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勤小思带给考研党们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王同学的考研经验及其心得体会~有需要的小伙伴们看过来~
勤小思不透漏给考研宝宝们学长学姐的个人信息噢~
从大学进校之前就确定了要考研,作为三跨的二战考生,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17年一战败的惨烈,仅仅刚过国家线的成绩给了我当头一棒。

从小到大,学习考试从来不是我所需要担心的事情,一路顺风顺水。

而这次的失败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努力从来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7年的六个月的时间,我很“努力”,但是却没有付出全部的努力。

每天看似过得很辛苦,一直在复习,但是却没有效率。

每次跟父母说起的时候,都是在说今年考不上大不了二战。

然而,真的二战了才知道二战的辛苦。

一战所要面对的压力仅仅是复习这一件事情,但是二战就更多了。

我是脱产在家复习,从六月毕业就呆在家里复习,周围的同学、朋友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出国的出国,感觉自己像是与整个世界脱节了一样。

想要二战成功的愿望更加强烈,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千万不要想着二战,既然可以一次成功,为什么要多浪费一年的时间去面对更大的压力呢?
初试结束后的一个月过得还算轻松,没有太大压力,但是从初试成绩查询开始,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初试成绩查询是在下午五点,查到成绩之后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哭了两个多小时,没有排名,
仅成绩都达不到去年的复试线,哭完之后就想着要调剂了。

但是第三天晚上因为华东官网出现问题就查到了排名,第二名的位次让我松了一口气,可以进复试了。

但是复试名单中所有人的成绩差距都很小,复试同样十分激烈。

复试结束第二天出结果,第二天从一大早就开始不停的刷官网,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出了结果,然后才安心。

关于初试的复习经验可以分享一下,也希望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

一战的时候开始的很早,三月份就开始了,但是没有规划,想看了有时间了才去看看书,真正全身心投入是在八月份。

二战是从七月份开始的,也不算早。

个人觉得虽然不在于复习时间的长短,但是早复习总是好的。

关于时间规划和分配方面,每个人情况不同,但是规划好了就要坚持,我个人习惯将一个月每天所要完成的任务全部都列出来,一项一项完成。

每天固定时间学习相应的内容,不论看书,或者是做题,坚持两三个星期就会形成习惯了。

每个科目都要顾及,但针对自己的薄弱科目可以在前期花费精力进行弥补,不要拖到最后。

一战的时候,将太多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英语上,导致专业课和政治考的一塌糊涂。

二战时,七月到十月我就将大多数时间用在专业课上,弥补自己的不足,到十一月十二月的时候再将时间重新分配。

政治:
政治是我最薄弱的一科,尽管二战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但仍没有任何效果,所以也没什么好的经验分享。

英语:
我本科是商务英语专业,自己的英语水平还不错,在一战时耗费了很多时间在英语上,二战就没有将重点放在英语方面。

我复习英语的策略是以真题出发,一套真题做一个星期以上。

第一天按照正式的考试进行模拟,之后每天全文翻译分析一篇文章,包括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将不会的生词标出来,翻译每个句子,研究每一个问题所考察的方面,分析出错的原因。

我是用了笔记本,左边是抄写下来的原文,右边则是翻译和分析。

一战的时候将05-12年的全部做了一遍,这样是比较细致,但是很费时间和精力,每天都要三四个小时,所以可以在网上找到真题,进行打印,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因为一战时做的细致,所以二战的时候就每天做一套真题练手,再花一天的时间分析研究错题。

专业课:
作为跨考生,专业课是很重要的,一战的时候因为忽视了专业课,所以二战的时候在专业课上花的精力最多。

前期每天专业课的复习时间都在八个小时以上。

首先必须要提到的是做题必须做题,不是仅仅做选择题,而是做主观题。

在背诵一两轮之后就要开始做主观题了,不要担心答得不够全面,只有写出来,才能知道自己哪里不全面。

其次,要列框架。

教育学专业课考研,课本每本都三四百页,市面上各种讲义也都在五百页以上,想要逐字逐句背过去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做到也是生硬的记忆,当做题的时候是很难提取的。

因此,要学会列框架,这也是我在集训中获得的最宝贵的经验。

将知识条理化更容易理解记忆,做题时也可以更快提取。

再次,学会分配精力。

教育学中包含了五个科目,每个人所擅长的科目不同,所以在时间精力分配上要多加注意,我个人在教研和中教史方面掌握的较好,所以在这两门课上花费的时间就会少一些,复习的进度也会快一些,但是在其他科目上复习进度就会放慢一些。

最后,要做模考。

模考不仅仅是做题,还在锻炼自己的心态和时间分配,多加练习之后,上考场才会更从容。

我从十二月开始,每天都会做模考,可能会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题目,但是可以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毕竟,正式考试的时候不一定所有的知识都是你所熟悉的。

复试之前其实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从年后开始准备复试,正月十一去北京参加的复试培训,去之前复试专业课四本书只看了一本半,然后就准备了自我介绍和一些可能的问题。

模拟笔试的时候,看到题就蒙了,200分四道论述,两道题完全不会,当时就感觉完了,什么都不会,复试怎么办。

下午的面试没有很大的问题,给了我一些信心。

在第二天的培训让我对复习的思路也更清晰了。

回家之后,继续阅读四本书,并且去找了所有导师是资料和近三年的论文,准备了所有可能问到的问题的中英文回答,最后认真制作了简历。

重点强调简历,面试几乎都是围绕简历进行提问,所以简历要格外重视。

笔试则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

回顾两年的考研经历,收获了很多,偶尔的挫折会让人成长,也会使之后到来的成功显得更为珍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