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常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口腔溃疡,主要分布在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上。

同时,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也会出现红斑、水疱和疱疹,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是手足口病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病毒培养、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

此外,血清学检测也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包括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

三、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发热,伴有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2)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四、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水痘、荨麻疹、口腔溃疡性疾病等。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五、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此外,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六、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正确的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然而,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鉴别。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鉴别诊断模板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1. 手足口病•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手、足、臀部)。

•体征:无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2. 疱疹性咽峡炎•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

•症状:发热、咽痛、咽峡溃疡、水疱。

•体征:扁桃体充血、喉部炎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体检测。

3. 口炎•病史:近期有无进食过辛辣食物、药物或刺激性物质。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

•体征:口腔黏膜发红、溃疡面。

•实验室检查:无。

4. 药物反应•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服用了某种药物。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药物反应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无。

5. 其他病毒性感染•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其他病毒性感染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病毒感染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6. 扁桃体炎•病史:近期有无咽痛、发热等症状。

•症状:咽痛、发热、吞咽困难。

•体征:扁桃体充血、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积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

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诊断。

然而,鉴别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疱疹性咽峡炎、口炎、药物反应、其他病毒性感染和扁桃体炎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手足口pcr三项检查报告解读

手足口pcr三项检查报告解读

手足口pcr三项检查报告解读
手足口 PCR 三项检查是指通过核酸检测的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毒的三项指标,包括肠道病毒 71 型 (EV71)、柯萨奇病毒 A16 型(CA16) 和埃可病毒 (ECHO)。

这些指标的检测对于诊断手足口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 PCR 三项检查报告的解读:
1. EV71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如果 EV71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患者感染了 EV71 病毒,这种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EV71 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如果感染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CA16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如果 CA16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患者感染了 CA16 病毒。

这种病毒虽然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也可能引起手足口病,需要及时治疗。

3. ECHO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如果 echo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患者感染了 echo 病毒。

这种病毒也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之一,需要及时治疗。

PCR 三项检查报告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诊断来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中儿童活动场所更为常见。

因此,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来确定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随后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手部、足部和臀部也会出现皮疹。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病毒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手足口病
的流行病学特点。

手足口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且易发生集体暴发。

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尤其是接触史和暴
露史,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防控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流行病学特点三个方面。

医务人员需要结合这些方面的信息进
行综合判断,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同时,公众也
需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
减少病毒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手足口诊断标准

手足口诊断标准

手足口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感染儿童。

下面是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建议制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1. 主要症状:患者出现以下主要症状之一或多个:发热、口腔溃疡、手脚皮疹、喉
咽炎等。

2. 发热:患者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以上升至37.5℃或更高)。

3. 口腔溃疡:患者在口腔内出现疼痛性溃疡,通常位于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等处,可呈浅表溃疡或小水疱。

4. 手脚皮疹:患者在手掌、脚掌、手背、脚背等处出现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

皮疹有时可发展为斑丘状或丘疹状,并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

5. 喉咽炎:患者出现喉咽充血、咽部红肿、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6. 周围病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7. 成群感染:多数患者呈季节性流行,常见于托幼机构或学校,且有明确的传播
链。

以上是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鉴于HFMD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相似,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还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

若出现上述症状,请尽早
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二、手足口病吃什么食物*三、手足口病日常注意事项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7、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医|学教育网整理;或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8、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手足口病吃什么食物1、病初。

嘴疼、畏食。

饮食要点:主要以一些水质食物为宜,如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人体营养需要。

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温和,味道要适宜。

用吸管吸食,可以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从而减少疼痛。

2、烧退。

嘴疼减轻。

饮食主要以泥糊状食物为宜。

如:牛奶香蕉糊。

牛奶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而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和维生素,帮助润肠通便。

3、恢复期。

饮食要少食多餐,营养要高。

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

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不能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

手足口病日常注意事项1、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

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课件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课件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
总则
n 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临床标本进行病毒 分离和病毒鉴定。也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来检 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 测病毒的核酸来诊断。
n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血清型,不 同细胞系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 通常用于肠道病毒分离的细胞系为RD细胞(对 CA16和EV71敏感)、 HEp-2细胞(对某些柯萨 奇B组病毒敏感)及Vero细胞等。
五、标本种类及采集、运送
n (一)粪便标本
n 采集病人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 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 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 4℃暂存立即 (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 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 箱。
n (二)咽拭子标本
n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 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 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 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 水)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 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4℃暂存立即( 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 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n 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 中和试验是肠道病毒鉴定的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抗血清,实验结果是 比较可靠的。因为肠道病毒包括若干个 血清型,通常使用组合抗血清进行鉴定。
n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得不到适用于病 毒分离用的标本时,血清学检测可以为 肠道病毒的感染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 一般用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的检测 结果进行比较,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 增高证明有急性感染。但是,无症状的 肠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所以对检测 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些。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 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 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测

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 中均应采集EV71 和CVA16感染的手足口 病患儿的双份血清。采集急性期(发病07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 清用于阐明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后 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 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 ,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
中国肠道病毒三级实验室网络
1
国家实验室
肠道病毒分离物基因分型,血清流行病学检测,诊 断方法建立 质量控制 对省级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
31个省级实验室
肠道病毒分离和鉴定 (PCR, ICA, PCR-RFLP, real time PCR) 对地级毒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
进入途径 口腔/呼吸道 咽喉及下肠胃道 传播 飞沫、接触、饮食
扁桃体、深层淋巴结、肠道淋巴结 先天性感染
微病毒血症
肝脏、 胰脏、 肾上腺 神经系统
心脏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及黏膜 肌肉
病毒血症
抗体产生、病毒血症消失,病毒感染症状改善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 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 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 成传播 流行: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 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一般5-7月为发病高
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 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 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 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 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 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 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 ,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 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并在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 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

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

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文章目录*一、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1. 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2. 手足口病如何确诊3.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二、手足口病如何治疗*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1、化验血哪项能看出是手足口病化验血是不能确认为手足口病的,因为只有通过病源检测才能真正确定是否是手足口病,验血只能根据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情况初步的筛选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但这种筛选不是准确的。

C反应蛋白超标说明有细菌感染,此项指标是感染急性期的一个标志。

淋巴细胞百分比说明病毒感染,与手足口病相符合。

总之,所有的化验都是辅助的,要根据临床综合分析。

2、手足口病如何确诊血常规: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X线胸片:可以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络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主,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炎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电图:没有特异性改版,可以看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

核酸检测:自病人血清、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

血清学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卫发明电【2010】38号】(2010-04-20发布)1.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1.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2.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1.2.2.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1.2.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实验室检查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

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

乳酸水平升高。

2.3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2.4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血生化检查
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肌 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 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 、血糖升高。
病原学检查
留取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 检测,检测出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 毒即可确诊。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胸部X线检查
可出现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 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
流行病学效果评估
通过对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估疫苗接种对疾病流行的 控制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
综合考虑疫苗接种所需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评估疫苗接种的经济 性。
提高接种率途径探讨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对手足口病疫苗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 毒、呼吸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或脑膜 炎,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 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 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 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 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 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 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二阶段出 现肢体弛缓性瘫痪,多在3~6周才达 高峰,但脊髓灰质炎无皮疹。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容易出 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应积极治疗预防。
营养支持
保证老年人充足的营养摄入, 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病情
恢复。
免疫功能低下者关怀策略
加强个人防护
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或 病毒携带者,注意个人卫生。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进行积极治疗,提 高身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三、手足口病的一般症状表现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根据手、足、口等部位典型皮疹即可作出HFMD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诊断,临床诊断病例中符合下列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1、粪便标本、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远高于对照人群;2、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3、在病变组织中如脑脊液或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4、自病人血清、脑脊液或疱疹液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体核酸。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的一般症状表现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对于手足口病的准确和迅速的诊断以及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手足口病的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可以准确、敏感地确定手足口病的存在与否,并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

目前,我国对手足口病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人粪便和咽拭子样本中C4亚型EV71型、CA16型及其他型(如CA2、4、5、、7、9、10、和CB1、2、3、4、5等)肠道病毒鉴别检测。

一、我国手足口病原谱现状在我国手足口病(HFMD)的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HFMD病原谱可能存在差异,这部分是由于肠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另一部分可能受到近年EV71疫苗应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中,HFMD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

曾经,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HFMD危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然而,随着肠道病毒的不断变化,非EV71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的比例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HFMD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除EV71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也开始成为引起HFMD的重要病原体。

这一变化可能对疫苗的研发和防控策略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来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HFMD的流行和控制。

二、手足口病PCR检测的原理手足口病PCR检测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旨在检测手足口病毒的核酸序列。

该方法通过扩增病毒的特定DNA或RNA片段,从而实现对手足口病毒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PCR检测的原理基于DNA的复制过程,它涉及三个主要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延伸。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018版)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018版)
➢通过0A传公卫科陈俊素
手足口采样
• (二)病原学标本 • 咽拭子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如下: • (1)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 (2)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上
皮细胞。
• (3)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
的冻存管中,注意多出部分可折断。
咽拭子采集
请注意采样完后把多出部分折断后放入病毒采样螺旋中, 并盖严管盖,立即放入冰箱急冻室。
• 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粪-口途径、呼吸道飞
沫传播
• 易感性: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
儿童为主
• 流行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流行高
峰的地区差异性
临床表现
•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 病程:7-10天 • 儿童常见传染病
•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
•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需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学和
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
第1期(出疹期)
•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
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 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 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
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 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 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 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聚集及暴发疫情监测-2
• 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
口病病例;
➢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易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传播。

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等,随后患者会出现口腔和手足部位的疱疹。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控制疫情和治疗患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手足口病患者常常在发病初期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以上。

2. 口腔疱疹,患者口腔内可见多发性小水泡,水泡周围黏膜充血,疼痛明显。

3. 手足部疱疹,患者手部、足部或臀部可见水疱,水疱直径一般在3毫米左右,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

4. 其他症状,患者可伴有食欲不振、咽痛、腹泻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毒分离,从患者咽拭子、粪便或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2. 血清学检测,血清中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明显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肺部X线检查,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行肺部X线检查,排除其他呼吸道感染。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2. 在疫情流行期间,对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可不进行实验室检查而进行临床诊断。

3. 对于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传播。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由肠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口腔传播,也可通过污染食品、衣物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人感染病毒后3天,发生病毒血症,病毒传种到口腔黏膜,手、足皮肤出现皮损,感染病毒第7天血清抗体出现,血液中病毒消失。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肠道病毒:随后新发现的病毒被按照序号命名(69~71),最 近,已经命名至102型
肠道病毒主要血清型
手足口病的常见致病病原
多种肠道病毒都可引起HFMD,主要为:
柯萨奇病毒A组的4~7、9、10、16型 B组的1~3、5型 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 肠道病毒71型
最常见的为CV-A16和EV71
人肠道病毒的毒粒结构
~30nm 二十面体对
称 无包膜
Courtesy of Linda M. Stannar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A.h
人肠道病毒发现的历史
脊髓灰质炎病毒:1909年首次鉴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 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从疑为死于EV71(或其它肠道病毒)的尸检标本中检测 到相应的肠道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或肠道病毒IgM阳性, 即可证明是该肠道病毒是病因。
从HFMD患者的疱疹液中检测到相应的肠道病毒核酸,或 分离到病毒,那么该病毒就是病因病原。
病毒分离培养
标本的处理
1、粪便:2g 加PBS 10ml,振荡混匀,1500g低温离心 20min,上清0.2ml接种敏感细胞 2、咽拭子:于采样管中充分洗涤拭子, 4℃下 10000rpm离心20min,上清0.2ml接种敏感细胞 3、脑脊液和疱疹液:直接接种
病毒分离培养
培养观察: 36℃培养逐日观察,第1代培养见可疑CPE 至观察满
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
(三)血清标本 采集急性期(发病0~5天)和恢复期(发病14~30天)双份
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检测IgM时,采集 (发病7~20天) 血。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 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 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 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细胞 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 盖并密封,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 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 中分 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如维 持液或生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 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
• 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应冷冻保存。 • 对于血清学诊断,急性期血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采集,
结果解释
通过比较标本的PCR产物与阳性对照的PCR产物在凝胶上 的位置以及大小来解释结果。
RT-PCR实验结果解释
实验室诊断原则
人肠道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种类繁多,一病多原、 一原多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特征。因而应对血清诊 断及病原诊断的实验室结果作严格评价,必须结合临床 症状及环境因素流行病学分析,以确立病毒与疾病的病 原学关系。
50.0μl
温度循环参数
在PCR仪上进行RT-PCR反应,反应步骤如下: 42℃························45min 95℃························3min 95℃························20s 50℃························25s ×32个循环 72℃························30s 72℃························10min 4℃························Soak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 . 3 . 11
手足口病的病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由人肠 道病毒感染引起。
人肠道病毒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 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一组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中包括埃可病毒(31个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 组(23个血清型)和B组(5个血清型),还包括3 个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型和人肠道病毒68-71型。
病毒核酸检测—RT-PCR
方法特点:
快捷、简便 高度灵敏、特异 具有病原诊断意义 高效的通用型技术平台
标本的预处理
粪便标本:采用氯仿进行处理。 肛拭子/咽拭子标本:咽拭子要在标本保存液中 充分搅动,然后在4℃下,10000 rpm离心20min 。
疱疹液和脑脊液:直接用于RNA提取。
RNA的提取
7天后再继续冻融传代,待稳定CPE出现后, - 20℃或70℃冻存以备进一步鉴定; 如果7天之后没有出现CPE,需盲传2代继续观察,盲传 2代后仍不出现CPE则判定为阴性; 鉴定:中和试验
血清抗体检测
方法 中和实验、 ELISA
IgM:单份血:急性期 IgG :双份血:急性期,恢复期
阴转阳,四倍升高,四倍降低均可诊断近期感染
可使用商业化试剂盒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病毒RNA 简化操作、规范方法、条件一致、排除干扰
QIAGEN Viral RNA Mini Extraction Kit(CAT:52904)适合临床标本和 病毒培养物标本 QIAGEN Rneasy Mini Kit(CAT: 74104) 适合组织和咽拭子标本
引物
CA16核酸检测引物序列: Cox A16-S(上游):5`-ATT GGT GCT CCC ACT ACA GC-3` Cox A16-A(下游);5`-TCA GTG TTG GCA GCT GTA GG-3`
反应体系
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自RT-PCR反应体系
配下列试剂主溶液: 10×PCR Buffer(含Mg2+)·················································5.0μl dNTPs(2.5mM each)······················································· 2.0μl 上游引物(0.1μg/μl)························································1.0μl 下游引物(0.1μg/μl)························································1.0μl RNA酶抑制剂(RNasin,40U/μl)······································ 0.5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 0.5μl AMV逆转录酶(10U/μl)·················································· 1.0μl 模板 RNA·········································································· 3.0μl RNase Free dH2O··························································· 36.0μl
柯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 的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 毒。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 的能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 在细胞培养上可以造成致细胞病变,但对乳鼠和灵长类动物不 致病。
恢复期血清在发病2-4周后采集。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采集适当的临床标本后 进行基因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病毒分 离和病鉴定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蛋白/核酸芯片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流程
测双份血清 中和抗体滴度
无CPE
常规实验 补充实验
肠道病毒的抵抗力
肠道病毒无包膜,乙醚、75%酒精、表面活性 剂等均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 漂白粉等)、甲醛或56℃ 30min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病毒RNA有感染性。
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 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4℃暂存 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 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脑脊液标本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要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 和抗体检测。采集时间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日内,采集量 为1.0~2.0ml。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 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 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病毒核酸检测—RT-PCR
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用于RNA病毒的检测,酶促催化使RNA逆转录
成cDNA第一链,逆转录与第一次PCR在同一系 统内进行,逆转录完成后,加热灭活逆转录酶, 然后开始PCR扩增。一条寡聚脱氧核苷酸引物 先与mRNA杂交,然后由依赖RNA的DNA聚合 酶催化合成相应互补的cDNA拷贝,后者能进一 步用于PCR扩增。
病人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藏
标本采集器械要求
鼻咽拭子保存管:1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 垫圈),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痰液保存管:5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 圈),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尸检组织冻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 垫圈);尸检(每一个样品换手术刀)
记号笔:油性,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