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检测1.(2019·某某重点高中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

……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

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

……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X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

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可得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根据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可得出秦朝完成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可得出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等。

第(2)问,根据材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并联系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等作用。

答案:(1)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2)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2.(2019·某某中原名校质检)(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初期,延续北朝和隋代的均田制,把政府控制的田地平均分配给失去土地的农民,但政府分配给失地农民的田地只是全国土地的一部分,王公贵族和官员在土地分配上占有绝对的特权,土地占有的不均现象依然非常严重。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标题: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回眸,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未来之路提供借鉴。

本练习卷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高三历史知识,强化对重大改革事件的理解。

二、改革概述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在原有制度或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改革的原因:改革通常是因为社会矛盾突出,原有制度或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是因为新的力量或思想的出现,对原有制度或体系提出了挑战。

3、改革的阻力:改革往往面临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他们可能不希望改变现状,因此会采取各种手段阻止改革的进行。

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国实行商鞅变法,通过奖励军功、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等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变法,通过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试图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3、戊戌变法:1898年,清政府实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光绪皇帝被废,最终失败。

四、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在19世纪中期实行了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2、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保障等措施,成功地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撒切尔夫人改革: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私有化、削减福利等措施,成功地扭转了英国经济的颓势。

五、改革的经验和教训1、改革的成功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坚定的决心。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 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 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 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的贯彻(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 C .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27.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A .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 .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 .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 .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28.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专题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

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单选题1.2019·1898“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全国Ⅱ)(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A.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C.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答案】戊戌变法【考点】“”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解析】【分析】根据材料D 选项符合题意。

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 A 选项排除。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 B 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C 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D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 2019? )(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

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如此自由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B 【答案】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2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经济上:农民以【分析】由图片和月【解析】“”),农民只有使用权。

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份地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 B 正确;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村社的.A 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D 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D 说法错误,排除。

B 。

故答案为1861年俄国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3.2019·[—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全国Ⅲ)选修(材料“”,开议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解析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

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选项排除。

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选项排除。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典题精讲典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8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7分〕【解题技巧】第〔1〕问比较两那么材料的共同点,不难归纳出两者的共同点既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日本和英国政体的差异在于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第〔2〕问,本问主要考察日本近代宪政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总结出答案: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通关模拟演练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通关模拟演练 含解析

1、(2018·珠海高三质检)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

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成为豪门世族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了众多劳动力及可供剥削对象,也给国家政治造成不便。

义熙九年(413),刘裕实行“土断”,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皆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

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严厉打击。

如京大士族刁逵拥有数千奴客,刘裕没收其全部家财田地,分给当地贫民。

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并多次下令“驰湖池之禁”,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

土断推行,裁并侨寓郡县,使混乱基层行政机构得到整顿;同时也抑制、打击了豪强,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赋役对象。

——庄华峰《刘裕与东晋末年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土断改革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断改革带来影响。

解析(1)据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也给国家政治造成不便”可知战乱导致大量流民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等问题。

(2)据材料“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等信息,从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等方面概括归纳回答即可。

答案(1)原因:战乱导致大量流民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劳动力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小农经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任答三点即可)2、材料安史之乱后,唐代漕运遭到极大破坏,更使中央财政空竭。

当时漕粮都是散装散运,不仅沿途消耗量大,而且便于沿途官吏截留和盗窃。

漕运都由地方承办,纳税户均出脚钱,从民间无偿征发船工与船只,委托富户为“船头”。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含解析

[高考研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17·全国卷Ⅱ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影响)类清末,北京街道管理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其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成为选材热点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1)问和第(2)问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问答案偏离3.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内容类(3次),比较类(2次),原因类(32017·全国卷Ⅰ庄启东《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类、意义(影响)类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17·全国卷Ⅲ《隋书·开皇律》特点类、意义(影响)类隋代,法律制度2016·全国卷Ⅱ《清史稿》特点类、作用(影响)类晚清,军事改革2016·全国卷Ⅰ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唐太宗,谱牒改革2016·全国卷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北魏,孝文帝史》庙号次),特点类(2次),作用类(8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4.从关键词看,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目前仅涉及清末新政一道题2015·全国卷Ⅰ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唐代,币制改革2015·全国卷Ⅱ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原因类、作用(影响)类清代,养廉银制度2014·全国卷Ⅰ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特点类、作用(影响)类魏晋,法律改革2014·全国卷Ⅱ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背景类、作用(影响)类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2013·全国卷Ⅰ《清德宗实录》比较类、原因类、实质类晚清,戊戌变法、清末新政2013·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背景类、比较类、作用(影响)类唐朝,两税法改革题型一考查某一改革的特点及意义[例1](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资料附答案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资料附答案

2019历史高考选修复习资料精编宁县二中姓名班级一、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二、中国古代改革的一般原因1、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2、面临统治危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3、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

4、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三、中国古代改革的一般内容1、政治上:整顿吏治,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污吏,重用人才,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减免赋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发展农业,改革土地制度,赋税制度3、文化上:学制改革,重视文教,加强思想控制.4、军事上:整顿军制,严明军纪,增强战斗力,集中军权。

四、中国古代改革的影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存在的问题(土地兼并,人民赋税沉重等)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巩固(奴隶、封建)统治,促进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改革的一般实质;确立或调整生产关系。

六、决定改革成败的一般原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解析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解析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国为善,奸必多。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动力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得出秦国民风民俗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一“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得出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优越;根据材料一“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得出秦孝公强烈愿望。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得出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

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中有关“弱民”措施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1)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优越;秦孝公强烈愿望。

(2)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

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等。

2、(2017·广东七校高三联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时期民众积极支前没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希腊城邦宽泛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处分晚婚。结婚不是公民个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碰到惩治,由于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响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拥有绝对的声威
B.自然法规的理性精神颇受敬爱
C.优生优育政策获取宽泛推行
【解析】
【详解】依照资料可知,南洋兄弟烟草企业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要求和希望留学生“心
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好之才;学习空闲,检查外国商业发展,随
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这反响出当时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因
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南洋兄弟烟草企业的认识,不能够得出实业救国已成
为社会各界的宽泛共识,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D
选项错误,资料反响的是企业热衷于培养实业人才,不是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故正确答案
为C选项。
6.以前,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
“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立“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2 -
述顾炎武见解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心学致令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叛理学的思想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观察顾炎武的思想。依照资料“清谈之流祸”、“不综今世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所有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
的英国式社会主,种社会主不是停留在口上而是体行家中,体在工厂法,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考点】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解析】(1)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和所学西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统一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从材料“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卷(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晋以后南北分裂,北方世家大族纷纷南下,多侨置州郡。

又由于以刺史、郡守褒赏军功的需要,于是把州郡区划分割得越来越小。

546年,南北共有州220个,郡999个,与西晋时期相比州数扩大了11倍,郡数扩大了10倍。

对于这种情况,北齐时曾着手改革,省并了部分州郡和半数的县。

取代西魏的北周,其州、郡、县层次不合理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于是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后,听从杨尚希的建议,废除郡一级建置,改地方行政层次为州、县两级。

——摘编自白钢总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影响。

(9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萧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

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

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

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

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8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汉字一直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

汉字的演变,就其形体来说,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要还是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变化的基本趋势。

清末民初,正式出现了汉字简化的呼声。

五四运动以后,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

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22年又提出“减省汉字笔画案”,并明确指出:现在减省汉字笔画,应该根据现在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

1935年8月21日,民国教育部发布命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简体字表由民国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持制订,主要采用了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在当时又称为“手头字”。

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

公布后由于国民党内某些要人的强烈反对,1936年2月不得不宣布“暂缓推行”,从而夭折。

——摘编自陈太章《论汉字简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汉字简化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的汉字简化活动。

(7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百年人口预测报告:如果按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40亿;1980年中国人口才10亿,粮食就已经短缺,要是增加到15亿,等于多出三分之一的人口来分有限的资源,中国肯定崩溃,要想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减少人口……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劳动力持续减少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

14个省份相继取消了生育第二胎的生育时间间隔等。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二再从长远看,新生人口对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的使用需求,都将吸引大量的政府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现代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新生人口的平均素质也将不低,他们将释放的创业和创新活力更是令人振奋。

最后,全面放开“二孩”也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科学化、法治化的新起点。

政策将更遵循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也将纳入法治轨道。

如此,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转变才能更加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应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是与时俱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

(6分)(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及意义。

(9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

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

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

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

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

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

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7分)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撒切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

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

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

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

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

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

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

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8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影响。

(8分)解析卷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卷(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晋以后南北分裂,北方世家大族纷纷南下,多侨置州郡。

又由于以刺史、郡守褒赏军功的需要,于是把州郡区划分割得越来越小。

546年,南北共有州220个,郡999个,与西晋时期相比州数扩大了11倍,郡数扩大了10倍。

对于这种情况,北齐时曾着手改革,省并了部分州郡和半数的县。

取代西魏的北周,其州、郡、县层次不合理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于是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后,听从杨尚希的建议,废除郡一级建置,改地方行政层次为州、县两级。

——摘编自白钢总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影响。

(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546年,南北共有州220个,郡999个,与西晋时期相比州数扩大了11倍,郡数扩大了10倍”可知州郡数量较多,管辖面积太小;结合所学可知州郡数量多必然导致官员多,财政开支大;联系史实可知隋朝建立。

第(2)问,结合背景“州郡数量较多”及改革内容“废除郡一级建置,改地方行政层次为州、县两级”可知简化了地方行政层次;同时官员设置减少也节省了国家行政开支;行政层次由州郡县三级减少为州县两级,也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官员减少,行政开支减少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答案:(1)背景:州郡数量较多,管辖面积太小;官员多,财政开支大;隋朝建立。

(2)影响:简化了地方行政层次;节省了国家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萧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

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

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

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

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得出多方选拔人才,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官;据材料“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得出重用汉族官吏;据材料“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得出排除守旧派贵族的阻挠;据材料“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得出以法治吏。

第(2)问,据材料“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得出增强国力,为辽朝强盛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据所学知识得出使辽朝在与北宋王朝的对峙中占据主动。

答案:(1)措施:多方选拔人才,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官;重用汉族官吏;排除守旧派贵族的阻挠;以法治吏。

(2)作用:增强国力,为辽朝强盛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使辽朝在与北宋王朝的对峙中占据主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汉字一直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

汉字的演变,就其形体来说,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要还是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变化的基本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