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教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教学教案
《囚绿记》、《爬上窗台的绿色》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学习托物言志散文的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品读相关主旨句,分析其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感情和理性思考,并对主题作进一步比较探讨,深入领会两篇散文的感情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语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运用比较阅读法,解读两篇散文中的“绿”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感情主旨。
(二)难点:细致品读语言,深入把握情感主旨。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放眼窗外,最能代表生命的是什么色彩呢?我禁不住把视线停在了绿色上。
绿色是自然,亦是希望。它不仅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有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为绿倾倒。今天,我们再来看看现代人又是如何诠释“绿”的。
(二)整体感知《囚绿记》
1.解读“囚”。囚,囚禁之意。囚禁了谁?(绿友,拟人)怎么囚禁?(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牵进来)囚禁在哪?(自己的房间内)2.课文哪部分是写囚绿的呢?(7——11段)
3.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被囚禁后又与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用类似“囚绿”的结构概括当中的故事情节。
总结:恋绿、囚绿、释绿、念绿
(三)析绿之美
看来文章不仅仅是囚绿这么简单,还有这么多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株绿色。
1
阶段生长状况
囚禁前(明确:青翠繁茂、枝叶舒展、攀援而上、舞姿婆娑)
囚禁中(明确:长势更快、固执向阳、越发娇弱)
囚禁后(想
(明确:继续攀援、向上生长、枝叶繁茂)
象)
2.总结:由此可见,这株常春藤具有怎样的品质特点?
明确:旺盛的生命力、固执向阳、不屈服于黑暗
呢?
(八)赏析比较两文绿之情
虽然是不同的植物,但同样是绿,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永远向阳生长,不屈服于任何困难。难怪两位作者在文中都流露出了由衷的喜爱之情。那么,抒发对绿色的喜爱之情就是他们文章的写作主旨吗?他们在绿色身上所寄寓的意义又是否是一样的呢?
接下来,我们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细致品味语言来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主旨。
(十)同中求异
(准备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完成下表,要求找出内容相似的句
描写绿的句子《囚》
例:③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
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
这房间的。
《爬》
对绿的感悟《囚》《爬》
其他《囚》《爬》
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完成两个句子的比较鉴赏,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中品味作者感情。例如:
下面我们要做的是同中求异的比较分析,所谓同,在这里指的是内容上的相似,所谓异,指的是情感上的差异。在《囚绿记》中,有这么一句描写绿的句子:“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了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这是作者初始留意到常春藤的情景,在《爬上窗台的绿色》中,也是因为阳光的照耀,引起了作者对绿的留意。“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晃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同样是初始对绿留意的描写,二者有没有不同之处呢?(可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体验不同之处)明确:“繁密”、“绿影”写出了绿的旺盛生命力,房间的那一片绿影给予了我宁静和安慰,在当时简陋的住宿环境下,作者急切地需要借助这一片绿影安慰自己孤独的心灵,由此产生了欢喜渴求之意;“一线的绿色”、“探头晃脑”写出了绿的生机活力,绿色的枝叶在阳光照耀下随风摇摆的情态跃然纸上,这是一线活泼调皮的绿色,让人心动,让人喜爱。
任务:从表格中找出一组相似的句子,小组讨论,做同中求异的比较分析。
明确:
1.同是描写绿的生长过程的句子比较
《囚绿记》:“⑥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爬上窗台的绿色》:“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
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和院中的韭菜、芹菜、油菜等蔬菜们一样,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仔细又艰辛地生长着。”
同:写出了常春藤努力的生长过程。
异:《囚》运用了“伸开、攀住、舒开”一系列动词完整展现生长过程,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流露出作者对绿的爱恋之情。《爬》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绿拟作两兄弟,写出了绿色在艰难的夏季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流露出作者对绿的一种敬佩之情。
2.同是对绿有所感悟的句子比较
《囚绿记》:“④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爬上窗台的绿色》:“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着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同:都认为和绿色自然之间有共同的语言。
异:《囚》当中“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孤独无声的语言。这句话点明了我亲近绿的原因,是为了摆脱孤独。从这几个句子看出,上文“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隐喻作者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与“陌
生”“困倦”和“不快”,只有在与“绿”的对话中,与“自然”的沟通中才能消解。“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作者自以为和绿心灵相通,自己是绿的知音,绿也是自己的知音。但是,“我”真的了解绿吗,绿真的了解“我”吗?这个句子能激起读者的思考,对下文起着提示的作用。但在《爬》中,这是一种向往自由,追逐光明,坚强生活的精神语言。丛培发在文中的思考源自执着的绿色,并深深钦佩这种精神语言,故称由此得到的思绪为沟通感。
《囚绿记》:“⑦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爬上窗台的绿色》:“⑦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该铺排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
同:都把爱和绿色发生了联系。
异:葱茏,指草木青翠茂盛。借这个词形容爱和幸福,意喻茂盛的爱和幸福。因为绿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绿能给人带来爱的关怀和幸福,此时的陆蠡正要借绿驱逐内心的孤独和不快,借绿来给自己以爱和幸福的安抚。而《爬》中的爱是一种家庭幸福感的延伸,让有爱的家庭更加生机勃勃。
(十一)探究同异之由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细致地分析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种种细腻情感。对同样一件事物,作者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这跟什么有关呢?
1.时代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当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作者奔波流离,焦虑不安,能在此时此刻捕捉到这一片绿影,甚是安慰。此时的常春藤没有庭院南侧的那线绿色的安逸闲适,没有那种幸福活泼的感觉,因为,此时的常春藤承载的是更沉重的话题,它不仅仅是生命力的顽强,更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忠魂洁魄的高声赞喻。
2.现实环境。陆蠡当时住在北平一家简陋的公寓里,破碎的圆窗上有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