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1

合集下载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

填写时,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请统一用XXX、XXXXXX代表。

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活页可加页,并使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但1份活页的A3纸最多不得超过2张。

课题名称:_ _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

除“研究基础”
外,本表内容与《申报书》内容一致。

1 .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3 .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假设、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 .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破解难题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5,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6 .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主要学术经历,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

研究团队在选题相关研究
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

7 .参考文献:前期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1—。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2).身体健康, 心态年轻,精力好;
(3).性格开朗, 没有固执偏激倾向, 对孩子有耐心;
(4).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能对幼儿进 行 启 蒙 教 育 ;
(5).善于吸收新知识, 接受新观念, 科学引导孩子;
(6).对待孩子慈爱宽容, 但不纵容, 不溺爱, 善于引导教育;
(7).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 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拟创新点:
1.引领家长“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指导家长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教育。
2.健全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3.为12-16岁孩子(隔代教育)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或利用校信通平台,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韩云霞. 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
[2].孙清霞. 隔代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N] .丽水日报, 2005- 3- 21.
[3][4].王国为. 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究会文集 [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37.
[5].余逸群. 隔代教育的弊端 [J] .健康, 2001, (1) :25-26.
(8).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吸烟, 不酗酒。
(9).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常带孩子外出, 认识周围的世界。
〖2〗 从父母这一方面来说
首先, 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老人们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这使老人的价值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 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 出于爱的补偿心理, 老人年轻时往往也因工作繁忙而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 这一切使老人们心存内疚。当他们迎来第三代时, 对其倍加呵护, 认为照顾好孙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在科研和学术领域,课题设计论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规划研究内容和方法,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本文提供一个课题设计论证的参考模板,以供研究者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篇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本部分,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某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目前某某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某某问题,为解决某某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本部分,需要介绍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明确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例如:本研究将采用某某方法,对某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某某方面、某某方面、某某方面等。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在本部分,需要介绍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意义,明确研究的价值和贡献。

例如:通过本研究,预期将得出某某结论,为某某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某某方面的发展、解决某某问题、推动某某方面的进步等。

四、研究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在本部分,需要对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例如:本研究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因为:某某条件已经具备、某某方法已经成熟、某某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等。

本研究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因为:某某问题具有重要性、某某方法具有可行性、某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等。

五、研究计划和预算在本部分,需要介绍研究的计划和预算,明确研究的时间和资源安排。

例如: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某某阶段、某某阶段、某某阶段。

预计每个阶段需要的时间为:某某月。

本研究预算为:某某元。

其中,某某费用用于某某方面,某某费用用于某某方面,某某费用用于某某方面等。

六、研究参考文献在本部分,需要列出研究参考文献,确保研究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例如:[1] 某某作者。

课题设计论证范文

课题设计论证范文
(3)褚澄,关于高校新生生活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硕士论文,2001。
(5)Inventory of College Adjustment Scales,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1992, vol.25, issue 1.
(6)Validity of the MMPI-2 College Maladjustment Scale, journal of college counseling, 2001, vol.4, issue 1.
(7)An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College Adjustment Scale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1997, vol.31, issue 4.
针对以上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性评价独立于诊断性评价是心理健康工作发展的趋势。心理适应性水平的评价在国外虽说有一定的规范,有科学的量表,但这些量表若直接用于我国学生的心理适应评定,就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影响,不能准确评定我国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状态水平。国内有关研究结合了我们的文化背景,但在科学规范性方面还未达到测量化、标准化的水平。“九五”课题中关于中小学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的结果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定量表来评定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不是将诊断性量表用于正常学生的测评中。大学阶段是人的心理成长变化的重要转型期,是个体步入社会的预备期,因此编制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评定量表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选题:
心理健康工作又称之为心理卫生工作,在当代它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心理健康评估工作者研制了各种系统的评估方法,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心理健康评估工作主要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常用评定量表,尽管根据我国国情对其中一些进行了修订,但这些量表仍然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与心理异常情况的诊断揉合在一起。如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此量表从精神病症状学的内容出发,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划分维度。它广泛应用于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同时也用来评价个体心理健康的状态水平。SDS-自评抑郁量表及SAS-自评焦虑量表,它们编制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诊断抑郁病人和焦虑病人,也用于评价健康人的心理状况。它们所测评的四个维度分别是:(1)精神性-情感症状(2)躯体性障碍(3)精神运动性障碍(4)心理障碍。

体育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体育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体育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体育课,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对!那种每周一、三、五大家都盯着时间表、准备好运动鞋的日子。

体育课不仅仅是让大家动一动身体,甩掉一身懒散,它还是个让学生释放压力、提高自信、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机会。

这种课,咱们可不能只把它当做简单的“跑几圈”或者“做做操”来应付。

别看它好像就是个活动,背后可是有着不少深思熟虑的设计和安排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体育课题设计”,也就是如何通过体育课让学生不仅身体更健康,心态更积极,甚至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保持一颗活力满满的心。

咱们都知道,体育课的内容千奇百怪,从羽毛球、篮球,到排球、足球,每一项运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活动背后其实都是有“套路”的。

首先啊,设计体育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说白了,如果你上体育课,老师让你跑步跑一节课,或者直接跳跃一小时,那谁还不累呢?所以,老师得先了解大家的兴趣点,做些调查,看看大部分学生喜欢哪种运动。

这样大家才有动力去参加,体验一下运动的乐趣,而不是在运动中感到像上刑场一样。

得考虑到运动量的安排。

太多了,学生做不到;太少了,大家又觉得不过瘾。

你看,刚开始也许大家精力旺盛,嗨到飞起,跑完一圈还能继续。

但到第二圈,第三圈,大家开始散了,这时候,适当降低运动量,转而进行一些柔和的拉伸运动,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体育课不仅仅是“拼体力”,更是个“练耐性”的过程。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中的运动强度和休息时间,才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精力,避免运动过量反而伤害身体。

然后呀,说到体育课的设计,咱还得讲讲“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你想想,在体育课上,大家是不是常常被分到两队,开始进行激烈的对抗比赛?这可不是单纯为了娱乐哦,背后可是有大文章。

通过这种合作与对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协调,甚至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比如在篮球赛里,有的人可能擅长投篮,但不擅长防守;有的人投篮不行,但跑得快,能给队友传球;还有些人可能是“幕后推手”,负责组织进攻。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一、选题背景。

选题的背景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选题进行充分的论证,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同时,也可以结合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说明自己的研究将会填补这些不足,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部分主要是对当前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概况进行介绍和分析。

需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也可以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动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和方法部分是对自己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同时,也需要对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评估和论证,确保自己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四、研究预期和意义。

研究预期和意义部分主要是对自己研究的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进行概述和分析。

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学术和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进行评价和展望,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动力。

五、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进度安排部分是对自己研究的具体进度和时间安排进行规划和安排。

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研究的具体进度和时间节点,以及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分配。

同时,也需要对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评估和预测,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应对措施和保障措施。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是对自己研究过程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进行罗列和引用。

需要对自己研究过程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的引用和注释,确保自己的研究能够有理有据地展开和进行。

同时,也需要对每一篇文献的来源和作者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依据。

以上是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的内容,希望能对你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课题论证设计模板

课题论证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鉴于《几何画板》的数学研究教课的实证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看法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行步骤(限 3000 字内)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不单要考虑数学自己的抽象性、精准性和应用的极端宽泛性等特色,更要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质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说与应用的过程。

于是,自主、研究、合作的教课方式、学习方式成为数学课改的主旋律。

《几何画板》最大特色是形象和动向,学生经过运用《几何画板》,从“听”数学转变成“做”数学,使学生以研究者的方式参加教课,经过发现、研究进而获取悉识。

“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为中学数学自主研究性教课方式增加了新的生命力。

当前,对《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教课整合的研究进行的比较宽泛,其研究的内容大概有:(1)总结如何联合《几何画板》展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经验领会,并商讨如何利用《几何画板》作为教与学的认知平台展开数学实验和研究性教课等;(2)如何自觉接受并运用建构主义教课理论展开《几何画板》协助数学教课;(3)《几何画板》协助数学教课误区剖析及相应付策等。

但当前的研究广泛存在不系统、缺少实证性研究的问题,下边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教课一般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向化,代数问题分析化,它表现给学生的是视觉信息,这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方面缺少实证性研究。

(2)对《几何画板》的优、特色讲的多,而对其性能缺点以及可能造成的教课困难没有说起。

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更适合用 GSP 教课,其教课的切入点在哪?对《几何画板》没法解决的问题应当如何用传统教法加以填补,达成教课的最优化?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缺少系统的总结和指导。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 、Rsui 、Raiser 、 Long 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

例如Tsui(1999) 发现省际差距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 90 年代人均 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胡鞍钢等(1995) 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 (1998) 通过对各省人均 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

世界银行 (1995) 把中国划分为 7 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 (2000) 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 (2000) 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10 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 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 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模板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模板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评审组长签章:
年月日
评审
未通
过原

1.活页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主要原因是(可多项选择,在选项处画勾):
⑴选题问题;⑵课题设计问题;⑶研究内容问题;⑷研究方法问题;⑸课题组织问题;⑹经费资助问题;⑺研究成果问题;⑻名额有限。
评审组长签章:
年月日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专家组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签章:
年月日
评审组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评审专家
建议立项意见
1.评审组建议本课题立项的原因(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等):
2.评审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建议(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课题组织、研究方法、研究经费、研究成果等):
编号:
XX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

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

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
异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

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黄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思想。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采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议。

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渐成为各
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

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一,在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时,构建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体系;
第二,对改革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深入研究。

第三,从经济增长机制角度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四,从教育的经济特性出发研究改善教育发展不平衡和提高落后地区教育质量的公共政策。

(二)选题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距显著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的真实国情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与“一个中国,四种社会”。

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的核心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地区差距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发展差异。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与“一个中国,四种社会”现象的背后是各个地区之间显著的知识差距。

教育是知识发展的基础。

教育本身既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是产生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

战略性的发展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反之,战略性的发展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必须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战略,通过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带动地区间知识差距问题的解诀,进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利用知识促进地区发展。

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在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上,如前所述,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便致力于在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研究教
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以及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构建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体系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
2.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历史变迁
3.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4.以经济增长机制为视角,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5.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具体政策建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从历史的视角观察中国地区发展差距,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相互联系;
(2)从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出发,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分析教育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评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界定本课题的具体研究问题,厘清有关概念,为科学客观地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问题奠定基础。

2.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状况、特点及成因
(1)借鉴国际上对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研究,构建衡量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以测算中国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
构建包括教育发展数量指标(如预期受教育年限、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入学率等)和质量指标(如教师资格合格率、生师比、教育质量等)的综合指标体系,以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及地区差距。

(2)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特点
采用最大最小系数、相对差异系数、加权相对差异系数、趋同系数和泰尔系数、基尼系数等多种方法,计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重点是分别衡量东、中、西三大区域教育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

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3)分析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a分析经济发展因素对于教育发展及其地区差距的影响;
b构建教育投入指标体系(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增长比例、占GDP比重、来源结构比例等),从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投入角度衡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原因:
c从财政体制、知识发展模式、开放程度、政府作用等国家宏观法律、政策、发展战略方面分析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深层原因。

3.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1)以经济增长机制为视角,分析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对经济增长,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出发,分析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必要性;
(2)从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建设和各级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等因素出发,分析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可行性;
(3)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具体政策建议:
本课题拟从因地制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基金使用效率、教育向民间开放、确保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三)重要观点
1.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其目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政府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从“以物为本”的经济增长战略转到“以人为本”的知识发展战略。

3.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以人为本”的知识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文献调研→阶段分析→实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计量研究相结合,以理论分析为主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