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妙用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所以,有效成功地运用课文已有的情境因素,抓住课文中的感情迁移,使优美范文的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用不同的感官作用于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导语自然,前后联系,轻松导入
妙用导语,能使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这时,我们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捕捉课文里一切有效信息,去创设情境,巧提问题,新旧知识联系,而后最终成功的完成教学的“第一幕”。
如《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却可以看到一幅幅和自己生活体验相联系的有生力的画面……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凉。
如《项脊轩志》:“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似乎平淡无味。
若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一经激活,就如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浮上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