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学基础题集
编辑:戢林(Geniu)
2007年1月29日(考研后)于17舍215
寄语:本题集源于历年考研勾画重点和真题,世上流传的题集存在题量不足、答案不详、复习不方便的缺点。

而本题集,答案综合了华南农大《地质学基础》第二版、梁成华《地质与地貌学》、张世熔(教授)课件和课堂笔记、以及其他的参考文献。

当然答案或多或少有出入和不尽详细,仅供参考,但条理清晰,便于复习,对于考研已经足够。

另外,在每一题后都已注明某年曾考(缺2006年),以供复习把握规律,以下“01、02、03……”分别代表“2001年、2002年、2003年……曾考试题”。

注意,在做简述和论述题时,必须把握一应试技巧:按照要点答题,要求条理清楚。

最后,谨祝每位用这题集的研友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变化和发展历史及古生物变化历史的一门科学。

2.地貌学(05):研究地壳表面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发展的动力是内营力与外营力的对立统一。

3.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表面起伏相差很大,加上各地区的岩石种类与构造不一样,常导致实测的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不相符合,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4.地热增温率(02、04、07):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的升高,指在地壳常温层以下每加深100米,地温的增加值。

5.地磁异常:根据地磁三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可以计算出地磁三要素的正常值,而实测值与正常值不一致的现象。

6.克拉克值(02):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7.盆地:周围是高原或山地,中间地形低平(平原或丘陵)的地区。

8.山地(01、03、05):指地面上四周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其周围与平地交界部分有明显的坡度转折。

9.沼泽(05、07):地表过度潮湿,其生长有湿生植被,有时还有泥炭积累的地段。

10.丘陵:在低山周围,面积较小,相对高度较低的山地。

11.地质作用:指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形成与改变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12.内力地质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13.外力地质作用(01):指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4.构造运动:也称地壳运动,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运动,主要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方式。

15.岩浆作用:也称岩浆活动,指岩浆可以顺着地壳脆弱地带侵入上部或者沿着构造裂隙喷出地表,这种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或温度降低的方向上升的活动称为岩浆作用。

16.变质作用:在地表以下的一定深度内,原有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等内力作用的影响下,使原来固态的岩石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17.地震:大地的快速震动。

18.地质构造(03):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受各种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和变位的总称。

19.新构造运动:指新第三纪以来至第四纪时期的地壳运动。

20.褶皱构造:层状岩石呈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

21.断裂构造:指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使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断裂的构造。

22.褶曲(04、05):褶皱的基本单位,指岩层的一个弯曲,弯曲的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23.背斜:组成褶曲的岩层由里向外,老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新岩层,形态上一般为向上拱起的弯曲。

24.向斜:组成褶曲的岩层由里向外,新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老岩层,形态上一般为向下凹陷的弯曲。

25.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指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广泛发育于各种岩石中。

26.断层:当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后,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断裂两侧的岩层便沿着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这就叫断层。

27.矿物(01、03土壤学,07英译汉):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

注:在土壤学中的定义术语不同。

28.结晶质:组成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规律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物质。

29.同晶替代(07土壤学,04):也称类质同像或同晶置换,指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而晶体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注:在土壤学中的定义术语不同。

30.同质异象:指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下(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31.条痕(05土壤学,07):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用矿物的尖端在无釉瓷板上刻划所留下的粉痕来进行观察所呈现的颜色。

能够消除假色,削弱他色而显自色。

32.矿物硬度(04):指矿物抵抗刻划、压入和研磨等的能力。

硬度的大小、决定于晶体构造内部质点间距离大小、电价高低、化学键能等。

33.解理: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34.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时破裂面呈现凹凸不平的表面。

35.原生矿物:指在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矿物。

36.次生矿物:指岩石中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所形成的新矿物。

37.粘土矿物(03):是原生矿物(内生矿物)在地壳风化蚀变和风化产物重新结合而成产物。

它是形成并稳定于地表特定水热条件下形成的一类矿物。

38.二八面体(02):能容纳三个阳离子配位的八面体的位置有2/3的空间均为三价阳离子所占据时形成的结构。

39.三八面体:能容纳三个阳离子配位的八面体的位置均为二价阳离子所占据时形成的结构。

40.岩石:指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4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指由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42.沉积岩(03):在地表及近地表条件下,由先成岩石(母岩)破坏而形成的疏松沉积物经过搬运、沉积及才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43.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44.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矿物间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45.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充填方式,亦即表示矿物集合体或矿物集合体之间的各种岩石特征。

46.层理构造: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47.片理构造:指由于岩石中片状、板状和柱状的矿物,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重结晶并垂直于压力方向成平行排列所形成的构造,顺着平行排列的面可把岩石劈成小型片状,称为片理。

48.地层(01、07英译汉):地壳在发展历史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包括层状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备注:在华南农大《地质学基础》第二版为这种解释——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

49.相对地质年代:以利用地层之间相对新老关系或它们的形成顺序,以说明地层形成的时代叫相对地质年代。

50.不整合接触:指当地壳向上运动,有沉积作用变为剥蚀作用,导致沉积作用中断,经过一段时间的剥蚀作用后,地壳又下沉,再次接受沉积,这时期新的沉积地层与老的沉积地层之间隔了一侵蚀面(即不整合面),存在这明显的地层缺失,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

51.整合接触:当沉积作用连续进行,同一地区新的地层覆盖在老的地层上面,岩层产状一致,层面互相平行,虽然有相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连续的渐变的,符合垂直相变规律,这样的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52.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和生物组合的综合性叫沉积相。

53.地层层序律: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在垂向上的迭置顺序。

54.岩层产状(01、03、04、07):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及其排列状况,由岩层走向、倾向和倾角构成。

55.构造地形:由构造运动引起主导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

56.单面山:分布在褶曲两翼,倾角<30 的倾斜岩层形成的构造山(或丘)。

山脊沿岩层走向延伸,顶层由抗蚀性较强的岩石组成,经风化剥蚀后,常形成尖棱状或锯齿状山脊,两坡不对称(倾向坡、逆向坡)。

备注:04、05简答。

57.逆地形:地势起伏与原生的构造起伏不相协调,即背斜构造成为背斜谷,向斜成为向斜山,
这种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

58.露头: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暴露在地表,使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部分。

59.正断层(04、07):上盘相对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60.逆断层:上盘相对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61.断层谷(02):流水沿断层带流动,切割形成峡谷,这种因断层而发育形成的谷地地形。

62.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63.物理风化(03、04):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形状大小,不改变成分的过程。

64.生物风化(05、07):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它实际上也表现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种形式。

65.化学风化:岩石在外在条件影响下,引起化学成分改变,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66.残积物(01):岩石经风化后,部分未发生迁移、原地残留的疏松物质。

67.风化壳(05):岩石圈上层部分风化残余物构成的一层薄薄的外壳(包括残积物+堆积物)。

68.水圈(04):地面上和地壳内存在的水所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69.坡积裙:由片流形成的地貌。

片流将山体中上部的物质侵蚀下来带到山脚堆积形成的裙状地貌。

70.河流:汇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天然水道,是地面流水不断汇集的结果,它有这较大的水量和经常性的水源供给。

71.水系(05、07):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

72.洪积扇(05):沟谷流水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状地形,自谷口向外坡度逐渐变平,把这种大的扇状地形叫洪积扇,一般面积大于2平方公里。

73.泥石流:山区大规模的沟谷流水(山洪),有巨大的侵蚀与搬运能力,能夹带大量泥沙、岩屑和石块,甚至近似一种半固体的径流,当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大于10~15%时就叫做泥石流。

74.河流沉积作用:当河流中夹带的泥砂等物超过了流水本身所负荷的能力,则势必有一部分沉积下来,叫河流沉积作用。

75.冲积物: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它具有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层理较清楚和有韵律性等特点。

76.阶地:是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77.河漫滩二元结构(02):就河漫滩的组成物来说,上部与下部有明显的不同。

这种上下组成物不同的情况叫做河漫滩二元结构。

78.平衡剖面(02):河流只能将河槽纵剖面的原来不规则曲线,侵蚀成平滑和缓的曲线,在理论上说,河水沿着这一曲线流下来,既不侵蚀也不堆积,刚好达到平衡。

79.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面以下的水,即埋藏在疏松的沉积物孔隙中和坚硬的岩石裂隙中的水。

80.潜水(03):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

81.包气带水: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中存在的地下水称为包气带水。

主要分为土壤水和上层滞水等类型。

82.层间水:处在第一隔水层和第二隔水层间的地下水。

83.地下水的总矿化度(04):指每升地下水中盐分等化学物质的总含量。

84.雪原:在气温经常是0℃以下的地区,水分的降落和保存多处于固体状态,降雪不能在一年内全部融化或升华掉,便长年累月地积聚起来形成终年积雪区,叫雪原。

85.冰川:是指在气温低,降水充沛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固态水流。

86.冰碛物(02、07):冰川直接堆积的物质,是由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的堆积体,结构疏松,分选性差。

87.间冰期:地球表面气候变冷,并在较大范围内出现冰川覆盖的时间叫做冰期。

两冰期之间冰川退缩时期则称为间冰期。

88.冰川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厚度大,对冰床有强大的压力,而冰川中冻结许多石块,流动的冰川将会破坏冰床岩石,故冰川对地面的剥蚀作用也叫刨蚀作用。

89.挖掘作用:冰川使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把破碎物掘起带走,将冰床挖深,两侧拓宽,即为挖掘作用。

90.黄土:是风力搬运堆积成的,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含石灰质结核,孔隙较大,无层理,有显著垂直节理,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91.湖泊:经常充满水的陆上洼地。

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92.海洋:是地表最低洼、最广大的积水地带,是陆地河流的源泉与归宿。

二、填空题或不定项选择填空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野外工作中,为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常利用下列工具:指甲、玻璃、小刀、铜具、钢锉。

3.硅酸盐构造类型有岛状构造、孤立环状、连续链状、连续层状、连续架状。

4.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层间水三种类型。

5.我国地貌按它的外表形态可以分为五类: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6.自然界的岩石很多,根据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地磁三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8.沟谷发育的阶段分为浅沟、切沟、冲沟、坳沟。

9.在野外工作中常利用手指甲粗测矿物硬度。

下列矿物中,手指甲能刻划的矿物是C和G。

A. 磷灰石;
B. 方解石;
C. 石膏;
D. 萤石;
E. 石英;
F. 正长石;
G. 滑石
备注:摩氏硬度计——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野外工作中常用工具速测范围:指甲2-2.5、玻璃6、小刀5-5.5、铜具3、钢锉6-7。

10.下面地质地貌名称中,B、D和E是地质构造名称。

A. 中丘;
B. 向斜;C平原.;D.正断层;E.穹窿;F.峡谷
11.在下面的地质作用类型中,C、D和E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A. 构造运动;
B. 地震作用;
C. 剥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E. 风化作用;
F. 喷出作用
12.在图1中标出三种地下水的名称及其相应的位置
图1.地下水分布示意图
(1)地面与潜水面之间的是包气带水;
(2)潜水面与第一隔水层之间的是潜水;
(3)第一隔水层与第二隔水层之间的是层间水。

13.在图2中直接标出三个地质构造的名称及其相应的位置。

图2 实习区地质图
14.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具有圈层结构。

A、B分别作为地球内部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圈层划分的两个界面。

A. 古登堡面;
B. 莫霍罗维契奇面;
C. 康拉德面;
D. 侵蚀基准面;
E. 不整合接触面;
F. 大地水准面
15.下列各项中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BCDF。

A. 闪长岩;
B. 砾岩;
C. 砂岩;
D.石灰岩;
E. 花岗岩;
F. 白云岩
16.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四种化学元素是BCDF。

A. K;
B. Fe;
C. Si;
D. Al;
E. Ca;
F. O;
G. Mg
17.图1中包含的断层类型和断层组合有ABC。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地堑;
D. 地垒;
E. 平移断层
图1
备注:原题答案包括地堑,而地堑为两正断层组合,图中明显为一正断层和一逆断层,值得考究。

18.下列地质作用中ACDE均可形成湖盆。

A. 区域性地壳下沉;
B. 断层作用;
C. 火山活动;
D. 冰川作用;
E. 河流地质作用;
F. 泥石流
19.风成黄土具有CDF的特征。

A. 分选性良好;
B.化学成分相近;
C. 颗粒磨圆度好;
D. 孔隙度低;
E. 矿物组成差异较大;
F. 层理不明显
20.基性岩浆喷出冷凝后的产状主要有AC。

A. 熔岩被;
B. 熔岩原;
C. 熔岩流;
D. 火山碎屑;
E. 块状熔岩
21.以下EF中属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A. 角峰;
B. 蛇丘;
C. 冰斗;
D. 羊背石;
E. 鼓丘;
F. 终碛垅
22.河流侵蚀的类型有BDE。

A. 沟蚀;
B. 向下侵蚀;
C. 片蚀;
D. 向源侵蚀;
E. 向旁侵蚀
23.河流阶地常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和埋藏阶地。

24.实习中观察到的地貌总体上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

25.从地质结构特征看,四川可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

26.盆中丘陵区紫色岩主要是侏罗系和白垩系。

27.四川盆地的轮廓为一菱形,大致是以广元、雅安、叙永和奉节构成。

28.从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四川地貌可分为四川盆地、盆地外围山地、川西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原四个部分。

29.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和倾角。

备注:近两年出现选择题,基本为以上变形。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潮土分布在实习区沿河两岸的高阶地上。

(×)
2.与花岗岩相比,石英岩易于风化。

(×)
3.石膏的硬度高于萤石。

(×)
4.由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形成的黄壤叫做冷砂黄泥。

(×)
5.由石灰岩风化物形成的黄壤,称作矿子黄泥。

(√)
6.由岷山灰色冲积物形成的旱作土壤是灰潮土。

(√)
7.从近河岸到远河岸,河流冲积物的颗粒由粗到细。

(√)
8.摩氏硬度计中滑石的硬度是1,金刚石的硬度是10;所以金刚石的硬度是滑石的10倍。

(×)
9.从地质构造特征看,四川可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

(√)
10.根据沟谷的发育阶段和形态,可将其分为浅沟、切沟、冲沟。

(×)
11.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因此矿物都有条痕色。

(×)
12.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光的能力,其大小由矿物的折射率决定。

(√)
四、简述题
1、地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01)
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具体反映就是一个地区的高度、坡度、坡向、坡长等。

它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水、热和土壤条件,从而影响这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作物布局。

②对地表组成物质的影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和受精生产。

地表组成通常分为残积物和堆积物,堆积物土层深、质地均匀、排灌条件好、土壤养分较丰富,残积物土层薄、质地粗、肥力不高、对作物生长不利。

③对地貌现代发育过程的影响:直接影响地貌发展和方向,因而对土地利用和农业规划等都有影响。

④对地貌类型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是个别地貌条件(如高度、坡度、地表物质、地貌现代发育过程)起作用,它们各个因素是有机联系,对农业生产是综合影响,地貌类型是可以综合反映地貌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阶地的物质组成和在河流两岸的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04)
答案要点:
①解释阶地的概念(2分);②阶地由近河岸到远河岸,物质颗粒由粗到细(3分);③土壤质地由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④解释原因(2分);⑤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3分)。

参考答案:
①阶地是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②阶地由近河岸到远河岸,物质颗粒由粗到细。

③土壤质地,由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

④在近河岸,粗物质由于河流的负荷能力先沉积下来,而细物质能够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而沉积在远河岸,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发育后,由近河岸到远河岸依次发育为砂质和壤质。

(自由发挥)
⑤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分五级阶地回答(自由发挥)。

3、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01、02)
答案要点:
①解释阶地的概念;②河流阶地的类型;③不同阶地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①阶地是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②河流阶地的类型有: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和埋藏阶地。

③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侵蚀阶地——在河流上游或山地河谷中比较常见,阶地由基岩、残积物或坡积物等组成,阶面上往往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残积冲积物存在。

基座阶地——河谷分布比较普遍,阶地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由基岩构成,发生于地壳少量下沉,后经教多量上升的地方。

堆积阶地——由河流冲积物质组成,组成物质疏松,比较容易破坏,多见于地壳在新构造运动中先下沉然后回升的地方,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

埋藏阶地——原有阶地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新的沉积物所掩埋,在地形上不再有阶梯状形态,主要发生在新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区。

2.泥石流的成因(4分)、形成的堆积物特点(3分)及其治理措施(3分)。

(10分)
3.设计一套鉴定方案,将石英岩、闪长岩、砂岩、泥岩和石灰岩分开。

(8分)
答案要点:鉴定方案主要根据其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点进行设计。

5. 单面山的形成特点(4分)及顺倾坡与逆倾坡的差异(4分)。

(8分)
6.洪积物和坡积物的成因、颗粒特征和形成地貌有何异同?(12)
冲积物的成因、颗粒特征和形成地貌(2、2、2)
冰碛物的成因、颗粒特征和形成地貌(2、2、2)
7.设计一套鉴定方案,将石英、角闪石、方解石、黄铁矿和斜长石分开。

(8分)答案要点:鉴定方案主要根据硬度、条痕、与稀盐酸反应情况和晶体形状。

11.简述丘陵的概念及其丘与谷的划分。

(8分)
答案要点:①丘陵的概念。

(2分)是指在低山周围,面积较少,相对高度较低之山地。

②丘陵根据相对高度和谷宽分类:
谷宽(m)谷类(3分)相对高度(m)丘类(3分)
<20 狭谷<20 缓丘
20-50 窄谷20-50 低丘
50-100 中谷50-100 中丘
100-200 宽谷100-200 高丘
12.在断层发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答案要点:断层的概念。

(2分)生态环境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6分)
13.已知有闪长岩、大理岩、花岗岩、泥岩和砂岩5种岩石混杂在一起,请按常规的实验
方法设计一套鉴别方案将它们分开。

(6分)
答案要点:主要从颜色、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等方面来鉴别以上5种岩石。

14.简述坡积物和残积物的区别。

(6分)
答案要点: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从成因、分布、形成地形以及剖面特征等四点来回答
15.简述硅酸盐矿物的晶体构造类型及其与风化能力的关系。

(8分)
答案要点:①根据[SiO4]4-是否连接以及连接方式分为:岛状构造、孤立环状构造、连续链状(单链/双链)、连续层状和连续架状构造
②矿物的内部键力说明矿物的结晶条件越接近地表的条件,其在风化环境中的稳定性
越高,也越不易风化。

对于硅酸盐矿物而言,其抗风化能力由弱到强依次为:岛状
构造(橄榄石)<孤立环状构造(绿泥石)< 单链(辉石)<双链(角闪石)<连续层状(黑云
母)<连续架状(长石)
16.简述坡积物和洪积物的区别。

(6分)
答案要点: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从成因、分布、形成地形以及剖面特征等四点来回答
17. 简述高岭石、正长石、蛭石、水云母、蒙脱石和铁铝氧化物的风化顺序。

答案要点:正长石(加水去K)——水云母(去K)--蛭石--蒙脱石--高岭石--铁铝氧化物
19. 从成因、分布、形成地形和剖面特征(仅要求颗粒组成、砾石形状和层理)几个方面分析四川盆地紫色泥岩为主的地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和冰碛物的异同和形成土壤的概况。

答案要点:从颗粒组成、砾石形状、层理三个方面比较分析
20. 举例说明地形对土壤颗粒组成、碳酸盐反应和酸碱反应的影响。

答案要点:①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②碳酸盐反应(以老板山为例最好)
21 什么是类质同象?形成类质同象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要点:①类质同象的概念
②类质同象的条件
22 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区别。

答案要点:从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三方面来区别
23. 野外识别沉积岩颜色的意义何在?
答案要点: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沉积环境—氧化或还原和成岩以后遭受风化的变化,所以颜色对鉴定岩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组成沉积岩碎屑颗粒
的颜色。

此外,胶结物是泥质、钙质、硅质的沉积岩,颜色一般较浅,胶结物为铁质的沉积岩,
颜色一般较深或呈红色。

沉积岩的颜色也常反映沉积物本身沉积时的环境条件。

沉积岩
在风化作用中原来岩石成分发生变化,生成新的次生矿物,致使岩石变色。

24. 沉积岩的成层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其厚度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要点:层理是沉积岩的成层性质。

层理的形成原因。

厚度变化的作用
25. 简述判断野外识别的基本方法?
答案要点:可以从断层的存在和断层相对移动方向来判断。

断层存在的依据:构造、岩层、地形水文植被和土壤上的标志
断层相对移动方向的判断(4点)
26. 简述沟谷流水的特点、发展阶段以及地貌特征。

答案要点:沟谷流水的水文特征:流量变化悬殊;流速大、急;含砂量多(3点)
沟谷的发展阶段:浅沟,切沟,冲沟,坳沟(4个),
形成的地貌特征:集水盆与沟谷主干;扇形地
27. 简述河流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答案要点:上游沉积巨大石块,下游沉积细小泥砂;近河床粗,远河床细,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的地方则以粉砂及粘土为主。

28. 简述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答案要点:根据元素间的相似性分为亲S元素、亲Fe元素和亲石元素三类,分别举例并适当阐述三类之间的关系。

29. 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答案要点:①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