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变压器安装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述
干式变压器的主绝缘一般采用环氧树脂浇注而成,具有低损耗、低局放、防爆、难燃、环保无污染、免维护、抗短路能力强等特点。在发电厂低压厂用电系统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为保证干式变压器安装质量,避免质量事故和施工工艺通病,减少设备运行安全隐患,根据GB50148-2010《电气装置安装电力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施工》规范要求和厂家技术资料,编制本措施。
根据合同约定,我公司负责施工的华电顺德西部生态产业园分布式能源站项目,A标段共设计有10台干式变压器,生产厂家为苏州上能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主要工程量如下:
二、编制依据
1、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施工图纸。
2、苏州上能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厂家使用说明书。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DL/T 5161.1~5161.17-2002
4、《电气装置安装电力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施工》GB50148-2010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
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14
9、《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33号
三、施工准备
四、主要施工方案
1、施工人员安装前应熟悉安装图纸,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干式变压器安装前应进行安装前检查。
3、干式变压器吊运过程中应按设备说明书要求吊运,无明确要求时应四点起吊,并保持变压器水平,防
止吊运过程中造成铁芯和夹件变形。
4、带罩箱的干式变压器安装前应核对出线位置是否与盘柜母线位置相对应。
5、变压器罩箱的安装标准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关于盘柜安装要求执行。
五、工艺流程
六、施工注意事项
1、土建专业达到移交条件后方可进行安装。
2、基础制作前应向厂家索取变压器轨距图,对照设计图纸一致后方可进行安装。
3、中性点接地应两点引至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
4、中性点接地引下线应在变压器与零序CT之后,并刷黄绿标志漆,扁钢与母线搭接面应搪锡。
5、变压器母线连接时,母线不得受力。必须使用镀锌螺栓,并有锁紧装置。
6、变压器本体应有两点接地。
7、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变压器,在运行前中性点必须接地。
七、绿色施工措施
1、环境因素辨识
2、节能注意事项
2.1、运输变压器时根据作业需要及时关闭汽车发动机,降低燃油消耗。
2.2、施工电器、电焊机等不使用时及时停掉电源,杜绝施工电器、机械长时间空载造成的电量消耗。
2.3、施工垃圾分类回收,提高重复利用率。
八、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1.1成品受污染或破坏。
工艺标准:做好成品防护措施,免受二次污染。
1.2母线螺栓紧固力矩不合适,露丝长度不统一。
工艺标准:母线螺栓紧固力矩适当,安装规范,配件齐全,露丝长度2-3丝。
九、强制性条文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
1.1、4.1
2.1变压器、电抗器在试运行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条件时方可投入试运行。检查项目应包含以下内容和要求:
5、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出后,应有两根接地引线与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连接,其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
6、铁芯和夹件的接地引出套管、套管的未屏接地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电流互感器备用二次线圈端子应短接接地;套管顶部结构的接触及密封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1.2、4.1
2.2 变压器、电抗器试运行时应按下列规定项目进行检查:
1 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变压器,在进行冲击合闸时,其中性点必须接地。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
2.1、
3.0.4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
1 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
4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14全文
十、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人员接受安全教育考试持证上岗,并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2、进入施工现场,正确佩戴安全帽,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3、设备运输时,应用棕绳可靠封车,严禁人货同车。
4、施工所用工器具应经检验合格,并有合格标签。
5、变压器安装完毕,配电室应关好门、窗,并上锁。
6、变压器运输及吊装必须由专业人员指挥。
7.变压器投入运行后,禁止触摸变压器主体,以防事故发生。
8.变压器的试验、安装、维护必须专业人员承担。
十一、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