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Ⅱ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耕文明的起源
1.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特点:初具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3.成功实践: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4.原始工具:耒耜
5.地位:①支撑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②为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创造条件
二、农耕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一)历程★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3.汉代:①牛耕的普及
②铁农具的发明:A.中耕:曲柄犁
B.收获:大镰
C.播种:耧车
D.东汉: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4.唐代:曲辕犁
(二)影响
1.积极:产量提高,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
(一)土地制度
1.商周:井田制(土地属于国王)
2.战国:土地私有制(始于商鞅变法)
3.北魏至唐代:均田制(国家授田)
(二)土地兼并
1.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地租沉重
2.影响:①农耕生产秩序被严重破坏
②小农破产,社会动荡,民众暴动
(三)田制改革
1.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
2.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
四、古代的赋税和力役
(一)表现
1.赋税:①主要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
②其他税种:杂税、附加税、临时税
③特点:名目繁多、征发无度
2.徭役:①服务项目公共工程:水利、交通、国防、城市建设
奢侈工程:宫殿、陵墓
②特点:强度大、条件恶劣、死亡率高
(二)影响
1.积极:为古代中华帝国的富强和繁荣奠定基础
2.消极:①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
②直接导致王朝覆灭,社会经济文化凋残
五、水利工程的建设
1.大禹治水:中国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历史文献:《河渠书》、《沟洫志》、地方史志
3.水利事业:
①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②秦代:灵渠
③汉代:A.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
B.农民创造“井渠”
C.王景治黄河成功
④隋元:大运河
4.灌溉工具
①汉代:戽斗和人力翻车
②隋唐:北方:立井水车
南方:高转筒车
③宋代:水转翻车
④明清:风力水车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的基本形式
(一)基础:自然经济
1.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
2.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二)家庭手工业
1.特点:①附属于农民家庭
②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2.产品:大部分消费,小部分流通
3.原料来源:种植与采集
(三)田庄手工业(汉以后)
1.生产经营:①粮食作物、蔬菜、果木、蚕桑、禽畜、药材
②酿造、纺织、农具制造、兵器修造
2.性质:①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②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四)官营手工业
1.“工官”制度
①始于汉武帝,盐、铁、钱、铜政府垄断
②目的: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③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④影响:A.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
B.局限于帝王、贵族、,不能服务于社会
C.行业间的隔绝性和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2.“匠户”制度
①匠户: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②表现:A.唐:定期服役
B.宋:强制役使
C.元——清:被编入户籍,世代相袭,承担工役
③影响:A.方便统治者征调
B.无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二、纺织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中后期:人工育蚕丝织技术
2.商:有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周:“妇功”—女织工“国有六职”—织工
4.汉:①技术发达——提花机,花色品种多
②“丝国”——丝绸之路(陆路)
5.唐:官营纺织业和私营纺织作坊兴旺
6.宋: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7.元:①织造工具和技术创新:黄道婆发明新式纺车
②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8.明: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雇佣关系
三、冶铸业
(一)铸铜业:
1.原始社会后期:早期铜器,小件工具,生活用具
2.商周:青铜器规模大,成为礼制的象征
(二)冶铁业:
1.春秋:铁器开始出现
2.汉代:①官府垄断
②燃料:煤
③供风方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三)炼钢业:
1.战国:炼钢和淬火工艺
2.南北朝:灌钢法
3.北宋:煤作燃料
四、陶瓷技术
(一)制陶业
1.原始社会:①彩陶
②蛋壳黑陶
③釉陶(原始青瓷)
2.唐代:陶制精品“唐三彩”
(二)制瓷业
1.从陶到瓷的过渡:商中期东汉晚期
2.成就:①东汉:青瓷
②唐代:A.青瓷,秘色瓷:越窑
B.白瓷:邢窑、景德镇、四川大邑
C.釉下彩绘:长沙铜官窑
③宋代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④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登峰造极
3.地位:中国被称为为“瓷国”China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商业的发展
(一)先秦:
1.远古时代: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初步发展——贝币出现
3.西周:骨贝和铜贝
4.春秋战国:巨商和商业中心的出现
(二)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三)唐代:商路发展
1.水路:“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
2.陆路:客舍、邸店、车坊等生意兴隆
3.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机构:柜坊
(四)宋元:
1.海外商运远达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
2.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五)明清:
1.会馆的出现:京城、省城、大商埠
2.商帮的出现:晋商、徽商
二、“市”的发展
1.秦代:①关于“市”的法律规定
②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2.汉代:有专门严格管理“市”的机构
3.南北朝:①民间集市——“草市”
②政府管理草市——“草市尉”
4.唐代:①“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②“夜市”比较繁荣
③市与坊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严格的界限
5.宋代:①“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不再受官吏监督
②坊市无界限
③城郊和乡村出现“市”
④“草市”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商业区的繁华
三、商业都会
(一)兴起:
战国:市井
(二)发展
1.汉代:①“五均司市师”管理商业区
②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2.唐代商业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三)繁荣
宋代:夜市、晓市、庙会集市
(四)清代:
1.苏州:盛泽镇
2.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
(一)含义:始于商鞅变法
1.“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2.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
(二)目的:稳固经济基础,巩固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三)表现:
1.西汉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2.汉武帝: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②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西汉中: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
(四)后果:
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2.使资本主义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对工商业的管理政策
(一)秦朝:
1.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2.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措施严密
(二)汉朝:
1.汉初:商人赋税加倍
2.汉武帝以后:盐钱官营
(三)唐朝:
1.市的设立与废止取决于朝廷的命令
2.朝廷设官吏管理“官市”
3.“市”的交易时间受限制
(四)总体政策:加重赋税征收
1.税种多:流通税——关津之税
营业税——市肆之税
2.商税部门承担缉私任务
3.商税的实际征收额较高
(五)影响:抑制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三、“海禁”政策
(一)表现:
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2.顺治:“海禁令”和“迁海令”
(二)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以极端保守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
2.产生:①明中后期,纺织业,雇佣关系
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3.发展:纺织业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 4.影响: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