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7

新高考新题目

2009-06-01 1227

陕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陕西省宝鸡市2009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从感情变化角度看,这首诗可分为几层?请作概括分析。(4分)

(2)简要分析“语罢暮天钟”的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2.(8分)

(1)可分为两层。(1分)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诗人与外弟“喜见”,从久别,到重逢,到

叙旧,表达了诗人惊喜之情。第二层为后两句,写诗人与外弟“言别”,描绘了想象中表

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惆怅、忧虑的伤别之情。(3分)(4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的意思是“畅谈完毕,苍茫的暮色中已响起了晚钟”。(1分)“暮天钟”既表示

时已日暮,(1分)更见叙谈入神,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寺钟惊醒了他们。(1分)

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也足见兄弟情深。(1分)(4分,意思对即可)

陕西省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8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

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补充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诗歌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描绘出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结句“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陕西省西安市示范性高中2009届高三四校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答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2.(1)“复” 写出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前两点1分;对“仿佛”有分析给1分,此问3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有两点即可给1分)

(2)诗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对内容的概括,2分)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对情感的分析2分)(4分)

陕西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1,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的是“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2)《丹阳送韦参军》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