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1)为什么说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鰭的尺寸。

________
②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鲭尺寸小40%。

________
(3)第⑥段中划线词语“清道夫”在文中含义是什么?
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4)从本文看,要保持海洋生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人类应该怎样做?
【答案】(1)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3)清道夫:具有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不要捕杀鲨鱼。

【解析】【分析】(1)第①段介绍了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第④段介绍了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第⑤段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第⑥段介绍了,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以概括出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所以说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2)①把鲨鱼比作“整容师”,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②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

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3)分析可知,“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用这一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是“清道夫”,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它可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保护鲨鱼,不要滥杀。

故答案为:⑴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⑵① 打比方;② 作比较、列数字
⑶清道夫:具有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⑷不要捕杀鲨鱼。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⑵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特色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抓住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生动来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献计献策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2.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①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

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的说法。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是指中原地区。

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

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

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注】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答案】(1)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2)时间顺序。

(3)引用(引资料)。

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D
【解析】【分析】(1)根据文章的标题、首尾和文章内容(“宅兹中国”“华夏”“中华”“九州”“四海”“神州”),可知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2)本文是按照“春秋---战国---汉代----三国---清代---辛亥革命以后”的时间顺序来说明“中国”一词演变历史的。

(3)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史记·武帝本纪》)《汉书》《三国志》等),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ABC符合文意。

D错在有“有六种不同概念”的表述,应该是“有六种不同含义”。

故答案为:⑴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⑵时间顺序。

⑶引用(引资料)。

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⑷ D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说明对象的能力。

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一般说明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有些说明文并无标题,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逐段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需要理解各部分的说明内容,然后再根据说明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

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信息是说明文常有的题型,这样的题非常简单,答题时首先要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与题目中有关的句子,分析其有无差别即可正确答题。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坡鹿——琼岛精灵
①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热带岛屿。

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的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生存着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海南坡鹿野生种群。

②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点。

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

海南坡鹿的毛色呈红棕或黄棕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在繁殖季节中毛色变得更深,为棕色或棕褐色。

当年出生的鹿仔的毛色呈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与梅花鹿相似的白斑。

雄鹿仔在6个月时头上冒出角,随后骨化突出成为不分叉的直角,在2岁以后才长出具有眉枝和主干的完整形态的角。

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

雌性坡鹿不长角。

③海南坡鹿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开始进食,边走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树叶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

多年研究发现,海南坡鹿采食的植物有215种,其中经常并大量采食的有70—80种。

④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

每当受到惊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跨四五米宽的山沟,飞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强。

如果留心,就会发现,海南坡鹿种群的警惕性很高,分工也很明确,每当清晨或傍晚觅食进餐时,必有一只公鹿负责放哨,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其他伙伴则优哉游哉地边吃喝边玩耍。

一旦发现情况,立着两耳观察的哨鹿,一声惊啸,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路,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⑤在近20多种鹿类动物中,凤毛麟角般的海南坡鹿最为珍贵,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

鹿茸、鹿筋、鹿胎都是高档滋补品,对强身健体、防寒保暖、壮阳补肾乃至延年益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经济价值,比常见的梅花鹿高出十几倍。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只坡鹿的售价就已突破万元。

⑥历史上,除了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海拔低于200米的丘陵、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

根据海南地方志——琼州志的记载,海南坡鹿在明清两个朝代还常见于澄迈、琼山、琼海、定安、崖州(现三亚市)、陵水、万州(现万宁市)、临高等地。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还能见到海南坡虎与牛群在草地上一起吃草的景象。

⑦但是,到了1963年,研究人员在考察海南岛的鸟兽区系时,海南坡鹿只有100只左右。

1976年再次考察确认海南坡鹿仅剩26只。

自1990年起先后有83只海南坡虎被迁移出去,在它们原来的分布区邦溪、三亚、琼海、文昌等7个地点建立起新的半圈养种群。

到了2000年底,海南坡鹿已经超过1000只,海南坡鹿种群数量正逐步恢复。

这说明,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⑧海南坡鹿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文化、医学等事业,都有重大意义。

但海南坡鹿生存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如遇到干旱造成水涸、草死、树枯等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即使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坡鹿也会受到威胁。

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
的生活空间。

⑨“保护海南坡鹿,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期许。

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筑得越来越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选自《野生动物杂志》,作者张文斌,宋延龄,有制改)(1)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主要说明了海南坡鹿的什么特征?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②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4)据了解,有些人担心海南坡鹿这一琼岛精灵会灭绝,请从第⑦或第⑧段中寻找依据,写几句话,消除他们的顾虑。

【答案】(1)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比较,并通过具体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3)①“箭一般”形容速度非常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一: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解析】【分析】⑴“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点”“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

雌性坡鹿不长角”为作比较。

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梅花鹿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海南坡鹿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等句为列数字。

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所要说明的海南坡鹿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

⑵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对海南坡鹿的特征的把握。

可分析第4段的观点句,即语段首句“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一句,即可整理出这一语段说明的是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⑶①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

“箭一般”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容速度极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

②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

语境义:准确地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

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⑷提取第7段“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
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第8段“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比较,并通过具体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⑵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这一特征。

⑶①“箭一般”形容速度非常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示例一: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⑵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通过阅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

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分析。

答题时应注意,欣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也是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和词语的作用分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提取文章句子或者自己归纳要点回答,来消除他们的顾虑。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

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

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

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

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

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

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

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

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1)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
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为伴奏乐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划线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划线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1)本地民歌;当地方言;渔鼓、简板
(2)D
(3)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解析】【分析】⑴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

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

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⑵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

根据“明代”-“至清代”-“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词语表明文章第第②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据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⑶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阅读文章的第③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泰州道情广为流传是因为“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这几个特点。

故答案为:⑴本地民歌;当地方言;渔鼓、简板
⑵D;
⑶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

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5.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3.0时代
所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

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

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