心素养突破
家国情怀
汉文化对辽夏金少数民族的积极影响★★
1.汉文化推动了辽夏金的封建化进程 (1)政治制度: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基本沿用唐代官制;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 宋,推行科举制,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受儒学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 (2)经济:金的租佃制得到普及,广大女真贵族成为地主,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农业取代游牧、渔猎 成为女真的主要经济支柱,增强经济的稳定性。 2.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促进了辽夏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西夏文仿照汉字楷书创制,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金也创制了女真 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汉文化巩固了金政权的稳定发展 金政权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余年,和他学习汉文化有着直接关系。金世宗时,内政平稳,军事、经济等方 面的发展达到顶峰,这巩固了政权的稳定发展。
制度
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辽与西夏
2.西夏的建立和夏金关系 (2)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金朝入主中原
过程 起源
建立 政权
制度 征战 迁都
鼎盛
内容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答案:B
地方
行省 制度
特点 意义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 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答案)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答案)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单选题1.五口通商后,茶叶出口大幅度上升。

同治六年(1867年),中国供给欧美国家茶叶总量约1.9亿磅,约占其消费总量的90%。

伴随茶叶出口大量增加,国内各地新辟茶园增多,植茶面积迅速扩大。

这种状况反映了当时( )A.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B.自然经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主体D.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2.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3.“(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

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

……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李鸿章B.林则徐C.刘永福D.左宗棠4.有学者认为,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分为军机大臣荣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东南督抚张之洞等三个派别,三者之间矛盾重重。

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惜以牺牲条款利益为代价。

这主要表明当时( )A.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B.清廷权臣明争暗斗激烈C.清朝专制政治体制已病入膏肓D.近代民族意识尚未形成5.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6.在南京,金陵关税务司韩森满意地指出:“我相信外国人在南京比在别处还安全,虽然有排外的揭帖,但一贴上就被扯下来,换上意义相反的告示。

”在湖广,张之洞断然下令:“已添重兵,出告示饬州县禁谣拿匪,敢有生事,立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力任保护。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含解析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含解析

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原先深藏于宮廷密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已是大势所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私学兴起推动教育平等B.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C.文化下移导致官学崩溃D.“百家争鸣”成为时代潮流2.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3.《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C.借助于传统文化宣扬儒家思想D.“贞”字内涵的演化受时代影响4.“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5.《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

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6.《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7.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历史小高考全部知识点

历史小高考全部知识点

历史小高考全部知识点(正文部分)一、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变化3. 秦朝的统一战争及其政治、经济影响4.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变迁6.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成就7.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统一战争8. 宋朝的政治、经济及科技进步9.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10.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11. 清朝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状况二、近代史知识点1.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及中国的反侵略斗争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5.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与胜利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治体制建设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9.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外交政策10.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决策与政策三、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特点2. 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3. 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点4. 中国的主要水系与水资源分布5.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6. 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与农作物分布7.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域与产业布局8. 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与通讯发展9. 中国的主要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规律10. 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措施四、政治知识点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领导人2. 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其主要内容3. 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民主法治建设4.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与党内民主5.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与措施6. 中国的政治参与与民主监督7.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8.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体系建设9. 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10. 中共十九大以来的重大决策与政策五、经济知识点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外贸政策3.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战略4. 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6.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7.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战略8.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发展9. 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10. 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六、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与作家2.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3. 中国的传统舞蹈与音乐艺术4. 中国的传统绘画与雕塑艺术5.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6. 中国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7. 中国的传统医药与中医文化8. 中国的历史遗址与文物保护9. 中国的现代文学与艺术作品10. 中国的电影与电视文化以上为历史小高考全部知识点的概述,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波斯帝国++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波斯帝国++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波斯帝国一、单选题1.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实行经济改革,推行度量衡双轨制。

一方面,融合波斯本土度量衡和巴比伦、亚述度量衡,推出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另一方面,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

这些举措旨在()A.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矛盾B.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C.加强对被征服地的控制D.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2.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

这些反映出波斯帝国()A.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力弱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C.规模的庞大和构成的复杂D.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3.据记载,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从大流士一世开始便推行包税制,即在规定了各行省的固定税额后,允许它们将其分解转包给当地包税商。

包税商以波斯帝国之名征税,但征缴的钱物远大于需上缴给波斯中央政府的税额。

为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他们又把多收缴的诸如粮食、布匹等实物进行贩卖。

据此可知,包税制的实施()A.保证了希波战争的军事需要B.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有利于波斯商品经济的发展D.损害封建土地贵族的利益4.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版图空前膨胀,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

为有效治理,大流士一世()A.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B.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C.任用马其顿人担任要职D.借助佛教强化了统治5.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

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D.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6.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征服后,埃及国王的这一神圣地位让位于波斯皇帝。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ppt课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ppt课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古希腊兴衰大事记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③前594年:梭伦当选雅典城邦首席执政官,开始推行改革,为民 主政治奠基。 ④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⑸前5世纪:赢得希波战争的胜利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提洛 同盟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改革, 剥夺贵族议会的权力,把权力移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 议事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雅典经济、政治和文化 都发展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主和主要文化中心。
二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3、高考的热点: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对中国今天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二是古希腊先哲人文主 义精神对中国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世界史时间范畴
前30世纪 476年
爱琴文 明出现
西罗马帝 国灭亡
14、15世纪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古代希腊罗马史》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希腊雅典卫城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罗马圆形剧场
考纲范围
(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三) 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亚里士多德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考纲内容】
⒈模块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⑴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 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⑵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⒉模块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王安石变法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王安石变法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1.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

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

”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2.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 )A.尊崇儒家思想B.选拔实用人才C.笼络广大士人D.打击地主官僚3.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为营造“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

贫者土著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的社会氛围,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 )A.青苗法B.免税法C.保甲法D.市易法5.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原来积贫的局面,这表现在( )①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开辟了许多荒地④国库充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6.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王安石变法有利于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改革科举制7.“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下面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演变,以及周朝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起和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兵马俑的发现;汉朝的高质量统治、丝绸之路的开拓。

二、近代史1.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封建主义的兴盛;清朝的海禁政策、与列强的战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对封建统治的挑战。

3. 辛亥革命和后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抗战等重要战役的经过和影响。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四、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原因,以及维尔萨伊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以及战争的全球影响。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的起源、核武器竞赛、苏联解体、全球化的趋势等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要的农耕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扩展知识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1: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D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

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漫画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日军陷入狼狈处境,因此③④正确。

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故②错误。

1941年日军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全部沿海地区,不存在“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的问题,故①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3.(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合作。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2023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有很多,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知识点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代:路、州、县。

(5)元代: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7)清代:省、道、府、县。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在高中的学习中,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 想要取得好成绩,备考期间就要全面系统地巩固好所学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水平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烧制出青花瓷器。

.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⑥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商业1.市的形成与发展: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江苏省2024年历史小高考复习重点

江苏省2024年历史小高考复习重点

2024年历史学测考试的复习重点1. 历史学测考试学问覆盖率达到90%,留意历史必修一约占40%,历史必修二约占35%,历史必修三约占25%,复习因人而异,有所侧重;2. 历史复习重点部分,只是供应近7年大问答题没有考的历史内容,是以问题加答案的形式供学生复习参考,关键要理解题意,不要死记硬背;3. 最终复习要回顾课本,夯实历史基础学问,比照考试说明,查漏补缺,要对以往练习卷错误的试题赐予补正与思索。

一、历史必修一2024~2024年始终没有出大主观题的是“加强地方统治”主题(中心与地方的关系(第1、2、3课))、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6课“法律制度比较”主题留意中外法律的作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7、8、9课)、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的五次大的斗争(第10、12、16课,尤其甲午斗争、抗日斗争要关注)、祖国统一关于台湾热点(第20、21、22课)、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19课)。

典型例题1:(1)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

(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深厚的部族色调;②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③等级森严;④神权与王权结合,但尚未形成中心集权。

(3)秦朝、元朝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3)制度: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影响: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同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化的特点。

(4)特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心对地方的限制越来越强。

典型例题2:二、“翻开从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织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斗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结合所学学问,请完成:(1)列强发动了几次侵略斗争?战后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斗争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斗争:第一次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中日甲午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中国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抗争?结果怎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结果: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五四运动使北京政府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高考冲刺阶段创新历史小专题复习探究

高考冲刺阶段创新历史小专题复习探究

高考冲刺阶段创新历史小专题复习探究摘要:针对高考冲刺阶段的历史复习,本文从整合教材,构建专题;整合学科,丰富内容;研究考题,把握方向;关注热点,加强思考四个方面对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创新历史小专题复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考冲刺阶段历史小专题复习教学高考冲刺阶段必须关注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经常要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重新创设小专题。

小专题的设计可以来源于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也可以来源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事件,或者其他重要的主干知识等。

这种形式的复习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是增强高考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整合教材,构建专题;整合学科,丰富内容;研究考题,把握方向;关注热点,加强思考四个方面对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创新历史小专题复习进行了探究。

一、整合教材,构建专题“整合教材,构建专题”就是按照某一主题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形成新专题。

专题的构建首先是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概念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不等于“城市”。

城市中国古代就有,但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现象,中国的城市化开启于近代鸦片战争后,加速发展于现代改革开放之后。

城市化主要涉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其中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

纵观教材,相关的历史知识零星分散在教材的不同章节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状况在必修2第一单元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所涉及;城市化在第二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提到;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有关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内容中都有所涉及;而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内容则分布于第四单元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中。

如此零散的知识点分布,如若不以历史发展的阶段为序进行整合构建,“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无从谈起,更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加深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小专题复习:宋朝的历史一、课程标准列举宋朝政治制度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概述宋朝商业发展的情况、特点及影响,了解手工业与海外贸易发展的史实。

知道宋词的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概述三大发明在宋朝发展完善的情况,认识其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贡献列举宋代理学、心学的代表,说明儒学的发展。

二、近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方向分析宋朝政治制度与唐朝政治制度的比较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综合认识、全面认识宋朝宋朝文化发展情况、特点及原因宋朝科技发明外传概况、科技发展与文化教育、政治管理的关系宋朝所处的时段及时代特征、科技发展与经济、政局关系宋朝经济特点、宋朝商业革命的综合认识三、宋朝历史重要知识点整合综观宋朝(一)宋朝政治:1.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加强中央集权:兵权收归中央,各地精兵强将抽调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2)加强皇权: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行政)、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分割相权。

2、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2.北宋王安石变法:(见选修一)(二)宋朝经济:1.农业:宋朝以后,我们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高转筒车(宋)等灌溉工具2.手工业: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商业:北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没有了严格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海外贸易发达。

(3)宋朝思想文化(一)思想:宋朝是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时期。

此时期,儒、道、佛三教汇合,形成了理学这一哲学形态。

它有理学和心学两个流派。

理学形成后,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成为六七百年间(宋、元、明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社会思潮。

1、理学:(1)背景: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儒家学者的努力(儒学复兴运动)。

(2)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4)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心学(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二)科技: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宋朝,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与完善,为推进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2、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3、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三)文学: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奇葩。

1、宋词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2、宋词繁荣的原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3、宋朝,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四)艺术1、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等。

2、两宋宫廷画最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侧观宋朝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等。

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普遍,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高转筒车应用,麦稻轮作下一年两熟或三熟,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同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等。

信息革命:宋朝雕版印刷术普及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加速了信息的存储与信息的传播。

金融革命:商业发达使得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北宋有交子,南宋有会子。

商业革命:商业兴旺超越了唐朝,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增强。

对外贸易发达。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商税,能源革命:宋朝煤作为生活与生产的燃料应用范围扩大,尤其是煤开始应用于生活。

四、配套训练一、选择题1、(10年广东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2008年上海高考A7题)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5.(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4题)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4题)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10.(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

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

笔画密集繁复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11.(2009年上海高考13题)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A.甲B.乙C.丙D.丁1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5题)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13.(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3题)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4.(2008年上海高考A8题)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15.(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4题)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1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7.对右图所提供的各阶段信息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中西方世俗政权的专制均强化导致①B.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和军事需要导致②C.东方的专制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导致③D.西方的启蒙运动与东方的专制导致④18.(2012江苏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清明上河图》(局部)19.(2012安徽)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20.(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 B.宋 C.元 D.明2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5题)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2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