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完成结肠镜绝招解析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进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如何正确进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如何正确进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用于观察结肠内壁,以检查有关结肠的问题,如息肉、溃疡、炎症、出血等。

结肠镜检查在国内应用普遍,并且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诊断和筛查工具。

具体的检查流程、准备要求和医疗服务可能会因医院、医生有所差异,其中,正确进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家了解一下吧!认识结肠镜检查的原理结肠镜是一种灵活的管状工具,包含一个光源和摄像头,可以通过肛门插入直肠,然后进入结肠。

1.插入阶段医生在检查之前会要求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一旦准备完成,患者会被要求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医生会将结肠镜轻轻插入肛门,并逐渐推进至结肠。

2.视觉检查结肠镜上的摄像头将内部图像传输到连接的显示器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器清晰地看到结肠壁和其中的组织情况,以进行检查。

3.细节检查医生会逐步检查结肠的各个部位,包括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升结肠。

通过调整结肠镜的角度和位置,医生可以检查不同区域,并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病变,如息肉、溃疡、炎症或肿瘤。

4.治疗或取样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可以进行治疗或取样操作。

例如,他们可以在结肠镜引导下进行息肉切除、黏膜活组织检查(活检)或异物取出。

5.检查结束和后续操作结肠检查完成后,医生会慢慢将结肠镜移出体外。

患者可稍作休息,在观察期间需要注意任何不适或并发症的迹象。

正确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意义正确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肠道准备有助于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其他杂质,使医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结肠壁,并检出病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提高检查的可视性结肠镜检查需要医生通过结肠镜观察结肠内部的细节。

如果肠道内有较多的粪便和杂质会妨碍医生的视野,使其难以准确识别和评估结肠壁的病变。

2.发现隐蔽性病变某些肠道疾病,如早期结肠癌或息肉,可能在肠道内隐蔽并不易察觉。

通过肠道准备,可以清除粪便和杂质,使医生更容易发现这些隐蔽性病变,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肠镜操作方法

肠镜操作方法
5结肠镜下定位方法,如遇循剖在内镜下的特征来定位,应该据以下三方面综合考虑 ①大肠管腔粘膜在内镜下的形态和解剖特征;②结肠镜插入镜身的长度;③腹壁上见到透光的位置。
总之,进镜时候,一定要轻柔,直视下辨别清楚肠腔后,缓慢进镜,并随时与病人交流,询问有否不适.--熟能生巧。
3、识别和消除袢圈:
(1)识别袢圈形成:在插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肠镜是否形成袢圈:①插镜距离与先端推进的距离不相等;②插镜过程中,先端部不前进,反而自肠腔内向后倒退,当退镜时,先端部反而前进;③先端部缺乏抖动反应。
(2)消除袢圈的几种手法:①钩拉法:当镜头越过弯角而不能继续前进时,术者调控弯角钮使镜头保持最大限度的弯角钩住肠壁,然后缓慢退镜,至头部稍为滑动时为止。此时袢圈解除,肠管被拉直、缩短,然后再继续循腔进镜。②旋镜法:当纤维结肠镜形成大的袢圈时,可在退镜的同时配合旋镜法,尤其在通过肝曲时使用此法可明显提高通过率。一般旋转方向取决于袢圈的形式。通常先采用顺钟向旋转镜身退镜,若此时镜头先端产生矛盾运动而前进,即可继续后拉镜身,至先端部停止前进,并稍微后退为止。如果顺钟向旋转镜身退镜时,先端部随之后退,则改为逆钟向旋转镜身退镜。③抖动镜身法:术者通过目镜观察肠腔,同时用右手迅速来回抖动镜身,抖动幅度为进镜5~10cm,然后退出3~7cm,如此反复进行可使肠管缩短、肠腔变直,避免形成袢圈。
3操作镜身的手不应靠肛门太近,一般应保持距离肛门30cm处,这样的操作容易保持镜身成一直线状态,另外还有一优点,可以把肛门作为支点可使镜身的先端部自由地随意移动,若太近,镜身旋转较困难。
4一定要注意解剖结构和标志,大肠内有五处固定点: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交界处、脾曲、肝曲和盲肠。这几处拐弯较大,需要的情况下可变换体位和腹部按压使角度变小。此外,在拐弯和游离度大的肠段要注意滑镜太多而未见肠腔时不要贸然进镜,防止穿孔的发生。

结肠镜检:如何优雅地「压镜子」

结肠镜检:如何优雅地「压镜子」

结肠镜检:如何优雅地「压镜子」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以诊疗为目标的观察全大肠,进镜终点为盲肠。

但临床中常因腹腔手术后粘连等因素导致进镜困难,那么如何能让内镜顺利地插入并到达盲肠呢?除了变换体位外,根据需要按压腹部(俗称「压镜子」)作为肠镜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能有效防止插入内镜时肠管打襻,使进镜更为顺利,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虽说并非所有病例均需用手按压,但无疑确是一门深奥的手上功夫,默契的配合有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配合不当时反而会加重内镜的弯曲,使内镜难以前进。

那么如何配合好按压练就一双巧手呢?除了凭借手感及听从术者指示外,通过显示器获取的信息推断内镜位置以判断按压是否有效并及时调整按压手法是重点和难点,而要攻克这一难题首先应对大肠的解剖、各部位的特点相当了解,并对大肠的走行有立体概念。

话不多说,先上图:图片来源于松本雄三主编的《消化内镜工作手册》再来个侧面像:图片来源于松本雄三主编的《消化内镜工作手册》对结肠走形有个整体观的概念后,下面根据正常结肠的内镜下图片来进行分解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镜身的直线状态是手法压迫的重要前提,在已经成襻的情况下需先解襻后才能操作。

肛管特点:肠镜插入后,由肛管进入直肠。

肛管长约 4 cm,为肛缘至耻骨直肠肌附着部上缘的部分。

一般在退镜时观察。

建议体位:左侧卧位压迫技巧:无需压迫图为内镜反转观察直肠肛门交界处(图片来源于《图解大肠镜单人操作法》/endoatlas 网站)直肠特点:无结肠袋,有 3 个环肠腔半周的皱襞(Houston valves,亨氏瓣)。

当充分扩张时可见清晰地树枝状血管网。

建议体位:左侧卧位压迫技巧:无需压迫图为正常直肠黏膜皱襞(图片来源于《图解大肠镜单人操作法》/endoatlas 网站)乙状结肠特点:与肠系膜相连,具有可动性,向腹侧突出。

管腔较细、迂曲,半月皱襞比较细、矮,结肠袋不明显。

建议体位:左侧卧位/仰卧位压迫技巧:当乙状结肠冗长时,或为C 型乙状结肠时,可能需要压迫,指尖轻压下腹部即可(稍作触摸压迫,阻挡乙状结肠);此外,当进镜困难时,嘱患者从左侧卧位变为仰卧位,进行体位的改变也能获得良好效果。

2分钟完成结肠镜绝招

2分钟完成结肠镜绝招

变换体位与手法推压
精髓—寻腔进 镜,不进则退
寻腔 –必须认识肠腔的特点及走向。找腔的要点: 进进退退、注气调钮、旋转镜身。 跟腔 –准确地跟腔,一是为了不失插镜的时机, 二是为了加快进镜的速度。要熟练辨认肠 腔的方向,迅速的调节角度钮及旋转镜身。 滑进 –在不见肠腔的情况下镜头贴在肠壁上滑向 深部肠腔。但要见肠黏膜滑动,而手中阻 力不大。有一定危险性。

吸引
–吸引减少肠腔的气体,肠管向肛侧收缩,
形成相对插入。通过吸气可以使锐角变为 钝角。
–应始终送气不过量。操作不顺利时,多用
吸气和退镜。过度充气寻腔往往适得其反。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拐弯时取最短路径 透明帽辅助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变换体位与手法推压 –变换体位利用重力改变肠管的走向。 –一般规律:左侧卧位是基本体位。 到达脾曲之前-左侧卧位, 脾曲至横结肠中央-右侧卧位, 横结肠中央至升结肠-左侧卧位, 升结肠末端至盲肠-左侧或仰卧位。 –小技巧,必要时,助手按压腹部。

精髓--寻腔进镜,不进则退
拉镜 –使肠管像手风琴箱样皱缩在镜身上。要 领:越过弯角,使镜头保持一定的角度, 缓慢退出镜身,视野可能前进或不动, 直到视野后退停止退镜。 防襻 –当镜身在乙状结肠及横结肠成襻时,需 手法防襻。乙状结肠:压脐左下方触及 腹后壁。横结肠:顶住横结肠下垂角。

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前端作出迅速反应。 不进则退——非常重要
–进镜有阻力或不通畅,可暂时退

镜。
插镜的基本方法
少充气,多吸引 –肠腔保持恰当的充气量是成功的保障。 寻腔进镜结合滑镜 –寻腔进镜最安全,但有时需采用滑镜。 去弯取直 –借助手法或器械使镜身取直。 急弯变慢弯,锐角变钝角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结肠镜是一种用于检查结肠和直肠内部情况的医疗工具,常用于早期发现结肠癌、炎症性
肠病、息肉、出血等疾病。

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下面
是一些常见的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

1. 术前准备:患者需事先清空肠道,通常通过服用缓泻剂或进行灌肠操作,以确保结肠内部干净。

同时,患者还需了解操作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患者体位:结肠镜检查通常采用侧卧位,将患者侧卧,蜷曲双腿,让肛门处于最佳操作位置。

3. 麻醉和镇痛:根据需要,可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一般情况下,
会在操作前在肛门周围喷洒局部麻醉药物。

4. 镜头进入结肠:医生会在镜子上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或二氧化碳,以展开结肠,便于观察。

随后,医生将结肠镜插入肛门,逐渐推进到结肠内部。

5. 观察和记录:医生通过结肠镜的视野观察直肠和结肠内部的状况,并记录发现的任何异常。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活检、切除息肉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

6. 镜头退出和清洗: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医生将结肠镜缓慢地从结肠内部退出。

在退出过程中,医生需要观察肠道内有无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总之,结肠镜操作技巧和方法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肠道的清洁度,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和注意安全,医生可以确保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结肠镜插入部位的标志、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及技巧

结肠镜插入部位的标志、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及技巧

[]结肠镜插入部位的标志、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及技巧X一、直肠的解剖:直肠是指从齿状线到直乙交界(RS)之间的长约15厘米的围,在直肠里,通常有上、中、下三个直肠瓣,其中中直肠瓣位于腹膜折返部。

电子肠镜下的齿状线图像电子肠镜的直肠反转图像电子肠镜的直肠腔图像电子肠镜的中直肠瓣电子肠镜的中直肠瓣电子肠镜的上直肠瓣电子肠镜的直肠、乙状结肠弯曲部(直、乙交界)电子肠镜的SD移行部图像电子肠镜的降结肠图像电子肠镜的脾曲图像电子肠镜的横结肠图像电子肠镜的肝曲图像电子肠镜的升结肠图像电子肠镜的盲肠图像大肠的立体模式图1、SD弯曲部是指从移动性大的乙状结肠到固定在后腹膜腔的降结肠之间的弯曲部,从肛门侧的腹侧到口侧的背侧多呈很锐的弯曲。

2、在脾曲部,肠管从背侧移行腹侧,到横结肠处。

3、横结肠的移动围特别大,其中间部分弯向下腹部。

4、在肝曲,肠管移向背侧,直至固定在腹膜后的升结肠处。

大肠受炎症、手术的影响的示意图一、轴保持短缩法1、可以设想,假定在大肠有5个固定部位,即直肠,SD移行部,脾曲、肝曲、盲肠5处。

如果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则相当于从直肠到盲肠的最短路径,将之设想为大肠的轴。

轴保持短缩法2、用短缩操作法,使结肠镜的镜身与大肠的轴相一致,这样就有可能随心所欲地控制镜,就可以将几个固定部位的角度(直角、锐角)纯角化,以最短的路径抵达盲肠。

二、轴保持短缩法(B)1、当大肠轴保持在这种直线状态时,右手的镜动作会准确地传递到前端。

2、当肠轴偏移弯曲时,手的动作无法传递到前端,感到有阻力,这时,如果勉强插进或旋转镜身,则肠管过度伸展,患者会喊叫疼痛。

相反,也会发生推进镜时其前端退回的现象。

镜的自由感当保持镜轴状态时,右手的动作可以准确地传递到镜的前端,操作中感觉不到抵抗,当镜轴歪斜时,会感到有阻力,自由感消失,特别是保持从直肠到SD移行部的轴尤为重要。

Jiggling手技(快速往返进退镜)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将肠管短缩,直线化的情况。

肠镜初学者快速提高方法

肠镜初学者快速提高方法

肠镜初学者快速提高方法
1、直肠通过技巧
一般进入直肠后,先吸引残余的肠液,然后通过不断右旋的方法进镜,尽量少推镜。

2. 乙状结肠通过技巧
乙状结肠自由度最大,也是肠镜插入的难点,不同类型的结肠需要采取不同的技巧,不能强行推入。

3、降乙交界通过技巧
通过乙状结肠后,右旋进镜,到达降乙交界,小幅度推镜/滑镜,越过降乙交界,右旋180 度回拉取直。

此时镜身已右旋近180 度,需要再左旋180 度回位,否则镜身会相互干扰。

4、横结肠中部通过技巧
当乙状结肠短缩处理比较好的时候,横结肠通过就会比较简单。

镜身越过横结肠中部后,进行吸气,然后左旋回拉取直,即可通过。

结肠镜操作技巧

结肠镜操作技巧

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泊思德德寿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 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 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 目前近95%的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结肠镜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

结肠镜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

结肠镜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1)坚持顺时针加向上寻找方向进镜左手大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保持略微向上的方向,右手顺时针地逐渐旋转镜身,是单人操作法的最基本手法之一。

除了直肠、脾曲和横结肠接近肝曲部位时采用逆时针旋转寻找肠腔以外,其他场合逆时针旋转镜身会使肠腔出现反方向扭转,即使找到进镜方向,也会使插入的难度逐渐增加。

(2)先确认,后吸气,再进镜在插入过中,先确认镜身处于自然状态后再进镜时,应先吸气,是为了看一下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空气量后使结肠自行套叠上来。

在吸气时应该把结肠镜的视野放在肠腔的中央,以便通过吸引使肠腔自然套叠上来,争取做到短缩法来完成整个检查。

有时,此方法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尤其在通过肝曲时,这一方法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

(3)快速地来回移动内镜的手法(jiggling 手法)为在结肠镜插入过程中前后快速地移动内镜的方法。

可以通过此方法来证实镜身是否成一直线,是否处于自然的状态,同时还可以使肠管套叠的更加服帖。

前后移动可以观察结肠镜的状态,当右手向前插入肠镜时,可以看到监视器内前端的位置也在向前,而当右手向后退镜时,前端也向后倒退,其中没有任何的延迟迹象,说明内镜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也就是直线状态。

确认结肠的状态同样还可以通过旋转镜身的方法来完成,即分别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镜身时,监视器内肠镜的先端也同样旋转同样的角度,而没有任何的抵抗感或反方向运动。

在插人过程中多次的反复使用此法,是非常必要的。

越是难的病例越是要多次反复地使用此法,只有始终确认结肠镜处于自由状态,才可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检查。

参考文献:工藤进英结肠镜更多日本原文文献,发送文献后就可以获得日本原文文献,分享到3个医学群3分钟后截图审核后,可以获得免费的电子书籍与视频,下面有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想看视频的也有视频。

分享只为更多的人能看到分享到,大家都学会了就造福更多的桑梓。

结肠镜检查怎么做

结肠镜检查怎么做

结肠镜检查怎么做关于《结肠镜检查怎么做》,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的衣、食、住、行都获得了极大地改进,更为显著的要属吃完,也更是由于这般,有关肠胃类的病症也是日渐提升,要了解之前的人多是简易的蔬菜水果人类,小有鸡鸭鱼肉,而当代人的饮食搭配确是高脂的饮食搭配,为自己的胃肠提升了许多的压力,而针对肠胃类病症的诊断,肠镜是免不了的,那麼下边就而言说结肠镜查验如何做?肠镜是一个水管从肛门口插进,从十二指肠到盲肠,长短约有一百多厘米,它的结构作用与胃镜基本类似。

肠镜查验要比胃镜查验不便些,也比胃镜痛楚。

做一次详细的肠镜查验均值需要10分钟,肠道较为直的人非常容易做,5、6分鐘就可进行。

肠道晃来晃去,乃至系结的人,医师可能要花30分钟,才可以做了一次查验。

1、哪些人需要行肠镜查验40岁以上的人患肠子、直肠癌的机遇很高。

因而,40岁以上,分不清男人女人,都应当做一次详细的大肠镜查验,完全看一次,不可以只查验一部份。

除此之外,重点对象还要做肠镜查验。

亲属中有些人曾患上大肠癌,如爸爸妈妈或兄弟姊妹,或是自身曾有肠道息肉或直肠息肉,或曾得过肠子直肠癌,术后仍在追纵观测者,全是重点对象。

2、查验前提前准备查验前1天不必吃含有化学纤维的蔬菜水果,查验当日忌食;肠胃清理,按医生叮嘱开展肠胃提前准备,口服药清理肠胃者,吃药后要多喝水,最终排出来排便呈冷水或浅黄色,无粪渣,为最好的肠胃清理实际效果;查验前需要肝功能检查等查验。

3、查验的全过程进到诊断室查验,依照医师的具体指导脱掉裤子,不必感觉不好意思,随后侧躺在查验床边,随后医师会将一根带摄像镜头的水管从你的肛门口插进,而且在插进后持续的向里推动,在推动的全过程中医师可能会加气来开展扩大肠胃,会造成你能觉得到有较强的肚子涨的觉得。

在插进的全过程中,医师会一边观查一边询问你是不是有不适感的觉得,会持续的按你的腹部来查询腹部的澎涨水平,假如你觉得肚子涨的确实不舒服,能够规定医师中止一下,当肠镜进到来到医师要想查验的位置医师是能根据一旁的仪器设备查询到的。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一、单人肠镜的操作方法及基本原则是什么?单人肠镜的操作过程应采用轴保持短缩法,即短缩乙状结肠及横结肠的游离肠管,保持内镜的轴呈直线状态,以最短距离插入的方法,主要通过钩住皱褶、吸引和退镜的操作使肠管短缩套叠。

基本原则:①必须左手控制角度,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②尽可能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③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④尽快地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⑤尽可能少地送气。

二、什么是肠镜检查的标准姿势?检查医师直立于检查台的左侧,面向监视器,右手握住离肛门口20~40cm处的镜身,左手握住结肠镜手柄,食指放在吸气的按钮上,中指不要常放在送气按钮上(防止无意识地注入空气,加大操作难度),剩余的3个手指握住镜身。

见图1、图2。

图1 肠镜操作者的检查姿势(a)正面观(b)侧面观图2 操作部手指的位置三、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哪些?当出现进镜困难时,可用腹部按压法让肠腔变直或使肠腔弯曲角度变大,从而使锐角变成钝角,容易通过短缩法进镜。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以下三处(图3)。

图3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A-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位置;B-脐正中位置;C-脐上2cm正中位置(1)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 位置(简称A处)进入乙状结肠困难时可用食指、中指、环指合并压迫该点。

(2)脐正中位置(简称B处)采用手掌的尺侧掌沿横向压迫该点,常用于横结肠部分,使M形的横结肠变直便于通过。

(3)脐上2cm 正中位置(简称C处)用尺侧掌缘平按压该处,通常在横结肠进镜困难或者肝曲进镜困难按压B处无效时采用。

复杂肠管下需根据按压效果调整按压部位。

四、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有哪些?当采用压迫方法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配合改变体位来改善。

改变体位可以使肠腔的角度发生变化,因为空气的流动,使原有的锐角变为钝角,从而降低插入的难度,提高成功率。

具体的体位如下。

图4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1)仰卧位[图4(a)]最常用,在进镜20cm 至回肠末端的检查基本可以全部采取此体位。

结肠镜初学者技巧丁香园社区

结肠镜初学者技巧丁香园社区

结肠镜初学者技巧丁香园社区1.单人肠镜的困惑,怎么进行钩拉?过脾曲时为什么疼痛?感觉进镜不畅时,就要退镜、小幅度的调整角度、旋镜、寻到腔隙后吸气通过就是钩拉。

乙状结肠取直后通过脾区不疼痛。

角度打多少,要看你镜子所处肠腔的形态,最好是寻腔勾拉。

举个例子,你在脾曲勾拉,那你就可以UP到底。

如果你在乙状结肠或横结肠勾拉的时候,打的角度要尽量可以勾住,还要可以顺着前面的肠腔,这样勾拉的时候镜子就顺势往里走了。

进行勾拉时,一般先抽气,大旋钮打成一定角度,但前提是勾拉时还可以看见肠腔,这样比较安全,可以防止黏膜撕裂。

另外,退镜时,镜身右旋,可以取直镜身,说明是“α”袢;如果右旋反而肠腔退了出来,说明是反“α”袢,此时左旋镜身即可取直镜身。

乙状结肠取直镜身很重要,这样进脾曲、肝曲一般都比较顺利!2.瘦人在做肠镜检查时关键是取直镜身,千万不要结袢,反复勾拉,一般用较短镜身就可到达盲肠。

瘦人难在乙状结肠,胖人难在横结肠。

瘦人乙状结肠肠腔狭,皱襞厚,皱襞之间间距小,故易成攀,要熟练须很长的时间反复磨练,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胖人主要因为肠系膜脂肪厚,导致横结肠下垂,这时应在脾曲处改为右侧卧位就可顺利到达肝曲了,但要保证到脾曲处镜身进入40cm,说明在乙状结肠没有成攀。

通过直乙结肠、乙降结肠移行部:左侧卧位通过直肠及直乙结肠交界时,调角度向上,再向左旋转镜身进镜,越过直乙交界后,充分抽出空气,回拉并右旋镜身,进行镜身取直缩短的操作,拉直直乙弯曲部。

通过乙状结肠时,一边抽吸空气,一边有意识退拉内镜,一边右旋内镜,有时要左旋,使乙状结肠缩短直线化过程中插入结肠镜。

我们将这种方法总称为“右旋短缩技术”。

在乙状结肠通过后或脾曲通过后,如有结袢,右旋短缩技术在此时的应用极为重要,通过右旋镜身及向后退镜,可使绝大部分结袢消除并取直镜身。

结肠脾曲、肝曲:在紧挨脾曲部位使内镜直线化,充分抽吸空气调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镜身后,立即向左反旋转内镜。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

大肠镜操作方法要点:镜身拉直,以退为进,钮角旋镜,见腔进镜,吸引钩拉。

手法:左手握镜,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旋角,食指负责吸引、充气和冲洗;右手持镜,以大拇指和食指持镜,距肛门20-30cm,负责旋镜和进退镜子。

进镜方法:肛门和直肠:插入肛门2-3cm后注气,如一片红稍退镜,见腔进镜。

至直肠壶腹部调整视野,使液体位于下方,并尽可能吸除液体(即粪汁),见腔进镜,直达直-已移行部。

长约15cm。

乙状结肠:走向:先向前(腹部),然后向左、后,再向后、上,与降结肠移行。

进镜方法:1,多吸引,少吸液体少注气,见腔进镜(但别等腔开大,有一点腔能看清方向即可),一旦看不清腔即退镜,并调整方向。

一般多为向上、向左转(逆时针)。

2,当通过一个弯后,即钩拉右旋退镜,蛇行前进。

3,转弯时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手柄征”。

4,过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达脾曲并拉直后一般为40cm左右,否则说明未拉直。

易犯错误:1,乙状结肠成袢或转弯处不能前行――――顺时针右旋退镜;2,方向角度正确,但看不到腔不敢前行――小心向前滑行数厘米,过了转弯后钩拉。

过乙-降移行处及降结肠:退镜拉直时镜深约30cm达乙-降移行处。

在不成袢的情况下,如果轻柔操作,尽量少注气、多钩拉退镜,一般可以通过。

具体:⑴见腔进镜,见弯即拉,直接到达乙降转弯处,如一时不能到达可通过吸气、见腔推镜和压腹等方法到达。

⑵在进入急转弯之前,现根据转弯方向预调旋角和旋镜,然后插入,边插边调,使镜头在肠腔转弯处滑行进入。

⑶一旦进入并通过转弯处,弯曲角钮不放松,然后拉镜,并顺时针退镜,拉直镜身。

⑷过乙-降移行部后继续见腔进镜,直达脾曲。

一般达脾曲为40CM,说明镜身已拉直。

(50CM原则)。

如果在乙状结肠已成袢,则必须解袢后才可进脾曲,解袢方法:1,N袢:即安上述方法进入,具体为:钩住已-降弯曲部,然后拉镜同时顺钟向右旋镜身(右旋退镜。

)2,α袢:特点:形成α袢后,已-降锐角消失,插镜时可以较为顺利抵达脾曲。

结肠镜ppt解析

结肠镜ppt解析
以后根据需要可改变体位。 (2)肛门直肠部:
1)肛门直肠指检。 2)润滑镜身和肛门。 3)插镜方法。 4)少量注气,然后循腔进镜。 (3)通过直乙移行部:进镜约15cm可见到屈 曲处半月形皱褶,即直乙交界处, 然后 循腔进镜过直乙移行部。
(4)通过乙状结肠及降乙移行部: 以左侧卧位最易进入和通过。 1)循腔进镜法:镜头进入乙状结肠,适当 注气,不断调节角度钮,跟腔。 2)拉镜法:肠攀折曲重叠(见半月形闭合 纹,注气不能张开肠腔)抽气拉镜,再 插镜,(可多次重复)。 3)滑进法:视野中见斜坡状腔壁,调角度钮至 最大限度,必要时旋转镜身,使镜头对准肠腔 走向,再慢慢向前插入至重新见到肠腔。 4)翻转法:现已很少用,这里不详细介绍。
(5)通过降结肠及脾曲: 1)体位:以右侧卧位最易通过结肠脾曲。 2)循腔通过降结肠到脾曲; 3)不能继续进镜时,抽气,拉镜取直镜身, 防袢,转为右侧卧位,即可循腔进镜, 如仍不能通过,可多次重复上述过程, 多能通过。
(6)通过横结肠及肝曲:
1)体位:仰卧或左侧卧位时易通过肝曲部。
2)肠镜进入横结肠至下垂角时(可见肠腔不能继续前 进,有时右下腹壁见灯光)抽气拉镜取直镜身,镜头光 亮移至中上腹,(未全拉直)体位转为左侧卧位,继续 拉直镜身,视野图像开始移动向后退为止。接着继续插 镜,一般较易通过肝曲。如未能通过,可反复抽气,拉 镜即可通过。
相对禁忌症
1、高血压,心率失常,冠心病 2、肠道急性炎症期,急性盆腔炎 3、肠道狭窄,崎形,梗阻者 4、肠道准备不充分
纤维结肠镜检查方法
(一)术前准备 1、术前两天进少渣低脂饮食,或术前1天进流
汁饮食,上午受检查者,当天早餐应禁食, 下午受检查者中餐需禁食。 2、检查前一天晚上口服泻剂(磷酸钠盐或硫酸镁或甘露醇, 需行高频电切者不用甘露醇)。 3、准备好器械,并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抗凝药、有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病变
活检时;息肉电切除时。
结肠镜检查并发症

肠系膜、浆膜撕裂
–较少见。肠袢增大时再用力进镜并过
度充气时。 心脑血管意外 气体爆炸 –少见。多在治疗时。 感染
–极少见。抵抗力低下,活检或切除治

结肠镜操作特点
操作特点
–一个长的、可弯曲的、镜身前端可
变换方向的镜子; –插入一个长的,可弯曲的肠腔内; –肠管有弹性,可以移动,移动方向 无法预测; –操作手法和具体过程及细节不可预 测。
易于发生弯曲的部位
结肠镜操作要点
寻腔进镜
不进则退
寻腔进镜——基本原则
–镜身不成襻,调节角度钮,镜头

结肠镜检查禁忌证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者 休克、腹主动脉瘤患者 急性腹膜炎、结肠穿孔 极度衰弱不能耐受者

相对禁忌证:多次手术后腹腔内广泛粘 连,严重腹水者,慢性盆腔炎,重症溃 结等。精神病患者或不能配合者可行无 痛结肠镜
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
肠道准备
–成败关键:肠道的清洁程度。
变换体位与手法推压
精髓—寻腔进 镜,不进则退
寻腔 –必须认识肠腔的特点及走向。找腔的要点: 进进退退、注气调钮、旋转镜身。 跟腔 –准确地跟腔,一是为了不失插镜的时机, 二是为了加快进镜的速度。要熟练辨认肠 腔的方向,迅速的调节角度钮及旋转镜身。 滑进 –在不见肠腔的情况下镜头贴在肠壁上滑向 深部肠腔。但要见肠黏膜滑动,而手中阻 力不大。有一定危险性。
前端作出迅速反应。 不进则退——非常重要
–进镜有阻力或不通畅,可暂时退
镜。
插镜的基本方法
少充气,多吸引 –肠腔保持恰当的充气量是成功的保障。 寻腔进镜结合滑镜 –寻腔进镜最安全,但有时需采用滑镜。 去弯取直 –借助手法或器械使镜身取直。 急弯变慢弯,锐角变钝角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二醇电解质散:属高渗性泻法。
目前常用,有较好效果。 –硫酸镁:口服硫酸镁20~30g。 –蓖麻油+灌肠清洁肠道法:前晚服 用蓖麻油,术前2~3小时清洁灌肠。
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
术前用药
–解痉药:抑制肠蠕动,解除痉挛。
常用654-2术前十分钟肌注。 –镇静、镇痛剂:肌注安定或杜冷丁。 –静脉麻醉:无痛结肠镜。 –肛管麻醉剂:1%的卡因棉球塞入 肛管2~3分钟即可。
结肠镜操作方法分类

结肠镜操作法分为单人法和双人法两种。国 内多采用双人法,日本95%采用单人法。 单人法具有操作灵活、简便,成功率高,节 省人力,操作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 率低等优点,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操作法。
日本学者工藤进英总结创立的“轴保持短缩 法”正逐渐成为单人法的经典方法,备受国 内专家的推崇。 结肠镜完成全结肠检查的成功率已达95- 100%。

定位:根据进镜深度(取直镜身时)。 –肛门至直乙移行部约15~18cm –降乙移行部20~30cm –脾曲约40~45cm –肝曲约60~70cm –盲肠约70~90cm
结肠镜检查并发症

肠穿孔
–常见部位乙状结肠。临床表现:剧烈腹
痛、腹胀,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腹平片 有膈下游离气体。原因:盲目滑镜和暴 力插镜;注气过多;活检过深;内镜下 息肉摘除时。 结肠出血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缩短肠管与取直镜身
–镜身呈直线状态、缩短肠管是顺利插入
的基本要领。肠镜的退镜操作十分重要, 可使结肠弯曲消除,且同时缩短肠管。也 就是不进则退的目的。 内镜的自由感
–右手的动作准确地传递到内镜前端的感
觉,说明镜身呈直线状。
–可使用蛇行滑行技术,保持自由感尤为
重要。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精髓--寻腔进镜,不进则退
拉镜 –使肠管像手风琴箱样皱缩在镜身上。要 领:越过弯角,使镜头保持一定的角度, 缓慢退出镜身,视野可能前进或不动, 直到视野后退停止退镜。 防襻 –当镜身在乙状结肠及横结肠成襻时,需 手法防襻。乙状结肠:压脐左下方触及 腹后壁。横结肠:顶住横结肠下垂角。

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清洁灌肠,不能清洁右半结肠;
–饮食准备:少渣,低脂饮食及糖
水牛奶。如能服泻剂致泻,准备 与否无显著差异。
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
清洁肠道
–口服甘露醇:检查前6小时服20%甘
露醇500ml,再服糖水1000ml。导致 渗透性腹泻。缺点:可产氢气,高频 电凝时易引起爆炸,不能用于高频电 息肉治疗(可用CO2 和NO2等惰性 气体置换)。易产生泡沫。 –番泻叶法:对大肠黏膜有刺激作用。
结肠镜检查术
邯郸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杨铸锋



是目前大肠疾病诊治中最常用、最有效、 最可靠的手段。 20世纪60年代纤维结肠镜应用于临床, 80年代开始使用电子结肠镜。 结肠镜检查较X线钡灌肠有明显优势。

近年结肠镜下的内镜治疗日趋先进,并逐 步普及。
结肠镜检查适应证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原因不明的腹泻 结肠息肉、早期癌的诊治 钡灌肠有病变者 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腹部肿块疑有大肠和回肠末端病变者 大肠手术后随访复查 大肠癌普查 结肠镜下各种治疗术

取直镜身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操作的基本姿势 –病人左侧卧位,医生站其身后。 –左手与胸平行,右手距肛门20~30cm, 用拇指与食指握镜。 右手握持内镜距离适当 –保持距肛门20~30cm。以肛门为支点。 保持肠壁与内镜的适当距离

–肠壁与内镜前端之间的距离十分重要,适
当的距离是插入的先决条件。

吸引
–吸引减少肠腔的气体,肠管向肛侧收缩,
形成相对插入。通过吸气可以使锐角变为 钝角。
–应始终送气不过量。操作不顺利时,多用
吸气和退镜。过度充气寻腔往往适得其反。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拐弯时取最短路径 透明帽辅助

单人法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变换体位与手法推压 –变换体位利用重力改变肠管的走向。 –一般规律:左侧卧位是基本体位。 到达脾曲之前-左侧卧位, 脾曲至横结肠中央-右侧卧位, 横结肠中央至升结肠-左侧卧位, 升结肠末端至盲肠-左侧或仰卧位。 –小技巧,必要时,助手按压腹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