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汉语名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学生汉语名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作者简介:李玲,女,湖南衡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
摘要:美国学生在量词的学习和使用上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现就量词中的小类——名量词做比较深入的挖掘,对美国学生汉语名量词学习进行偏误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语名量词;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笔者在和所教的美国学生(均是初级偏上一点的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量词的使用比较茫然,即便是学到了几个简单的量词,在造句时仍会频频犯错。
针对此问题,文章尝试着就量词中的小类——名量词做比较深入的挖掘,希望能够对美国学生在汉语名量词学习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汉语量词基本知识
1.1 汉语量词的一般分类
2.名量词的主要偏误类型
2.1 个体量词与事物匹配偏误
个——* 一个脸/课/水
张——* 一张灯/书/湖
2.2 集合量词与事物匹配偏误
*一双手套/一双眼镜/一个人群
2.3 多余量词偏误
*三个双黑鞋/这四个篇小说/书架上有五个层
2.4 缺少量词偏误
*每天写三十汉字/全市有二十几高层建筑
2.5 其他类型偏误
*我认识那个人/宿舍间屋子住两个人/个个人都喜欢
“位”用于人带有尊敬含义,常用于表示称谓的名词前边
如:一位大夫
美国学生在听说课上容易说出像:a、“*老师,我学会这句子。
”
b、“*我在桂林买的新的衣服。
”等等。
针对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很有必要提出一些量词的教学策略,来解决印欧语国家汉语学习者遇到的困难。
相近名量词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类,疏通了它的用法,对于其他类型的量词的教学也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3.名量词的对比教学策略
下面以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为例来谈谈汉语名量词的教学问题:
作为成年人,美国大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主要靠着对事物的认识,对规则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
由此也就容易发生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某一相同特征认识混淆等问题。
汉语繁多的量词涉及众多事物,更容易发生混用问题,因此区别相近量词的教学,是量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量词“双”、“对”、“副”对比教学:
首先,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罗列出他们已经知道的用“双”和“对”的人和事物,学生受水平所限,列举出的事物肯定有限,老师可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列举,列举得越多,学生就越容易发现规律,边列举边将其写到黑板上,即:一双筷子一对夫妻/恋人
两双鞋/袜子两队花瓶/枕巾
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征来。
学生一般可以发现“双”跟“两”有关,“对”跟男女、左右有关。
老师可在他们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概括:
“双”跟自然或原本形成的两个有关,而且这两个个体一般来说是一样的,并有一定的关系。
如:“一双筷子”是因为两根筷子放在一起配合才能使用;“一双鞋”“一双袜子”是由于人的一双脚而自然形成的量的选择。
“对”是后天形成的,具有对立或相对关系的两个个体的集合。
这种对立表现在男女、左右或其他方面。
比如:为什么要说“双”和“对”这一对词,而不说“一对立双词”,是因为这是人为认定他们有意义的对立关系而放在一起的。
我们说两个朋友时,既不说“对”,也不说“双”,是因为他们既不具有对立关系,也不具有原本的性质或某种关系。
朋友结婚时,送去“一对花瓶”,是因为“一对花瓶”具有夫妻的象征意义。
这样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量词与事物关系间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再来认知“副”。
同样先罗列用“副”称量的事物,然后将其跟“双”、“对”比,说明它的最大特征在于两个或双方形成一个整体,其整体性表现在:具有某种外在的或内在的联系。
例如:一副眼镜——由眼镜框架将两个镜片联系在一起。
一副春联——除了内容上的联系外,还有形式上的横批。
通常“一双袜子/鞋”和“一副手套”是学生最不能理解的量名关系,因为手与脚除了上下部位外,均属于肢体,特征一样,按理说应该选用同样的量词。
可是事实上,手套用的是“副”,而鞋袜用的是“双”,学生大量的错误,就是将手套也用“双”。
手套之所以用了“副”,我们猜想可能跟手套原来有带子将两只连接在一起有关,形成一个整体关系。
这样解释,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副”与“双”的区别。
当然,现在的手套一般都没有带子连接。
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区别特征,将解释与实物特征一致起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理解、记忆并选用不同的词。
通过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本身存在的差异。
汉语作为孤立语,语序和量词的使用是其主要的特征,而作为屈折语的英语不具备这样的特征,因此在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量词的运用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很陌生的语法现象。
所以,对于这一新的语法规则的接受往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其次,是受母语的负迁移干扰。
学习汉语的美国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母语的语言规则在他们的语言体系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们学习汉语的时候常常受到母语的干扰。
因为还不熟悉汉语词的词义和用法规则,所以很多美国学生把母语中的语言规则机械地运用到目的语中。
当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又对目的语知识掌握得有限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母语的语言规则来表达,所以产生了偏误。
再次,是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的干扰。
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的干扰主要是那些初学汉语的学生,他们对汉语词的掌握还很少,再说学习汉语的美国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汉语中往往会想当然地进行推导,对于所学到的汉语量词进行类推,如果这种类推一旦过度的话就会泛化,从而出现偏误。
最后,是目的语本身的难度。
汉语词汇很丰富,这使得汉语言的表达更为细致生动,但是汉语词本身的难度也很大。
首先汉语词汇的词性很复杂,一个词可以兼两种甚至兼三种词性,如:“公斤”它是个名词,但同时也可以作为量词用;又如“习惯”,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因为不同词性的用法是不同的,所以使得很多学生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
总之,在量词的教学中,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针对学生不断出现的
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激活,建构认知性组合聚合系统。
实践证明,汉语量词虽然繁多,但并不可怕,认知性地、联系性地教量词,既有助于高效率学习,又有助于趣味性的提高,是一种效率高、层次深的学习过程。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3]邵敬敏,罗晓英.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