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1(含答案)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手术机器人比较酷①提起手术,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无影打下,助手递给医生手术器械。
医生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不过,这样的画面似乎正在被人工智能技术颠覆,现在和未来的画风有时是这样的:操作台前,医生操控着机器人完成各种手术。
目前快速进入人们视野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很多医院担任“操刀”的任务。
②说起手术机器人,还得从腹腔镜手术开始。
因为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较大,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
北京和睦家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刚教授对笔者说,通过微型摄像头和监视器,医生能够看到“以前开放手术看不到的地方”,“这是人类取得的革命性进步”。
③腹腔镜的升级版就是手术机器人。
这样的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受医生控制的“机器臂”。
病人被麻醉后,可移动的高清摄像机、操作器械等若干个机器臂,像医生的手一样深入患者体内,精细而灵活地分离、切割人体组织。
医生并不直接接触病人,而是坐在旁边的操作台上,看着显示屏里病人患处的3D画面,控制做手术的“机器臂”,进而操作手术器械。
鉴于人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医生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随机应变的处置。
④医生操控机器人,有点像开车,也需要培训。
一开始可能会有点手忙脚乱,但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断操练,逐渐会变得得心应手。
⑤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显而易见:除了比医生裸眼看得更清楚之外,也更加精细、灵活,手术创口更小。
朱刚感慨地说,以前,每台复杂的开放手术都要输血,现在几乎都不用,因为手术越来越微创,出血越来越少,病人也恢复得更快。
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
它的问世源于战地手术。
美国直觉外科公司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手术机器人系统,并开始商业化生产。
2014年,第四代达芬奇系统推出。
尽管价格高昂,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却非常迅猛。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手术,比如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机器人手术已经占到了美国此类手术总量的90%。
⑦这样的手术机器人听起来已经够酷,但并不是终极目标。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①马航MH370事件之后,人们对黑匣子的关注明显多了,下面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②“黑匣子”这个名称在媒体上用得很多,但是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一般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它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而是有点类似旧金山金门大桥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橘。
只是金门大桥的颜色较深,而黑匣子的色调较亮。
③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
它们在任何一架商用飞机或者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
早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
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
数据记录仪足以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但是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
舱声录音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
④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
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⑤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
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
⑥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
乘客可以发短信、进行网络传输或浏览网页,但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却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现在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根据2014年3月27日《参考消息》有关内容改写)(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黑匣子通常被安装在飞机尾部,颜色为色调较亮的“国际橘”,它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机器人改善我们的生活①从儿童玩伴到老人关爱陪护,从外卖订餐送餐到银行业务办理,从扫地、擦窗到物流服务,从驾校的机器人教结到代替或者协助人类进行安防、巡检的安防机器人,可以说只要是能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都实现了完美的尝试,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这些能够实现24小时工作的机器人,让人看得见,也能摸得着,让人们充分享受看随之而来的便利。
②京东开启无人机时代当前,你有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快递送货站点。
你可能会以为这仅仅是一场自拍的结束,实则不然,这是顾客订购的货物到了,进行配送的虽然不是快递小哥,但这个“快递员”也非常准时。
京东无人机在2016年经历了多地、多次的成功试运营后,2017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启动了无人机日常配送运营,开始为周边的农村用户提供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③我国第一辆无人公交车在深圳开始试运行2017年12月2日,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公交车在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
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
该系统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做出反应,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已经完全符合公交试运行的要求。
并且它还具备人工和智能驾驶两种模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换。
④医疗人工智能堪比权威专家上海有多家医院,已成功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外科手术、基因测序等方面,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
智能化机器看似无情无义,但诊断起来却是有理有据,它能够帮助医生结合既往病历,为患者制定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一些患者不必再长途跋涉来医院就诊,只需把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机器终端,智能机器会综合大数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及时把诊断结果反馈给患者。
同时,它还大大提升了疾病随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及准确度。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器官移植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难题。
以中国为例,2018年完成器官移植有2万余例,但是每年约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体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②3D生物打印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参考真实器官的结构,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
③自21世纪初以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骼、软骨甚至心脏瓣膜等人体组织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些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但是,制作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则是3D生物打印技术的国际难题,特别是肺、心和肝等实体器官。
因为这些实体器官结构复杂,内部还布满细微的毛细血管。
3D打印时不仅需要模拟器官框架结构,更关健的是必须形成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最终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器官各处,并将器官产生的废气和废料运送出来,这样才能让3D打印器官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④近日,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制作出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吸目的进展。
⑤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
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它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模型的立体化。
为了刻印血管网络,需要在水凝胶中添加光吸收材料,但有些化学材料存在生物毒性,不能用于生物打印。
于是,研究人员筛选了一些广泛应用的食品染色剂,最后确认柠檬黄效果比较好,能显著提高立体光刻的效率和精确性。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
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
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地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①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专家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超过75万件。
②大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等。
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
例如图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
这些碎片之间还继续相互撞击,产生更多更细小的碎片,形成级联效应。
③太空垃圾会破坏正在运行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会因巨大的相对速度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穿卫星、空间站等昂贵的航天器。
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
④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则仍然在寻找对策。
目前,航天大国都已经意识到绝对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长下去,毕竟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望远镜都是动辄上亿的金贵货。
⑤当然,初步的计划以及构想还是有的。
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
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
这种名为欧洲离轨器的卫星,最早有望在2023年升空。
另一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⑥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监视系统已经在实时监控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
如果国际空间站等高价值航天器面临相撞风险,可以实施紧急变轨,避开垃圾。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
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
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
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
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泥土的歌唱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
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
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
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
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
这种乐器就是缶。
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
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
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
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
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古老的乐器,不仅突然以一个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人使泥土“歌唱”的过程。
(2)请将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写在括号中。
(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①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________②这种损与古代的损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________(3)根据选文,填写下表A、B、C处内容。
【答案】(1)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将圆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
(2)列数字;作比较(3)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损已有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4)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肠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解析】【分析】(1)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人们又借助陶轮的转动,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这种标准的圆形器皿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就可以唱歌了。
据此答题即可。
(2)①“七千年的历史”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这句话把现代的这种损与古代的损从音域和音色两方面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本题比较简单,只要能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准确答案。
根据“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可筛选出A处答案;根据“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可以筛选出B处答案。
根据“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可以筛选出C处答案。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从文章第⑨段“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可以看出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根据“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古老的乐器,不仅突然以一个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可知“时来运转”的含义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肠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故答案为:⑴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将圆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
⑵1、列数字;2、作比较⑶1、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2、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3、损已有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⑷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肠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
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⑶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无人驾驶塑造的未来社会①无人驾驶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设想。
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
”迄今,全球10多家汽车巨头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无人驾驶领域。
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②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
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将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00倍。
”驾驶员从反应到制动需要1.2秒,制动距离40米,安全视距50米。
计算机从反应到制动只需0.2秒,制动距离6.7米,视距超过200米,还没有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问题。
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
③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是它的学习能力。
今天是人在教车怎么开,每一次纠偏都会上传到云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会进入深度学习阶段,获得的能力将会被下载到每一辆车上。
”一辆车进步,所有车都进步,久而久之,大数据会让无人驾驶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
④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文/郑依妮,有改动)(1)下列有关第②段划线部分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了无人驾的安全性远超人类驾驶。
B.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
C.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其体说明了无人驾驶可以减少人为失误。
D.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无人驾驶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2)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
B.10多年后,75%的家庭汽车都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
C.安全性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
D.无人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
【答案】(1)B(2)A【解析】【分析】⑴从句中的“1.2秒”“40米”等数字可以判断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这句话是将“无人驾驶汽车”“人类驾驶员驾驶汽车”两者之间的反应时间、制动距离以及视距进行比较,突出说明突出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故选B。
⑵B项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是已经都是无人驾驶汽车了,不是“将要成为”;D项错误,通过分析原文中的句子“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原文讲的是“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不代表没有。
C项有误,“ 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人们接受是最大的难题。
A项正确,故选A.故答案为:⑴B;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判断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猫獗。
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