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5篇
第一篇: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一、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的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趋于完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不断的融入到小学农村教育这块阵地,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平台,同时也对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者。
通过老师的引导,课堂达到师生、生生、学生和文本的有效对话及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而主动获得知识。
原来“以教师为主体”低效教学或者说无效教学不再适应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
而高校课堂教学他正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
二、高校课堂教学的内涵
高效课堂教学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体学生生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到正确率在95%以上。
三、高校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实施“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主张的是“自主、合作、探究”,落实方法是—群学、对学、自学、展示、反馈,核心是学生主体。
而高效课堂教学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这就是说要求教师要真正领会其内涵所在,感悟其中的奥妙,转变自己长久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心中彻底剔除固有的教学模式.阅读新的教学理念专著,新课程改革理论
知识,有关高校课堂教学的探究等理论书籍,是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必要的前提条件。
只有潜心钻研,广读书籍,才能清楚的看到原有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的弊端,意识到着这种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它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违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2、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
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
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3、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和改写导学案,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
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在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
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的堂堂清。
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
4构建竞争机制,激活“课堂活力”
竞争是指个人或团体,为要达到某种目标,努力争取其所
需求的对象。
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就提到了“有竞有争。
” 郭象注解为“并逐曰竞,对辩曰争。
”可见竞争本是由来已久之事。
事实上任何事情没有竞争的存在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体现。
针对我们高效课堂这一概念而言,要真正打造出课堂的高效,我们就必须学会引入竞争机制,让同学们在一个充满竞争氛围的场中你追我赶、互相争辩、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拓思维、提升能力。
那么就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学习小组建设、对学、群学活动而言都可以采取哪些竞争方式。
一是灵活运用小组展示区域,更好的发挥展示区域的竞争作用。
小组展示区域是我们课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组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暴露学习困惑或创新生成的重要舞台。
二是个体、小组之间形成对抗。
在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中,我们基本上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内两个同学之间结成学习对子。
所以,创建学习竞争机制,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已有的条件利用起来,在小组利用上我们可以让一个小组向另一个小组进行学习挑战,这样班中就形成了三组对抗的局面,当一个班级中有了六个小组,两两对抗的三个竞争组织,课堂学习氛围还能不热烈吗?还用担心同学们的学习不深入吗?同样在小组内部,两个同学之间也可以形成学习上的挑战,当每一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对手,都有了战胜对方的想法,我想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不扶自直”的效果。
第二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湖州电大2012年秋季小学教育本科晏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
为什么本应该是一门最有情趣最生动的学科,却弄得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乏味?在老师的感叹和学生的呵欠中,课堂的收效之低就可想而知了。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是人所共识的,如此,学好语文就是每个学
生应该做到的,提高课堂效率应是我们做教师的应积极探讨的。
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兴趣丧失的原因,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应让语文课堂充满着吸引力,让学生来不及走神。
但课堂时间毕竟很有限,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包罗万象涵盖万象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从而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学习中生活,在轻松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这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的艺术。
本课题试图在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方面做积极的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让语文的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而把语文作为自己心灵休憩的园地,在心灵的快乐旅游中得到语文最大的收益,达到高效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孔子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收获。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夏说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种学习过程体现了“学、思、行”的辩证统一。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始终应该注意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尤其是思路,并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门道”,变为自己的“本领”(能力),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用这些本领去发现解决新的问题,做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而实现课堂的最终高效。
2、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这是一种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受,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由他们自己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分析、讨论得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教学中教师把以教材为范例的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支配,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内容;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补充各自的看法,使得个别的认识向一般意义的认识升华。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是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并激励、引导儿童独立思考,自行探索,发表创见,培养创新能力。
3、当代教学论的一般原理
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吸取了“问题法”、“发
现法”等优点,基本上应用科学研究的步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
因此它着眼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一堂课、一段时间,而是利用课文,活化知识,举一反三,着眼长远。
它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甚而要学生知其必然,从而给学生指出探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
4、教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
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小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去自主探究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是自主探究高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学习心理过程有“学—思—疑—问”四个必要的环节,其实就是逐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的过程中,才能既获得新知,又提高能力。
同时,从自主探究所追求的目标看,它所要培养的创造力,正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只有通过教师引导探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三、研究的目标
1、确立小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自主探究高
效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上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要针对这些不同点描述自主探究高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进行实验验证。
2、构建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讨具体的教学操作技法,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规律。
3、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编制相应的操作程式及其变式,具体说明教学的逻辑步骤,各步骤完成的任务等。
同时归纳各步骤的“导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创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理性层面的研究,探讨构建自主探究高效模式的逻辑起点,分为从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实质出发、从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出发、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等方面。
2、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主体性”为核心,因此,研究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
因此要对教学过程、方法等都要进行重新的审视,比如如何看待学生的差异?如何有效地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等。
3、从自主探究高效教学之于一般教学的继承和超越的角度,探讨自主探究高效教学的一般要求。
讨论的要点有教学目标、教学思想、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教学气氛、教学手段、练习与习题、教学评价、教学成果、教学范围、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
4、采用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方法,先集中力量拿出一些典型的课例。
主要讨论该课例体现了怎样的自主探究高效教学的原则,与以往的课例比作了哪些改进。
总结一些简单地、操作性比较强的自主探究高效教学策略。
5、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自主探究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帮助解决教学难点、提高知识传递质量、增强课堂练习密度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教师应广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要将网络引入教学、引入课堂,用网
络的理念更新教学理念,增加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密度和质量,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研究对象
良友小学四年级二班33人为主,其他班级为辅。
六、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
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其它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心理测量法,教育统计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与思辩的方法。
运用上述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并重视资料的积累。
七、课题探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04月――2013年06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
第二阶段(2013年07月――2013年09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课堂实践,产生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语文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总结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形成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书面成果,课题结题。
八、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例说)。
3、小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晏娇: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校语文组全体教师:负责上具体的研究课、资料收集工作等。
十、研究总结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得以延续,
取决于教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立足教材,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三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好比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幕话剧,课本就是剧本,讲台就是舞台。
但是学生不能仅仅是观众或者听众,他们也是演员,而且是主角不是配角的演员。
教师的通病,往往是分不清自己的角色,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男一号或者女一号,而大部分学生则被动地沦为群众演员或者普通观众,有的甚至连听众都不愿意当。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笔者针对“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四课型有效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灵魂与核心。
实施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掌握学生学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力求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好比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幕话剧,课本就是剧本,讲台就是舞台。
剧本就是专家编好的课本,不过剧本也可以适当的改编。
怎么改,那就是作为“导演”的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说教师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角色。
但是学生不能仅仅是观众或者听众,他们也是演员,而且是主角不是配角的演员。
教师的通病,往往
是分不清自己的角色,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男一号或者女一号,而大部分学生则被动地沦为群众演员或者普通观众,有的甚至连听众都不愿意当。
一部好的作品,就是体现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导演”只是起到导入的作用,而更多的是学生的表现,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莫让导演把演员的工作也做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研讨和实践的热点,这一方向汇聚了不少观点和实践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些老师片面的认为,提高有效性就是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
戏称为“讲授短、平、快,练习快、准、狠。
”甚至于有些老师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45分钟的一节课讲授不能超过30分钟,但是知识点的传授要求不能降低,要时时清、堂堂清。
这样一来,一节课能达到新课改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统一发展的要求吗?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吗?笔者深表怀疑。
结合十几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达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阶段的继续学习或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化学科学基础;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积累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三是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针对“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新授课
传统的新授课几乎只是教师的“单声筒”,没有讨论、缺乏互动,师生的思想难以交流融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只能通过机械的、单向的“宣教”,很难实现认同与内化的目的。
为此,我在讲授法的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讨论与互动的环节,让师生在交流中传递价值信息,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体验全面的教育。
比如,我在备“爱国的制碱专家——侯德榜”教学内容时,摒弃了以往常见的照本宣讲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你了解侯德榜吗?他的科学人品与居里夫人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侯德榜没有申
请专利?他失去了什么?又赢得了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学习侯德榜吗? 假如你是侯德榜,你会怎么做?
这种课堂教学创意能促使学生“情”“思”活动相互融合,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的感染,达到“三维目标”共育的效果。
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
1、“新”:一是指知识内容是“新”的,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取得“新”的发展;二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新。
现代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给学习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2、“趣”:问题导入时要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能提高学习兴趣。
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地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自制牛奶”“白兰地变红葡萄酒”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并提出一个个为什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以增设趣味实验为引导,可以使化学这门功课犹如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毋庸置疑,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老教师不仅仍然沿用“黑板实验”代替“真实实验”这种陋习,仍然用“纸笔探究”替代“实验探究”外,有些青年教师更是异化为将能做的实验用视频或课件播放的形式展示一下,美其名曰“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新教材中初中演示实验共有 80个左
右(当然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也不大折扣的开出来),除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条件限制改为播放视频外,我都做了。
除此之外,根据授课需要我还补充了某些实验。
比如为了讲明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就用新制的熟石灰配成溶液,盛放在密闭的试管中,底部加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的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又变为澄清。
效果出奇的好!再比如为了弥补因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遗憾,我补充做了用氢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我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3、“活”:主要是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为了把学生教活,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参与的不同层面,即学生是在行为参与,或是情感参与,还是高层次的认知参与。
教学活动中要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4、“实”:它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充实,二是教学目标要落实。
要教真实的、有用的化学。
“从生活进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这不应只是新课改的一句漂亮的口号!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的确还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现象:有些教师还在教授机械化学知识,比如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氢气只能通过燃烧才能变成水等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在化学变化中只有一种条件在起作用的刻板影响。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树立全面的化学反应观,我给同学们观看了“新制的铁粉在空气中自然”的实验视频,结合课件讲解了在“神舟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收效很好。
比如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煮鸡蛋,教材的误导让我唏嘘不已,怎能忘记圆明园的焚毁,怎能忘记虎门销烟?再比如,分解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的?我就让同学们用手触摸锥形瓶,感受双氧水分解是放热的;列出石灰石厂生产一顿生石灰耗能的数据,学生的亲身感受是最有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