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药品原料来料检验规范

药品原料来料检验规范

药品原料来料检验规范目标本文档目的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药品原料来料检验流程,确保药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提供优质的药品制造保障。

检验范围1. 检验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标识、包装、气味、色泽、纯度、含量等。

2. 对于特殊药品原料,应根据其具体特性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

检验流程1. 接收原料:将药品原料与送检单据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将原料送至检验区域。

2. 样品准备: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对原料进行取样并进行标识。

3. 外观检验:对原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形状、大小、表面质量等。

4. 标识检验:检查原料上的标识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并与送检单据进行核对。

5. 包装检验:检查原料的包装完好性、密封性等。

6. 气味检验:对原料进行气味检查,确保无异常气味。

7. 色泽检验:对原料进行色泽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8. 纯度检验: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对原料的纯度进行检测。

9. 含量检验:根据药品原料的含量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含量检验。

10. 检验记录和结果:将每次检验的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确保准确无误。

质量控制1. 建立标准品库,并定期核对标准品的质量与效力。

2. 使用准确可靠的检验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3. 培训检验人员,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设立合理的容许范围和判定标准,确保对不合格原料的及时处理和追溯。

风险控制1. 定期评估和更新检验项目,确保检验内容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2. 追踪原料质量问题,及时调整检验流程,控制风险。

3.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符合质量要求。

4. 监测和分析原料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套药品原料来料检验的规范流程,旨在确保药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加强质量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可以提供优质的药品制造保障,并有效降低质量风险。

通用来料检验规范规程精选全文

通用来料检验规范规程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的原材料进行来料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

为保证来料检验有效、有序进行,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仅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材料检验,主要为所有进公司的原材料。

3.术语1)抽样检验: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所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

从交验的一批原材料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样品的检验结果,按照规定的判断准则,判断该批原材料是否合格,并决定是接受还是拒收或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2)全数检验:是指对一批待检的原材料100%地进行检验。

3)AQL值: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4.相关参考标准1)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2)DJ/QT01-2004《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5.检验方式1)根据DJ/QT01-2004«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检验方式进行检验。

2)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应的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无设计图纸的,将供应商提供的规格书转为受控文件替代图纸。

3)根据封样样品进行检验。

4)如采取抽样检验方式:具体检验数量参见GB/T2828.1-2003抽样检验程序进行。

6.检验要求及接受准则1)常规外购件可按照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如原材料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原材料特殊要求进行检验。

2)原材料来料时,检验员必须找到相应的检验指导书,并按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参考图纸或者样品进行检验。

3)对判断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可采取退货,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或选用。

退货则开《退货单》;让步接收需研发中心和制造部会签,仍不能统一时,可由客户代表签字确认;降级使用和选用应做降价处理。

品质部会同供应部跟供应商沟通后,品质部开《理赔单》。

对需要供应商进行改进的不合格批次,应发出《材料不良改善通知书》到供应部,并督促得到供应商的书面回复。

以上处理,除供应商的书面回复外,都应在判定为不合格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的书面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一、引言来料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以确保来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的流入生产过程。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进货的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等来料的检验。

三、检验标准1.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来料检验标准。

标准应包括外观、尺寸、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等方面的要求。

2.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 根据来料的特性,确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制定合理的判定标准,明确合格品、不合格品和特采品的界定。

四、检验程序1. 接收来料后,及时进行检验登记,并标识样品的来源、批次、数量等信息。

2.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中,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检验结果。

3. 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公司的退货、返修或者特采程序进行处理。

4. 对于合格品,应及时放行,并进行相应的入库操作。

五、检验记录与报告1. 对每一批次的来料检验结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 对于不合格品,应记录不合格项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记录。

3. 定期生成来料检验报告,汇总各项指标的合格率、不合格率等数据,并进行分析,为供应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六、供应商质量管理1. 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建立供应商质量档案,记录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资质证书等信息。

2.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估其质量管理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培训、改进等。

3. 对于频繁提供不合格品的供应商,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暂停合作、降低供货比例等。

七、培训与提升1. 对从事来料检验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分享来料检验的经验和技术,促进团队的学习和提升。

来料检验标准

来料检验标准

来料检验标准概述来料检验是指对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的检验,以确保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符合客户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来料检验的标准和规程。

来料检验标准来料检验标准应该根据所采购的原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客户的要求和国际标准来制定。

以下是来料检验应包括的标准:1. 检验项目来料检验应该包括项目的检查,比如外观、尺寸、重量、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包装。

2. 检验方法来料检验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包括取样、测试和检查。

3. 检验记录来料检验应该记录所有测试数据和结果,以及检验员的签名和检验日期等信息。

4. 检验标准来料检验标准应该针对不同的原材料制定,并参考国家、行业和客户要求等标准。

检验标准应该明确、详细、科学,易于理解和操作。

来料检验规程来料检验规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来料检验流程来料检验流程应该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步骤,以及检验员的职责和义务等信息。

2. 检验设备和工具来料检验设备和工具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且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和有效。

3. 来料检验记录来料检验记录应该包括检验数据、测试结果、检验员的签名和检验日期等信息。

记录应该精确、准确、可追溯和易于管理。

4. 来料检验报告来料检验报告应该包括检验结果、测试数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供应商的评价和建议等信息。

报告应该及时、精确、客观和直观。

来料检验的意义来料检验的意义在于:1. 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来料检验可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2. 避免质量问题来料检验可以帮助发现原材料的缺陷、异常及不良情况,以避免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和重大风险。

3. 优化成本效益来料检验可以优化采购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成本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来料检验是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采取正确的检验标准和规程,来料检验可以确保原材料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IQC来料检验规范标准书(最全分类)

IQC来料检验规范标准书(最全分类)

5. 允收水准 (AQL)
严重缺陷(CR): 0; 重要缺陷(MA): 0.4; 次要缺陷(MI): 1.5.
1. IPC – A - 600E, Acceptability of Printed Circuits Boards. 6. 参照文献
2. IPC – R -700C, Rework Methods & Quality Conformance.
5.作业内容 5.1 供应商交送物料,经仓管人员点收,查对物料、规格、数量相符合后,予以签收,再交进料品管部门(IQC) 验收。 5.2 品管 IQC 依抽样计划,予以检查鉴定,并将其检查记录填于《进货检查汇报表》。 5.3 品管 IQC 鉴定合格(允收)时,需在物料外包装之合适位置贴上合格标签并加盖“IQC PASS”章,由仓管人 员办理入库手续。 5.4 品管 IQC 鉴定不合格(拒收)之物料,须填写《不合格品汇报》,交品管主管审核裁定。 5.5 品管主管核准不合格(拒收)物料,由品管 IQC 将《不合格品汇报》交给采购告知供应商处理退货及改善事 宜,并在物料外包装标签上盖“REJECT”拒收章。
目检 放大镜
金 手
G/F 镀层剥

MA
以 3M scotch NO.600 0.5"宽度胶带密贴于 G/F 镀层上,密贴长度约 25mm,通过 30 秒,以 90 度 方向垂直拉起,不可有脱落或翘起之现象。
目检

G/F 污染
MA
金手指不可沾锡、沾漆、沾胶或为其他污染物。 目检
a. 金手指凹陷、凹洞见底材或铜面刮伤,不得
不吻合不可接
受。
a. Marking 错或模糊不清难以识别不可接受;
b. 来料品名错,或不一样规格旳混装,均不可接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验规范一、目的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标准。

来料检验规范的目的在于确保从供应商收到的材料质量稳定可靠,以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二、适用范围来料检验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货材料的检验,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

对于重要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材料,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

三、检验程序1. 接收材料:接收到供应商送来的材料后,仔细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检查文件:查看供应商提供的来料检验报告或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并与物料的检验要求进行比对。

3. 规格检验:根据产品规格书、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对材料进行外观、尺寸、重量等方面的检验。

4. 抽样检验:按照抽样检验标准,从收到的材料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对于大批量的材料,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

5. 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员、结果等信息。

同时,将不合格品进行标注和处理。

6.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退换或重新提供合格的材料。

并且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理,以防止误用。

四、监督和改进1. 监督:建立来料检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系统,对不合格品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常见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持续改进: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供应商评估,并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频率。

3. 记录和归档:保留所有的来料检验记录和相关文件,便于日后的追溯和参考。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工作。

2.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于质量较为关键的材料,可以借助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确认和验证,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物料来料检验规范

物料来料检验规范
5包装材料...............................................................................
3.检验方式
抽检或逐个检验(有数量决定)
4.允许水准
严重缺点(CR)主要缺点(MA)次要缺点(MI)
检验项目
缺陷等级
缺陷描述
检验方式
XXXXX有限公司
物料来料检验规范
拟定日期:XXXXX
物料来料检验规范
1塑料件...................................................................................
2钣金件...................................................................................
目检
外观检验
MA
1.检查印刷内容必须清楚无误,色彩亮泽,纹理清楚;
2.检查包装材料油污擦伤、破裂等缺陷;
3.检查包装材料颜色是否正确;
明亮处目检
尺寸检验
MA
1.使用材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用卷尺测量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外形长/宽/高/是否符合图纸公差范围;
卷尺
装配实验
MA
1.准备设备装配实验;
MA
1.使用材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用卡尺测量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外形长/宽/高/定位孔距/孔径是否符合图纸公差范围;
4.检查零件的攻丝孔有无攻丝;
卡尺
装配检验
CR
1.准备物料做装配实验验证;
2.与对应零件组装无滑牙,无法匹配之现象;

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

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

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符合既定质量要求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个关于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的示例。

一、目的本规范旨在明确来料质量检验的标准、方法和程序,以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和客户的期望。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外所有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检验,包括采购的原材料、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以及客户退回的产品。

三、检验标准1.检验依据:依据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产品图纸、质量标准等技术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制定来料质量检验标准。

2.质量要求: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关键材料、重要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应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

3.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应涵盖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外观、尺寸、成分、性能、安全等各个方面。

根据物料类别和用途,确定必要的检验项目和抽样方案。

4.检验方法:根据检验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常规的检验方法包括目测、尺寸测量、重量检测、性能测试等。

对于特殊要求的检验项目,可采用无损检测、理化分析等更为专业的检测方法。

5.合格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对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合格判定。

对于关键物料和重要零部件,应进行严格的合格判定,包括全数检验和逐个确认。

对于一般物料和其他产品,可采用抽样检验和统计过程控制等方法进行合格判定。

6.不合格处理: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应及时进行处理。

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换货或进行生产调整。

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

7.记录保存:质量检验记录是来料质量的重要凭证,应按规定进行保存。

记录应清晰、完整,便于查阅和分析。

四、检验流程1.来料接收:供应商将物料送达企业后,仓库管理员应核对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与采购合同一致。

2.初步检验:仓库管理员应对物料进行初步检查,包括外观、尺寸等基本项目的检查。

TP来料品质检验标准规范

TP来料品质检验标准规范

03 崩边/角X≦0.3mm,Y≦0.3mm,Z≦T, T为崩的深度,Z为玻璃厚度:不允许不允许不影响实配、功能即可目视主要04 破裂有裂痕不允许目视主要05 透光(白色底板下正视角检验)Φ≦0.10mm 不计(不可密集)目视菲林尺次要0.10 mm≦Φ≦0.2mm 1个,间距大于30mmΦ≥0.2mm 不允许06丝印及LOGO 字迹模糊,断线,油墨区呈雾状,印迹;LOGO的颜色以图纸和色卡判定,(或以客户样品为准)LOGO大小与量产文件不一致不允许目视次要07 IR孔不良针孔,Φ≥0.15mm 不允许目视次要08摄像孔不良色偏差,目视色差不能明显不允许目视黑点,白点,不允许目视黑点,白点,脏污,划痕不允许目视09异色明显可见的印刷区颜色差异不允许目视主要07 对位线超过图纸公差要求不允许目视菲林尺数显卡尺主要Φ≥0.30mm 不允许04 线状不良W≦0.03mm 不计目视菲林尺次要L≦5.0mm,0.03mm≦W≦0.05mm 205 崩边金属线以内不允许,金属线以外X≦2mm,Y≦k/3,Z≦T,T为电极长度,Z为玻璃厚度,K为引线长度。

2 目视主要06 崩角不在可视区及未伤及金属线路,Φ≦0.3mm 2 目视主要07 ROHS要求供应商须提供ROHS检测报告不允许目视次要3.2 ITO玻璃电性能检验标准:序号不良项目判定标准允收个数使用工具/设备缺陷等级01 功能测试依各型号量产文件判定不允许测试电脑电测夹具主要4. UV胶水外观检验标准:序号检验项目判定标准允收个数使用工具/设备缺陷等级01 色泽、纯度色泽浑浊,有杂质、块状结晶不允许目视次要5. 背胶(衬垫,高温胶纸,保护膜)检验标准:序号检验项目判定标准允收个数使用工具/设备缺陷等级01 尺寸超出设计要求范围不允许目视数显卡尺主要02 粘性实物与样品不一致不允许拉力计主要6. 免检材料(辅料):序号名称序号名称01 IC 06 丙酮02 ACF 07 防静电珍珠棉03 定位胶纸08 无尘布04 酒精09 工艺棉签05 防静电手套10 手指套7. 外包装箱与吸塑盘检验标准:具体型号规格以设计要求为准,符合BOM文件要求。

来料检验标准全

来料检验标准全

来料检验标准全本文旨在建立来料检验规范,确保原材料和零配件的质量。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来料检验作业。

以下是一些定义:致命缺陷(CR)可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非安全状态的缺陷,严重缺陷(MA)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轻微缺陷(MI)对产品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

抽样方案包括产品全检和产品抽检,采用一次或两次抽样方案,如果满足AQL值则可入库。

AQL值为CR=0,MA=1.0,MI=4.0.检验一般在晴天自然光或灯光光照强度适中的情况下进行,被检样本与检验员距离适中,一项外观检验时间为3-5秒。

对于钢板类原材料(轴箱、风扇架、散热板、支架、撞铁等原材料),外观质量检验要求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划痕、锈迹、毛刺、凹痕等残次现象。

轴箱表面局部允许有轻度的划痕,面积不得超过10cm,损伤程度不影响轴箱钢板所允许的最小厚度。

轴箱表面焊接焊道均匀,宽度范围不低于5mm,焊道咬边角度为45°,无断焊、熔焊、偏焊、漏焊,未焊处用胶体粘结。

一台箱体至多允许有不与箱体内部通透的气孔不超过两个(需要本厂工作人员补胶)。

每批次抽取检验原材料钢板厚度取平均值,允许偏差不超过-0.2mm。

撞铁表面打磨光滑,边缘棱角不可有毛刺、缺料或崩边的现象。

尺寸偏差见表1.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来料检验的质量,适用于公司的来料检验作业。

定义了致命缺陷、严重缺陷和轻微缺陷。

抽样方案包括产品全检和产品抽检,采用一次或两次抽样方案,如果满足AQL值则可入库。

钢板类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检验要求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划痕、锈迹、毛刺、凹痕等残次现象。

每批次抽取检验原材料钢板厚度取平均值,允许偏差不超过-0.2mm。

撞铁表面打磨光滑,边缘棱角不可有毛刺、缺料或崩边的现象。

1.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并与相应配件配合顺畅、紧固,符合产品相关要求。

2.对于需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质检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例如箱体进行淋水试验、盐雾试验、振动试验等。

标准件来料检验规范

标准件来料检验规范

标准件来料检验规范一、引言。

标准件来料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标准件来料检验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熟悉标准件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2. 确保检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准备好检验记录表格和标准件的技术文件,以备查阅和记录。

三、检验流程。

1. 接收标准件,接收来料后,应立即进行标识并存放在指定的区域,以免混淆或遗失。

2. 外观检验,对标准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损伤、变形、生锈等情况。

3. 尺寸检验,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标准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符合技术要求。

4. 材质检验,对标准件的材质进行检验,包括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

5. 性能检验,根据标准件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性能检验,如拉伸、硬度等。

四、检验标准。

1. 外观检验标准,根据标准件的外观要求,确定其表面允许的缺陷和损伤程度。

2. 尺寸检验标准,采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和设备,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尺寸检验。

3. 材质检验标准,根据标准件的材质要求,进行相应的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

4. 性能检验标准,根据标准件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性能检验,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五、检验记录和处理。

1. 检验记录,对每批来料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外观、尺寸、材质和性能检验结果。

2.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标准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退货、返工等。

3. 合格证明,对合格的标准件,应及时进行标识,并进行相应的合格证明和记录。

六、总结。

标准件来料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验,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标准件来料检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

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

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一个完善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为供应商和采购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的介绍。

一、来料检验规范1.检验设备:明确需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并建立相关检验设备的采购、验收、领用和维护等程序。

2.来料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来料检验标准,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来料检验参数:明确需要测量和记录的参数,如尺寸、重量、硬度、含水率等。

4.来料检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目视检查、尺寸测量、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5.控制样品数量: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合理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6.来料检验记录:建立来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员、检验日期等信息,以便溯源和管理。

7.不合格处理: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整改、追溯等,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

二、来料检验流程1.采购订单及合同:确保来料检验的基础,包括产品规格、质量标准、交货日期等信息。

2.送货接收: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料或零部件,并核对送货单和采购订单是否一致。

3.样品抽样:根据抽样方法,从送货中抽取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证据性。

4.检验参数测量:使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测量和测试,记录测量结果。

5.检验结果评估:根据来料检验标准,评估检验结果是否合格,并记录评估结果。

6.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整改等。

7.合格品接收:接收合格的原料或零部件,并进行验收,记录接收结果。

8.数据分析及统计: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9.持续改进:根据统计结果和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的介绍,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公司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抽样标准:MIL-STD-105E一般检查水准Ⅱ
允收标准(AQL): 主要缺点 (MA)-1.5 次要缺点(MI)-4.0
检验
项目
检验
内容
检验
方法
允收标准及缺陷描述
判定
MA
MI
卷料类外观及尺寸
尺寸
千分尺/卡尺
材料厚度严格按采购订单标注尺寸公差0.02mm。

材料宽度按采购订单标注尺寸公差0.2 mm。

卷料包装防护标识
防锈
目测
原材料表面必须有防锈油防锈。

包装
目测
要求用吸塑膜包装且缠绕厚度至少达到5层之上, 且用打扣机打紧, 不得松动。并将材料一端露100~200mm的材料在外, 方便品管员检验。

要求卷料放在踏板之上且踏板之上要求垫纸皮(纸皮之上不的有金属物质), 注意不可倒塌。
标识
目测
标签必须贴在醒目处, 不可脱落, 且标签上必须有规

来料表面有刮花、碰伤, 用手指甲刮感觉不挡手, 只允许一个面有1~2条, 长度在20mm以内。

不方正
卷尺/直尺
剪板料长度在300 mm内, 对角线长度相差不可大于1mm, 剪板料长度在300 mm以上, 对角线长度相差可在1~1.5mm。

凹印
目测
原材料表面不可有凹印, 在两面都较明显。

原材料表面有凹印, 经加工后可掩饰。

花边类材料宽度尺寸公差(花边宽度在以内)为-0.1mm。

硬度
试啤
材料较硬, 冲压成型后有爆裂透光现象。

材料较硬, 冲压成型后有爆裂, 但不影响外观。

材质

来料检验标准

来料检验标准

来料检验标准1. 引言在制造过程中,原材料和来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来料检验是制造企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进货原材料的检验,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和缺陷,避免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线,从而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

本文将介绍来料检验的目的、依据、步骤及相关标准。

2. 来料检验的目的来料检验的目的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制造企业的要求,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来料检验,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验证来料的规格、性能和质量符合供应商提供的规格要求;•检测来料是否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确保符合法规和法律要求。

3. 来料检验的依据来料检验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供应商提供的规格要求供应商在交付原材料前,通常会提供一份规格说明书,其中包含了原材料的性能指标、质量标准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来料检验程序应当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规格要求进行,以验证前述要求是否满足。

3.2 产品设计要求产品设计要求是来料检验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产品设计要求中包含了关于原材料的使用限制、技术参数以及质量要求等内容,来料检验程序应当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3.3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来料检验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不同的原材料类型和用途,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会规定一系列质量测试方法、技术要求以及允许的缺陷等内容。

来料检验程序应当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以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 来料检验的步骤来料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收料取样当原材料到达生产企业时,需要从供应商交付的批次中取样。

取样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并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4.2 检验项目确定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规格要求、产品设计要求以及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适用于该批次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4.3 检验执行按照确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对取样的原材料进行检验。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一、引言来料检验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确保来料检验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来料检验的企业,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生产企业。

三、定义1. 来料检验:指对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

2. 供应商:指向企业提供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的外部机构或者个人。

四、来料检验管理流程1. 采购需求确认:生产部门向采购部门提供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的需求清单,包括数量、质量要求等。

2.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需求清单,在供应商库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3. 送检通知: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来料检验的通知,包括送检时间、地点等信息。

4. 来料接收:仓储部门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并进行初步验收。

5. 来料检验:质量检验部门对接收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

6. 检验结果记录:质量检验部门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包括合格、不合格等标识。

7.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商议处理方式,如退货、返修等。

8. 合格品入库:质量检验部门将合格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移交给仓储部门,入库并进行标识。

9. 检验报告归档:质量检验部门将来料检验报告进行归档,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五、来料检验标准与方法1. 来料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来料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指标。

2. 来料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特性,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目视检查、测量仪器检测、化学分析等。

六、来料检验设备和工具1. 检验设备:根据来料检验的要求,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如显微镜、测量仪器、化学分析仪器等。

2. 检验工具:提供必要的检验工具,如量具、样品容器、试剂等。

来料检验流程标准

来料检验流程标准

来料检验流程标准1. 背景来料检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用于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本文档旨在制定和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检验准则来料检验应根据以下准则进行:-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规格书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满足公司要求的规格。

- 确保每批原材料的数量与供应商提供的数量一致,以避免物料短缺或过剩。

- 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尺寸、颜色等特征,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 进行必要的化学和物理测试,以验证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 根据公司的特定要求,对特殊原材料进行额外的检验和测试。

3. 检验流程来料检验的流程如下所示:3.1 接收原材料- 检查原材料的外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货物与交货单是否一致。

- 将原材料送至来料检验区域,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工作。

3.2 进行检验- 根据公司的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

- 根据检验结果,将原材料分类为合格或不合格。

-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以解决质量问题。

3.3 记录和报告-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包括每批原材料的检验日期、数量、检验结果等信息。

- 向相关部门和质量团队提供来料检验报告,以便进行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

3.4 处理原材料- 对合格的原材料,将其移至适当的存储区域,以确保其质量不受损。

-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退货、进行再加工等,以最小化质量损失。

4. 审查和改进每年对来料检验流程进行审查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和符合最新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以上是来料检验流程标准的简要描述,旨在帮助组织制定和执行合适的来料检验流程。

具体操作细节和流程步骤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用2-5VDC电源检测其发光色泽及发光度必须均匀,一致

c.测试时起火,爆炸

5、浸锡
a.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6、清洗
a.管体经超声波清洗后无掉色及外层剥落

5
三极管
1、尺寸
a.三端引脚间距必须均匀,允许公差不超过0.2mm

2、外观
a.印刷型号不允许有错误且丝印需清晰易识别

b.管体焊接端无氧化、生锈、断裂;贴装件无翘脚、弯脚
3.4.3轻微缺陷(MI)――某一实体只存在外观上的缺陷,实际上不影响产品使用目的之缺陷。
4.职责

5.作业程序
5.1外观
5.1.1正常观察距离:30CM
5.1.2检验员祼视(或矫正后)之视力为1.0以上,并不得有色盲.
5.1.3照明度:被检验面之照明度为450-900LUX为标准.
5.1.4环境条件:温度25±5℃;湿度50%±20%RH。

b.DIP件长/直径(圆体)/脚径允许公差围为+0.25mm

2、外观
a.本体型号、规格、方向类丝印需清晰无误

b.丝印轻微模糊但仍能识别其规格

c.插脚应无严重氧化,断裂现象

d.插件电容引脚带轻微氧化不直接影响其焊接

e.电容本体不得有破损、变形、电解电容介质外溢、电解漏液等现象

3、包装
a.包装方式为袋装或盘装
5.4抽样计划和允收计划
5.4.1抽样计划
5.4.1.1公司抽样计划按照GB/T2828.1-2012一般抽样水准Ⅱ单次抽样执行(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
5.4.1.2检查项目和检查数
检查项目
抽样计划
检查数
正常
加严
外观
按抽样计划
正常一次抽检表(表2-A)
加严一次抽检表(表2-B)
包装
定数
2箱/检查批

c.SMD件排列方向需一致

d.盘装物料不允许有中断少数现象

4、电气
a.量测其容值必须与标示及对应之产品BOM要求相符

b.测试时起火,爆炸

5、浸锡
a.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6、清洗
a.经超声波清洗后色环不得有脱落或偏移1/4原始位置

2
电容
1、尺寸
a.SMT件长/宽/高允许公差围为+0.2mm
CR
MA
MI
1
电阻
1、尺寸
a.SMT件长/宽/高允许公差围为+0.2mm

b.DIP件长/直径(圆体)/脚径允许公差围为+0.25mm

2、外观
a.本体应无破损或严重体污现象

b.插脚端不允许有严重氧化,断裂现象

c.插脚轻微氧化不影响其焊接

3、包装
a.包装方式为袋装或盘装

b.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品标示且应与实物相符
5.1.5光源:以日光灯为标准,但有关色泽之判定应在自然光线(太)下或用标准光源箱.
5.1.6轻微缺点:正常日光灯下正常观察距离,5秒钟不能清楚地判定之缺点.
5.2机构:
5.2.1以工程图面所规定之需求为依据.
5.2.2以相应测试仪器测量.
5.2.3以实际装配组装为检查辅助重点.
5.3检验条件
将待检查物品至日光灯下,两眼30CM之位置,上下左右45度角围,肉眼观察或用指定量具检验之,每次时间为5秒,工作台表面不能反光.

c.本体无残缺、破裂、变形现象

3、包装
a.贴装件必须用盘装(不允许有中断、少数)

b.盘装方向必须一致正确

b.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品标示且应与实物相符

c.SMT件排列方向需一致且不得有中断、少数(盘装)

4、电气
a.量测其阻值必须与标示及对应之产品BOM要求相符

b.测试时起火,爆炸

5、浸锡
a.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6、清洗
a.经超声波清洗后丝印不允许有严重模糊不清且无法辨别其规格

b.经超声波清洗后丝印有轻微模糊但仍能辨别其规格
文件名称:来料检验规
文件编号:
制定部门:质量部
发行日期:2018-9-7
核准
审核
制定
文件修订履历表
日期
版本
修订容摘要
修订人
2018/9/7
A/0
新版发行
1.目的
确保供应商来料之品质且满足生产需求.
2.围
适用本公司供应商来料检验
3.定义
3.1外观:指产品(组立成品)由外部或使用时能直接看见之部分,如正面为A面、两侧为B面、底面C面.

b.管体应无残缺、划伤、变形及毛边

c.焊接端无氧化及沾油污等

d.管体极性必须有明显之区分且易辨别

3、包装
a.包装方式为袋装或盘装

b.包装材料与标示不允许有错误

c.SMT件排列方向必须一致正确

d.为盘装料不允许有中断少数现象

4、电气
a.量测其极性应与脚长短对应(一般长脚为正,短脚为负)
3.2机构:指部品在组装、功能方面之机构部分.
3.3特性:指部品电气性能测试;环境测试;功能测试;印刷、胶合、喷涂等表面处理的附着力等性能测试.
3.4缺陷分类:
3.4.1严重缺陷(CR)――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之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陷。
3.4.2主要缺陷(MA)――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不能达成制品使用目的的缺陷。
a.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6、清洗
a.经超声波清洗后丝印不允许有严重模糊不清且无法辨别其规格

b.经超声波清洗后丝印有轻微模糊但仍能辨别其规格

4
发光二极管
1、尺寸
a.SMT件长/宽/高允许公差围为+0.2mm

b.DIP件长/直径(圆体)/脚径允许公差围为+0.25mm

2、外观
a.管体透明度及色泽必须均匀、一致

c.经超声波清洗后胶皮(电解)不得有松脱,破损现象

3
二极管
(整流稳压管)
1、尺寸
a.SMT件长/宽/高允许公差围为+0.2mm

b.DIP件长/直径(圆体)/脚径允许公差围为+0.25mm

2、外观
a.本体型号、规格、方向类丝印需清晰无误

b.引脚无氧化,生锈及沾油污现象

c.管体无残缺、破裂、变形
5箱/检查批
尺寸
定数
5pcs/检查批
10pcs/检查批
性能
定数
5pcs/检查批
10pcs/检查批
5.4.2允收计划:
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按0收1退;轻微缺陷按对应抽样计划表中AQL=0.65(加严AQL=0.4)执行(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
5.5.检验标准
No.
物料名称
检验项目
品 质 要 求
缺陷判定

3、包装
a.包装方式为盘、带装或袋装

b.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品标示且应与实物相符

c.为盘、带装料不允许有中断少数现象

d.SMT件方向必须排列一致正确

4、电气
a.用万用表测其正、负极性应与标示相符且无开、短路

b.用电压档测其整流、稳压值(通电状态)应与标称相符

c.测试时起火,爆炸

5、浸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