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论提升自身建筑理论修养的必要性

成绩专业建筑学学术

课程名称、代码西方古典建筑研究、161014050020 年级2015级姓名何鑫

学号2150140532 时间2015 年12 月28日任课教师朱宏宇

论提升自身建筑理论修养的必要性

——读《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有感摘要:

随着当代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需要具备坚实的建筑理论基础的建筑师。而纵观古今,建立有完整一套建筑理论体系的,只有西方世界,在本文中,将通过对比中西方建筑理论发展的差异来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对待西方建筑理论,我们需要怎样来提升自身的建筑理论修养,为将来成为足够出色的建筑师奠基。

关键词:建筑理论修养、西方建筑理论、维特鲁威、提升、发展

建筑史是人类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几乎自人类出现的那天起便有了建筑这个行业。从一开始的职责仅是为了遮风蔽雨,到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建筑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与含义,建筑师便有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及语言。建筑的发展历史不仅反映着人类不断前进的步伐,也正是这种源自于人类本身的需求使得建筑学成为了一门经历漫长历史积淀的古老学科。与之相随的便是建筑理论的逐步诞生。

现今纵观世界,建立起了完整的建筑理论体系的只有西方世界。但是这种建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环境的改变,跟着一点点地发生变化,一点点地被完善。从古希腊的理性逻辑,到柏拉图的“真善美”理念,再到维特鲁威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奠定了西方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通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们努力带动了启蒙运动,建筑理论体系才得以萌生,后渗透不同的国家文化,在其中不断地酝酿,不断地发展,最后才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建筑理论体系。

在西方世界,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开始奠基西方建筑理论开始,各个时代的建筑思想家们都循着维特鲁威的这条主线,围绕着“建筑是什么”不断进行探索。特别是阿尔伯蒂——“建筑师出现最早的艺术与科学,因而可以认为建筑师所有艺术中居于第一位的艺术。”他从社会义务与服务人类的角度,定义了建筑学的任务和建筑师的职责,更是将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凸显,人们由此对古典建筑传统重视。

正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柏罗丁、西塞罗,中世纪的奥古斯丁、阿奎那、波拿文都拉,以及后来的培根、休谟、康德、黑格尔,乃至晚近的叔本华、尼采、孔德、维特根斯坦等这些哲学家加上那些群星璀璨的建筑理论家们,从维特鲁

威、阿尔伯蒂、柏拉第奥,到莫里斯、拉斯金、申克尔、森佩尔,再到沙利文、桑特·埃利亚、佩夫斯讷、勒-柯布西耶,直至20世纪末的汉诺一沃尔特·克鲁夫特、诺伯格一舒尔茨等,以及一大批杰出的实践建筑师和他们丰富的建筑创作理念,围绕着“实用”、“便利”、“坚固”、“美观”、“愉悦”、“得体”、“装饰”等问题,对于前贤的理论或追随或深化或反对或修正,通过他们不断地反复讨论、定义,西方建筑理论得以不断重新认识,不断得到充实,不断地向更加完善发展。使西方现代建筑理论既根基深厚,又内涵丰富。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当代建筑在创作上的丰富与多变,总是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作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闻名的古代建筑络绎不绝,能工巧匠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建筑更是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但中国,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理论体系。固然我们有宋朝时的《营造法式》,有明朝的《园冶》,有着那么多的成就,但都只见诸于遗存的实物,历史文献,始终缺乏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方法,缺乏整理成为系统的文字专著。

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是中国古代体制的严重影响,中国古代重农轻商,社会地位一直按着“农工商”排,能工巧匠们不受重视,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书写的文化,更是被文人墨客蔑视为雕虫小技,贬低为“奇技淫巧”,被世人所不齿。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建筑工匠们的处境可想而知,建筑理论的整理更是艰难。到后来,中国从传统转变为现代的过程更是比较复杂和缓慢,50年代时对西方建筑理论了解甚少。直到80年代,中国开启大门,然而在此时的西方世界,全然不同的现代建筑运动风头正盛,中国人还未来得及消化西方世界的现代建筑理论内涵,西方人就宣布“现代建筑已经死亡”,这更是让中国人束手无策。

在现今的中国建筑界,围绕建筑理论问题的讨论已经有些时日了,讨论的核心却仍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经济、适用、美观”这样一些十分基础的建筑理论原则问题。纵然西方建筑师们立足于关注“功能”、“形式”、“结构”这些老问题,但时却是真正的核心问题,虽老却基本,他们不仅既把握住基本问题,又随时代的前进,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拓新、延续、发展,将这些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进一步扩大、细化。建筑之理论在他们看来,不仅表现为单一的概念范畴,还表现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两种概念以其特定的相互关系而构成了一种新的概念,其关系或是合并的,或是互补的,或是因果的,或是内在的。

现在随着中国的大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们挟其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来到了中国,我们的主流社会日益依赖于别人的作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主

流社会对自己的建筑感到失望和放弃,作为选择了建筑专业的我们,未来的建筑行业的新星,如何在新形势下给自己定位,是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自己的前途多想一想,否则将极有可能被时代抛向后头。选择西方古典建筑研究这门课,目的就在于更加深刻地去认识西方世界,去感受那些岁月里西方建筑的更替与进步,并了解其建筑理论如何在保留着自己独属的文化肌理下不断地前进,跟随上时代的脚步。

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们传统的建筑、社区、生活方式慢慢消失殆尽,大多数的创作只是漫无目的地模仿、重复西方现代建筑,根本上缺乏理论和探索新的理论的意识,盲目跟风最终只会沦为形式主义。建筑作品的“真实性”首先应该体现在其原创性上。反之,任何模仿,包括对传统建筑的仿造或对同时代建筑风格的模仿,其实都应该是受到谴责的。正如当人们期待看到一座好的建筑作品或希望有一种真实的材料体验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件似曾相识的模仿之作,或其所看、所触的感觉良好的材料质感,都是一些虚假的仿冒材料时,所感受到的索然无味是一样的。中国建筑师在自己国家的尴尬地位,细细想来主要原因并不是技术能力落后于别人许多,而正是由于中国建筑师自我修养的缺乏。

在如今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的中国,我们祖国的锦绣山河沦为外国建筑师们横行的乐园时,当主流社会唯外国建筑师是从时,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生代建筑师的我们,最应该首先做的,最需要的是充实自身的理论修养,来达到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以期拯救中国建筑的前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建筑的经验,避免走西方人走过的弯路,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辨中西之别,通古今之变”,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真正去审问自己:“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建筑,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同时我们必须要认真地、虔诚地学习和研究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建筑及民族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那是其民族的精神,没有了这一点,民族便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其建筑也失去了生存的根。一个不尊重自己文化的民族自然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

而且建筑学是一门将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哲学等主观意识通过空间、实体等手段,依据客观条件来满足使用功能的一门艺术,正如阿尔伯蒂所说的那样:“一位建筑师应该是一位天赋极佳之人,是一位实践能力极强之人,是一位受过最好教育的人,是一位久经历练之人,尤其是要有敏锐地感觉与明智的判断力之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人,才有资格声称是一位建筑师。”所以,我们还应该孜孜不倦地从绘画、雕塑、工艺、室内、家具、舞台、装帧、工业设计等不同艺术形式中吸取不同的养分。只有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