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高端班笔记重点

合集下载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诊断学基础知识要点整理1. 诊断学的定义与目的- 诊断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确定疾病的性质、阶段和发展趋势,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2. 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或猜测。

客观性:诊断应基于客观的证据和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或猜测。

- 准确性:诊断应尽量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避免误诊和漏诊。

准确性:诊断应尽量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避免误诊和漏诊。

- 全面性: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全面性: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 系统性:诊断应符合一定的诊断流程和方法,遵循科学的诊断程序。

系统性:诊断应符合一定的诊断流程和方法,遵循科学的诊断程序。

- 规范性:诊断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和规范。

规范性:诊断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诊断标准和规范。

3. 诊断学的基本步骤-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客观体征。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客观体征。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用于获得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用于获得客观的实验室数据。

- 辅助检查:如组织活检、内窥镜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特征。

辅助检查:如组织活检、内窥镜检查、生理功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疾病特征。

- 诊断推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推理和鉴别诊断。

诊断推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推理和鉴别诊断。

- 诊断确认:综合分析诊断依据,确立最终的诊断结果。

诊断确认:综合分析诊断依据,确立最终的诊断结果。

2021 诊断学基础汇总(完美打印版)

2021 诊断学基础汇总(完美打印版)

2021 诊断学基础汇总(完美打印版)在高端项目中心的教辅笔记中,诊断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章症状学和第三章检查是考试中的重点,分别占比45%和35%。

在第一章中,我们需要了解症状和体征的定义。

症状指患者自己感觉到的不适,例如发烧、头痛、咽痛等。

而体征则是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发现的症状,例如扁桃体肿大等。

辅助检查则是通过实验室化验等方法得出的结果,不是体征。

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的原因可以是感染,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例如心肌梗死。

体温的测量可以通过口温和肛温等方式进行,不同温度区间的高低热对应不同的热型和临床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记忆“驰长热及稽留热:重败风化,稽大伤脑”来记忆不同热型对应的疾病。

头痛的病因可以是颅内、颅外、全身或神经症。

不同类型的头痛也有不同的性质,例如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和舌咽神经痛等。

胸痛的病因可以是胸壁的外伤或呼吸疾病,例如肺炎。

在问诊时,我们需要关注胸壁疾病是否固定于病变部位,是否有压痛等。

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也可以引起胸痛。

此外,食管炎也可能引起胸痛。

带状疱疹是沿着一侧肋间神经分布的疾病,不会超过体表正中线。

在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时,我们需要考虑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含服硝酸甘油以及心电图等因素。

腹痛的病因可以是急性腹膜炎,其中胃肠穿孔是最常见的原因。

腹痛的部位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可能病变的脏器,例如右下腹可能是急性阑尾炎。

此外,腹痛的性质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持续性疼痛可能是炎症的表现。

1.阵发性腹痛可能是肠梗阻、结石或痉挛引起的。

而腹痛伴随休克可能是腹腔内出血的表现。

2.腹痛的规律可以根据“肠前胃后”进行分类,消化性溃疡也有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胃溃疡饭后痛,肠溃疡饭前痛。

绞痛可能是结石或肠梗阻的表现,钻顶样痛可能是胆道蛔虫梗阻的表现,进行性锐痛可能是肝癌的表现,腹痛伴随压痛和反跳痛可能是腹膜炎的表现,果酱样血便可能是肠套叠的表现,腹痛伴随呕吐宿食且吐后缓解可能是幽门梗阻的表现。

中医诊断学学霸笔记

中医诊断学学霸笔记

中医诊断学学霸笔记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断学的重点知识点,供您参考:
1. 望诊: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舌象、脉象等,以判断病情。

其中,望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2. 闻诊: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气味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声音嘶哑可能是肺热的表现,口臭可能是胃热的表现。

3. 问诊: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以获取详细的病情信息。

问诊时需要注意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

4. 切诊:通过触摸、按压等手法来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

例如,切脉可以了解病人的脉象,从而判断病情。

5. 八纲辨证: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来分析病情。

例如,表证可能是由于外感风寒引起的,里证可能是由于内伤疾病引起的。

6. 脏腑辨证:根据不同脏腑的特点和功能,分析病情。

例如,肝病可能会出现胁痛、目赤等症状,心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7. 经络辨证: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穴位的特点,分析病情。

例如,手太阳小肠经可能会出现颈项强痛等症状,足太阳膀胱经可能会出现腰痛等症状。

以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同时,也建议您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理解。

诊断学基础--高端班笔记重点

诊断学基础--高端班笔记重点

诊断学基础——星恒教育2018年医师高端班重点笔记1、发热是主观表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口腔温度正常值为36.3℃~37.2℃,口测法温度虽较可靠,但对婴幼儿及意识障碍者则不宜使用。

肛门温度正常值为36.5℃~37.7℃,肛门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适用于小儿及神志不清的患者。

腋下温度正常值为36℃~37℃,腋测法较安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大手术、内出血、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心肌梗死或肢体坏死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等。

(3)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4、热型与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颜面部发作性电击样疼痛;舌咽神经痛的特点是咽后部发作性疼痛并向耳及枕部放射;血管性头痛为搏动样头痛。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一、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原因、发展情况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理:诊断学是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单一的检查结果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需要全面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信息。

(2)客观性原则:诊断过程要客观、科学,不受主观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要根据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来作出诊断。

(3)可靠性原则:诊断结果要可靠、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要有一定的把握。

(4)预防性原则:诊断应该有预见性,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诊断学的方法和技巧1. 病史采集(1)病史采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病程、症状的变化和有无诱因等,为后续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

(2)病史采集的方法:有问诊、查阅病历、询问家属和通过患者自述等方式。

(3)病史采集的重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史、治疗史等。

2. 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目的: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理性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的方法:包括望、闻、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专用检查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

(3)体格检查的重点:包括一般状况、营养情况、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面颈部、胸部、心脏、肝脾、腹部、生殖泌尿系统、脊柱四肢等。

3. 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目的: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2)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风湿因子等。

(3)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高一

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高一

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高一诊断学知识点概括总结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分析症状和体征,结合检查和实验室结果,以确定和确认疾病的存在和性质。

本文将对高一学生应该了解的诊断学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1. 诊断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临床诊断时,我们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全面收集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

其次是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以获取病理征象和体征。

最后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准确的诊断。

2.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的基础,需要考察病人的主诉、现病史和既往史。

主诉是指病人的自述症状,应当详细询问症状的发生时间、特点、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

现病史是指病人当前的病情,包括发病原因、症状的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情况等。

既往史是指病人以往的疾病和手术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这些信息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对病人的身体各部分进行仔细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手段来获取有关病情和体征的信息。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色、发育状况等一般表现,触诊和叩诊脏器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殊检查,以及使用听诊器检查心脏、肺部等器官的音响变化。

4.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病人的组织、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化学、生理学或形态学分析,以获取有关病情的详细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病因、病理生理过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5.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技术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诊断疾病的类型和分期。

6.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给出疾病名称和性质的过程。

《诊断学重点笔记》人人

《诊断学重点笔记》人人

西医诊疗学要点笔录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连续于39-40以上,24小时颠簸范围< 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回归热:体温忽然升至39以上,后又忽然降落至正常有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波状热:体温渐渐高升达39,后渐渐降落至正常有于布鲁菌病、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溢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疗、伤寒可会面貌为:无欲貌、核黄素缺少可见:地图舌、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封闭不全、可惹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堵塞;心包积液。

、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合适听诊: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邻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假如:两个半月瓣封闭时的震动。

、可使二尖瓣狭小的杂音更加清楚体位:左边卧位、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逝、主动脉瓣狭小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快、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常见、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常见、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态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态是:心房纤颤迅速心室率、二、三尖瓣封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主、肺动脉瓣封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风芥蒂二尖瓣狭小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四周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显然、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两重杂音。

――常有于主动脉瓣封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二尖瓣狭小:二尖瓣面貌,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涉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初期稍向左,此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二尖瓣封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567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拙的吹风样全缩短期杂音,范围宽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基础笔记(很重点啊)

诊断学基础笔记(很重点啊)

诊断学基础笔记(很重点啊)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称为症状体征:体格检查时的异常发现,称为体征体检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视(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第一篇症状诊断第一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概念:若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则称为发热。

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超高热:4l℃以上。

超高热:4l℃以上。

发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并干燥无汗、疲乏不适、肌肉痠痛等症状2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加快,可有出汗3.体温下降期。

热型:1)稽留热:体温延续于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动摇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如最低时低于正常水平则称为消耗热)。

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患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瓜代呈现,体温动摇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延续1日乃至数日,反复产生发火。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延续数日后又突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延续若干日,即有规律地瓜代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6)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XXX菌病。

第二节疼痛1、头痛头痛通常是指头颅内、外各种性质的疼痛。

头痛的特点1)头痛发生的缓急:急起的头痛,特别是第一次发生的剧烈头痛,原因常为器质性,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中暑、三叉神经痛、急性青光眼、急性脑血管疾病、牙原1性头痛等。

诊断基础重点.doc

诊断基础重点.doc

第一章发热1.发热机制:体温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2.原因:一感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4.皮肤散热减少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原因不明发热:发热期限超过2-3周,体温在38以上,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3.发热的临床分度:以37.5 38 39 41 为界分为低热中等高热超高热不可能超过424.几种升降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现意义骤升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寒战,小儿惊厥肺炎链球菌疟疾败血症流感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反应骤降数小时迅速下降至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大汗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反应缓升数日达高峰无寒战伤寒(初期以阶梯状上升)结核渐降数日降至正常伤寒缓解期风湿热5.稽留热:体温持续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6.张弛热: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达2 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7.伴随症状的意义寒战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疟疾钩端螺旋体急性溶血输液反应皮疹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猩红热伤寒斑疹伤寒。

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药物热口唇单纯疱疹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流脑间日疟流感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淋巴结肿大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癌肝脾肿大传单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结缔组织病白血病疼痛1.内脏痛刺激:牵拉痉挛/强烈收缩(局部缺血)化学机械性特点:痛阈较高深部较慢持续缺乏“双重痛感”定位不明确边缘难确定2.牵涉痛当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胆囊——右肩背部心绞痛——心前区胸骨后左上肢内侧3.头痛病因1.特发性——偏头痛丛集性紧张性 2.继发性——外伤感染肿瘤分类:急性——2周颅内血管性疾病感染(脑膜炎)急性青光眼亚急性——3个月硬膜外血肿亚急性脑膜炎脑瘤慢性——长于3个月紧张性头痛是最常见的蛛血牵涉至颈部偏头痛反复发作的一侧眶后或额聂部搏动性头痛爆裂样蛛血在剧烈活动后搏动性高血压性血管性电击样三叉神经最为剧烈的三叉神经偏头痛脑膜刺激征晨间加剧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性鼻窦炎夜间发生丛集性慢性进行性伴缓解期脑肿瘤伴发热同时:急性感染中暑头痛后发热:脑出血急性中毒颅脑外伤伴剧烈呕吐颅内压升高偏头痛(呕吐后头痛减轻)伴意识障碍急性:颅内急性感染蛛血CO中毒慢性:(神志逐渐模糊)脑疝伴视力障碍青光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口唇樱桃红急性CO 中毒偏瘫一侧性脑血管病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脑膜脑炎蛛血4.胸痛部位带状疱疹成簇的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疱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第一二肋软骨患部隆起局部皮肤正常压痛心绞痛/急性心梗胸骨后心前区牵涉左肩背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及小指性质带状疱疹阵发性灼痛刺痛食管炎灼痛灼热感心绞痛压榨样窒息感干性胸膜炎尖锐刺痛撕裂痛呼吸时加重屏气时消失肺梗死突然剧烈刺痛或绞痛呼吸困难发绀影响因素心绞痛劳累体力精神紧张诱发胸壁疾病局部压迫胸廓活动加剧返流性食管炎抗酸剂后减轻或消失伴随症状咯血肺炎肺脓肿肺梗死支气管肺癌休克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大块肺栓塞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纵隔疾病5 腹痛腹膜炎最常见:胃肠穿孔特点:炎症所在部位。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诊断学重点整理(中医专业)

诊断学重点整理(中医专业)

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1.主诉的概念及注意事项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记录主诉时,应包括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性质和持续时间。

若主诉包括几个症状,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通常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力求简明扼要,主诉要有显著地意向性,确切的主诉常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

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辞,不用医师的诊断用语。

2.现病史概念及包括内容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

包括现在所患疾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起病情况及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速的因素3)病因和诱因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3.问诊项目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家族史4.正常叩诊音的种类及其出现的部位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和致密度正常浊音: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的部分)。

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也为浊音。

鼓音: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则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过清音: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常见于肺气肿实音:生理见于叩击不含气的实质器官,如心脏、肝脏,病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5.测量体温的方法及其正常值●口腔(36.3°~37.2°)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以免冷空气入口腔,影响口腔体温),测量五分钟后读数。

●肛门(36.5°~37.7°)患者取侧卧位,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肛表水银端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门的一半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

诊断学基础重点

诊断学基础重点

诊断学基础重点内容简答题:心电图(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心肌梗死)影像学(肺结核、大叶性肺炎、骨折、脊柱结核)综合分析:病案(15分):水肿、呼吸困难、呕血与黑便(5分):腹膜炎(173页)、肝硬化、气胸(124页)、胸腔积液(125页)第一篇:症状诊断第一章:常见症状一、发热1、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前者多见)(1)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de)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者全身性,均可引起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2、临床表现:体温升高(1)低热:37.5℃-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3、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日至数日,反复发作.(疟疾)(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4、问诊要点(1)伴皮疹:应该注意是否为急性出疹传染病,如水痘、麻疹、猩红热、伤寒等.(2)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感.二、疼痛1、定义:损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de)一种复杂(de)感觉,常伴有不愉快(de)情绪活动和机体(de)防御反应.2、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de)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3、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de)(1)病因:胸壁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原因.(2)胸痛常见病因(de)鉴别:★[1]、胸壁疾病:固定于病变处.呈带状疱疹沿神经走向,不越过正中线;隐痛或剧痛.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持续时间不定,带状疱疹可持续数周.压迫局部或胸廓活动时加剧.[2]、胸膜病变:位于患侧腋中线肺底部位.干性胸膜炎为尖锐刺痛.黏连性胸膜为长期钝痛.咳嗽、深呼吸时加剧.[3]、心绞痛、心肌梗死: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牵涉至左肩、左臂内侧.常呈压榨样伴窒息感,心肌梗死是更剧烈.心绞痛持续时间短暂(<15分钟),心急梗死时长数小时或数日.心绞痛诱因明显,含硝酸甘油迅速缓解;心急梗死反之.[4]、食管、纵隔疾病:位于胸骨后.食管炎为烧灼痛,纵隔肿瘤为闷痛.纵隔肿瘤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吞咽食物时出现或加剧.4、腹痛(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可引起急性腹痛,其中属于外科范围者称之为“急腹症”.特点: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2)常见腹部疾病: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急、慢性胃炎,肠炎,胰腺炎,阑尾炎,盆腔炎等)、空腔脏器梗阻(肠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泌尿道路结石梗阻等)、脏器扭转或破裂(肠扭转、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肝脾破裂等)、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术后腹膜粘连、肝炎、肝淤血、肝癌等)、化学性刺激(消化性溃疡等)、肿瘤压迫与浸润.(3)其他病因:胸腔疾病(de)牵涉痛(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全身性疾病(尿毒症,少数糖尿病)、其他原因.三、咯血1、病因: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2、咯血与呕血(de)鉴别(1)咯血:一般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病史,出血前有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症状,以咯出为出血方式,颜色为鲜红色,有泡沫和(或)痰,无黑便,呈碱性.(2)呕血:一般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出血前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呕出(可视为喷射状)为出血方式,颜色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鲜红色,有食物残差或胃液,有黑便(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呈酸性.四、呼吸困难1、病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呼吸道梗阻、胸廓活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膈肌运动受限),心血管系统、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吗啡中毒等),血液病(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神经精神因素.2、发生机制:通气障碍、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3、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显着困难,气道高度狭窄时呼吸肌极度紧张,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显着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伴有广泛(de)哮鸣音.[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浅而快,常伴有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可有病理性呼吸音.(2)心源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抑制药物、急性感染、某些毒物.(4)中枢性呼吸困难:重度脑颅疾病(脑出血、颅内增高压、路脑外伤等)等.(5)癔症性呼吸困难:心理因素.(6)其他:重度贫血由于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携氧量低,导致呼吸困难.4、问诊要点:伴随症状:伴发热常见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神经系统疾病等.五、发绀定义: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致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de)表现.六、水肿1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内分泌源性、其他(详见P35)2局部性水肿3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de)鉴别:(1)、肾源性水肿:由眼睑、颜面开始,蔓延级全身,发展迅速,质地软而移动性大,伴随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超声检查肾脏大小改变,肾实质弥漫性改变.(2)、心源性水肿:由低垂部开始,向上延至全身,发展较缓慢,质地坚实而移动性小,伴随心脏扩大、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超声检查心脏扩大或心包病变,下腔静脉增宽.七、呕血与黑便1、病因(1)食管疾病: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贲门粘膜破裂、食管异物、食管裂孔疝等.(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应激所致(de)胃粘膜病变.胃肿瘤、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3)肝、胆、胰(de)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de)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肿瘤、胰腺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4)全身性疾病:血液疾病(白血病、再障、紫癜、DIC)、急性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重症肝炎)、其他如尿毒症(肺心病、结节性多动脉炎).2、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来说,呕血均伴有黑便,黑便不一定呕血.八、黄疸1、溶血性黄疸(1)病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2)发生机制(详见44页)(3)临床表现:一般黄疸较轻,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起病急,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呕吐,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主要表现常有家族史,有贫血、黄疸、脾肿大三大特征.长期溶血,可并发胆道结石及肝功能损害.(4)实验室检查:胆红素增多,以非结合为主,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大便颜色变深.具有溶血性贫血(de)表现.2、肝细胞性黄疸(1)肝细胞受到广泛伤害时,则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败血症等.(2)肝细胞广泛性损害引起肝细胞对胆红素(de)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下降,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潴留.(3)临床表现:黄疸呈浅黄至深黄,甚至橙黄色.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3、胆汁淤积性黄疸(1)病因:胆道机械性梗阻及胆汁排泄障碍.(2)临床现:黄疸深而色泽暗,甚至呈黄绿色或褐绿色.(3)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4、溶血性、肝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鉴别:(1)溶血性黄疸:非合胆红素升高(UCB↑),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加.(2)肝细胞性黄疸:结合性、非结合性胆红素均升高(UCB↑、CB↑),尿胆红素(+)、尿胆原轻度增加.(3)胆汁淤积性黄疸:结合性胆红素升高(CB↑),尿胆红素(++),尿胆原减少或消失.九、皮肤黏膜出血病因与发生机制: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与功能(de)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抗凝及纤维蛋白原溶解异常.十、抽搐与意识障碍1、抽搐:颅脑疾病(感染性,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寄生虫等;非感染性(de)外伤、肿瘤、血管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如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狂犬病、破伤风等;非感染性(de)缺氧、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物理损伤等)2、意识障碍:(临床表现)(1)嗜睡:最轻(de)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de)睡眠状态,表现为持续性(de)睡眠.轻刺激如推动或呼唤患者,可被唤醒,醒后能回答简单(de)问题或做一些简单(de)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2)昏睡:患者近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刺激下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入睡.(3)昏迷:意识丧失,任何强大(de)刺激都不能唤醒,但对疼痛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4)意识模糊:常见(de)轻度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重.具有简单(de)精神活动,但定向有力障碍,表现为时间、空间、人物失去了正确(de)判断力.(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第二章:问诊一、问诊(de)方法:首先进行过渡性交谈、先问简单问题、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避免暗示性提问、避免重复提问、边问边思考.二、问诊(de)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等.第二篇:检体检查第三章:基本检查法一、叩诊音清音(正常肺部叩诊音)、浊音(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鼓音(含有大量气体(de)空腔脏器)、过清音(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如肺气肿)、实音(重浊音或绝对浊音,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二、特殊(de)呼气味刺激性蒜味——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尿毒症;腥臭味——肝性脑病(肝昏迷)第四章:一般检查一、全身状态检查1、高血压(de)诊断:未服抗高血压药(de)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特殊(de)面容与表情:(1)肝病面容:面颊消瘦,灰褐,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2)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呈惊恐貌,兴奋不安.(3)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睑厚面宽,颜面浮肿,目光呆滞,反应迟钝.(4)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二、皮肤检查1、瘀点:皮肤或粘膜下出血,出血面直径小于2mm者,称为瘀点.、2、紫癜:皮下出血直径在3-5mm者,称为紫癜.3、瘀斑:皮下出血大于5mm者,称为瘀斑.4、血肿: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着隆起者,称为血肿.三、淋巴结检查(浅表淋巴结肿大(de)临床意义)1、局限性淋巴结肿大(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一般炎症大多有触痛,表面光滑,无黏连,质地不硬.(2)淋巴结结核: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硬,大小不等,互相黏连,移动性差.(3)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转移所致(de)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或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表面光滑或有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移推动.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胃癌、肝癌、结肠癌等)转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肺癌、食管癌)转移.鼻咽癌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乳腺癌最早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结管侵入同侧腋下淋巴结;肺癌一般转移到同侧纵膈、支气管及颈部淋巴结;食管癌可向上或向下转移,上段食管癌经常转移至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中下段食管癌多转移至气管旁、贲门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2、全身淋巴结肿大第五章:头部检查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Ⅰ度与Ⅲ度之间;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第七章:胸部检查一、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骨骼标志:胸骨角、脊柱棘突、肩胛下角、肋骨及肋软骨.二、呼吸节律(de)变化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如潮水涨落(de)节律,称为潮式呼吸.2、间停呼吸:又称比奥呼吸.有规律(de)深度相等(de)呼吸几次之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de)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多发于中枢神经疾病,如脑损伤、脑炎.3、不规则呼吸:呼吸频率与节律不规则,且呼吸表浅、不匀.见于中枢神经疾病及休克等.4、抽泣样呼吸:双吸气.连续两次较短(de)吸气之后继以较长(de)呼气,类似哭泣后(de)抽泣,味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见于颅内高压和脑疝前期.三、语颤1、增强常见于:肺实变(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性肺不张(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肿瘤压迫),较浅而大(de)肺空洞(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2、减弱或消失于:肺泡内含气量增多(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受阻(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胸腔距肺组织距离加大(胸腔积液、气胸、胸壁水肿等),体质衰弱.四、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详见115页)五、啰音1、干啰音:鼾音、哨笛音2、湿罗音:(1)按支气管口径大小:分为粗、中、细湿罗音.(2)按音响程度:分为响亮性、非响亮性湿罗音.六、心脏常见震颤(de)临床意义1、收缩期: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室间隔缺损;心尖部——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2、舒张期:心尖部——二尖瓣狭窄3、连续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动脉导管未闭.七、瓣膜位置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处,又称心尖区.位于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2、主动脉瓣区:(1)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主动脉狭窄时(de)收缩期杂音在此区最强.(2)位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隙.主动脉关闭不全时舒张期杂音在此区最响.3、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4、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左或偏右处.八、心率和心律1、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de)次数称为心率.数心率以第一心音为准.正常成人心率60-100.2、心律:心脏跳动(de)节律称为心律.九、心音1、正常(de)心音有四个: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通常听到(de)是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儿童和青少年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2、奥-弗杂音:主动脉关闭不全所致二尖瓣开放不良时出现(de)相对性狭窄(de)舒张期杂音.十、脉搏触诊1、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脉波图上可见脉波上升支骤起达到高于正常(de)高度,其顶峰持续时间极短,降支骤然下降.2、交替脉: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de)脉搏.测量血压时常可遇到轻搏与重搏间有5-30mmHg(de)压力差.3、重搏脉:在正常(de)脉搏后面均有一次较微弱(de)重搏脉搏可触及.4、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de)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十一、周围血管征周围血管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部脉搏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他们都是由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可见于发热、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第八章:腹部检查一、腹壁静脉鉴别血流方向(de)方法:(详见157页)二、墨菲征患者在深吸气时发炎(de)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de)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三、肾脏及尿路疾病,尤其是炎性疾病时(de)压痛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肋腰点四、正常腹部可触到(de)脏器或器官:腹直肌肌腹与腱划、腹主动脉、腰椎椎体与骶骨岬、横结肠、乙状结肠、盲肠.五、腹部包块触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器官关系.六、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de)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患者面色萎黄,于面部、颈部及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偏硬,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脾脏可触及.晚期患者面色灰暗,皮肤、巩膜多有黄疸,男性患者乳房发育,压痛.肝脏缩小变硬,表面呈结节状.脾中度肿大,下肢出现浮肿.除上述肝功能障碍表现外,并有以下门静脉高压(de)表现:腹水、静脉侧支循环(de)形成与开放、脾肿大.第十章:脊柱与四肢(de)检查杵状指(趾):又称槌状指(趾),指手指(或足趾)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de)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de)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度.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等),某些心血管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营养障碍性疾病(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一、面神经检查法:让患者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二、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检查法:观察患者两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有无萎缩,有无斜颈和垂肩,然后嘱咐患者耸肩转头,医师用手做对抗动作,比较两侧肌用力.三、舌神经检查法:患者伸舌,观察舌尖方向,有无舌肌萎缩和震颤.四、神经反射(de)检查1、浅反射:角膜反射、提睾反射.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霍夫曼征、阵挛.3、病理反射(检查法):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查多克征、贡达征4、脑膜刺激征(检查法):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第三篇实验诊断第十二章:血液检查一、正常白细胞数值:成人:(4-10)X10^9/L(4000-10000/mm^3)儿童:(5-12)X10^9/L新生儿:(15-20)X10^9/L二、网织红细胞计数成人:(%%),绝对值(24-84)X10^9/L;新生儿:(3%-6%).三、贫血(de)诊断贫血是指外周在单位体积中(de)、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最低值.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期低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第十四章:肝脏病常用(de)实验室检查一、胆红素代谢检查(黄疸):反映黄疸(de)程度、鉴别黄疸(de)类型.二、转氨酶升高(de)临床意义:肝脏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内、外胆汁淤积),心肌梗死,其他疾病(骨骼肌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等).三、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PⅢP),透明质酸(HA)测定,脯氨酰羟化酶(PH)测定单胺氧化酶(MAO)测定.第四篇器械检查第二十章:心电图检查一、基本知识1、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de)电位和时间变化.2、P-R段:一般呈零电位而显示为等电位线.3、P-R间期:自P波(de)起点至QRS波群(de)起点.4、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de)电位和时间变化.5、U波:为T波后(de)一个小波,产生机制未明.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心肌梗死(de)心电图变化★(详见354页、365页、370页)三、电解质紊乱及药物所致心电图改变1、低血钾、高血钾(详见378页)2、洋地黄制剂(详见379页)第五篇影像诊断第二十三章:超声诊断一、超声成像(de)基本知识1、超声(de)定义:超声波即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阈上限20000Hz(de)声波.2、多普勒效应:声源遇到与其做相对运动(de)界面时,造成反射(de)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de)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详见408页)二、胆道疾病(de)异常声像图特点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胰腺癌.(详见418-419页)第二十四章:放射诊断肺结核、大叶性肺炎、骨折、脊柱结核(de)X片特点(详见454页、456页、504页、509页)。

诊断学重点整理(中医专业)

诊断学重点整理(中医专业)

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1.主诉的概念及注意事项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记录主诉时,应包括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性质和持续时间。

若主诉包括几个症状,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通常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力求简明扼要,主诉要有显著地意向性,确切的主诉常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

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辞,不用医师的诊断用语。

2.现病史概念及包括内容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

包括现在所患疾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起病情况及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速的因素3)病因和诱因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3.问诊项目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家族史4.正常叩诊音的种类及其出现的部位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和致密度正常浊音: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的部分)。

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也为浊音。

鼓音: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则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过清音: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常见于肺气肿实音:生理见于叩击不含气的实质器官,如心脏、肝脏,病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5.测量体温的方法及其正常值●口腔(36.3°~37.2°)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以免冷空气入口腔,影响口腔体温),测量五分钟后读数。

●肛门(36.5°~37.7°)患者取侧卧位,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肛表水银端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门的一半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

诊断学基础重点【完全版】

诊断学基础重点【完全版】

诊断学基础重点【完全版】笔墨文库分享于2020-08-10 15:58【完全版】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概念: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1/74页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经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 (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6) 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 诱因,和发病情况, 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 咳嗽, 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 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能够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2/74页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诊断学基础执业医师精华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症状学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浮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蓦地升至39以上,后又蓦地下落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落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别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别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别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浮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见延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要紧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楚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浮现:病理反射消逝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别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别脚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别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别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别全可浮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浮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身边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别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往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别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高看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一

诊断学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一

诊断学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一尊敬的读者,以下是关于诊断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这个思维导图旨在帮助高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

请注意,该文没有模板要求。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诊断学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一诊断学: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实施不同的诊断方法来确定疾病或病情的过程。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分析:通过询问病史和观察患者的症状来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听诊、视诊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

3.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的化验和检查来获取更详细的诊断信息。

4. 影像学检查:利用X射线、CT、MRI等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以观察内部结构和异常情况。

5.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活体或死体组织进行镜下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病理变化。

6. 鉴别诊断:通过对可能的疾病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最可能的疾病。

二、常见诊断学知识点1. 疾病诊断- 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流感等。

- 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外科疾病:胃溃疡、肝炎、肠梗阻等。

2. 诊断指标- 血液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 生化指标: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 影像学指标:肺部X射线、腹部CT等。

3. 专科诊断- 心电图:检查心脏的电活动,判断心脏功能和心律是否正常。

-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切片和显微镜观察,确定组织是否存在病理变化。

- 内镜检查:通过经口或经鼻将内镜引入体内,观察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器官。

4. 诊断误区- 临床误诊:由于医生的不准确判断,导致病情处理错误。

- 患者误诊:由于患者自身对症状或情况的错误理解或描述,导致诊断过程出现困难。

- 实验室误诊:由于实验设备或方法的问题,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

三、实践中的诊断学1. 临床实践中的诊断学-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

- 患者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有时可从细微之处找到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基础——星恒教育2018年医师高端班重点笔记1、发热是主观表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口腔温度正常值为36.3℃~37.2℃,口测法温度虽较可靠,但对婴幼儿及意识障碍者则不宜使用。

肛门温度正常值为36.5℃~37.7℃,肛门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适用于小儿及神志不清的患者。

腋下温度正常值为36℃~37℃,腋测法较安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大手术、内出血、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心肌梗死或肢体坏死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疾病等。

(3)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发热。

3、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4、热型与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颜面部发作性电击样疼痛;舌咽神经痛的特点是咽后部发作性疼痛并向耳及枕部放射;血管性头痛为搏动样头痛。

6、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为上午重下午轻;紧张性头痛多在下午或傍晚出现;颅内占位性头痛在早上起床时较明显;丛集性头痛常在夜间发生;药物引起的头痛一般出现在用药后15~30分钟,持续时间与药物半衰期有关。

7、胸痛的部位带状疱疹引起的胸痛,主要发生在疱疹分布区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骨;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常牵涉至左肩背、左臂内侧。

8、胸痛的性质带状疱疹呈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肌痛常呈酸痛;骨痛呈刺痛;食管炎常呈灼痛或灼热感;心绞痛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心肌梗死则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

9、心绞痛常因劳力后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肌梗死的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在服用抗酸剂后减轻或消失。

10、急性腹膜炎由胃、肠穿孔引起者最常见,伴有腹部压痛、反跳痛与腹肌紧张,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11、腹痛的部位如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结肠疾病疼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膀胱炎、盆腔炎症及异位妊娠破裂引起的疼痛在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则为全腹痛;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等腹痛呈弥漫性与不定位性。

12、腹痛的性质与程度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或灼痛,幽门梗阻者为胀痛,于呕吐后减轻或缓解;胆石症、泌尿道结石及肠梗阻时呈剧烈绞痛;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肝癌疼痛多呈进行性锐痛;肝或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可出现腹部剧烈绞痛或持续性疼痛;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3、声音嘶哑的咳嗽多见于声带炎、喉炎、喉癌,以及喉返神经受压迫;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头炎症水肿或气管受压;带有鸡鸣样吼声常见于百日咳;金属调的咳嗽可由于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14、支气管扩张症与肺脓肿患者痰多。

痰有恶臭气味者,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黄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咯粉红色泡沫痰为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

铁绿色痰提示大叶性肺炎。

咖啡色痰提示阿米巴肺感染。

砖红色胶冻状痰提示肺炎克雷伯。

15、大量咯血(每日超过500ml)常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中等咯血(每日100~500ml)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其他原因所致的咯血多为小量咯血(每日在100ml内),或仅为痰中带血。

16、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常伴有频繁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喘鸣音。

见于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白喉、喉癌、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或气管受压等。

(2)呼气性呼气困难呼气显著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伴有广泛哮鸣音。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17、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左心衰竭引起,具有以下特点:(1)劳累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8、水肿的临床表现(1)心源性水肿特点是下垂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胸水、腹水等,常伴有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心率加快、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表现。

(2)肾源性水肿特点为早晨起床后眼睑或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伴有血尿、少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贫血等表现。

(3)肝源性水肿常有腹水,也可出现下肢踝部水肿并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

常伴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等表现,可见肝掌、蜘蛛痣等。

19、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1)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

(2)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异常: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

20、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轻:皮下出血,局部出血,牙龈出血。

重:内脏出血,脑出血。

21、呕吐物的性质呕吐物呈咖啡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呕吐隔餐或隔日食物,并含腐酵气味,见于幽门梗阻。

呕吐物含胆汁者多见于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空肠梗阻。

呕吐物有粪臭者提示低位肠梗阻。

呕吐物中有蛔虫者见于胆道蛔虫、肠道蛔虫。

22、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上)出血的主要症状;而暗红或鲜红的便血则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大出血者常见于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食管异物刺穿主动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23、各型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1)溶血性黄疸,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呕吐,尿呈酱油色或茶色。

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溶血常有贫血、黄疸、脾肿大三大特征。

(2)肝细胞性黄疸注重病史、病因(各种肝炎、肝病)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伤寒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大便颜色变浅—白陶土样大便。

24、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1)嗜睡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的睡眠。

轻刺激如推动或呼唤患者,可被唤醒,醒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

(2)昏睡指患者近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虽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又再入睡。

(3)昏迷指意识丧失,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唤醒,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按程度不同可分为:(4)意识模糊意识模糊是一种常见的轻度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重。

具有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有障碍,表现为对时间、空间、人物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

(5)谵妄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

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

谵妄常见于急性感染的高热期,也可见于某些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代谢障碍(肝性脑病)等。

25、二尖瓣面容可见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伤寒面容可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

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患者。

苦笑面容发作时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

见于破伤风。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

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震颤麻痹等。

26、醉酒步态行走时重心不稳,左右摇晃,状如醉汉。

见于小脑病变、酒精中毒等。

慌张步态步行时头及躯干前倾,步距较小,起步动作慢,但行走后越走越快,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颤麻痹。

蹒跚步态(鸭步)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等。

剪刀步态双下肢肌张力过高,行走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见于脑瘫或截瘫患者。

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下肢突发疼痛而停止前行,休息后继续前行,见于严重下肢动脉硬化等。

27、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胃癌、肝癌、结肠癌等)转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肺癌、食管癌等)转移。

鼻咽癌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乳腺癌最早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下淋巴结。

28、正常瞳孔直径2~5mm,两侧等大等圆。

瞳孔缩小(<2mm)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以及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影响;瞳孔扩大(>5mm)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瞳孔大小不等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枢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

29、呼吸节律常见的呼吸节律异常有潮式呼吸及间停呼吸。

①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秒),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脑干损伤等。

②间停呼吸(Biot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几次呼吸之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

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与潮式呼吸一样,但病情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常为临终前的危急征象。

30、语颤增强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肺实变: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等。

②压迫性肺不张:见于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而萎瘪的肺组织及受肿瘤压迫的肺组织。

③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语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③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高度增厚及粘连、胸壁水肿或高度肥厚、胸壁皮下气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