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新与大伾山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建吕祖祠

《创建纯阳吕帝君洞阁碑记》:该碑现立于吕祖祠内。字 体为楷书,正文11行,满行57字。雕龙碑首,赑屃碑座, 通高350厘米,碑版高200厘米,宽75厘米。清康熙十五年 (1676年)九月,廪膳生员孙敬、繁水山人秦庚曜、住持 道官李德琳仝立,浚县知县刘德新撰文。 “创建纯阳吕帝君洞阁碑记”载,刘德新有感于浚县多年 来武兴文衰之状,求问方家后,决定在大伾山西北建造一 座道教祠观,与浮丘山碧霞宫对应,以平衡风水,振兴浚 县文教事业。

概 述

刘德新虽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对浚 县的文教事业贡献不小,也深受当时百姓爱戴, 这应得益于他的清心寡欲、淡泊无为,一心向善 的道家思想吧。
此举在当今看来,确实为浚县的文化事业,画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与吕洞宾也从此结下了不 解之缘,以至浚县人每谈刘德新就必谈吕洞宾, 每谈吕洞宾又必谈刘德新。
修建吕祖祠

刘德新在李青霞的墓志铭中也说“遂捐俸凿山, 极楼台殿阁之胜”。
修建吕祖祠这么大的一个建筑群,除俸禄外,刘 德新还发动捐资活动,让其他人为修建吕祖祠捐 赠。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捐款人中,不乏侍郎、御史 这样的高级官员,足见当时刘德新发动捐资的力 度之大,大伾山在当时影响之大由此也可见一斑。

修建吕祖祠


为什么建吕祖祠而不修观音、大佛寺呢?刘德新认为: “释与儒不相为谋,而纯阳,唐之进士,终归于道,始则 为儒,且好为篇章„„此文章神仙也” ,对吕洞宾推崇 备至。刘公在碑文中自述:“此从堪舆起见,乃制作本 意”。 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捐出自己的俸禄并发动士绅百 姓捐资修建吕祖祠。又陆续修建了太极宫、万仙阁、来鹤 亭等,吕祖祠形成庞大建筑群。刘德新从浮丘山碧霞宫聘 请道士李青霞任吕祖祠道官。刘德新离开浚县赴浙江任上 之后,李青霞继续进行刘德新未完的工程。李青霞卒于康 熙四十一年(1702年),当时刘德新正在陕西兴安府任职, 闻讯后,亲自为李青霞撰写墓志,以为纪念。
刘德新与大伾山之一
(青坛紫府——紫泉别墅)
韩礼良
概 述

刘德新,字裕公,清朝浚县知县 ,辽宁开原县人,生卒 年月不祥。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功勋卓著,德新科举不第, 以父功为荫生。 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开始任浚县知县,到康熙十 一年(公元1672年)调至淇县任知县,后于康熙十四年 (1675年)底又调回浚县继续任知县,前后任浚县知县八 年。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升任浙江金华府同知,后 又任江西吉安府知府、浙江温州府知府及陕西直隶兴安府 知府。

吕祖祠建筑群示意图
紫 泉 别 墅 寥 廓 峥 嵘 坊
青 坛 紫 府 ( 三 别 四 壶 )
青 坛 山 山 门 ( 光 武 遗 风 )
歇 歇 亭 ( 怀 禹 亭 )
( 壶 天 道 院 )
吕 祖 祠
餐 霞 阁
云 鹤 亭
云 凤 亭
乾 元 殿
吕 祖 洞
纯 阳 洞 天
( 霞 赢 隐 壶 山 天 庄 )
太 极 宫 ( 八 卦 楼 )
歇 歇 亭
年 1672
“施行新政治,整理旧河山”
歇歇亭
“到此依依。莫不远怀神禹;请君歇歇,且看对面太行”;
寥廓峥嵘坊
(康熙16年 1677年)
寥廓峥嵘石坊对联: “手拍浮丘吸日月,肩随玉女跨云霞”
“玉女倩影”

“寥廓峥嵘”石坊对面山势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远处是 落虹桥和掩隐在蔽日翠荫中的吕祖祠,真可谓气象寥廓, 山势峥嵘。站在石坊下面向西看,浮丘山与大伾山对峙, 近在咫尺。夕阳挂在浮丘山端碧霞宫楼头,游人举手便可 探到一轮红日。 这副对联恰似一幅夏季夕阳晚照大伾山时的美丽画卷,如 果加进飞天的神话传说,更是美奂绝伦。之所以说是夏季, 是因为只有夏季太阳接近北回归线时,才能站在寥廓峥嵘 石坊看到夕阳挂在碧霞宫楼头,其它时间夕阳总是处在碧 霞宫的南边,也就不是“浮丘吸日月”了。

附注

满清十三皇朝:清朝入关后有10位皇帝,加上入 关前的2位,一共12个。满清只有十二帝,却有十 三朝。其中皇太极在称帝前为汗王,国号为满洲, 年号为天聪;称帝并改国号为清后,年号改成崇 德。所以,皇太极是满清唯一一帝两朝的皇帝, 所以满清一共十三朝。
十二皇帝:清太祖、清太宗(皇太极)、顺治、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 绪、宣统。


修建吕祖祠

作为大伾山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经典建筑之一, 吕祖祠位于浚县大伾山西侧。吕祖祠整体建筑基 于中轴线上,浑然一体,坐东南面西北,取道教 “八卦”中西北的乾位,呈宝葫芦状结构,依山 筑起,层叠而上。通长200米,宽30米,面积达 6000平方米,布局严谨,气势宏伟,主体建筑贯 通中轴,陪衬建筑则两侧对称。
青坛路
吕祖祠

(康熙十五年 1676年)
吕祖祠在大伾山西侧,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整 个建筑座东向西,从山腰直达山顶。主要建筑物布于一轴 线上,浑然一体。山门面阔3间,进深1间,门额横雕“吕 祖祠”。门前有水池,曰“浴鹤池”,池上跨桥曰“落虹 桥”。门内塑赵公明、燃灯道人二像。院中有亭曰“云封 亭”,环以莲池。南北两廊各三间,内塑六甲、六丁12神 像。正面乾元殿,建于高2米之平台上。正殿3间,进深3 间。两侧有厢房1间,外塑雷公、风婆及司云雨神像,内 塑十天干像。乾元殿紧依山崖,崖壁凿吕祖洞,洞口宽 1.55米,高2.4米,券形,阴刻“吕祖洞”三字,内供吕 祖像。


修建吕祖祠

吕祖祠乾元殿前南侧有一块“大伾山创建纯阳吕帝君洞阁 捐金姓氏碑”。此碑刻于清康熙十六年春,碑上镌刻了当 时修建吕祖祠时捐银者姓氏及其捐银数目。碑文载:住持 道官李德林合徒道官逯正行历年募化银三百两,浚县知县 刘德新捐银四百两,涿州知州刘德弘捐银二百两,实录法 一丹哈番三等侍卫刘德懋捐银二百两,掌河南道监察御史 马大士捐银五十两,兵部左侍郎刘达捐银二十两,湖广武 昌府江夏知县刘朝英捐银四百两,原任协镇山西郎制原平 汾潞泽蒲垣营路卫所等处地方副总兵官都督刘朝英捐银二 千两等,共二百余人捐银。

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
纂修县志

康熙初年,清廷敕各修邑志。《浚县县志》由刘德新修, 马秉德纂。马秉德,字霖六,本县人,监生,考授州同知。 全书四卷,卷前刘德新序、旧志序、凡例十则、修志姓氏、 目录、图四幅,卷一绘图,疆域,星野,沿革,风俗,山 川,城池,桥梁,公署,古迹,历代,物产,祥异;卷二 井里,版赋,集市,寺观,庙学,祠祀,棹楔,丘墓,秩 官;卷三人物,寓贤,列传,孝节,仙佛;卷四文章,赋 诗。后无跋。 该书是考索明代旧志与佚志的珍贵资料。现存极少,只北 京、台湾、新乡三图书馆藏善本。

吕祖祠建筑群

大伾山上的吕祖祠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当时 浚县县令刘德新主持修建。刘德新曾两度在浚县任职,在 他第二次任浚县知县后开始修山,从康熙十五年到康熙十 八年,前后历时4年。 自山西侧,从砚花楼、盘山路修起,一直修到山顶的八卦 楼、禹王庙。吕祖祠坐东向西,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依 山就势,层叠上升,右有霞隐山庄,左有壶天道院。南北 二小庙又如一对翅膀与八卦楼呈飞升之势。

“玉女倩影”

浚县八景中有一处“玉女倩影”,传说早年每当农历六月, 仙女总会下凡人间,到大伾山东麓游玩,并在玉女池洗浴。 仙女看到当地农民疾苦,拔下金钗抛在当地,从此出现了 一座紫金山。又因仙女总是乘凤凰而来,大伾山之东便又 有了一座凤凰山。夕阳红霞满天的时候,玉女倩影就会出 现,游人们便可以跨着落虹桥上的云霞去追随玉女。可惜 由于黄河冲积和大风千年携带的尘沙使地面升高,紫金山、 凤凰山都已淹没于地面之下,玉女倩影的景观早已不见, 只留下脱裙石,也就是仙女放衣服的遗址。
万 仙 阁
阳 明 书 院
张 仙 洞
吕 祖 祠 建 筑 群
吕祖祠

吕祖即八仙之一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唐末道士。咸通 三年(862年)进士及第,年已64岁。后浪游江湖,入山学 道。他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全真道奉为 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每年夏历4月14日为吕祖诞辰。 吕祖祠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祠院坐东向西,倚崖筑就,形 势险峻,布局周密。其主要建筑有:山门三间,内塑两尊 镇山门神;南、北两廊各四间,塑有“六丁、六甲”12个 神像与四值符;拜殿五间,因殿门朝西北,按八卦方位, 西北为乾故名乾元殿,殿内原供有吕祖像。乾元殿紧倚山 崖,就崖壁有吕祖洞,洞内雕有吕祖像一座。洞顶刻有 “南斗”、“北斗”两座星宿,象征吕祖身后“九天”。

吕祖祠

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建筑 布于一轴线上,巧妙连接,浑成一体。崖壁凿洞,洞内凿 就石桌与吕洞宾坐像,洞口阴刻“吕祖祠”。 祠左侧山径曲折优美,历“杏花岩”,经“张仙洞”,过 “云渡桥”,达“吹月岭”上之圆门。门上砖雕“纯阳洞 天”。附近崖壁布满诗词题记“山河一望”、“步虚声”、 “第一峰”、“东皋舒啸”、“怀禹”等题记,含意深刻, 书世精湛。越圆门,山势陡峭,拾级而登,即达大伾山绝 顶文“太极宫”。宫前石坊曰“小壶天”。坊左右建高台, 左为“代天监察之台”,右为“五雷号令之台”,台高丈 余,为古挂灯座式。

刘德新爱好诗文,在浚县任职期间,留下了众多描写大伾 山古迹和自然风光的诗词歌赋。目前已发现的除上述“创 建纯阳吕帝君洞阁碑记”和“大伾山吕祖祠羽士李青霞墓 志铭”外,还有“群玉山头”等摩崖题字、题记数十处, 为大伾山增添了浓重的文化氛围。
附:康熙:中国清代年号,起止时间为:1662年-1722年,在位帝王为:爱新 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康,安宁;熙,兴盛-- 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 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局面。
歇歇亭

(康熙11年1672年)
“到此依依,莫不远怀神禹;请君歇歇,且看对 面太行” ;“何妨暇日优游;愿与吾民休息” 。 在青坛路半山腰处有座四柱攒尖灰板瓦的小亭, 即为“怀禹亭”,又名“歇歇亭”,为清代康熙 年间浚县县令刘德新为纪念大禹所建,亭上的石 柱内壁上镌刻着这两副对联。当夕阳西下之时, 西边天际处即显露出逶迤连绵的太行山剪影,河 山壮丽令人陶醉。

吕祖祠建筑群

主体建筑有山门、云凤亭、乾元殿、吕祖洞、纯阳洞天、 八卦楼、万仙阁等,布局在长达几百米的中轴线上,左右 对称、宏伟壮观。院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气氛清幽。 观其整体建筑风格,是将古人借景造势的园林风格巧妙融 入到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里了。 道教用“壶天”一词比喻神仙出入的仙境。大伾山上有四 壶仙境,分别是,“方壶”(壶天道院)、“瀛壶”(霞 隐山庄)、“蓬壶”(太极宫)、“小壶”(纯阳洞天)。 这四壶仙境,每处都有朱砂红墙围绕,犹如四个相连的宝 葫芦。倘若您远远看去,整个吕祖祠建筑群,正如一大玉 壶,悬挂于半山。可谓壶中有壶,玄妙异常。

据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当年在帅军北征王郎时途径 大伾山,仰观一道七彩霞光瞬间笼罩大伾,武帝 大喜之余认定此观必是吉祥之兆,结果,果然打 败了王郎,就在他凯旋回朝之际又观其峰壑之间 满溢王者之气,便统领三军登临此山,在这里筑 坛以祭告天地,并御笔亲封此山为“青坛山”。
青坛路山门
青坛路

“青坛路”系汉光武帝刘秀当年登山之路。东汉建武元 年(二十五年)光武帝刘秀于河北平王朗胜利还师路径 黎阳,在大伾山顶筑青坛祭告天地诸神,此后大伾山又 名“青坛山”。

概 述

清嘉庆《浚县志·循政记》记载,刘德新“性清静,好黄 老术,政暇辄披道士服”。德新在浚县任知县时,造县署, 修县志,广施惠政,为民所爱戴。 今天浚县大伾山的清代建筑群多为德新所建,现已辟为旅 游风景名胜区,山上另有历代摩崖题字,多处可见“刘德 新题”字样。刘德新为浚县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至今,河南浚县有很多关于刘知县的民间传 说,由此,他对浚县思想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大伾山上 吕祖祠中挂有刘德新身穿官服的彩色画像。吕祖祠是刘德 新因“尚道”而修的道观。

砚花楼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
砚花楼是大伾山青坛路最早的 山门,建于康熙十五年。上嵌 石额:“三别四壶”、“青坛 紫府”。形容大伾山上有三座 别墅、四处壶天:即瀛洲别墅、 紫泉别墅、古守别墅;小壶天、 方壶天、瀛壶天、蓬壶天。大 伾山是刘秀祭天旧址,神仙出 入的地方,别有一浱洞天。
Fra Baidu bibliotek
“青坛山”
修建吕祖祠

吕祖祠包括乾元殿、太极宫、万仙阁、来鹤亭外, 刘德新还在大伾山修建了紫泉别墅云堂(1679)、 云封亭、寥廓峥嵘坊(1677)、歇歇亭(1672)、 禹王庙(1679)、张仙洞、砚花楼等,留下了众 多的古迹、建筑。
为早晚参拜吕祖方便,刘德新还为自己建造了专 门的住所——餐霞阁。

雅好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