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范文5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范文5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范文5篇语文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教学反思一、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

在复习前,应认真的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动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计划,分阶段复习在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重要的。

各阶段的复习侧重点要选好,要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孤立的复习。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首先,我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以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师生应进一步明确哪一些内容是应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运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

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查、一般会出现那些问题以及怎样应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内容繁多,就要让学生明确哪一些是应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应详细掌握的;字词内容除了集中记忆以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一些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学生作品,在讲解之前都要求学生准确朗读,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借助工具书记忆字词的习惯,这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让他们分清;课本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及时引入相关的课外材料,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等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用心才能得到成长教学反思1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用心才能得到成长教学反思1

专心才能获得成长光阴飞逝,从接就任务到此刻,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固然我很忙很累,但认真想一想,这也是充分的一个月,有收获的一个月。

在这个月里,为了竞赛,我认真阅读了教研室张老师的《初中语文复习教课论》,在初三年级 6 个班级上了说明文复习课,在教课中虚心听取同事们的指导建议,不停反省,精益求精。

所以,无论竞赛结果如何,我都很有幸自己有这样一个锻炼成长的时机,由于这个时机,我专注研究考纲和学情,关于说明文的复习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这个时机,我对自己的教课有了更多的思虑,我的教课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讲堂教课实践中有了较大的进步。

压力就是动力,要用踊跃的心态去化压力为动力。

说真话,当接到竞赛任务时,我很茫然,作为一名初三年级的新教师,关于复习课能够说是全无所闻,固然当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也上了许多惯例复习课,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谨小慎微。

关于说明复习课竞赛更是不知从何下手,如何打破。

在准备了一个礼拜后,我决定从学生最易失分的说明文选择题下手。

很快,我开始收罗资料,准备好了课件,在初三 5 班进行第一次试讲,课后,科组同事给出了好多中肯的评课建议,我自己感觉教课成效也不太好,内心特其他丧气与焦虑。

但是时间紧张,容不得我去诉苦或许懒惰,我又从头理清思路,明确教课目的,研究攻陷重难点的方法,在一番改正以后,又进行了四次试讲,反频频复议论,改正,上课,再改正;每一次授课,每一次改正,方向和思路愈来愈清楚,信心与成就感也在渐渐增添,固然压力还在,但我不再惧怕,而是欣然接受,坦率面对。

也正由于此次踊跃的参加、认真地准备,使得我在教课实践中有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这段时间的竞赛课试讲让我理解了一堂好课应当从学生的实质学情出发,教课生所需这个道理。

向来以来,我以为讲堂就应当是老师的,老师应当是讲堂教课中的主角,学生是副角。

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本来打算带学生复习一下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考点的,但此次竞赛课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展望题,一开始我有点不理解为何要这么做,在阅完学生的展望试卷后,才发现学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严重,本来他们不是不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考点,而是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缺少技巧的指导,确实有效的阅读和做题技巧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正是由于这一发现,我才确立了从他们的实质需要出发,确立这堂课的教课目的和重难点。

中考语文有效复习反思

中考语文有效复习反思

中考语文有效复习反思篇一: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黄冯梅中考已结束,我也完成了九年级的教学任务。

对我来说,这一路充满艰辛与挑战,第一次肩负中考语文复习的重任,稚嫩的我不断学习、反思、探索和改进。

回望这段复习之路,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九年级,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来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部分九年级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

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他们的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所以,单靠九年级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

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

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而且他们对听来的答案也难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

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

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

近期,我针对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要求不够高。

我常常将教学水平限制在了九年级的范围内,没有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中考的要求在九年级是基础,但我深知只满足基础要求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更高的要求来进行激励。

因此,我以后在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我在复习教学中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

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我往往只能使用传统的教材、习题册等教学资源。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浪费了丰富多样的互联网资源。

因此,我应该积极利用电子教学资源,设计一些有趣、实用、充满挑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我发现在复习中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强化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

毕竟,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九年级复习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学期,我计划增加一些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锻炼和发展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最后,我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我将更加耐心地与每个学生交流和互动,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不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的进步。

总之,通过对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的反思,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此,我将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中考成绩。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在复习教学时,我将学生面临的挑战视为机会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教授说明文复习时进行的一些反思:1. 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先前的知识在进行复习教学之前,我会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先前的知识。

这有助于我确定他们可能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概念和主题。

根据这些信息,我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挑战。

2. 创造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会在课堂上创造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

例如,我会使用多媒体工具、故事、实例等来解释复习中的概念和技巧。

我还会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强调实践和应用在复习说明文时,我会强调实践和应用。

除了简单地记忆定义和概念,我会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践。

例如,我会给学生分发一篇说明文,让他们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要观点,并提出问题。

通过这种实践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技巧。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我会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在线论坛、练习题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

我还会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5. 反馈和评估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会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反馈可以是书面的,例如批改练习题和作业,也可以是口头的,例如课堂讨论和个别指导。

通过反馈和评估,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说明文复习教学的反思和反馈,我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供更有效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反思,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1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

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

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

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

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

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

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

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

(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

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四)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

(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2在进行的初三复习中,我上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课后有许多感受,现反思如下:以往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反思

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反思

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反思对策:( 1 )不可以。

( 2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 3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4)与事实不符合。

类型 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 1 )表态(删还是不删)。

( 2 )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 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

( 4 )这与事实不符合,体现语言准确性。

•类型 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约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6、如何概括信息。

技巧: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并进行归纳。

③注意文题。

7、说明文中文段的作用。

8、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 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 / 说明事理以及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 2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二、课堂训练1、阅读说明文《植物的抗旱本领》,分组给文章出两道题,并解答。

2、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老师点评。

三、原题呈现。

四、小结复习说明文,要善于总结规律,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刘卉)本周三,我上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课后有许多感受,现反思如下:以往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我在这堂课中做了如下探索:1、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教学反思1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教学反思1

- 让每个人相同地提升自我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中考说明文阅读授课反省在中考三大文体阅读中,教师经常以为说明文难度最低,而忽视对学生及其学情的研究和掌握。

在授课中,很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学生做练习,老师讲答案”模式,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的被动接受、麻木不仁。

这种授课方式以致说明文阅读复习坠入一种“高投入,低产出” 的怪圈。

那么,如何在此次授课比赛中走出怪圈,打破平凡,追求有效?我在《初中语文复习授课论》的指引下,做出了一些试一试,经历了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

一、“教知识”合用类文本重在观察信息的提取、看法的辨析、文章的概括、价值的判断、论说方式的掌握等。

由于文章逻辑严实、表述慎重,因此合用类文本的命题常采用客观题形式观察理性的解析,题目中各选项的表述看似与原文周边,实则有别,需要解析、鉴识。

在说明文阅读中,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精选信息特别重要。

因此,我把此次执教的内容定为中考说明文阅读之“决胜信息精选题”。

那么,在这一节课中,我该如何提升学生精选信息的能力?我从两方面进行思虑和实践。

一是“教什么”。

从考纲上看,2015 年中考的考纲里这样表述这一要求:“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精选信息,概括要点”。

从题型和分值上看,信息精选题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表现,设置 2 题,分值为 6 分。

在授课中,我重视对说明文信息精选题的命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进行点拨,采用中考题、模拟考试题、摸底测试题为模范,解析命题者的设题骗局,疏理常有搅乱项种类,努力指引学生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中考时努力做到题不二错”。

二是“怎么教” 。

第一是指引学生进行归因解析,我指引学生自我解析答对和答错的原因和方法,再从方法、习惯、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指导,提升学生元认知学习能力。

其次是推行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次序渐进,谆谆教育,步步深入,给学生足够的思虑内容和思虑空间。

广东省中山市松苑中学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反思

广东省中山市松苑中学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反思

说明文复习课教学反思说明文由于其写作目的,大凡语言质朴平实,内容较易掌握。

对于语文基础还可以的学生来说,到了应考复习阶段,他们通常会以为自己掌握好了,而不屑于花时间和精力去复习说明文。

但是,往往这种浮于表面的认识,导致学生在真正做题的环节中错漏百出,因各种小问题而丢大分。

对于老师来说,怎么样调动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乐于参与,并最终学有所获,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

本次课例,是我第一次参加复习课教学比赛,通过多次的磨课和科组各位前辈的指点,虽然依然有很多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但是我也收获颇丰。

在录制这堂课的过程中,我自认为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首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导入环节即关注中下层学生的基本功是否结壮,查漏补缺。

教学进行到最后的环节,试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来出一道选择题的选项,让优生能够真正明白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做到胸有成竹。

以教为主导,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精心选择训练题目,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最薄弱环节的问题。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本堂课老师主讲的内容只有摸底情况反馈环节,以及学生方法归纳后的合适小结。

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有问题需要解决时,老师设计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在这一堂课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

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取得各自的进步。

其次,各环节设计精巧。

其一,用说明文知识大比拼的方式导入,既避免了因导入本堂课无关的内容浪费时间,同时也调动了气氛。

简单的题目用填空的方式,较难的知识用连线的方式给学生提示,给中下生以鼓励的同时,也无形中刺激了课堂中每一位同学的竞争意识,班级气氛真正活跃了起来。

其二,中考训练场环节,先给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习题,然后给出3分钟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展示答案要求用统一格式“A/…选项来自第…段,原文的意思是…,选项的意思是…,错在……。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1进入九年级下学期,离中考也只有三个月,各科都进入了复习阶段,时间短暂,如何利用好着短短的时间,复习好整个初中内容,迎接中考?尽管所有老师都紧张的备课,积极的辅导,为了提高成绩,老师们在夜以继日的付出。

而大部分学生却无动于衷,学习不进状态,时间抓不紧,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完成。

甚至还没有进入毕业班学生的状态。

为此,我们该如何去做好考前的复习?语文刚刚上完新课,从本周开始进入复习。

第一轮的复习,需要紧扣课本,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在复习的过程中,梳理知识点,大约用一个月的时间,复习扎实课本内容。

4月底到5月底进入第二轮复习,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是通过专题训练,让学生把一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连点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

中考前的十多天,要让学生自由复习,然后通过几套模拟题进行训练。

当然,复习的思路理清了,并不是就能复习好,还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学习应付,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好的成绩。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2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害怕,到考试的时候更害怕,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拖学生整体提高的后腿,经过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一、复习文言文,首先要弄清楚考试的方向。

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已经取消了,我们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当然学习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在课外延伸学习,但在课堂我们要照顾多数学生。

二、复习文言文,教师要十分熟悉文言文考试的知识点。

根据近两年中考出现题型由原文填空、解释词语(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划分节奏、还有根据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题型组成,各个知识点的考核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而且在词语解释上还降低了难度,可以选择答题。

三、复习文言文,根据考试题型。

我们分以下几方面来复习:首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其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名句,检查上课时候每节两句古诗词听写巩固的情况;再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意义词语、一词多义词等;再次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及划分节奏训练,在翻译上不提倡学生按注释原样翻译,只要求大体意思一致,但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要求补上,需调整的语序必须调整;在朗读节奏划分上,让学生多读多练,从而明白不管字词多少表达一个意思时才能停顿;最后,根据课文理解回答问题方面和现代文阅读基本一致,先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围绕作者思想再来回答问题。

初三复习课《说明文的阅读》听课反思

初三复习课《说明文的阅读》听课反思

初三复习课《说明文的阅读》听课反思
初三复习课《说明文的阅读》听课反思
听了曾老师的初三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课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节课都容量特别大,实效性特别强,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和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这一节课的思路,先梳理考点,接着明确目标,再就是针对考点进行练习,指导做题的方法,讨论答案,让学生明确了中考的得分点,然后总结总结作题的方法。

我觉得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粗枝大叶,不注重细节,也不注重方法的归纳和指导,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学习的,要学习的当然不止这些。

学案的设计非常全面、系统。

从学案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联系巩固,还有做题的总结。

我认为老师讲的有点多。

应该再多一点放给学生。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对我启发很大: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爱语文,要从语文的学习和教学中找到快乐。

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强烈兴趣。

第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强化记忆,增强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第四、现在正是中考前的紧张复习阶段,教师的复习必须要有一个整体安排,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第五、要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年级的复习课应该再实一些,毕竟时间太少了,每一节课都很重要,老师必须充分的备课,达到课堂的高效。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
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
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下功夫。说明文的学习
在教材中编排了两个ຫໍສະໝຸດ 元,基本是按说明内容来编排的,一个是事物说明文单元,一个是事理说明文单元, 教学策略选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既要学习课文的相应内容,也 择与设计
物的方法。 (2)分类: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3)作用(好处):更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6、画图表说明方法 (1)概念:运用表格,图形来直观明了的说明事物的 方法。 (2)分类:图和表 (3)作用(好处):①图的作用:可以把较为抽象或 者复杂的说明对象直观化或形象化。 ②表的作用:使复杂的内容表达得简明、清晰。 7、举例子说明方法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 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2)作用(好处):更直接有效的说明事物或事理, 有较强的说服力。 8、打比方说明方法 (1)概念: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说生动性 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2)作用(好处)使说明事物或事理形象化,使其通 俗易懂。 9、引用(也称为引资料)说明方法
得了解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表达特点,对于说明文,
就是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等。
本班为后进生班,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生学习能 家庭教育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带着混日子
力分析 的心态踏人校门,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
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是
自然风光,物品构造的说明文可采用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教学心得体会

说明文教学心得体会

说明文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说明文阅读复习心得体会《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反思耿海燕在我校进行的教师公开课活动中,我上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课后有许多感受,现反思如下: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我在这堂课中做了如下探索: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尽量搜集所教课文的相关图片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不错。

2、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

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课堂上用练习加以考察,学生都能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灵动机智,生成课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范文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范文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1中考语文复习课历来被认为是比较难把握的课型。

时间紧,任务重,对课堂效率的要求高。

说明文阅读的复习课,因其文体特征,更是如此。

现在,回顾我的磨课之旅,谈谈心得。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

它影响着教师对这节课学习内容的加工,重难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

此次的说明文阅读复习课是在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之后进行的。

因此,摸底测试的情况对课堂学习目标的确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上课之前,我分别对我校初三年级不同层次的三个班级都进行了《台风》一文的摸底测试。

通过仔细批改,我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

前两个选择题,选项本身并未设置什么难度,主要考察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细致度。

两个题失分率都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不细心丢分。

主要问题出现在第三题上,几乎每个班的均分都只有二点几分。

第三题的题目是:“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

”这是一个要点概括题,考察的是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让人有所知,其阅读过程重在准确把握文本信息,获取文本知识,属于感知类阅读。

因此,对文本信息的获取是阅读此类文体的基本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则是此类文体的基本考察点。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此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对说明顺序的梳理、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考察,几乎都可以表现为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的考察,实质也都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筛选、辨析、整合的过程。

因此,我就将这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学生的能力训练点就定为——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也在于此。

第三题出现失误的原因从细节上看,与很多因素有关。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说明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说明文的内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翻译文章,而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因此,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问题分析1. 课堂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在课后进行作业。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和记忆,而不能灵活运用。

2. 学生理解能力差许多学生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翻译文章,而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

3.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过多的讲解和指导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教师的情况,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解决方法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操作,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构思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结论说明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3篇)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3篇)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3篇)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1 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

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

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

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

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

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

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

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

(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

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四)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

(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2 在进行的初三复习中,我上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课后有许多感受,现反思如下:以往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2024年课后反思总结与收获例文(二篇)

2024年课后反思总结与收获例文(二篇)

2024年课后反思总结与收获例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人完成了说明文阅读教学任务。

通过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发现阅读理解部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之间进行选择,所占分值约为____分。

尽管说明文阅读的难度相对较低,但学生普遍对其感到畏惧。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首先介绍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随后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答题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包括答题套路、术语等。

教学设计遵循从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由浅入深的原则,并安排了相应的说明文阅读练习。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掌握要领。

经过深入分析,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学生在说明文阅读量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准确把握说明文的特征及其描述对象的特点;二是学生对说明文缺乏阅读兴趣,相较于具有吸引力的记叙文故事,说明文显得较为枯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三是本人在评讲过程中未能突出关键环节,如考点提示语以及题目分值的暗示作用,同时学生在答题技巧方面积累不足,导致答案缺乏精确性;四是说明文练习量不足,学生容易将说明文与议论文混淆,未能在记忆中形成清晰的“定势”。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一是增加典型说明文的阅读量,以增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二是加强答题技巧的积累,通过训练前的听写等方式加深印象;三是丰富训练形式,提高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课后反思总结与收获例文(二)《太阳》一文收录于我国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是一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特性的说明文。

本课的教学核心在于深入解读课文,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教学还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手法来阐述事物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编写宗旨,将重点放在学习策略的传授上,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对太阳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本次教学反思中,教师指出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晰地传授知识,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并努力攻克教学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
——中考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在中考三大文体阅读中,教师往往认为说明文难度最低,而忽视对学生及其学情的研究和把握。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学生做练习,老师讲答案”模式,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的被动接受、麻木不仁。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说明文阅读复习陷入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

那么,如何在此次教学比赛中走出怪圈,突破平淡,追求有效?我在《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论》的指引下,做出了一些尝试,经历了从“教知识”到“更教习惯”的心路历程。

一、“教知识”
实用类文本重在考查信息的提取、概念的辨析、文章的概括、价值的判断、论说方式的把握等。

由于文章逻辑严密、表述严谨,所以实用类文本的命题常采用客观题形式考查理性的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表述看似与原文相近,实则有别,需要分析、辨别。

在说明文阅读中,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筛选信息非常重要。

因此,我把此次执教的内容定为中考说明文阅读之“决胜信息筛选题”。

那么,在这一节课中,我该如何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我从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是“教什么”。

从考纲上看,2015年中考的考纲里这样表述这一要求:“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从题型和分值上看,信息筛选题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设置2题,分值为6分。

在教学中,我着重对说明文信息筛选题的命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进行点拨,选取中考题、模拟考试题、摸底测试题为范例,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疏理常见干扰项类型,努力引导学生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中考时努力做到题不二错”。

二是“怎么教”。

首先是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分析,我引导学生自我分析答对和答错的原因和方法,再从方法、习惯、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指导,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能力。

其次是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步步深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内容和思考空间。

再次是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我自编原创题,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检测教学效果,捕捉存在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键点。

二、“更教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新教育评论》中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次备战中山市初三语文教学比赛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摸底测试的偶然发现
为了摸清学情,因材施教,我把2015年中山市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摸底测试题发给学
被试4个班186名学生,有64人得到满分6分,占34.4%;有42人两题全错得0分,占22.58%。

从摸底测试题的得分发现:学生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处于一个中等偏下水平。

再细心分析,在此次摸底测试中,不同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三(7)班正确率远高于三(6)班。

同时,三(7)班有圈点勾画习惯的学生
人数是三(6)班的2.4倍。

学生在回答信息筛选题时,准确率与良好的答题习惯成正比。

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缓视微吟细思量——对学情的再分析
在数据面前,我再无理由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重拾模底测试卷,经过细心分析,我发现,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常见不良答题习惯有:
1. 审题粗心,匆忙作答。

常有学生审题的时候比较毛躁,往往欲速则不达,导致丢分。

从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一读而过,提笔就做,一做就错”,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

52%学生没有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并认为这一习惯并不重要。

34%学生知道一些信息筛选的方法但不全面,23%学生因为粗心审错题而选择了相反的答案。

2. 懒打草稿,书写潦草。

常有学生出于抢时间的心理,在做说明文简答题时,不打草稿,也不打腹稿,随想随答,语无伦次。

学生写了一段文字后,发现自己还没答到点子上,于是又来添改补充,导致卷面不美观,答案不精练,失分严重。

此外,学生对书写普遍不够重视,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影响阅卷老师的审美情趣,分数自然会受影响。

3. 答非所问,漫天撒网。

有的学生由于心中无数,答题时喜欢漫天撒网,答案不规范、不系统。

还有的学生总是担心遗漏要点,以为答得越多越好,殊不知言多必失,把正确的要点淹没在答案中,无法得分。

(三)教知识更教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功夫在诗外,高分在习惯。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答题习惯的重要性,我把对学生阅读、答题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课堂,通过“一找”、“二看”、“三理”、“四写”四个途径反复强调、不断巩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找”。

从大数据中找技巧。

我出示摸底测试情况统计。

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技巧——“圈点勾画”。

采用来源于学生自身的数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教师的引导更具说服力和针对性。

“二看”。

看身边同学的答案,找良好答题习惯。

出示摸底考试中两题全对与两题全错的文段照片,点评其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明白:在考场上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把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找出来,圈点勾画,认真比较,能有效地提高准确率。

“三理”。

教师疏理总结,把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类,并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清晰明了。

28
18 有圈点勾画的同学 1
5 第1、2题全部错误 24
19 第1、2题全部正确 三(14)
三(12) 班级 人数
类别
三、收获与思考
通过前测与后测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明显增强,选择题的准确率提高了。

反思整个备战比赛课的过程,我有三点感悟:
1. 复习指导中的归因训练和有效方法指导对提升复习效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中山市教研室张宝华老师2014年主持开展“中山市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实验”,证明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分析很重要。

我在试教过程中,在初三6个班进行对比实验。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分析,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而言,更具有明显和积极的作用。

2. 良好的答题习惯的确可显著提高学习绩效。

初三复习教学直面中考,意义重大。

对初三语文老师而言,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的失分至关重要。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积累、坚持。

教师应该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根据学生不同基础、不同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课也可以不沉闷。

目前大多数常态下的说明文复习课,依然是教师言之谆谆、一厢情愿,学生听之藐藐、无动于衷。

我让学生先做题,学生自己做归因分析,问题的呈现也采用来源于学生自身的数据和案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教师的引导更具说服力和针对性,有效帮助学生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