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板(仅供格式参考)
大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20dae7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d.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学时:5. 开设学院:6. 开设专业:7. 开设年级:8. 开设学期: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课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第二部分:基本原理与方法(3)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应用(4)第四部分: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课程安排:(1)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
(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竞赛等活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互动交流平台。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XX教材》(作者:XX,出版社:XX)2. 参考书目:(1)《XX理论》(作者:XX,出版社:XX)(2)《XX案例》(作者:XX,出版社:XX)(3)其他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76591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a.png)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7610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9.png)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本的XX知识和XX技能,能够理解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设计为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XX概念和XX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XX技能展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XX过程和XX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XX概念的解释和运用。
- XX方法的掌握和实践。
- XX技能的培养和展示。
2、教学难点- 理解XX原理的深入内涵。
- 解决实际问题时XX方法的应用。
-XX技能的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
(注:以上内容仅为模板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不同课程进行调整和填充。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情景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 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预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清晰、准确地讲授新知识点,通过图示、案例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 针对课程重点,设计互动问答环节,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 利用板书、PPT等教学辅助手段,突出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层次。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任务进行合作探究。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讨论方向,解答学生疑问。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格式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0ed68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5.png)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第五册中第三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包括圆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等。
技能目标为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几何图形”中的圆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圆的定义和性质2.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3.第三课时:四边形的性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讲授基本概念和性质时,采用讲授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在验证几何性质时,采用实验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数学》第五册、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其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参考书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实验设备用于验证几何性质。
这些教学资源将共同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平时表现30%,作业40%,考试30%。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主要包括课后习题和项目任务;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共分为10个星期,每周安排2个课时。
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安排如下:1.上课时间:每周一、三下午第1-2节2.上课地点:教室401教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还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高校教案设计万能版本模板
![高校教案设计万能版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02009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03.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_________2. 课程编号:_________3. 授课教师:_________4. 授课班级:_________5. 授课时间:_________6. 授课地点: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应掌握……(列举具体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具体技能)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活动或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或素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列举积极情感、态度或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详细说明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 …………(详细说明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方法或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讲解相关知识。
- 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3. 课堂讨论- 围绕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1. 教材:_________2. 参考书籍:_________3. 多媒体资源:_________4. 网络资源:_________---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对……(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何?2. 改进措施:-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大学课程设计的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的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72d21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5.png)
大学课程设计的模板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XX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3.学习XX学科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XX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3.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2.增强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XX、XX、XX等内容;2.第二部分: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包括XX、XX、XX等内容;3.第三部分:XX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内容;4.第四部分: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XX学科基础》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目,如《XX学科进展》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实验试剂等。
教学设计word格式模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4df3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4.png)
教学设计word格式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储备和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共计XX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XXX教师职称:XX教学经验:XX年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创新和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2、教学难点(1)课程中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内化。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2)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和直观的教具,对新课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2)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合作探究(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改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课改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94694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a.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类别:3. 课程级别:4. 教学对象:5. 教学周期:6.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二、课程内容设计1. 课程内容概述: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为核心,通过系统学习(课程名称),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提高(能力提升),形成(情感态度)。
2. 课程模块划分:(1)模块一:基础理论(2)模块二:实践应用(3)模块三:拓展延伸3.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模块一:基础理论- 第一节课:课程概述及学习目标- 第二节课:基础知识讲解- 第三节课:案例分析模块二:实践应用- 第一节课:实践操作指导- 第二节课:小组讨论与交流- 第三节课:成果展示与评价模块三:拓展延伸- 第一节课:前沿动态与趋势- 第二节课:课外阅读与思考- 第三节课:课程总结与展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
-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 实践环节:结合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末考核:包括笔试、实践操作、论文等形式。
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能力提升情况: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价值观塑造。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籍:- 主教材:《(课程名称)》- 参考书籍:《(相关参考书籍)》2. 网络资源:- 教育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
- 专业网站:如行业资讯、学术论坛等。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c32c8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f.png)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核心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现象或理论),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系统认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提高学科素养。
3. 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所教年级的学生,考虑其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教学大纲:a. 知识点一:XXX(列出具体知识点,与教材章节对应)b. 知识点二:XXXc. 知识点三:XXX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知识点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与应用。
第二课时:巩固知识点一,引入知识点二,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讲解知识点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总结前三课时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3.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a. 教材章节一:涵盖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be58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7.png)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本科生/研究生专业:XXX专业年级:XX年级三、授课时间总课时:XX课时授课日期:XX年XX月XX日四、授课教师姓名:XXX职称:XX教授/副教授/讲师联系方式: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2)实际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3)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3)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此教案模板方案适用于大部分课程,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以下是后续内容的简要概述,供参考: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问题、案例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拓展延伸(5分钟):分享拓展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提供课程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运用PPT、视频、网络教学平台等辅助工具。
教案模板教学课程设计
![教案模板教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c2df4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9.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__________2. 教学年级:__________3. 教学班级:__________4. 教学课时:__________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__________;(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__________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__________的兴趣,树立__________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将围绕__________展开,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__________。
2. 教学重点:(1)__________;(2)__________。
3. 教学难点:(1)__________;(2)__________。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导入:针对__________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授(1)环节一:讲解__________,让学生了解__________;(2)环节二:展示__________,引导学生分析__________;(3)环节三:互动讨论,解决__________的问题;(4)环节四:巩固练习,强化__________。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__________;(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等;(2)课堂纪律: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如迟到、早退、手机等。
2. 作业评价:(1)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2)作业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编写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编写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f2c1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6.png)
课程设计编写格式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X》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XXX的发展历程,能够运用XXX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X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对X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和问题。
教学大纲将按照课本章节的顺序进行,每一章节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XXX的发展历程3.第三章:XXX的应用和实践4.第四章:XXX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用于实践和验证。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XXX》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将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主要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课后习题和小论文等,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考试将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进行改进。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84b71e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9.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授课对象:5. 授课时间:6. 授课地点:7. 授课教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二、课程内容概述1. 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选修课程2. 课程内容:- 课程模块一:模块一名称 - 模块一内容概述- 模块一教学目标- 课程模块二:模块二名称 - 模块二内容概述- 模块二教学目标- 课程模块三:模块三名称- 模块三内容概述- 模块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可增加或减少模块)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演示法- 实践法- 网络教学2. 教学手段:- 板书- 多媒体课件- 教学视频- 网络资源- 教学参考资料四、教学进度安排1. 教学周次:- 第1周:模块一- 第2周:模块一- 第3周:模块二- 第4周:模块二- (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周次)2. 每周教学时间分配:- 课堂讲授:2学时- 课堂讨论:1学时- 课后作业:2学时- 课外实践:2学时- (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时间分配)五、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2. 平时成绩构成:- 课堂表现:10%- 作业完成情况:10%- 小组讨论:10%3. 期末考试形式:- 笔试- 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六、教学资源1. 教材:- 主教材名称及版本- 辅助教材名称及版本2. 教学参考资料:- 学术期刊- 网络资源- 实践案例3. 实践基地:- 校内实验室- 校外实习基地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2. 教师评价:-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3. 课程评价:- 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情况- 课程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课程详细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课程详细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782b9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7.png)
课程名称:________课程类型:________(如:新授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等)课时:____课时年级:____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列举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名称),培养学生(列举具体能力,如:观察、分析、合作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
- 培养学生(列举具体价值观,如:责任感、创新精神等)。
教学重点:1. 重点知识点一:________2. 重点知识点二:________教学难点:1. 难点问题一:________2. 难点问题二:________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准备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故事、游戏、图片等方式,引入新课主题。
2.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教学环节一:讲解重点知识点一- 教师讲解:结合课件、教具,详细讲解重点知识点一。
- 学生互动:提问、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教学环节二:讲解重点知识点二- 教师讲解:结合课件、教具,详细讲解重点知识点二。
- 学生互动:提问、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教学环节三: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提供解题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解决。
- 学生练习: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一: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课堂练习二: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内容。
3. 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作业。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作业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作业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bfa0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a.png)
课程设计作业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XXX(具体知识点),能够理解并描述XXX(具体知识点),了解XXX(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X(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XXX(具体技能)的实践操作,提高XXX(具体技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学科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XXX(学科领域)的社会责任感。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XX(教材的章节):介绍XXX(章节内容),分析XXX(章节内容),探讨XXX(章节内容)。
2.XXX(列举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列举内容)的原理和应用。
3.XXX(列举内容):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X(列举内容)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学科特性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国开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国开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9d559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c.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4. 学分:__学分5. 学时:__学时6. 开设学期:__学期7. 教学对象:__年级__专业8.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__(课程核心知识、技能、素质)__。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1. 课程内容(1)模块一:__(模块一名称)(2)模块二:__(模块二名称)(3)模块三:__(模块三名称)...(n)模块n:__(模块n名称)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__(具体描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2)能力目标:__(具体描述学生应具备的能力)(3)素质目标:__(具体描述学生应培养的素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在线答疑、作业提交等功能。
(3)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讨论、答疑,课后通过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知识传授。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__(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2. 第二周:__(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n. 第n周:__(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__%。
(2)期末考试:闭卷或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__%。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能力培养: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6bdb361561252d380eb6e5a.png)
《XXXXXXX》课程整体教学设计(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课程名称:所属系部:制定人:合作人:制定时间:××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学时:授课时间:第×学期授课对象:课程类型:(X X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基本素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主干课,精品课等)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生能运用××(知识),根据××(标准、规范),做××(事情))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三、课程内容设计:序号模块(或子模块)名称学时合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子项目编号、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可展示的结果1 ××××1-1××1-2××1-3××2 ..五、课程进程表第×次周次学时单元标题项目编号能/知目标师生活动其它(含考核内容、方法)1 12 13 2..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
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节课梗概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十、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另外,需要绘制“岗位分析图”、“课程进度图”、“课程目标图”和“情境任务图”。
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6d9f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7.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学时:5. 开设学院/系:6. 开设年级:7. 开设专业:8.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二、课程设计背景与目标1. 设计背景:(1)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学科发展: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将(介绍课程涉及的主要学科发展动态)。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1)模块一:基础理论1.1 介绍(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1.2 分析(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 探讨(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模块二:实践技能2.1 实验室操作技能;2.2 计算机应用技能;2.3 项目设计与实施。
(3)模块三:综合应用3.1 综合案例分析;3.2 课程设计;3.3 毕业论文。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4)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5)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4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2)能力培养效果: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3)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团队协作、责任心等方面。
课堂生成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课堂生成课程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4f4a9b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a.png)
一、课程名称(请填写课程名称,如:数学思维训练课、英语口语交际课等)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请填写具体知识点,如: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英语口语交际的基本句型等)。
- 培养学生(请填写具体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请填写具体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 培养学生(请填写具体能力,如: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请填写课程主题,如:数学、英语等)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请填写具体情感,如:自信心、合作精神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请填写课程核心知识点,如:掌握乘法分配律、学会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等)。
2. 教学难点:- (请填写课程难点,如: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口语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将新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3.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重点,系统讲解新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4. 练习巩固-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6. 布置作业-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要求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 作业评价- 评估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完成情况等。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考试评价- 定期组织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模板(2023新课标版)
![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模板(2023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e254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png)
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模板(2023新课标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适应2023年新课标要求,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的需求,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情感态度,使其积极向上,关心社会,有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模块1:引言- 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程的积极认识和动力;- 给予学生研究目标的明确认知。
2. 模块2:基础知识讲解- 介绍相关基础知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提供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并提供个性化指导。
3. 模块3:技能培养- 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4. 模块4:综合应用- 进行综合案例分析,提供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 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展研究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和组织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2.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并提供个性化指导;3. 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综合应用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4. 探究式研究: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和项目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变电站监控技术》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2011级姓名:指导教师:孟军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4年10月3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14 年9 月8 日完成日期:2014 年10 月31日题目《变电站监控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的目的变电站监控课程设计是配合“变电站监控技术”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成及关键性技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合理利用。
初步掌握变电站监控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成,熟悉有关“规程”和“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原始资料附后)1.SCADA系统的构成:(1)主要设计原则、(2)主要设计标准、(3)系统构成和配置;2.系统功能设计;3.系统主要设计指标;4.RTU各模块(分组完成模拟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说明书;5.附件:(1)四遥对象概数表、(2)电力监控系统构成示意图、(3)、各模块硬件电路原理图;6.装订顺序封面、设计任务书、摘要、设计正文、附件、参考书目等;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签章)2009年月日变电站监控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工程概况某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分别由A、B、C、D四个110/27.5KV牵引变电所供电。
监控系统设电力调度中心一个,四个牵引变电所各设远程终端一个。
2.环境条件2.1电力调度中心控制室和机房环境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10%~90%海拔高度≤1000m大气压力:86~108kpa振动:f<10Hz,振幅为0.3mm;10Hz<f<150Hz时,加速度为0.1m/s2。
工作电源:两路独立的380/220V电源;波动范围:-15%~+10%地震烈度:≤7度接地电阻≤1Ω2.2牵引变电所内环境控制室温度:-5℃~+45℃开关柜温度:-10℃~+55℃环境温度在-5℃~+40℃时,最大变化率10℃/h,设备应能满足技术规格书所规定的精度要求,环境温度在-10℃~+55℃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不误动、不拒动。
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有凝露的情况发生。
海拔高度≤1000m地震烈度:≤7度3.设计内容3.1主要设计原则电力监控系统由控制站、远动通道及被控站组成;控制站采用计算机型电力集中监控装置,1:N结构;通道采用铁路综合通用光纤网中的专用通道,并设置主用和备用通道,主备通道能实现手动及自动切换;控制站具备与其它系统的通信接口能力;系统设备选型立足国产化。
3.2主要设计标准《远动系统和设备》(IEC870-88)《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0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3.3系统构成和基本配置完成系统控制站、被控站及远动通道的构成及硬件配置设计,完成电力监控系统构成示意图。
3.4确定监控内容根据变电所主接线图确定遥控、遥测、遥信对象,完成四遥对象概数表。
3.4 系统功能设计确定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3.5 RTU各模块(分组完成模拟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控制量输出模块)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说明书确定模块硬件方案(输入/输出路数、元器件选择、接口设计、电原理图),时间分辨率不大于10MS;输入/输出信号列表、编码;软件程序结构、程序框图、主要源程序设计;软件说明。
4.附图:牵引变电所主接线图(由于主接线图为原始设计图纸,图形较大,不便打印,查看时可在计算机中放大)。
5.课程设计时间时度安排第1 周查阅相关规范、文献资料,熟悉原始资料及设计任务,进行系统构成和配置、系统功能设计第2周完成系统构成和配置、系统功能设计第3、4周确定所在分组设计模块的硬件方案,经审查后完成电原理图绘制。
确定软件设计方案;第5周完成软件结构、程序框图及主要源程序设计;第6周整理文档,准备答辩6.主要参考文献[1].柳永智,刘晓川. 电力系统远动.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盛寿麟. 电力系统远动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3].杨爵. 实用编码技术.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4].胡道元. 计算机局域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曹志刚. 现代通信原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何立民. 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摘要IEC61850是IEC制定的关于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最新国际标准,在该标准中将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通信映射到MMS上。
对MMS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还对不支持MMS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MMS;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VMD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摘要(小2 号黑体)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写出关键词,格式如下:关键词词;词;…;词关键词3~5个空一格小4号黑体目录第1章SCADA系统构成 (1)1.1主要设计原则 (2)1.2 主要设计标准 (5)1.3 系统构成和基本配置 (9)第2章系统功能 (12)2.1 遥控基本功能 (12)2.2 遥测基本功能 (12)2.3 遥信基本功能 (12)2.3.1 XXXXXXXXX (12)2.3.2 XXXXXXXXXX (15)2.3.3 XXXXXXXXXXX (20)第3章遥测采集模块设计 (12)3.1 硬件设计 (12)结论 (113)参考文献 (116)附录I (119)附录II (119)附录III (119)第1章绪论1.1 概述监控系统即远动系统,远动系统是调度所与各被控端(包括变电所等)之间实现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技术的总称。
远动系统是实现系统实时调度综合自动化的基础。
监控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控制中心(即调度端)、通信信道和远方终端(RTU)。
一个典型的单主机监控系统如图1-1所示。
控制中心主要由远动主机、模拟屏、打印机、工程师终端、VDU显示设备(含键盘、鼠标等人机接口)、通讯处理器以及不间断电源UPS等。
通信信道既是数据传输的通道。
RTU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变电所内各开关量的状态、电气量的参数并及时上送调度中心,以及执行控制中心发来的各种操作命令等。
1.2 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远动系统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命令(远动信息的)产生、命令的传送以及命令的接收。
远动系统与一般自动化系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信道的存在,而信道易受外来干扰,当所需传送的命令、数据较多时,就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
远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远动系统原理框1.3 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1、可靠性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可用率”来表示:系统可用率=运行时间/(运行时间+停用时间)*100% 传输可靠性是用信息的差错率来表示:差错率=信息出现差错率的数量/传输信息的总数量2、容量与功能容量既遥控、遥调、遥测及遥信等对象的数量。
远动装置的容量既要满足用户的远动化要求,还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可扩。
3、实时性实时性常用“响应时间”来衡量。
它指从发送端事件发生到接收端正确收到该事件信息的时间间隔。
4、抗干扰能力增加抗扰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种:(1)在信道输入端适当变换信号的形式,使其不易受干扰的影响;(2)在接收端变换环节的结构上加以改善,使其具有消除干扰的滤波和补偿能力。
第2章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组成2.1 概述监控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既装设于铁路分局调度所的监控主站,装设于铁路沿线牵引变电所的远方终端装置(RTU)及从铁路通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远动通道,如图2-1所示。
图2-1 监控系统示意图监控主站和被控站以远动通道为桥梁有机配合,共同实现对牵引供电设备遥控、遥信、遥测、遥调等功能。
遥控(YK):对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进行远距离控制。
如断路器的分合,电抗器的投切等;遥信(YX):一般对应两种状态,用二进制的“0”或“1”来表示对象的不同状态;遥测(YC):对被控对象的运行参数进行远距离测量。
如线路的电压值、电流值等;遥调(YT):对被控对象的运行设备参数进行远距离调节。
如改变电压器分接头的位置等。
2.2 监控主站功能及组成2.1.1监控主站系统功能2.1.1 信息的采集模拟量与温度的采集模拟量实现实时变化的量,按一定的扫查周期进行采集。
扫查周期应根据被测量的实际变化速率来确定。
对温度量这种变化速率较小的量应采取较大的扫查周期,而对于象事故追忆这种变化速率较大的量应采取较小的扫查周期。
一般电气量的扫查周期应不大于3S,非电气量不大于10S,采用12位的A/D变换。
模拟量采集精确度小于0.2%,整定值变化范围为0~5%。
脉冲量的采集对于输入采集回路的脉冲,其幅值一般为4~20mA,宽度不小于100ms。
开关量的采集开关量的采集包括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位置等,分为要做动作顺序记录和仅做变位记录两种。
i)对于要做动作顺序记录的开关量,对记录有分辨率的要求,当开关量发生变位(1-0或0-1)时,产生中断作用。
中断量处理的分辨率一般为1~5ms;ii)对于仅做变位记录的开关量,采用定时查询方式进行采集。
周期不大于2s。
图2-2 调度端硬件配置图操作工作站是实施调度作业的人机界面,并集中反映调度意图和效果,监视牵引供电设备运营状态。
每个调度台应配备两套操作工作站,互为备用,远动操作尤其是遥控操作时互锁。
操作工作站监控应用软件有以下功能模块:a.网络服务b.操作管理:包括远动操作、本地操作和命令管理。
c.上行实时信息处理第1章绪论(排版格式)1.1 小三号黑体1.1.1 四号黑体1.1.1.1 小四号黑体1.小四号黑体(1)小四号黑体串行通信可分为同步(Synchronous)及异步(Asynchronous)两种模式。
同步式在通信的两端使用同步信号作为通信的依据;而异步式则使用起始位(Start Bit)及停止位(Stop Bit)作为通信的判断依据。
现在则是以使用异步传输较多。
异步传输只要9个引脚就够了;如果要采用同步传输则需要使用到25个引脚。
计算机上的RS-232,其9个引脚的定义如表1—1所示。
简写部分是常见的,读者可以参考使用;而其意义则与调制解调器控制有关。
(行距为多倍行距->1.5倍行距)图1—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表1—1 引脚编号及意义数字滤波器从实现的网络结构或者从单位脉冲响应分类,可以分成无限脉冲响应(IIR )滤波器和有限脉冲响应(FIR )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