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756cf8f90f76c661371aae.png)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点拨法学习重点:开国大典学习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预习探究题】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2、开国大典具有什么历史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意义是什么?【课堂导学】1、填空题(独立完成)(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①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
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____为国旗,以《_______》为国歌,以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采用___纪年。
④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这一天是年月_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领袖是。
后来我国设置了___节来纪念这一伟大事件。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___。
国内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___了,成为国家的__。
壮大了世界__、__和____的力量。
国际鼓舞了世界被压迫__和__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和平解放:时间:____,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____西藏的协议。
意义:。
2、选择题(1)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朱德B、陈毅C、刘少奇D、毛泽东(2)新中国成立后的施政方针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c64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e.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意图。
(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事实的理解与把握。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描述和评价。
(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拓宽视野,丰富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态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752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c.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中国近代史,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心得体会。
第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学习重点: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学习难点: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4. 课后拓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意义。
五、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
2.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写心得体会等情况。
第三章: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9f6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0.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 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二、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学步骤】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完成相关问题。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三、习题合集【选择题】1.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
A.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B.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C. 中国实现了人民解放D. 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2. 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哪个重要事件?()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D. 新中国成立【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课文中提到的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5fde9d47a8956bec0975e328.png)
初二历史《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小记者撰写新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谈论历史资料,并从中概括知识要点,表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开国大典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一、自主学习1、把课前收集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并在课上向同学们介绍。
2、阅读第2页内容,找出下列内容并写在下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
并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3、阅读第3页和第4页的前两自然段,记忆开国大典的时间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4、阅读第4页“西藏和平解放”的内容,找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并写在下面。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二)师生共同探讨1、假如你是一名小记者,想报道新中国成立这件大事,请你从下面几个地点中(西柏坡、北平、天安门广场)选择一处进行现场报道,并写出新闻稿件。
如果让你以新中国的成立为题写一篇社论,你将如何撰写?2、回忆历史,分析为什么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3、西藏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才解放?为什么中央政府最终采取了和平方式,而不是采用武力手段来解检测练习1.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被选为主席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宋庆龄 d.张澜2.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哪个机关的职权a.党中央b.国务院 c.中央军委d.全国人大3.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d.采用公元纪年4.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是a.周恩来 b.陈毅 c.黄炎培 d.李济深能力提升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勇纪念碑碑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先烈,请举出三个著名的人物,说说他们的主要事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80c2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c.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分析课文的引言部分,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1.4 教学资源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1.5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毛泽东的地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课文引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解。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论述和论据。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探讨课文中的论据和证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述。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4 教学资源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5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段落和论述。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证据。
小组报告,分享对课文观点和论述的理解。
第三章:历史背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
分析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3.2 教学内容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背景。
探讨历史背景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3.4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a1736376baf1ffc4fad20.png)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2.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一些证明西藏自古就是我们对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史实?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四、巩固归纳:西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五、练习巩固:完成填充图册第2——3页。
六、拓展、延伸、提高1、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同学们想一想:“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3、自西藏和平解放50年以来,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d8a5fd1f34693dbef3e3d.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及地点:_________年9月,________。
(2)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_》,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②决定以____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___》为代国歌,以__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______纪年。
③在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国大典:1949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_________。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_________。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________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过程:___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________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________,各族人民实现了________。
【合作探究】【问题1】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对此你如何理解?【问题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巩固检测】1.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后,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
他说,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83456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f.png)
三、预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
2.文章描述了________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文章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意味着中国从________走向了________。
四、对新中国的展望和号召(第13-15段)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对新中国的展望和号召。作者强调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五、结尾部分(第16段)
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这句话强调了信仰、力量和希望的重要性。信仰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力量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振兴的保障;希望则是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民族发展的方向。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坚定信仰,凝聚力量,充满希望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4.“中华民族从苦难里走过,从多灾多难中奋起。”
这句话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苦难与挫折,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不屈不挠、奋起直追的精神风貌。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要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会议召开和代表情况(第2-3段)
第2段详细描述了会议的召开情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出席代表。第3段则进一步介绍了代表们的情况,他们来自各个党派和人民团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会议的主要议程和成果(第4-12段)
这部分详细阐述了会议的主要议程和取得的成果。包括讨论和通过各项重要决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及确定国旗、国歌和首都等。这些议程和成果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的站起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17d9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9.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本文的体裁和结构。
3.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1. 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1.2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合作学习: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1.3 习题1. 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A. 抗日战争胜利B. 中国人民站起来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中国人民站起来(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2. 简答题:(1)请简述课文的结构。
(2)请简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二章:分析课文2.1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重要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 事实和例证的分析。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2.2 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第1.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
![第1.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4f725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7.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自主学习˙必备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一、记字音①剥削(xuē) ②挣扎(zhēng) ③松懈(xiè) ④复辟(bì)⑤警惕(tì) ⑥不屈不挠(náo) ⑦勉强(qiǎng)二、识字形扎(zhá)挣扎障(zhàng)保障札(zhá)札记嶂(zhàng)层峦叠嶂胁(xié)威胁惕(tì)警惕协(xié)妥协赐(cì)赏赐三、辨词义(1)制定·制订[辨词]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如“制定纲领”“制定宪法”。
制订:创制拟定。
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选词]①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
②制订改革方案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思想保守,也不能脱离实际。
(2)度过·渡过[辨词]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度过青年时代”。
渡过:一般用于空间方面,往往是指从此岸到彼岸。
如“渡过大渡河”。
[选词]①将安全牢牢地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度过美好的一生。
②毛主席指挥千军万马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四、积成语[语境呈现]①虽然她和那老人只见过一面,可却在她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②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③李、杜之于唐代诗歌,各有其永垂不朽....的历史地位。
①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②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③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文化传承与理解一、作家作品革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d310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a.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导入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面对六百多位政协代表时,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中华民族用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赢得的。
今天,我们就跟着课文重回会议现场,一起重温这篇开幕词吧。
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开幕词的内容,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体会开幕词严谨的逻辑。
2.反复诵读,学习开幕词反复使用的词汇和判断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
3.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体悟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展示情境任务:我校即将开展“学党史,讲党史,跟党走”的主题演讲活动,本班抽到的党史主题史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致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你们班的演讲主题是“站起来和强起来”。
你作为本班的宣传委员,需要给本班的演讲提一些有关演讲结构、演讲角度、演讲语言方面的建议。
二、开幕词初感知(一)认识作者毛泽东,1926年12月26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词,并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经他多次审阅修改的《共同纲领》。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他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二)认识人民政协1.第一届人民政协主要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4)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以北平为首都并更名为北京;(7)确定采用公元纪年;(8)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9c9aa0c281e53a5902ff8e.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人物轶事】辣椒粉拌梨赠斯大林亲手种辣椒毛泽东嗜好辣椒,此事举世皆知。
他说湖南人没得辣椒不能吃饭,因此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味。
有一次杨得志请他吃梨,他却找人家索要辣椒粉,将其撒于梨上,谓之辣椒粉拌梨。
这种毛氏辣梨,我想味道不会太好,因此也没有像毛氏红烧肉一样流传开来。
建国初期毛宴请苏联友人米高扬,米高扬嗜酒,毛看不惯,就炒了一大盘红辣椒招待,非说辣椒比酒更刺激。
米高扬不得不勉强吞噬,结果辣得眼泪都喷了出来。
上个世纪60年代,秘鲁哲学家德斯来华拜会毛泽东,两个人谈得甚为投机,原因之一是德斯愿意陪他吃辣椒。
最为严肃的一次是他给斯大林送礼。
1942年,斯大林派人给毛送来丰厚礼品(是什么礼品不得而知,反正不是伏特加),毛泽东郑重其事地将自己亲手种的辣椒打包回赠。
毛泽东不仅将辣椒作为一种美食,而且尽力发掘其药用潜能。
长征时期缺医少药,毛便差人到处收购辣椒并将其分发给干部战士,嘱咐他们寒冷时嚼几个辣椒驱寒,受伤时煮一点辣椒水清洗伤口。
连排班长的特权,只是能多分得几个辣椒。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肯定认为应该给他的辣椒记上一笔功劳。
50年代末,有一个毛泽东让猫吃辣椒的故事在上海广泛流传。
传说毛给刘少奇和周恩来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的办法是硬塞,周的办法是先让猫饿三天,然后将辣椒裹在肉里面骗猫吃下。
毛对此二者都不以为然,他开出的办法是将辣椒涂在猫的屁股上,猫会自己去舔,而且会为能舔干净而兴奋不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85e69e3a0066f5335a812156.png)
集宁六中导学案班姓名:日期:编号:NO.1审核: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一、【课堂导入】:中国是一个深受苦难的民族,在中国近代史,备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一直处于不独立不自主的状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准备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基本史实。
2、理解新中国成立及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齐读课本〗全班同学大声齐读课本正文部分四、【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勇闯知识关】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表现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互动策略(内容·形式)表现方案(内容·方式)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比一比谁总结的知识点比较全、比较好)【导学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阅读:阅读课本2-3页内容,结合导言、小字、图片,归纳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
勾划:请在课本上勾划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
探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是一次怎样的会议?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品尝对方自研成果,互相背诵:政协会议内容,讨论政协会议召开的作用小组:组长组织组员针对疑难展开讨论。
重点讨论议题:你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1.宣布展示方案,确定板书内容及格式,分配任务。
2.组织展示人员进行展示预演3.针对学道未完成同学指派人员进行帮扶。
探究主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现单元一:角色扮演1.建议可采用出席会议记者身份向全国人民介绍政协会议召开情况。
2.带领全班同学齐读政协会议内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8ce9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6.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1.厘清文章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层次结构,把握论述的具体内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2.精读重点语句和重点段落,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掌握开幕词的文体特点,赏析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导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深受奴役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飞跃是质的变化,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质变的标志。
这是一部多么恢宏壮丽的诗章哟/中国梦!强国梦!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亿万万颗心动的节拍,铿锵有力/朝着阳光/手指引领的方向/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滚滚潮音/此刻,我仿佛听见/中国巨人火热胸腔里积聚的力量/正噼啪炸响,像疾速的春雷/催动梦想发芽、开花/辽阔山水铺展的花样美景/让今天的中国:脸庞红润,面呈吉祥一、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26fd7a9433687e21ae45a983.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学习过程】一、研习文本思路1.理解文意: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注意关注各段中的关键词,标画筛选,概括各段的意思。
【明确】①宣布会议开幕②简介与会代表人数及其代表的阶层,点明大会的特点。
③回顾过去三年的情况,交代“全国人民大团结”成功实现的原因和大会召开的基础。
④交代会议名称的由来,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⑤交代此次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工作内容。
⑥阐明此次大会的伟大意义——标志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开始,展望民族独立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⑦理智、清醒地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
⑧提出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两个策略。
⑨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对建设工作的意义,并表达了对经济建设工作迅速取得胜利的强大信心。
⑩阐述文化建设到来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9322;展望国防建设的前景。
9323;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9324;对人民英雄的纪念9325;对革命胜利的祝贺9326;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祝贺16对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祝贺。
2、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讲词,读来扣人心弦,与文章思路密不可分,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思路结构。
(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3—4段)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12—16段)纪念与祝贺。
总结:本文首先,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插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充满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aed2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1.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关注祖国的命运和发展,尊敬国旗、国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3.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开国大典》,感受庄严时刻。
1.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感受,指名学生分享哪个场面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3.小结:广场上的人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喊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来表达我们的欢乐心情。
(板书圈点“站起来”)二、回顾沧桑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1.通过阅读和观看电视,了解我们的祖国母亲和人民在建国以前所遭受的苦难。
2.回顾几个重要的历史瞬间,包括南京大、台儿庄战役和卢沟桥事变。
3.感受伟人风范,介绍XXX、XXX、XXX和XXX等英雄人物,强调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4.小结:正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这一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三、知识竞赛。
1.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国歌、国徽、国旗的含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上面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XXX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图案,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歌的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词为XXX,作曲为XXX。
二、画一画画一画“心中的五星红旗”,并能配上相关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二、预习内容
1.文学常识
毛泽东,字(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者,无产阶级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
幕词。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文本研习
1.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2.在概括各段基础上,完成本文的结构图:
一、(—)宣布大会开幕,简介及特点
二、(—)回顾过去,
三、(—)立足当下,对做出规划(
、、、)
四、(—)展望未来,描绘的蓝图(、、)
五、(—)纪念与祝贺
3.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概括回答。
四、课后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艰难的中国梦
赵汀阳
中国的梦想是什么——假如有中国梦的话。
事实上中国是多梦的,但什么是“中国梦”,却是个困难而尴尬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愿意讨论一个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梦想,这就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
现代化梦想本身并不奇特,但落实在中国身上却成为一个沉重的梦。
这个梦想本身就具有自相矛盾的性质,一方面,现代化梦想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一个西方概念,在文化和精神上说,现代化就是去中国化,现代化梦想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否定,按照东方学的逻辑,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西方;另一方面,现代化梦想又是百年来几乎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按照中国的“民心所向”原则,中国人人喜欢的就是中国的梦想,而且,中国所以选择现代化梦想又是因为只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才能够反抗和摆脱西方的霸权支配,就是说,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才能够抵抗西方而重新成为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甚至还有更复杂的性质,中国在构思“中国式的西方”时往往希望能够综合西方各种现代化模式的优点,而且还特别希望能够综合中西文化的优点,在这两种超级综合的原则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总是重新创作了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把中国变成西方的同时就是把“西方”改造得似是而非,貌合神离。
以中国方式重新创作过的中国现代化梦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能理解“中国的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中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概念,就不能理解中国。
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理由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因此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变成在物质上强大的中国,这一基本的要求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要的要求。
当然,“强大”不仅要求物质强大而且还要求精神强大,但在“精神强大”方面却有不同意见,许多中国人相信中国传统精神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足够好的,于是把现代化梦想局限于物质现代化;但有至少同样多的人认为需要精神的现代化,否则物质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成功发展,至少不可能被正确地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质现代化在改变社会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改变了物质水平,而是同时改变了精神风格,因为物质从来都不单纯是物质,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风格,一种迷恋物质生活的精神,于是,由物质直接扶植的现代化精神就比传统精神更有力量,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传统精神的不利地位,以至于中国传统在谋生存的时候也要去迎合西方的观念。
现代化梦想虽然不是一个表达了中国精神的梦想,但它是中国必须实现的一个物质梦想。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之后必定出现使中国重新中国化的问题,真正能够表达中国精神的梦想正是我们需要去建构的。
在中国传统资源中,最具独特思想优势的资源可能就是“天下”概念,它意味着一个以“世界”为分析单位的政治理论框架,目标是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
这可能是政治哲学中最大规模的宏大叙事,它的“世界性”品格是最纯粹的。
简单地说,天下理论强调“世界性”原则,特别表现为(1)“无外”原则。
一个正义的政治世界必须排除任何分裂概念,无外的政治就是放弃任何不兼容的他者概念;(2)政治的普遍传递原则。
如果一个政治空间是充分有效的和协调的,那么必定需要有一种政治制度无矛盾地贯穿在所有政治治理层次之中,从基层政治单位(地方)到中层政治单位(国家)到最高政治单位(世界)的政治统治是同构的;(3)普遍民心原则。
这是一个比民主问题更深刻的公共选择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重构“民心”问题而克服“民主”问题一直无法超越的各种困难。
(节选自《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题目为编者所加)1.下列对文中关于“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梦想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一个西方概念。
B.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西方。
C.中国现代化梦想的意义在于反抗和摆脱西方的霸权支配。
D.现代化梦想是百年来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的现代化不利于中国传统精神的生存发展。
B.中国传统精神虽好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C.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求物质现代化。
D.现代化梦想表达了中国精神,它是中国必须实现的一个物质梦想。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特点。
(二)我校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的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
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100字左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答案
2.结构图:
一、(①、②)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二、(③、④)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⑤、⑥、⑦、⑧)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四、(⑨、⑩、⑪)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五、(⑫、⑬、⑭、⑮、○16)纪念与祝贺
3.(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2)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
(3)我们即将在以济、文化、国防建设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4.(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课后检测(一)
1.D(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
要注意选项的语意和原文语意的吻合,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现代化梦想又是百年来几乎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而D项略去了“几乎”一词,意思发生改变。
)
2.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要先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然后进行比较,看意思的表述有无偏差。
B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没有这一表述。
C项过于绝对,“就是要求物质现代化”表述明显不正确。
D项与最后一段的首句内容不符。
)
3.沉重、自相矛盾、复杂、灵活多变。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特点描述在第1、2段。
要注意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如“现代化梦想本身并不奇特,但落实在中国身上却成为一个沉重的梦”,“这个梦想本身就具有自相矛盾的性质”,“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甚至还有更复杂的性质”,“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概念”等语句。
)
课后检测(二)
同学们,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
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定。
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