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模板及参考资 [1]...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设计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25e0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8.png)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集成电路的种类及特点。
2. 使学生理解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集成电路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熟悉常见的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查阅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面包板进行集成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实际应用的集成电路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集成电路内部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集成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应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搭建具有实际应用的集成电路电路。
二、教学内容1. 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包括集成电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2. 集成电路工作原理:介绍集成电路内部结构,重点讲解晶体管、MOS管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
3. 集成电路引脚排列及功能:以常用集成电路为例,分析其引脚排列及各引脚的功能。
4. 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查阅:教授学生如何查阅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提取关键信息。
5. 集成电路应用电路设计:结合教材,讲解并设计具有实际应用的集成电路电路。
6. 面包板搭建与测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面包板搭建集成电路电路并进行测试。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集成电路工作原理第三周:集成电路引脚排列及功能第四周: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查阅第五周:集成电路应用电路设计第六周:面包板搭建与测试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电子元件概述第二章:晶体管及MOS管第三章:集成电路第四章:集成电路应用第五章:电路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CMOS二输入与门).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CMOS二输入与门).](https://img.taocdn.com/s3/m/62efffb951e79b89680226bc.png)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王伟专业班级:电子1001班指导教师:刘金根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基于CMOS的二输入与门电路初始条件:计算机、Cadence软件、L-Edit软件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工作量:2周2、技术要求:(1)学习Cadence IC软件和L-Edit软件。
(2)设计一个基于CMOS的二输入的与门电路。
(3)利用Cadence和L-Edit软件对该电路进行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设计、模拟和仿真工作。
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
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
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2013.11.22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程设计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程设计答疑事项。
2013.11.25-11.27学习Cadence IC和L-Edit软件,查阅相关资料,复习所设计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
2013.11.28-12.5对二输入与门电路进行设计仿真工作,完成课设报告的撰写。
2013.12.6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绪论 (3)一、设计要求 (4)二、设计原理 (4)三、设计思路 (4)3.1、非门电路 (4)3.2、二输入与非门电路 (6)3.3、二输入与门电路 (8)四、二输入与门电路设计 (9)4.1、原理图设计 (9)4.2、仿真分析 (10)4.3、生成网络表 (13)五、版图设计................................................... (20)5.1、PMOS管版图设计 (20)5.2、NMOS管版图设计 (22)5.3、与门版图设计 (23)5.4、总版图DRC检查及SPC文件的生成 (25)六、心得体会 (28)七、参考文献 (29)八、附录 (30)摘要本文从设计到仿真以及后面的版图制作等主要用到了Cadence IC软件和L-Edit软件等。
(整理)集成电路课设
![(整理)集成电路课设](https://img.taocdn.com/s3/m/f85a4f212b160b4e767fcf77.png)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电子1002班指导教师:葛华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基于TANNER软件的或非门设计初始条件:计算机、TANNER软件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工作量:2周2、技术要求:(1)学习TANNER软件。
(2)设计一个或非门电路。
(3)利用TANNER软件对该电路进行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设计、模拟和仿真工作。
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
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
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2013.11.22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程设计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程设计答疑事项。
2013.11.25-11.27学习TANNER软件,查阅相关资料,复习所设计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
2013.11.28-12.5对或非门电路进行设计仿真工作,完成课设报告的撰写。
2013.12.6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3)Abstract (4)1绪论 (5)1.1 版图设计的基本知识 (5)1.1.1 版图设计流程 (5)1.1.2版图设计步骤 (6)1.1.3 版图设计规则及验证 (6)1.2 标准单元版图设计 (7)1.2.1 标准单元库的定义 (7)1.2.2 标准单元库设计流程 (7)1.3 0.35um工艺的设计规则 (7)2 或非门简要介绍 (9)3 0.35um或非门设计 (10)3.1 或非门电路设计及电路图 (10)3.2 或非门版图设计 (11)3.3 DRC验证 (12)3.4 或非门电路的TSPICE仿真 (14)4 课程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或非门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字门电路,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OS管的TANNER环境下的或非门电路设计仿真及版图布局设计验证。
《集成电路》教案
![《集成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527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8.png)
《集成电路》教案集成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集成电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集成电路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4. 熟悉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5. 培养学生对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成电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集成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电子技术的影响2. 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按功能分类:逻辑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 按制造工艺分类:SSI、MSI、LSI、VLSI、ULSI- 集成电路的特点和优势3. 集成电路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MOSFET和BJT的基本原理- NMOS和PMOS工艺流程- CMOS工艺流程4. 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数字电路中的集成电路应用- 模拟电路中的集成电路应用- 通信和嵌入式系统中的集成电路应用5. 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 理解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集成电路设计- 实践项目:设计简单的集成电路电路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的框架。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验证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 作业:布置相关理论和实践作业,考察学生对集成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材:《集成电路导论》2. 实验设备和器材:集成电路开发板、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3. 计算机和软件:EDA软件、仿真软件等六、参考文献1. 陈明. 集成电路[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2. 邓家舜. 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3. 朱义伟, 等. 集成电路设计与实例分析[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以上是《集成电路》教案的大纲和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方案电科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方案电科](https://img.taocdn.com/s3/m/693df1fa84254b35eefd345b.png)
电科08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专题内容
1
课程设计专题内容
1. 课程设计总学时:一周<20学时)。
2. 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但每个题目的选择人数不得超过2人,合作者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并在报告明确注明,报告中除系统设计的描述可类似,其余必须不同。
3. 要求花费课外时间自行理解消化题目、查阅资料、学习语法、熟悉设计流程,希望在上机编写代码以及调试之前能完全理解设计题目,根据自己的能力最终确定详细的任务与指标,鼓励课题中的创新设计<如功能的扩展、指标的提高)。
4. 报告要求解题过程、仿真代码、以及仿真波形、对波形的适当解释、硬件的调试等以及个人心得体会。
每人提交一份报告<书面和电子版)。
报告雷同者直接做不及格处理,报告格式参考附录。
5. 设计成功后,必须让教师现场检查源代码、波形、版图、硬件等,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创新设计部分需特别指出,详细说明。
6. 报告提交截止时间:课程设计结束后3天。
7. 评价标准如下所示,考核成绩将会考虑实际完成课题难度。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72232279563c1ec5da71f7.png)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Project for IC Design课程编号:DZ240060 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先修课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2周实验(上机)学时:2周考核方式:系考执笔者:孟李林编写日期:2010-07-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课程,主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熟练使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相应EDA工具软件,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使用EDA工具完成集成电路设计全部设计流程,包括:选题,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详细方案设计,电路设计,设计功能仿真,电路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版图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集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第一章选题由教师提供设计题目,学生自己选题,完成IC设计流程的实践学习第二章需求分析、技术规范制订对选题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掌握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取舍,掌握接口的划分和接口时序的制定。
第三章详细方案设计熟悉设计方案编写格式。
针对所选题目,编写出详细设计方案。
第四章电路设计熟练掌握HDL,针对设计需求,采用HDL进行电路设计。
第五章设计功能仿真熟悉仿真工具的使用。
熟练应用EDA仿真工具进行设计功能仿真验证。
第六章电路综合理解电路综合的概念。
理解Tcl语言,掌握综合约束脚本的写法。
熟悉电路综合工具,完成设计电路的综合。
第七章时序分析理解静态时序分析中基本概念。
掌握PT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b81a9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掌握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仿真、测试与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任务。
2. 培养学生运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数字电路编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集成电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数字集成电路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数字集成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正确描述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 能够运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简单数字电路设计。
3. 能够分析并解决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能够参与团队协作,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项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践操作,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数字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常用数字逻辑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2.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基础- Verilog HDL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常用Verilog HDL语句及其功能描述3.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设计需求分析- 电路设计、编码、仿真与测试- 优化与调试4.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例- 简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5. 数字电路设计工具与平台- 硬件描述语言编译器(如ModelSim)- 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如Quartus II)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安排,确保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c7229933d4b14e8524689e.png)
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系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一、概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科学技术已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方面。
而对于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来讲,集成电路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集成电路有两种。
一种是模拟集成电路。
另一种是数字集成电路。
本论文讲的是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基本知识。
然而在数字集成电路中CMOS与非门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准备工作1.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基本构成电路使用S-Edit绘制的CMOS与非门电路如图1。
图1 基本的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2.计算相关参数所谓与非门的等效反相器设计,实际上就是根据晶体管的串并联关系,再根据等效反相器中的相应晶体管的尺寸,直接获得与非门中各晶体管的尺寸的设计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与非门中的VT3和VT4的串联结构等效为反相器中的NMOS 晶体管,将并联的VT 1、VT 2等效PMOS 的宽长比(W/L)n 和(W/L)p 以后,考虑到VT3和VT4是串联结构,为保持下降时间不变,VT 3和VT 4的等线电阻必须减小为一半,即他们的宽长比必须为反相器中的NMOS 的宽长比增加一倍,由此得到(W/L)VT3,VT4=2(W/L)N 。
因为考虑到二输入与非门的输入端IN A 和IN B 只要有一个为低电平,与非门输出就为高电平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仍能获得所需的上升时间,要求VT 1和VT 2的宽长比与反相其中的PMOS 相同,即(W/L)VT1,VT2=(W/L)P 。
至此,根据得到的等效反向器的晶体管尺寸,就可以直接获得与非门中各晶体管的尺寸。
如下图所示为t PHL 和t PLH ,分别为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传输延时,通过反相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集成电路工程课程设置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课程设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d0f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4.png)
集成电路工程课程设置方案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技术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分支,正在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因此,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不仅符合社会需求,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是针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种系统、全面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
二、课程目标集成电路工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具备研究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课程内容(一)基础课程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2、模拟电路原理3、电磁场与电磁波4、信号与系统5、微电子学6、半导体物理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的集成电路工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程1、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2、模拟集成电路设计3、数字集成电路设计4、射频集成电路设计5、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6、片上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主要是针对集成电路工程的具体技术进行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和工程项目进行探讨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集成电路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课程1、电子设计竞赛2、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3、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4、集成电路设计与制作实验5、电子信息项目实训实践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项目管理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与实训和综合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在传授集成电路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其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集成电路综合课程设计
![集成电路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4e011989eb172dec63b746.png)
课程设计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集成电路综合课程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2013 年9 月11 日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设计要求 (3) (3)三、设计基本原理 (3)四、设计设计分析 (4)五,设计实现过程 (5)A.电路设计 (5)B.综合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总结及感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利用verilogHDL设计数字电路异步FIFO,通过对verilogHDL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本次课程设计的安排旨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大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加强大家的自学能力,为大家做毕业设计做很好的铺垫。
设计要求遵循RTL设计规则,利用VerilogHDL 设计数字电路异步FIFO.异步FIFO具有读写两个时钟,读时钟100MHz,写时钟50MHz。
RTL为可综合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时钟领域的同步设计,具有空满标志产生逻辑,并且根据空满标志进行读写数据及读写使能等逻辑控制。
根据RTL设计,编写验证环境,即testbench,在testbench中测试异步FIFO 的读写功能是否正确。
异步FIFO写数据由testbench产生。
编写一定的测试向量,来测试覆盖所设计的异步FIFO各项功能及指标。
将异步FIFO RTL在DC环境中进行综合,编写约束文件,给出最终的综合结果,包括面积报告,网表及时序报告。
约束文件中,读写时钟要求见上,输入延迟为写时钟周期的一半,输出延迟为读时钟周期的1/3,其他约束要求根据RTL设计自己确定。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范例)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b7d4b43f7ec4afe04a1dfcc.png)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1. 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的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熟悉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半导体器件原理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上,训练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利用相关软件,初步熟悉和掌握集成电路芯片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及模拟→版图设计→版图验证等正向设计方法。
2. 设计题目与要求2.1设计题目及其性能指标要求器件名称:含两个2-4译码器的74HC139芯片 要求电路性能指标:(1) 可驱动10个LSTTL 电路(相当于15pF 电容负载); (2) 输出高电平时,|I OH |≤20μA ,V OH ,min =4.4V ; (3) 输出底电平时,|I OL |≤4mA ,V OL ,man =0.4V ; (4) 输出级充放电时间t r =t f ,t pd <25ns ;(5) 工作电源5V ,常温工作,工作频率f work =30MHz ,总功耗P max =150mW 。
2.2设计要求1. 独立完成设计74HC139芯片的全过程;2. 设计时使用的工艺及设计规则: MOSIS:mhp_n12;3. 根据所用的工艺,选取合理的模型库;4. 选用以lambda(λ)为单位的设计规则;5. 全手工、层次化设计版图;6. 达到指导书提出的设计指标要求。
3. 设计方法与计算 3.1 74HC139芯片简介74HC139是包含两个2线-4线译码器的高速CMOS 数字电路集成芯片,能与TTL 集成电路芯片兼容,它的管脚图如图1所示,其逻辑真值表如表1所示:图1 74HC139芯片管脚图 表1 74HC139真值表片选 输入数据输出 C s A 1 A 0 Y 0 Y 1 Y 2 Y 3 0 0 0 0 1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0 1××1111从图1可以看出74HC139芯片是由两片独立的2—4译码器组成的,因此设计时只需分析其中一个2—4译码器即可,从真值表我们可以得出Cs 为片选端,当其为0时,芯片正常工作,当其为1时,芯片封锁。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85a5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2.png)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课程设计引言集成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篇文档旨在对集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探究,分享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安排,并给出一些课程教学的经验。
课程设计目标集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集成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工业中的地位、应用、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培养其学习和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为其未来在电子工业领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基本概念和定义1.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类型2.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3.集成电路的基本参数逻辑门电路与数字电路设计1.逻辑门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2.逻辑门电路的设计方法3.计算机组成原理简介放大电路设计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3.放大电路构建实践频率变换电路设计1.频率变换电路的分类及应用2.滤波器的概念和种类3.电子滤波器的设计和模拟模拟信号处理1.模拟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模拟信号的处理方法3.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教学安排实践为主本课程以实践为主,实验与编程是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实验课程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大部分,在课堂上安排充足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团队合作本课程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配对探讨、群组口头汇报等方法都是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方式。
自主学习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课后作业或课外作业的形式,激励学生自我探索、思考、提问,保证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培养学习能力。
课程评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等来体现课程学习的成果和实践能力。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旨在检验学生的书面知识和理解能力。
结论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集成电子技术的基础教学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其实践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b178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e.png)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作为现代电子工程的核心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电子工程师,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单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提及集成电路设计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技能和知识的必要性。
二、课程目标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明确列出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目标。
例如,培养学生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各种集成电路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技术,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详细介绍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
可以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入到高级的设计技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内容列表:1.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 集成电路的定义和分类- 集成电路的特点和优势-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2.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仿真和验证- 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布局和布线3.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工具-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发展趋势4. 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技术5.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 实际集成电路设计案例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项目实践- 集成电路设计的实验和实操四、教学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适用于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可以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和实操、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说明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可以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业、课堂表现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强调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列出适用于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38cc6448d7c1c708a1455b.png)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前端设计部分)课程设计题目:数字频率计所在专业班级:电子科作者姓名:作者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概述 22一、设计要求2二、设计原理 3三、参量说明3四、设计思路3五、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4六、4七、程序运行及仿真结果4八、有关用GW48-PK2中的数码管显示数据的几点说明5(三)方案分析 71011(一)概述在电子技术中,频率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并且与许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测量频率的方法有多种,数字频率计是其中一种。
数字频率计是计算机、通讯设备、音频视频等科研生产领域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是一种用十进制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数字测量仪器。
数字频率计基本功能是测量诸如方波等其它各种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物理量。
在进行模拟、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其使用十进制数显示,测量迅速,精确度高,显示直观,经常要用到频率计。
频率计的基本原理是应用一个频率稳定度高的时基脉冲,对比测量其它信号的频率。
时基脉冲的周期越长,得到的频率值就越准确。
通常情况下是计算每秒内待测信号的脉冲个数,此时我们称闸门时间是1秒。
闸门时间也可以大于或小于1秒,闸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频率值就越准确,但闸门的时间越长则每测一次频率的间隔就越长,闸门时间越短,测的频率值刷新就越快,但测得的频率精度就受影响。
本文内容粗略讲述了我们小组的整个设计过程及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讲述了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记述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各个部分的设计思路、程序编写、以及对它们的调试、对调试结果的分析。
(二)设计方案一、设计要求:⑴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对方波进行频率测量。
⑵频率测量可以采用计算每秒内待测信号的脉冲个数的方法实现。
GW48-PK2上可以提供一个1Hz的标准信号,利用这一信号可以得到1s宽度的闸门信号。
⑶ GW48-PK2中的数码管可以用来显示数据。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08电子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08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51e413214b35eefdc8d3333c.png)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课程设计。
(二)课程目的(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集成电路的能力。
(2)要求学生了解并熟悉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掌握最新的集成电路发展方向、技术及研究内容。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见附录I,原则上每人一题。
(二)课程论文内容(1)设计性题目:拿到题目后首先进行电路设计。
然后在微机上进行原理图输入、编译和软件仿真,如满足设计要求,再进行下载。
实验结果不满足要求,则修改设计,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综述性内容:根据课程题目和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集成电路内容的综述性论文,要求包含学生个人的看法。
(三)设计性题目要求(1)按题目要求的逻辑功能进行设计,电路各个组成部分须有设计说明;(2)必须采用原理图输入法;(3)软件仿真完成后,必须经教师允许方可进行下载;(四)使用的软件Verilog HDL(VHDL)、NI Multisim三、主要教学环节(一)设计安排1. 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每人一台微机;2.第1、2天讲授设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3.第3~8天学生进行设计;4.第9、10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二)指导与答疑每天都有教师现场答疑,学生有疑难问题可找教师答疑。
学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应过分依赖教师。
(三)设计的考评设计全部完成后,须经教师验收。
验收时学生要讲述自己设计电路的原理、仿真情况,还要演示硬件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全过程的表现和验收情况给出成绩。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一)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按附录中给出的报告模板进行编写,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二)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按设计指导书中要求的格式书写,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2)报告内容包括设计过程、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硬件仿真结果及分析;(3)要有整体电路原理图、各模块原理图;(4) 软件仿真包括各个模块的仿真和整体电路的仿真,对仿真必须要有必要的说明;(5) 硬件仿真要给出各个输入信号的具体波形和输出信号的测试结果。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91c79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b.png)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介绍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建立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的实践基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要求学生在理解并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课程设计题目所要求的要求来设计一个高质量的集成电路。
完成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改善其设计技术和知识水平。
二、课程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方法来设计集成电路。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对仿真分析面板的掌握程度。
3.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生产产品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水平。
三、课程设计任务1.学生需要独自完成一个集成电路设计,设计成果采用仿真分析面板进行模拟测试和调试。
2.学生必须对设计成果进行完整的仿真与分析,确定其可行性和优劣性。
3.学生必须对设计成果进行完备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测试,确保其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四、课程设计内容1.综合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和方法,完成一个符合要求的集成电路设计。
2.学生需要设计出基于CMOS工艺的集成电路,要求设计成果具有可预测的性能和高集成度。
3.学生需要采用仿真分析面板进行模拟测试和调试,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案。
4.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测试和检测,确保设计成果满足相关要求和标准。
五、课程设计流程1.了解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2.确定集成电路设计的需求和设计方案,在研究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工艺方案,分析集成电路性能。
3.利用相应的导入文件,进行仿真测试和调试,分析和评估方案的优劣,确定相关参数。
4.完成集成电路的布局、硅片刻蚀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实现设计成果。
5.完成集成电路生产后,进行全面的功能检测和质量测试,确保设备满足相关检验要求。
六、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成果应符合集成电路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具有高可信度和优良的性能指标。
2.设计成果应严格按照标准测试流程进行测试和检测,确保其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187a783ec3a87c24028c494.png)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设计课题:D触发器版图设计与Hspice仿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姚晓琼王玉峰设计时间:2012年6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注:本表下发学生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栏目不够时请另附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装订于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封面之后,目录页之前。
内容摘要本报告通过对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之间或与运载飞行器之间的交会对接技术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索引关键词:空间技术飞行器空间站交会对接目录一概述 (1)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2)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3)3.1. 从机部分电源设计 (13)3.1.1 开关电源介绍 (14)3.1.2 TOPSwitch系列芯片工作原理 (15)3.1.3 开关电源的电路设计 (16)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五安装与调试(一般分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两大内容)六性能测试与分析(要围绕设计要求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七结论八心得体会九参考文献一、概述。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1.总原理图2.元件清单五、安装与调试六、性能测试与分析七、结论八、心得体会九、参考文献[1] 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M].高教出版社. 2001.9:12-19[2] 卢屹数字锁相环的参数设计及其应用[J] 通信技术2001,(9):12-15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年月日。
集成电路工程的课程设计
![集成电路工程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ea81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9.png)
集成电路工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制造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和测试技术,并了解集成电路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和类型;2.理解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掌握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和测试技术;4.了解集成电路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2.能够进行集成电路的制造和测试;3.能够分析集成电路的性能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集成电路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流程。
2.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3.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包括硅片制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光刻、蚀刻、离子注入等基本工艺,以及集成电路的封装和测试。
4.集成电路的应用:包括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集成电路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集成电路的应用和制造过程;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集成电路的测试技术和性能分析;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集成电路工程》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2.参考书:推荐《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实验板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姓名: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号:日期 20 年月日——20 年月日指导教师:国立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2.方案论证与选择 (1)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5.经验体会 (10)参考文献 (11)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数字电子钟的设计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数字钟是一种…。
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
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了解…。
1.1设计指标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2. 显示时、分、秒;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1.2 设计要求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或开发板的考虑);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也可直接写在相关章节中),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数字钟实际上是…图1 数字电子钟方案框图2.2 晶体振荡器电路晶体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稳定准确的32768H Z的方波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
…2.3 时间计数电路一般采用…2.4 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电路选择CD4511作为显示译码电路…2.5 校时电路…3.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元器件选择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可以由许多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所以可以分成许多独立的电路。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由…组成,电路如图8。
图8 六进制电路3.2 十进制电路的设计…3.3 六十进制电路的设计…3.9主要元器件的选择1.共阴八段数码管6个;2.…4. 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将设计的各个单元电路进行级联,得到数字电子钟系统电路原理图如下(或见附录A)。
5.经验体会通过这次对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制作,让我…参考文献:[1] 赵建领. 51系列单片机开发宝典[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2] 边春元等. C51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及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彭为等. 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4] 徐爱钧等. Keil C51 V7.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μVision2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李朝青. 单片机&DSP外围数字IC技术手册(第2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6] 中国电子网. .[7] 51单片机学习网. http://www.51bs51 .com.[8] 电子电路图网..[9] 周志敏等. 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图集[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10] 楼然苗等.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11] 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数字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5)[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3] 黄智伟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4] 闻新等. MCS-51/5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总图全定制课程设计部分参考文献:---------------------------------Digital部分-----------------------------★专题1和专题2 :14位电流舵DAC解码电路AND 14位电流舵DAC电流源设计【1】Hiroyuki Kohno, Y asuyuki Nakamura, Atsuhito Kondo, "A350-MSh 3.34 8-bit CMOS D/A Converter Using a Delayed Driving Scheme",IEEE CUSTOM INTEGRA TED CIRCUITS CONFERENCE,pp 211-214,1995【2】Jose Bastos, Augusto M. Marques, Michel S. J. Steyaert,"A12-Bit Intrinsic Accuracy High-Speed CMOS DAC",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 pp 1959-1969,VOL. 33, NO. 12, DECEMBER 1998【3】Geert A. M. V an der Plas,Jan V andenbussche,Willy Sansen etc,"A 14-bit Intrinsic Accuracy Q^2 Random Walk CMOS DAC",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 pp 1708-1718,VOL. 34, NO. 12, DECEMBER 1999【4】John Hyde,Todd Humes,Chris Diorio,Mike Thomas,Miguel Figueroa,"A 300-MS/s 14-bit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in Logic CMOS",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pp 734-740, VOL. 38, NO. 5, MAY 2003【5】K. Ola Andersson,J. Jacob Wikner,Dept. of E.E,"Characterization of a CMOS Current-SteeringDAC using State-Space Models",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pp 100-104. 【6】Miquel Albiol, José Luis González,Eduard Alarcón,"Mismatch and Dynamic Modeling of Current Sources in Current Steering CMOS DA Converters An Extended Design Procedure",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 REGULAR PAPERS,pp 159-169,VOL. 51, NO. 1, JANUARY 2004【7】Brandon Greenley, Raymond V eith, Dong-Y oung Chang, and Un-Ku Moon,"A Low-V oltage 10-Bit CMOS DAC in 0.01-mm2 Die Area",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pp 246-250, VOL. 52, NO. 5, MAY 2005.【8】王日炎, CMOS电流舵数模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硕士毕业论文,2009-07★专题3 :晶体振荡器(32.768KHz)【1】雷金,监铭,邹雪城,付先成, 高精度高性能晶体振荡器电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 (5):56-58【2】陈曙,刘三清,张奇,陈晓飞, CMOS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电子工程师,2004,30(1):30-33★专题4 :Baugh-Wooley乘法器(8位)1】姚若河,欧秀平,数字阵列乘法器的算法及结构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6(2):107-112 【2】王田,陈健,付宇卓,一种32位全定制高速乘法器设计,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26(2):307-【3】应征,吴金,常昌远,魏同立,高速乘法器的性能比较,电子器件,2006.26(1):42-45. 3★专题5 16位超前进位CMOS加法器【1】李嘉,蒋林,性能改进的16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现代电子技术,2007,22(4):172-175 【2】杨银堂,徐阳扬,周端,弥晓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30-38★专题6 :16位二进制转BCD码电路【1】邬杨波,胡建平,李宏, 一种BIN 码与BCD 码转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信息技术,2005,28(8):33-35【2】王迎春,吉利久, 一种基于简单移位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算法[J],电子学报,2003,31(2):40-44【3】邓勇,刘琪,智能仪表多字节二进制数转换BCD码,电子产品世界, 1999,23(12):20-24 【4】陈龙,樊晓桠,BCD码和二进制码转换的硬件实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12(4):110-115★专题7 :8位进位旁路CMOS加法器【1】靳战鹏,高速浮点加法运算单元的研究与实现,西北工业大学,2006【2】何伟,设计高性能浮点加法器,合肥工业大学,2004★专题8 :SRAM CMOS电路(16Kx8)【1】李天阳,高速低功耗4M Bits SRAM的设计与研究,江南大学,2006【2】叶菁华,陈一辉,郭淦,洪志良.一种512Kbit同步高速SRAM的设计,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03)【3】Applications Note, uderstanding RAM Operation,IBM【4】良奇,通用存储器控制器VLSI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专题9 :DRAM CMOS电路(4Kx8)参考资料同专题8★专题10 :CMOS桶形移位寄存器(16x8)【1】李强,杨雪飞,杨青松,程君侠,一种高性能32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设计,半导体技术,2003, 12(7):22-26【2】于学荣,戴紫彬,可重构移位单元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7, 13(6):22-28★专题11 :8:1MUX(采用多米诺CMOS电路)【1】范军,张宏,张宏庆,沈桂芬,动态CMOS多米诺逻辑电路的研究,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汪金辉,宫娜,侯立刚,吴武臣,董利民,低功耗、高性能多米诺电路电荷自补偿技术,半导体学报,2008, 25(7)【3】汪金辉,宫娜,冯守博,段丽莹,侯立刚,吴武臣,董利民. 亚65nm工艺新型p结构多米诺与门设计,半导体学报, 2007,(11)【4】旭光,毛志刚,来逢昌,用于高速运算单元的时钟延迟动态多米诺逻辑电路的设计,微处理机,2002, 12(4)【5】小飞,王敦惠,陈迪平,单相时钟动态CMOS反相器分析与高速动态器件设计, 无线电工程,2003,(02)★专题12 :16位BCD码转二进制码电路【1】邬杨波,胡建平,李宏, 一种BIN 码与BCD 码转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信息技术,2005,28(8):33-35【2】王迎春,吉利久, 一种基于简单移位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算法[J],电子学报,2003,31(2):40-44【3】邓勇,刘琪,智能仪表多字节二进制数转换BCD码,电子产品世界, 1999,23(12):20-24 【4】陈龙,樊晓桠,BCD码和二进制码转换的硬件实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12(4):110-115★专题13 :16位串并转换CMOS电路【1】张健忠,常昌远, 树型结构串并转换电路的设计,电子与封装,2007, 7(10)【2】孙玲,陈海进, 0.6μm CMOS工艺串行接口电路设计,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尤扬,陈岚,一种应用于8B/10B编码串并转换电路的低功耗LVDS接收器设计,电子器件,2008,31(3):33-38【4】Rarnin Farjad-Rad.Ng Hiok-Tiaq.Edward Lee M J 0.622-8.0Gbps 150row Serial IO Macrocell with Fully Flexible Preemphasis and Equalization 2003【5】Ker Ming-Dou.Wu Chien-Hua Design on LVDSReceiver with New Delay-Selecting Technique for UXGA Flat Panel DisplayApplications 2006【6】Lee M J Edward.Dally W J.Farjad-Rad R CMOS HighSpeed I/Os-Present and Future 2003 ★专题14 :V erilog-A运算放大器建模【1】V erilogA教程【2】基于V erilogA行为描述模型的PLL系统设计★专题15 :16位并串转换CMOS电路【1】张健忠,常昌远, 树型结构串并转换电路的设计,电子与封装,2007, 7(10)【2】孙玲,陈海进, 0.6μm CMOS工艺串行接口电路设计,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尤扬,陈岚,一种应用于8B/10B编码串并转换电路的低功耗LVDS接收器设计,电子器件,2008,31(3):33-38【4】Rarnin Farjad-Rad.Ng Hiok-Tiaq.Edward Lee M J 0.622-8.0Gbps 150row Serial IO Macrocell with Fully Flexible Preemphasis and Equalization 2003【5】Ker Ming-Dou.Wu Chien-Hua Design on LVDSReceiver with New Delay-Selecting Technique for UXGA Flat Panel DisplayApplications 2006【6】Lee M J Edward.Dally W J.Farjad-Rad R CMOS HighSpeed I/Os-Present and Future 2003 -----------------------------------Analog部分--------------------------------★专题16:带隙基准电压源设计【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第十一章带隙基准. PP309-327【说明】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参考文献比较多,这里限制一下我们设计的是一款工作电压范围在2.5-5.5V,带运放反馈的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