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之《晨雨初听》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散文之《晨雨初听》读书笔记
初听晨雨
——《晨雨初听》读后感
淄博实验中学2014级3班胡婧然指导教师:钱伟
文学爱好本是清风明月般的美差。一旦从这里传出粗浊的响动、可疑的集结,我想我们年轻人应赶快离开,我们宁肯不懂文学,也不去做这样无聊的人。
像余秋雨这样的以散文见长的作家,他们本身喜爱的是文学,打开感觉,放松情怀,调动想象,唤醒记忆,终于发现,那里除了文学,还有一个陌生的自己。
在这个平庸的世界里,这些脱俗的感觉尽是来自《晨雨初听》。
《晨雨初听》其实不能算一本多么有名的散文集,或许是编者自己的整合。我原本是想去书店淘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曾想看到这本书,被它封面上“当代学生阅读经典”所吸引,便买了下来。回家翻阅,发现许多《文化苦旅》的经典篇目也被收入其中,便安慰自己,不后悔了。
余秋雨先生真的是大家,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也只能略读一二。就拿两篇文章小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道士塔》
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流淌了五千年,莫高窟就是一个灿烂的代表。然而一下子这里的文化不属于中国了,被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统统卖给了洋人。莫高窟神秘的面纱全都运到外国去了,本为中国的文化,却摆在了外国的博物馆中,而我们的王道士,还自鸣得意地数着那些微不足道的银元,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世的骂名。
可是这一切,恐怕不是他一个人的
过错吧。
那时的中国,思想文化落后,就连政府也得向洋人求饶。中国落后,任人宰割,中国人甚至要把外国请到中国听他们的指挥。那时的中国软弱得似一个病人,无力还击,只有喘息的气力,看着别人耀武扬威了。
可就在两个世纪以前,中国还是世界上的最强国,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外国的商人,马可·波罗的游记还盛赞了当时的繁盛局面。为什么后来会如此的不堪一击?
也许是自以为是了吧。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在别人高速发展之时,还沉浸在先进的喜悦中,最终沦落得把一批批文化遗产送给了洋人,留下了一堆堆破烂不堪的旧物。
现在的中国,正在发展,然而,又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排挤,市场经济的冲击,被打倒的危险也许更强大。中国正在发展,需要的正是人才,我不希望中国再出现一个王道士,或者再转入病
态。
关于《夜雨诗意》
夜,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一种寂寞的芳心,一种宁静的享受。“在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都是去了效能。总是给人感觉空间十分逼迫,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驻足了诗。”
夜雨,给人添了一份“多愁善感”,也给予了一种勇气,在人生的旅行中,它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常常会在大雨的夜晚,在旅店或者乡村茅屋里暂避。而他会为自己这种没出息的行为而失眠。想到了徐霞客,鉴真??但到了第二天晴空万里的时候,又似乎把不安的一切给忘了吧,欣赏着外面的景象,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一种畅快的感觉。但又留下昨夜的影子,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惆怅。
人类的生活真是越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incident,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
再的在“蜀山行旅图”中把绵延千里的生命力和重温一遍,愿意一再的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我也只能浅读到这里,许多更深刻的道理还需要我进一步去挖掘,去思考。思考出于作者不一样的观点探寻到与作者不一样的视角。晨雨初听,初听晨雨,愿这细雨能一直温润我
的心田。
余秋雨《晨雨初听》读后感
读了余秋雨的《晨雨初听》,感觉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心路的旅行。随着情节的起伏,我们不断走上高峰,步入盆地,经过湖泊,穿越沙漠??而这本《晨雨初听》,是我践行的第一步。
“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只有书籍,能把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美好与智慧对比着丑陋与愚蠢呈现给你。” 这是余秋雨的原话,读了它,唤起了我对书籍的珍视。
其中《风雨天一阁》是我最喜爱的
一篇散文,让我回味无穷。天一阁象征着古代文化,中国的历史,在我看来,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与骄傲!然而对比如今的一些人,却感受到现代的某种肤浅、不堪一击。
“文化”是一个多么严肃和苛刻的字眼,一种傲然的性格和高雅的姿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范钦倾尽毕生心血,为了保护天一阁,把规章变成一种家族使命,一个小小的家族却背负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历经历史变迁,灾难中幸存的天一阁到了今日遍体鳞伤。嘉庆年间,宁波知府内侄女钱绣芸酷爱诗书,为了一览天一阁的“姿色”,竟嫁与犯氏家族,最终还是未进天一阁的一扇门,郁郁而终!历尽百年,多少权势嫉恨都躲过了,到了现代却躲不过偷门高超的盗技。
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成功的藏书家首先在人格上是一个强健的人!天一阁的幸存史到了现在而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藏书楼,而是一种傲骨人格,高尚儒
雅,高深境界的延伸。余秋雨先生还说,一进天一阁首先看到的不是书,而是钱绣芸小姐的忧郁眼神!一个毕生没有实现的心愿到了另一个世界钱小姐该如愿了,大概在用灵魂保护着天一阁!
“文化”之所以神圣,不在于世人的追捧,只是它的存在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让你境界得到提升,也只有人格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体会到这种价值!范钦做到了,钱绣芸做到了,我想,余秋雨先生大概也做到了!文化是一种传承,而人格就是时代的交流心灵的感应!历史有差异,时间有先后,人类主宰不了生命,我想,文明的发展史也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她就是我们与祖先之间的通信工具!靠着这种传承滋润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历史在变迁,时代在进步!无论这种进步是好还是坏!但文化的精髓永远不会改变!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沉闷与世俗的气息让人厌恶,总想躲避喧嚣,找一处静谧,唯有这传承文明与高雅的书
籍才能给我们安全与宁静!与书为友,我也可以高尚!在书中你永远不会寂寞,她可以教予你知识,可以陶冶你的情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走完这一程,你会发现,你走的不只是一般路,或许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人格已上升到一个高度,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一个强健的人!
七王宇哈
余秋雨散文集文字拾掇
1、第一根白发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得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2、进入年老也是一种美好的况味,用不着吃力的搬种夏天的繁枝来遮盖晚秋的云天,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
3、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关于年龄》
4、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最后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