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电化教育馆“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
中期报告
XXX中学微课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2017年4月,我校申报了XXX电化教育馆“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研究》,近半年来,我们积极组建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框架;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课题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理念的基本观点,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省研修平台“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远程研修;开展课堂教学状况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达成的主要问题;制定“微视频课程建设”研究方案;鼓励教师就“微视频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进行教学反思,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已初见成效。
二、建立课题小组,形成研究网络
一支高素质的课题实验队伍是课题实验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我校成立了“微视频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小组,学校主要行政和电教骨干教师为科研实验研究小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负责行政管理的学校领导,也有教学教研业务精、组织管理能力强,科研意识浓,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师,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课题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理念的基本观点,课题组成员全员参
与省研修平台“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远程研修,重点学习微课程教学理念与微课制作;选派优秀教师先后到县一实验中学学、二实验中学参观学习微课制作技术。
(二)做好课堂教学调查,提高微课制作针对性。
组织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状况调查,认真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达成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微课制作,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组织微课大赛,积累案例资源。
为激发教师参与微课制作的积极性,提高微课制作的能力,积累优秀的案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提高微课制作质量,我校组织了微课设计大赛,一批选手脱颖而出,并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微课设计比赛活动,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舞台。
目前,学校资源平台已经积累老师们制作的微视频资源达100多个。
(四)初步开展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我校率先在微机课上进行微视频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尝试,探索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五)引领教师反思,汇编阶段性成果。
鼓励教师就“微视频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进行教学反思,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将阶段性成果汇编为册子。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
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如对挖掘出来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整理不全;相关资料、图片等不完善。
(二)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还不够顺畅,设备提供厂商还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三)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
五、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提升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微视频课程建设”理论以及有关的书籍以及报刊上的文章和经验总结等,在学科组内进行心得交流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
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做好调查研究。
再一次开展课堂教学状况调查,全面分析反思,肯定成绩,寻找继续研究的重点,深入开展“微视频”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三)积极探索微课录制的多种方式,提高微课质量与利用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微课录制的多种方式,创造条件提高微课质量,进一步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好云平台,实现学生无缝隙学习。
(四)及时展示研究成果,做好资源积累。
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实验学校里的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积极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小论文等交流活动。
完成“微视频课程建设”的个案研究和“微视频”教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