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计划(2018~2020年)》(鄂政办发〔2018〕34号)精神,为推动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坚持遵循规律、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务实推进、注重实效,开放发展、安全可靠的原则,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为目标,重点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应用试点示范、生态环境构建三大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具备相应的配套管理能力;工业互联网覆盖千亿级行业,建设3个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若干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入以三峡工业云(平台)为主体的工业云平台;建立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1.做好工业互联网体系顶层设计。编制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工作重点、路
径和措施。
2.建设工业云。依托“三峡云”基础,重点建设市级工业云综合服务平台(三峡工业云),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云,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企业私有云。落实平台建设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重大基础工程与安全防范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
3.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信息系统改造投入,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4.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依托本地通信基础运营商布局建设企业光纤宽带专线,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宽带专线直达。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布局建设企业内网和物联网,并按网络信息安全要求落实等级保护。
5.推进大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支持三峡大数据基地和紫阳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支持通信运营商对现有IDC机房扩容改造升级。全市工业园区及重点企业在发展建设中,同步部署建设信息网络设施,重点谋划好5G基础设施建设。
(二)应用试点示范工程。
1.开展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依托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优势,组织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重点支持宜昌高新区先行先试。支持宜都、枝江化工园,点军、枝江电子信息产业园,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结合实际开展应用试点。
2.开展行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在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试点示范。鼓励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生产流程优化、安全环保预警、产品优化等方面进行应用试点。
3.全力推进企业上云。开展企业上云宣贯活动,增强企业上云意识,明确上云内容及路径,提升企业上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组织一批国内知名工业云平台服务商与企业对接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企业上云评价机制,制定企业上云认定办法。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上云。
4.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工业APP。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将科技研发、工艺设计、生产流程、经营管理经验及成果软件化,形成一批可供行业共享的APP。鼓励第三方软件企业与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合作,开发培育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业APP。到2022年,力争新开发3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APP。
(三)生态环境构建工程。
1.构建区域性工业互联网中心。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1个城市级(三峡工业云)、3个行业级(化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6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形成服务本地辐射鄂西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中心。
2.建设宜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依托相关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器资源建设宜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宜昌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通过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团队和工业互
联网人才培训机构,搭建工业互联网“双创”平台。
3.推进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一区一园一基地”,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支撑。“一区”即大数据中心聚集区,重点依托长江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域的地理、能源和央企资源优势,建设若干大数据中心项目,形成数据存储产业集群;“一园”即大数据产业园,重点依托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伍家岗柏临河驿站区域,部署一批电子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大数据应用及服务的相关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一基地”即数据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训基地,围绕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三峡大学及周边区域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孵化中心。
4.成立宜昌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由政府引导,本地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宜昌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推动本地工业互联网资源科学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5.建立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搭建工控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试点示范应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安全检测、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在风险预警、运行维护、诊断评估、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宜昌工业互联网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招商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市经信局主要负责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联络员。各县市区、宜昌高新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把工业互联网发展纳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支持范畴,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支持结构,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国家、省有关支持政策,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各县市区、宜昌高新区结合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
(三)建立金融政策支持机制。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流动,围绕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企业、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等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扶持。充分发挥专项基金引导作用,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引进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技术中心,培养一批掌握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专家和高层次专业人才。落实相关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成立宜昌市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专家组。
(五)加强交流合作。开展区域合作交流,主动融入湖北省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发挥工业互联网联盟、智能制造联盟、软件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