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齿轮的测量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数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Wn??1?nPb?Sb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 (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Sb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a?n?Z?0.5180?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
汕头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握用量具测定齿轮参数的方法及过程;2、固并熟悉齿轮的各部尺寸的名称,参数及渐开线性质。
二、主要仪器设备齿轮、游标卡尺、纸笔三、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齿顶高系数ha*、径向间隙系数C*、分度圆压力角α和变位系数x等。
这些基本参数都与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游标卡尺测得齿轮各部分得尺寸,并计算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得基本参数。
1、确定齿轮齿数Z可直接数得待测齿轮的齿数Z。
2、确定齿轮模数m和压力角α(1)测量公法线长度ln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为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的两个量足分别与齿轮上两齿廓相切测得的跨距。
具体是在基圆柱切平面(公法线平面)上跨n 个齿(对外齿轮)或跨n个齿槽(对内齿轮)在接触到一个齿的右齿面和另一个齿的左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测得的距离。
渐开线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如图5-1所示,先跨过齿轮的n 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n l ,然后再跨n+1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1+n l 。
为减少测量误差,n l 与1+n l 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部位上测量三次,并取其算术平均值。
N =Z 180α+0.5 表4-1 跨齿数n 参照表(2)P b 、S b 、m 及α计算若卡尺跨n 个,其公法线长度为:n l =(n-1)P b +S b 若卡尺跨n+1个齿,则其公法线长度为:1+n l =nP b +S b 所以 P b =1+n l -n l又因为 P b =Pcos α=πm cos α 所以有m=απcos bP式中P b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n l 和1+n l 计算得来,α可能是20度,也可能是15度(不常用),代入上式计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表4-2所列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的模数和压力角。
表4-2标准模数系列(G B1375-78)3、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h *a 和 顶隙系数C *。
公差配合与检测技术 第11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齿轮测量.ppt
其合格条件为:齿距累积公差Fp≥齿距累积误差ΔFp;K 个齿距累积公差Fpk≥K个齿距累积误差ΔFpk。
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其 中,以相对测量应用最广。
相对测量按其定位基准的不同,可分为以齿顶圆、 齿根圆和孔为定位基准三种,如图11-5所示。
图11-2 切向综合误差曲线
切向综合总偏差反映齿轮一转的转角误差,说明齿 轮运动的不均匀性。
切向综合总偏差反映出齿轮的径向误差、切向误差, 基圆齿距偏差、齿廓形状偏差等综合结果在转角误差上, 通过分度圆切线方向反映出来。
如图11-3所示为光栅式齿轮单啮仪的测量原理图。
图11-3 光栅式齿轮单啮仪的测量原理图
基础知识 齿轮及齿轮副的评定指标 重点知识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难点知识 齿轮公差检验组及齿轮精度等级的选用
11.1齿轮的使用要求及三个公差组
11.1.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齿轮传动装置是指齿轮、轴、轴承、箱体等零件的总和。 归纳起来,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可分为传动精度和齿
侧间隙两个方面,一般有如下要求: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就是要求齿轮一转范围内,转角 误差的最大值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齿轮作为传动的主要元件,要求它能准确地传递运 动,即保证主动轮转过一定转角时,从动轮按传动比关 系转过一个相应的转角。如图11-1a)、b)所示。
图11-1 齿轮传 动比的 变化
5
为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应限制齿轮一转过程中的
单啮仪测量的主要优点:测量过程较接近齿轮的实 际工作状态,故齿轮综合测量能较好地反映齿轮的使用 质量,能连续测量被测齿轮全部啮合点的误差,是一种 综合测量,各单项误差可以相互抵消,避免把合格品当 作废品的失误,且测量效率高,便于实现测量自动化。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为标题一、引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探究其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参数,以及齿轮的传动比和齿轮啮合的接触比。
2. 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来完成的。
其中,模数是指单位齿距长度与齿数之比,通过测量齿轮的齿距和齿数来计算;压力角是指齿轮齿廓上任一点处的法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齿廓和齿根圆来计算;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可以直接进行计数。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齿轮测量仪、光学显微镜、千分尺、测微计等。
三、实验步骤1. 测量齿距和齿数将待测齿轮放置在齿轮测量仪上,通过旋转齿轮使其与测量仪上的测量杆接触。
然后,使用千分尺测量测量杆的移动距离,即为齿距。
通过旋转齿轮和计数齿轮上的齿数,即可得到齿数。
2. 测量齿廓和齿根圆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齿轮的齿廓,并使用测微计测量齿廓上任一点处的高度。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得到齿廓的几何特征。
同时,通过测量齿根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出压力角。
3. 计算齿轮参数和性能指标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参数。
同时,可以根据齿轮的传动比和接触比来评估齿轮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齿轮参数和性能指标如下:模数:0.5mm压力角:20°齿数:20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知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
模数为0.5mm表示单位齿距长度为0.5mm,齿数为20表示齿轮上有20个齿。
压力角为20°表示齿轮齿廓上任一点处的法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为20°。
这些参数对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 圆柱齿轮测量
1
9
2
0.5
1.5
10
3
1.5
3
11
2
0.5
3.5
12
-2
-3.5
0
i 18
18
k 0.15m
12
周节累积误差
Fp
Fp=3.5-(-6.5) =10 m
(2)跨齿法
对于齿数多于60的齿轮,为减少仪器示误差累积的影响及测量时间,
可以采用跨齿法测量其周节累积误差。
A.测量数据的处理:
a.选择适当的跨测齿数N,分M组进行测量;
齿距偏差△fpt :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 差。
公称齿距: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测量方法种类:
绝对测量法 相对测量法:应用最广泛,中等模数常用。 对径测量法。
1.相对测量法:单齿法、跨齿法
(1)单齿法
原理:以齿轮上任意一个齿距作为基准,把仪器指示表调
整为零,然后依次测出其余各齿距相对基准齿距(即第一齿
b.以第一组的跨齿距调整仪器零位,然后依次测出其余各组的跨齿距
相对偏差△j,同单齿法求出组齿距偏差和组齿距偏差累积值 。
c.单齿补点测量。
d.计算补测组的基准齿距修正值△Kj:
K j
1 N
N
(
1
i
f
/ p(
j)
)
e.计算组内各齿齿距偏差:
f pt(i) i K j
f.计算在全齿轮上的齿距偏差累积值: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要求:沿齿长(宽)及齿高两方向接触良好,使载荷均匀的分布在
整个齿面上。
第Ⅲ公差组的检验组: 1.齿向误差(∆Fβ)(接触斑点); 2.接触线误差(∆Fb)(仅适于轴向重合度≤1.25, 齿向线不作修正的齿轮) 3.轴向齿距偏差(∆Fpx)和齿形误差(∆ff)(仅适于轴向 重合度>1.25,齿向线不作修正的齿轮)。 4.∆Fpx和∆Fb(仅适用于齿向线不作修正的斜齿轮)。
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
实训七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
一.实训目的
1、了解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m的定义
2、掌握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训设备
公法线千分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三.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是指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ΔF w=W max-W min,它是评定齿轮运动准确性的指标之一。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m是指齿轮在一周范围内,齿轮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ΔE wm=W平均-W公称它是用来控制齿轮啮合时的齿侧间隙。
四.实训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参数,计算(或查表)公法线公称值和跨齿数。
W=m(1.476(2n-1)+0.014Z) n=0.111Z+0.5
2、校对公法线千分尺零位。
3、根据下图形式,依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值(测量全齿圈)记下读数。
4、求出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及平均值和公称值之差----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 wm。
5、根据被测齿轮的图纸要求,查出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齿厚上偏差E ss和下偏差E si。
按实训报告书中公式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下偏差。
五.作出实训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doc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doc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在汽车、机床、船舶等机械设备中广泛使用。
为确保齿轮传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齿轮的参数进行测定。
一、齿轮的基本参数
齿轮的基本参数包括模数、压力角、齿数、分度圆直径等。
其中,模数是齿轮参数中最基本的参数,它表示齿轮的齿形大小和节距大小。
压力角则是齿轮齿面上受力的指示,齿数和分度圆直径是确定齿轮尺寸的关键参数。
二、测量方法和设备
1、模数的测量
模数是齿轮尺寸的最基本参数,通常采用免接触式的方式进行测量。
根据齿轮的内外径对光电靶尺等光电测量系统进行读数来确定齿轮的模数。
另外还可以采用直观法,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齿距和齿数再计算模数值。
2、压力角的测量
压力角是齿轮齿面上受力的指示量,可以采用光学投影法进行测量。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齿轮齿面图像,在图像上标出切线和法线等标志线,再根据这些线的长度测算出压力角的大小。
3、齿数和分度圆直径的测量
三、测量结果的判定
通过测量得到的齿轮参数需要与设计参数进行比较,以验证齿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齿轮超出了设计参数,需要对其进行修整或调整,以确保齿轮传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齿轮参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方法,加深对齿轮传动机构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仪器与材料:1.直齿圆柱齿轮测量装置2.游标卡尺、千分尺3.螺旋测量仪4.齿圆测量仪5.齿宽测量仪6.直角投影仪7.直齿圆柱齿轮样本实验原理:1.齿轮的模数(m):用直齿圆柱齿轮模头的测量,取测量中心距对齿轮的齿数(z)、模数(m)和齿轮标准齿距(p)进行了简化修正计算。
2.齿轮齿向宽度:用齿宽测量仪测量。
3.齿轮齿向高度:用外径(D)与最大厚度(t)按比值法进行计算。
4.齿轮外径:用齿圆测量仪从齿顶测量。
5.齿轮齿数:通过数距、角距连续测量,求平均值计算。
1.准备实验仪器和齿轮样本。
2.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外径,并用螺旋测量仪校准测量结果。
3.用齿圆测量仪测量齿轮的外径,记录测量值。
4.用螺旋测量仪测量齿轮最大厚度,并用直角投影仪验证测量结果。
5.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齿宽,并记录测量值。
6.用齿宽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宽,记录测量值。
7.用齿圆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数,记录测量值。
8.将齿轮放置在直齿圆柱齿轮测量装置上,按要求进行测量参数计算。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测量所得的齿轮参数分别为:外径(D)= xx mm,最大厚度(t)= xx mm,齿宽(b)= xx mm,齿数(z)= xx。
根据以上测量值,按照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核心参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模数(m)= xx mm,齿向高度(h)= xx mm。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过程中要仔细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要牢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正确使用。
3.对于一些测量结果较大的参数,建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4.在实验结果的讨论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释。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方法,加深了对齿轮传动机构的了解,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1.模数的测定:
模数是齿轮参数中最基本的一项,通常用来表示齿轮齿数与齿轮的螺旋线上的间距的比值。
模数的测定可以通过齿轮的外径、齿数和压力角来确定。
测量齿轮的外径,然后用公式m=d/Z来计算得到模数。
2.齿数的测定:
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
一般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齿数或者通过测量齿距来确定。
直接测量齿数需要使用专用的量具,如齿轮测量中心、齿轮齿数测量仪等。
3.压力角的测定:
压力角是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的夹角,也是确定齿轮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测量齿轮齿面的型线和齿侧面的夹角来确定压力角。
4.啮合角的测定:
啮合角是指两个啮合齿轮的齿面间的夹角,它决定了齿轮的啮合方式和传动效果。
啮合角可以通过测量齿轮齿面的型线和齿轮轴线的夹角来确定。
5.齿顶高和齿根高的测定:
齿顶高是指齿顶到齿轮轴线的距离,齿根高是指齿根到齿轮轴线的距离。
测定齿顶高和齿根高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齿轮的齿顶和齿根的高度来确定。
以上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正确的测定齿轮参数对于齿轮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的计算与测量
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的计算与测量
一、计算螺旋角
γ = atan( tan(α) / cos(β) )
其中,γ为螺旋角,α为齿面压力线与齿轮齿廓的任意切线的夹角,β为齿轮轴线与齿轮齿廓的任意切线的夹角。
α和β的计算可以通过齿
轮设计软件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动计算得出。
二、测量螺旋角
测量斜齿圆柱齿轮的螺旋角有多种方法,以下介绍其中两种常见的方法。
1.设备测量法:
利用专用的测量设备,例如测螺仪、测螺器、三坐标测量仪等,通过
对齿轮齿廓的测量得到螺旋角。
其中,测螺仪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可以精确测量齿轮齿廓的螺旋角。
操作时,先将齿轮固定在测螺仪上,然后通过旋转测螺仪获取齿轮齿廓的
测量数据,最终得到螺旋角的数值。
2.光学测量法:
利用光学原理对齿轮齿廓进行测量,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得到螺旋角。
具体操作时,先将齿轮放置在测量平台上,然后利用光学投影仪或高
精度的测量仪器,将齿轮齿廓的形状投影到测量仪器上。
然后通过对投影
图像的测量和计算,得到螺旋角的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螺旋角的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并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
同时,还要注意对齿
轮的固定和对齿廓形状的正确测量,以避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斜齿圆柱齿轮的螺旋角的计算与测量对于齿轮传动的设计
和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计算和测量螺旋角,可以保证齿轮的传动性能
和运行稳定性,提高齿轮传动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
第一节 员工的培训管理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 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中有以下要求:
(1)系统性。(2)标准化。(3)有效性。(4)普遍性。 培训规划的重点应当是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
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的主要依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企业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二 齿轮加工误差简述
3.滚刀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 滚刀本身的基节、齿形角等加工误差,都会在加工齿轮过程
中被反映到被加工齿轮的每一个轮齿上,使加工出来的齿轮产生 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滚刀偏心使被加工齿轮产生径向误差。滚 刀刀架导轨或齿坯轴线相对于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倾斜及轴向窜动, 使滚刀的进刀方向与轮齿的理论方向不一致,直接造成齿面沿齿 长方向(轴向)歪斜,产生齿向误差,主要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4.齿坯本身的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员工培训评估
二、员工培训评估的层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第一级评估:反应评估 2.第二级评估:学习评估 3.第三级评估:行为评估 4.第四级评估:结果评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员工培训评估
三、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培训评估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 的内容如下: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主要有目前培训需求分析及未来培训需求 分析两种。
3.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 (1)前期准备工作。 (2)制订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3)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4)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一、齿轮尺寸测量1.外径测量:使用外径测微仪或卡尺沿着齿轮外径的切线方向进行测量,记录读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齿轮齿顶和齿底的曲率半径并不相同,因此建议将测量读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测量齿顶和齿底的外径。
2.齿宽测量:使用外径测微仪或齿宽仪测量齿轮齿面两侧的最大距离,即齿宽。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测量仪器与齿轮齿面平行,避免测量误差。
3.齿数测量:使用齿数测量仪、齿数计或触针测量仪对齿轮齿数进行测量。
将测量仪器与齿轮啮合,记录读数。
二、齿形测量1.齿距测量:使用齿距测量仪进行测量,将测量仪的触针放置在齿槽底部,固定测量仪的基座,将齿轮沿轴向旋转,通过观察仪器指针的移动,可以测量到齿距。
重复测量多个齿槽,求平均值。
2.齿顶高测量:使用齿顶高测量仪对齿顶高进行测量。
将测量仪的触针放置在齿顶上,固定测量仪的基座,将齿轮沿轴向旋转,通过观察仪器指针的移动,可以测量到齿顶高。
重复测量多个齿槽,求平均值。
3.齿底高测量:使用齿底高测量仪对齿底高进行测量。
将测量仪的触针放置在齿底上,固定测量仪的基座,将齿轮沿轴向旋转,通过观察仪器指针的移动,可以测量到齿底高。
重复测量多个齿槽,求平均值。
齿形测量的确过程较为繁琐,可以使用齿形测量仪来简化操作。
三、测量计算及评估1.齿轮模数m的计算:根据齿数和齿轮外径计算齿轮模数。
公式为m=D/n,其中D为齿轮外径,n为齿数。
2.计算齿数偏差:根据测得的齿数,与齿轮设计齿数进行对比,计算齿数偏差。
3.齿高系数的计算:计算齿良之和,乘以系数k(一般取1.25),得到齿高系数。
4.齿顶间隙的计算:根据齿高系数和模数计算齿顶间隙。
5.齿轮精度等级的评估:根据测得的齿数偏差和齿高系数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估齿轮的精度等级。
以上是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
通过对齿轮尺寸和齿形的测量以及计算和评估,可以有效地判断齿轮的制造精度和传动效率,为齿轮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方法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方法
直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齿轮类型之一,它具有简单结构、传动效率
高的特点。
为了确保直齿圆柱齿轮的制造精度和使用性能,测量方法显得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直齿圆柱齿轮测量方法。
首先,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需要使用齿轮测量仪器,常见的有齿轮测量仪和齿
距测量仪。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齿轮的关键参数,如齿距、齿高、齿厚、齿向等。
其次,测量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距时,可以使用齿距测量仪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
步骤是:将齿距测量仪的测头放置在齿轮的两个齿槽之间,使其与齿轮轴线相切,并保持平行关系。
然后,通过齿距测量仪的测量刻度,可以直接读取到齿距的数值。
另外,测量齿高时,可以使用齿轮测量仪进行测量。
操作步骤如下:将齿轮测
量仪的测头平放在齿轮的齿面上,使其与齿轮的轴线相切。
然后,通过齿轮测量仪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取到齿高的数值。
更重要的是,对于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厚测量,可以采用齿厚测量仪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齿厚测量仪的测头放置在齿轮的两个齿槽之间,使其与齿轮轴线相切,并保持平行关系。
然后,通过齿厚测量仪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取到齿厚的数值。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过程中,应该保持测量仪器的准
确校准和仔细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进行测量之前,应该清洁齿轮表面,以避免外来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之,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方法涉及到齿距、齿高、齿厚等关键参数的测量。
通过合适的测量仪器和仔细的操作,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确保直齿圆柱齿轮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
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在机械传动中应用广泛,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齿轮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实际测量和计算,掌握其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齿轮基本概念和几何尺寸关系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待测渐开线圆柱齿轮若干2、游标卡尺(精度 002mm)3、公法线千分尺(精度 001mm)4、齿厚游标卡尺(精度 002mm)5、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三、实验原理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包括模数 m、齿数 z、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ha、顶隙系数 c。
其中,模数 m 和压力角α是决定齿轮尺寸和齿形的重要参数。
2、模数 m 的测定根据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Wk 和跨齿数 k,可以计算出模数 m。
公法线长度是指在齿轮上,与两个非相邻同侧齿廓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其计算公式为:Wk = Wk + 1 Wk =mπcosα(k 1) +zinvα其中,Wk 为跨 k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Wk + 1 为跨 k + 1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z 为齿数,invα 为压力角α的渐开线函数。
通过测量不同跨齿数的公法线长度,代入公式可求出模数 m 的平均值。
3、压力角α的测定压力角α可以通过测量基圆齿距 Pb 来确定。
基圆齿距是指基圆上相邻两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其计算公式为:Pb =πmcosα通过测量基圆齿距 Pb,代入公式可求出压力角α。
4、齿顶高系数 ha和顶隙系数 c的测定齿顶高系数 ha和顶隙系数 c可以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 da 和齿根圆直径 df 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ha = hamhf =(ha + c)m其中,ha 为齿顶高,hf 为齿根高。
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 da 和齿根圆直径 df,代入公式可求出齿顶高系数 ha和顶隙系数 c。
四、实验步骤1、数出待测齿轮的齿数 z,并记录。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五、测量齿轮分度圆齿厚的步骤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技能训练
检测齿轮的分度圆齿厚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六、公法线千分尺的结构、使用、维护和保养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七、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步骤
1.准备平板、公法线千分尺、量块和被测齿轮 2.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和跨齿数k (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 3.研合量块,校对零线 4.逐次测量公法线的实际长度,作好记录 5.数据处理,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 线长度变动 6.查表,确定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 度变动允许值,判断齿轮的合格性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七、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步骤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技能训练
检测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第Ⅰ组公差规定的检验组: ⑴切向综合公差 ⑵齿距累积公差 ⑶径向综合公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⑷齿圈径向跳动公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⑸齿圈径向跳动公差(仅用于10~12级精度)
项目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圆柱齿轮公差及检测公差与技术测量
3、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i´ 1)、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作 单面啮合时, 在被测齿轮一个齿距角内,它的 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
2)、特点:接近齿轮实际工作状态,故是评定 传动平稳性较为完善的综合误差项目,(包括 了径向、切向误差)
小结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影响使用要求的误差(或因素)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动的平稳性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长周期误差:包括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分别引起 的径向和切向长周期(一转)误差。两种偏心同 时存在,可能叠加,也可能抵消。这类误差用齿 轮上的长周期偏差作为评定指标
短周期(一齿)误差:包括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刀 具误差、机床传动链的短周期误差。这类误差用 齿轮上的短周期偏差作为评定指标
•误差评定项目和测量:
1、螺旋线偏差:实际螺旋线对理论螺旋线 的偏离量。影响齿宽方向载荷分布均匀 性。
2、齿廓偏差:影响齿高方向载荷分布均匀 性。
以上这两种偏差通常是由齿坯轴线歪斜、 机床刀架导轨误差等引起的。这类误差用轮齿 同侧齿面轴向偏差来评定
四、影响传动侧隙的误差
影响侧隙大小和侧隙不均匀的主要误差是齿厚偏差及 齿厚的变动量。
W 之差。
二、精度等级的选择:
首先,根据用途确定主要公差组的等级,然 后其它。
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各公差组可选不同的等 级,当选不同级时,其公差等级之差不能 超过一个等级,但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 精度应相同。
三、图样上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 7 GB/T 10095.1
8(Fp、fpt、Fα)、7(Fβ)GB/T 10095.1
第二节 齿轮上影响四项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
课题四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4)齿轮规格:直径≤400 mm的齿轮可以放在固定仪器上进行检验,较 大尺寸的齿轮一般采用量具放在齿轮上进行单项检验。
(5)生产规模:大批量生产齿轮时,应采用综合性的齿轮检验项目,以 提高检验效率;单件小批量生产时,一般可采用单项检验项目。
(6)设备条件:选择检验项目时,还应考虑工厂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 以及习惯的检验方法。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三 圆柱齿轮误差项目及检测
2.齿距累积总偏差FP与k个齿距累积偏差FPK 齿距累积总偏差Fr是指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实际弧长
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 幅度值(如图9一9)。齿距累积偏差实际上是控制在圆周上的齿距累 积偏差,如果此项偏差过大,将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平稳性精 度。 3.齿圈径向跳动Fr
轴向齿距偏差Fpx是指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齿高中 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如图9一24所示,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三 圆柱齿轮误差项目及检测
四、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侧量
侧隙是两个相啮合齿轮的工作齿面相接触时,在两个非工作 齿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具有公称齿厚的齿轮副在公称中心距下 啮合时是无侧隙的。侧隙不是一个固定值,受到齿轮加工误差及 工作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轮齿位置上是变动的。影响侧 隙大小和不均匀的主要因素是齿厚,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基中心 距制”,即在中心距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控制轮齿齿厚的方法获 得所需的齿轮副侧隙。
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齿轮转一周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齿 轮上)于齿高中部与齿廓双面接触时,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 大变动量。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加深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元件,其主要参数包括模数、压力角、分度圆直径、法向变位系数等。
2.测量方法(1)模数的测量模数是指每个齿轮上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的牙数。
测量时可使用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分度圆周长,并除以π得到分度圆直径,再用分度圆直径除以牙数即可得到模数。
(2)压力角的测量压力角是指啮合点处法向与切向之间夹角。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切线法和棱镜法。
切线法需要制作切割器,在啮合点处与被测齿轮相切,然后读取切割器上所示的压力角。
棱镜法则是将棱镜放置在啮合点处,使棱镜的一面与齿轮啮合,然后读取棱镜上所示的压力角。
(3)分度圆直径的测量分度圆直径是指齿轮上齿根和齿顶的中心距离。
测量时可使用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分度圆周长,并除以π得到分度圆直径。
(4)法向变位系数的测量法向变位系数是指啮合时相邻两个齿根或齿顶之间距离与模数之比。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切线法、高度法和螺旋仪法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将被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安装在测试台上,并用夹具固定。
(2)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游标卡尺是否灵敏、切割器是否锐利等。
2.模数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沿着分度圆周长逐个读取牙数,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分度圆周长除以π得到分度圆直径,再用分度圆直径除以牙数即可得到模数。
3.压力角的测量(1)切线法:制作切割器,在啮合点处与被测齿轮相切,然后读取切割器上所示的压力角。
(2)棱镜法:将棱镜放置在啮合点处,使棱镜的一面与齿轮啮合,然后读取棱镜上所示的压力角。
4.分度圆直径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沿着分度圆周长逐个读取齿根和齿顶的中心距离,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所有读数求平均值即可得到分度圆直径。
5.法向变位系数的测量(1)切线法:制作切割器,在啮合点处与被测齿轮相切,然后读取切割器上所示的距离,并除以模数即可得到法向变位系数。
(整理)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公算式本文意欲回答读者在查阅设计手册时无从知晓而常常提出来的关于几个基本含义的问题:什么是公法线?什么是量柱距?什么是固定弦和分度圆弦?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出来的等等。
渐开线圆柱齿轮常用的齿厚测量方法有公法线长度、量柱(或球)距、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四种方法。
后两种方法是测量单个齿,一般用于大型齿轮。
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齿轮也常用分度圆弦测量法。
公法线长度测量在外齿轮上用得最多,内齿轮也可用;大齿轮测量因受量具限制很少用。
量柱距测量主要用于内齿轮和小模数齿轮。
1. 公法线长度测量(1)公法线及其长度计算式对于渐开线齿廓,根据渐开线的性质,其上任意点的法线总是和基圆相切,因此用两个平行的卡爪卡住几个齿时(见图1),两个卡爪接触点A 、B 的连线必定与基圆相切于某一点C ,这条AB 连线就叫公法线,一般用W k 表示;下标k 表示卡住的齿数。
图1中,根据渐开线的性质,A C =A C ');B C =B C '⌒;A B =A B ''⌒。
A B 是(k-1)个基圆齿距p b和一个基圆齿厚S b 之和,即:(1)(1)cos k b b b W k p S k m S πα=-+=-+……(1-1) 式中,k –跨测齿数;α–压力角(°);m –模数,mm ;分度圆和基圆上的齿厚具有如下关系:22b bs sinv invo r r α+=+ 由上等式可得:(2tan )22b b b r ms xm r inv r παα=++ 图1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计算 =1cos 2sin cos 2m xm zm inv παααα++…………(1-2) 将(1-2)式代入(1-1)式,经整理后可得公法线长度计算式为:cos [(0.5)2tan ]k W m zinv k x ααπα=+-+…………(1-3)式中,z –齿轮的齿数; inv α–渐开线函数;x –变位系数;若模数m=1,(1-3)式变为:cos [(0.5)2tan ]k W zinv k x ααπα=+-+cos [(0.5)2sin zinv k x ααπα=+-]+K k W W **=+∆…………(1-4)(1-4)式中第二行的前一项cos (0.5)k W k ααπ*=+-[zinv ]就是m=1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圆柱齿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齿轮各项误差的含义、评定及其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
2、了解各种齿轮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齿轮精度标准。
二、实验要求1、齿轮齿距偏差△f pt和齿距累积误差△f p的测量。
2、齿圈径向跳动的△F r测量。
3、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 w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 wm的测量。
三、轮齿距偏差△f pt和齿距累积误差△f p的测量齿距偏差△f pt是指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用相对量法测量时,以被测齿轮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作为公称齿距。
齿距累积误差△f p是指任意两同测齿廓在分度园上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取绝对值)。
测量齿距误差的方法有绝对量法和相对量法。
对中等模数的齿轮多采用相对量法。
相对量法是在被测齿轮分度园附近的圆周上,任意取两相邻之间的实际齿距作为基准,在依次量出其余各齿距相对此基准齿距的偏差(齿距相对偏差),通过数据处理得到△f pt和△f p。
用于相对测量的常用仪器有齿距仪和万能测齿仪。
本实验采用万能测齿仪。
在万能测齿仪上测量周节的工作原理见图8—1。
被测齿轮装于心轴上,安放在仪器上下顶针之间(图中未画出顶针),在仪器的测量托架上装有与指示表图8—1万能测齿仪4相连的活动量头1合固定量头2,被测齿轮在重锤和牵引线作用下,使齿面与测量头接触进行测量。
测量前先选定任一齿距作基准,调节测量托架和固定量头2的位置,使活动量头1和固定量头2沿齿轮径向大致位于分度圆附近,将指示表4调零。
测完一齿厚,将测量托架沿径向退出,使齿轮转过一齿后再进入齿间,直到测完一周回复到基准齿距,此时指示表的指针仍应在零位。
注意:由于重锤的作用,当每次将测量托架退出时,药用首府主持轮,以免损坏测量头。
测量数据的处理。
测量数据处理有计算法和作图法两种。
现以测量模数为3mm ,齿数为12的齿轮为例说明如下:1、 计算法计算法一般均采用列表计算。
首先将实测的一系列齿距相对偏差△f pt 相对值列于表第一行(见表1),然后进行计算。
① 将第一行的△f pt 相对累积相加,求得各齿的齿距相对偏差累积值,列于表第二行。
② 计算机准齿距的偏差值K p 。
作为基准的齿距是任意选取的,不可能没有误差。
若它与公称齿距的偏差为—K p ,则每测一齿均引入一个差值K p ,到最后一齿时,其总差值为: ∑n1△fpt 相对=ZK p所以K p =Z∆∑nf 1相对=1248-= —4um③ 计算各齿的齿距偏差。
各齿的齿距相对偏差减K p 值,变得到各齿的齿距偏差,列于表第三行,其中绝对值最大者为该齿轮的齿距偏差△f pt ,本例为△f pt = +19um 。
④计算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
将第三行的齿距偏差累计相加,即求得各齿的绝对齿距累积误差,列于第四行。
在第四行数据中最大值减最小值便是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F,本例为△F p= | +36 |—| —28 | = 64um,发生在第4齿和第10齿之间。
2、作图法作图法是直接利用测得的一系列△f pt相对画出曲线,如图8—2所示。
以纵坐标表示齿距相对偏差累积值,横坐标表示齿序n。
第一齿的△f pt相对为零,故纵坐标为0;第二齿的纵坐标为第一齿的纵坐标加上本齿序的△f pt相对值,第三齿的纵坐标为第二齿的纵坐标加上本齿序的△f pt相对值,按同样方法画出各图8—2齿的纵坐标并连成折线。
再将坐标原点与最末一点连成直线,该直线即为计算齿距累积误差的基准线,过折线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作两平行于首尾两点连线的直线,该两平行线沿纵坐标方向的距离即为齿轮齿距累积误差△F p。
3、实验步骤①擦净被测齿轮,并装于顶尖之上。
②调整测量托架,使两测头进入齿间,与相邻的同侧齿面大约在分度圆上接触。
③在齿轮心轴上加挂重锤,使齿轮紧靠在定位测变。
④以任一齿距作为基节,调整指示表指针为零。
⑤退出测量托架,使齿轮转过一齿,两测头重新与下一对齿面接触,依次逐齿測量一周,从指示表读出被测齿距的相对偏差值。
⑥用计算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查阅齿轮公差表格,并判断△f pt和△F p是否合格。
4、思考题⑴测量△f pt和△F p有何意义?它们对齿轮传动有何影响?⑵“K p”值说明什么?在作图法中如何求得K p值?四、齿圈径向跳动的△F r测量齿圈径向跳动的△F r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鱼池高中步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这种误差将使齿轮传动一周范围内传动比发生变化。
为了测量齿圈径向跳动应建立测量安装基准,用它来体现齿轮旋转中心,其次应有合适的测量头,能在齿高中部和齿面作双面接触,还应有读数装置能反映测头相对齿轮旋转中心的位置(半径)变化量。
图8—3所示。
本实验采用齿圈径向跳动仪图8—3来测量△F r。
图8—4所示。
仪器备有不同大小的锥形测头用于测量不同模数的齿轮,利用仪器上旋转回转盘和附件,不但可测外齿轮,还可测内齿轮、锥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和各种圆跳动。
测量步骤:①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合适的测头,擦净并装于指示表量杆的下端。
②把擦净的齿轮通过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之间,应能自由旋转,不允许有轴向窜动。
③旋转手轮5调整顶针座板2位置,使指示表测头位于齿宽中部。
④通过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柄4,调整指示表,使测头与齿槽两齿面接触,并将指示表指针压缩一圈左右。
⑤抬动提升把手若干次,观察指示表指针值是否有变动。
图8—4 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1—底座 2—顶针座板 3—千分表架 4—提升手柄 5、6—旋转手轮7—升降调节螺母 8—紧固螺钉⑥按顺序测量各齿槽,记录指示表读数。
⑦处理测量数据并判断合格性。
合格条件△F r≤F r。
思考题:⑴产生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何影响?⑵如改用球形测头如图8—3(C),为了使测头与齿槽在分度圆上与齿面双面接触,测头直径与被测齿模数应保持何种关系?⑶在车间中如无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时,如何测量△F r?五、变动量△F w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 wm的测量。
齿轮公法线长度是指与两异名齿廓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实际上是具有两个平行圆盘测头的千分尺。
其外形见图4—5。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 max和最小值W min之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 wm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图8—5 公法线千分尺1——固定测量圆盘2——活动测量圆盘测量步骤:①计算被测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当齿形角а= 20°时:W = m[1.476(2K — 1)+0.014Z]+2xmsin20°式中:x—变位系数K—两平行测面之间的跨齿数,为使两平行测面接触在高齿中部,K可按下式确Z+ 0.5 (计算的结果应按四舍五入取整数。
)定:K =9②用仪器所附校对棒对公法线千分尺的零位。
③沿齿圈均布的六个方位上测量齿轮公法线的实际长度,读数并记录。
④在测的6个读数中,最大值和最小直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 w,该6个读数的平均值减公法线的公称长度即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⑤合格条件:△F w ≤F wE wmi ≤△E wm ≤E wms思考题:⒈△F w和△E w对齿轮传动各有什么影响?⒉为使么不能单独用△F w一个参数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4—1齿轮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1.被测齿轮编号: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а=齿轮精度标注:齿距极限偏差f pt = 微米齿距累积公差F P = 微米2.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基准齿距的偏差值K P : K P =Zf npt ∑∆1相对=测量结果:齿距偏差△f pt = 微米 合格性结论: 齿距累积误差△F P = 微米 合格性结论: 齿距累积误差作图:4.思考题回答:实验评定:指导教师:4—2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1.被测齿轮编号: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а=齿轮精度标注: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 = 微米2.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模数直径4. 思考题回答:实验评定: 指导教师: 4—3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和公法线平均长度的测量 1.被测齿轮编号: 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 а= 变位系数X =齿轮精度标注: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差Fw = 微米 跨齿数K =9Z + 0.5 = 公法线公称长度W = 毫米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E wms =E ss cos а— 0.72F r sin а= 毫米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下偏差E wmi = E si cos а + 0.72F r sin а= 毫米 2.测量仪器名称: 分度值:测量范围: 3.测量记录: 单位:毫米测量结果: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w = W mas — W min = 微米 公法线平均长度__W = 毫米公法线平均长度的偏差△E wm = __W — W = 微米合格性结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w公法线平均长度的偏差△E wm4.思考题回答:实验评定: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